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208|回复: 6

关于阳虚、阴虚的一点看法---自学中医中的领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5 21: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平阳秘密是谓平人--凡阳虚无有不阴虚,阴虚无有不阳虚,阴阳本互根,故主症表现为阳虚时,医者在温阳的同时,要补阴,当主症为阴虚时,在滋阴的同时要扶阳,不管是伤寒还是温病,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病才可渐好,切不可温阳过度伤了阴,或是滋阴过度,伤了阳,请各位前辈指教是否观点正确。
发表于 2013/10/15 22: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身纯阳的是仙
一身纯阴的是鬼
一身阴阳各半,那就是让医院没钱赚的人







发表于 2013/10/16 07: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
发表于 2013/10/16 09: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则阳之、阳则阴之、用药在于偏性,若阴阳共进,怎能治病。求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13: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风沙吹 的帖子

你看下程门雪医案,和麻瑞亭治验证集
发表于 2013/10/17 13: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楼主的观点,这里稍稍说一下自己的体会。阴阳的偏盛偏衰是时刻不断的,在长期缓慢的一方偏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其它的病理产物比如:痰饮、水湿、瘀血等,而这些病理产物又会导致其它一些病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医标本分辨不清的原因。
发表于 2013/10/20 09: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此持保留态度,阴阳是动态平衡,在此是阴,在彼可能是阳;药物食物进入人体,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呈现于人前的只是一个结果,其中的过程是复杂的。任何药物和食物,那怕是水(比如冷水和热水),都有两面性(就像枳壳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人参既有促血凝成分也包含溶血成分,等等),但是只是表现出占优势的那一面而已。如果辩证准确,用药精当,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阴阳平衡,恢复健康,又怎会不停地吃某一偏性的药?
      所以正确的认识疾病,药物,还有自身体质都是自疗疾病的关键;在任何一方都要“中正”,说到这想起中庸之道来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都不好,什么最好?中之道也!
     也是本人自学中医之一得,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6 09: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