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087|回复: 15

新手原创:实战五苓散治感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5 11: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lao_j 于 2014/1/15 11:39 编辑

    小儿六岁半,昨天早上感冒,微烧,无力,没有精神,无食欲,咳嗽恶心呕吐,喝粥也吐,喝水也吐,下利清谷,水样大便里有吃过的食物残渣,寸关脉浮,流鼻涕,清鼻涕里有黄鼻涕,手脚凉,脸色感觉他很冷,小汗毛竖着,无汗,静卧不动,感觉想睡觉。去年感冒,发烧,呕吐,无力,脉浮,外寒里寒,一剂小青龙汤顺利解决。昨天这症状,我也以为是小青龙汤症,火速抓药熬好,给药。小儿吃药后,覆被睡觉,后出微汗,脸色慢慢红润,手脚回暖,约一小时多后,汗量增多,小儿醒来,不盖被子,后咳嗽,呕吐,吐出的还是小青龙汤的味道,吐完后,复又冷状,脸上小汗毛竖着,静卧不动,无力,没有精神,感觉想睡觉。至此,我感觉我错了。此时只恨心中无货,方子太少,本领太差。遂从头逐一辩症,突然想到从早上到下午一直无尿,岂不是伤寒中的水逆,五苓散主之,这时心中很确定,火速抓药给药,一小时后精神恢复,小便一次,食欲恢复,晚饭前再给药一次,吃晚饭,食量渐大,饭后精神如前,活蹦乱跳,完全如前,愈。晚上老婆感冒,麻黄汤症,脉浮无汗发热身特别疼痛,我要去药店抓药,老婆说晚上抓不上,我说大椎放血,老婆说太疼算了。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用小儿吃剩的好多五苓散试试,随后我劝说都一样的感冒药试一试,遂服。十分钟后,连续打嗝,半小时后恶心呕吐,吐完后,脸色惨惨,不发烧了,身懒不动,余症如前。晚上半夜又吐两次,吐无余物。今天早上发微热,头疼,身懒无力,脉浮。老婆生气,不吃我的药了。我要切记:此为逆也。
发表于 2014/1/15 12: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不错。经方使用要将对症,不是什么感冒都能用的。
发表于 2014/1/15 13: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小儿是伤食加外感风寒,属于现代医学的肠胃型感冒。
也许霍香正气丸、午时茶更对症一些。
发表于 2014/1/15 13: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LZ要是不说五苓散,我肯定上附子理中丸。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3: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谢谢老师关注,太极的藿香正气液不起作用,新手认为不对症。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3: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爱情氧吧 的帖子

谢谢老师关注,前天我也给吃一次佛慈的附子理中丸和资生丸,不效。
发表于 2014/1/15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为奉亲 于 2014/1/15 16:13 编辑

窃以为,孩子病位在脾,但虚实辨证不准确,乱用药,贻误导致治逆。开始是邪实,后来是正虚。中医爱好者要熟悉条文,不可想当然。理中丸和小泻脾汤虽然用药差别只一、两位,效果却截然不同。尤其对小孩子,要慎之又慎。早日康复!
并录辅行诀条文如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辅行诀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脾实则腹满,飨泻;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小泻脾汤: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传承集》注:各三两: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语:“按:即《伤寒》之四逆汤。”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乃抄阅者据《敦煌古医籍考释》123页【按语】化裁人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大泻脾汤: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芍药各一两
右六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小补脾汤: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术一两(《传承集》注:术一两: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语:“按:《伤寒》之理中丸药同,主证大体相符。”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乃抄阅者据《敦煌古医籍考释》123页【按语】化裁人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若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仍用术;心中悸者,加茯苓一两;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腹中痛者,加人参一两。
大补脾汤: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术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一方作丹皮,当从)各一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9: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ao_j 于 2014/1/16 09:33 编辑

回复 只为奉亲 的帖子

谢谢您,很详细,好好学习学习。本想用四逆汤暖脾,从未操作过生附子(家里以前有),自己水平有限,不敢使用。很想找个经方家面诊小儿,并且学习当面请教,看过很多大夫,但都不是经方。小儿很多问题,在下也是求医问药中慢慢学习点滴。
发表于 2014/1/16 13: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为奉亲 于 2014/1/16 13:18 编辑

建议多看些经典医案,本坛的水中火医案是公开的。
市场上的附片都是制附片,少用些其实无大碍。附子理中丸中有附片的。
本人不是医生,只是多一些用药经验。所以仅供参考。
还有,能治病的好中医未必有时间、或是愿意带你学习。呵呵,现实并不乐观。
自己多努力吧。早日康复!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3: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只为奉亲 的帖子

您说的有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5 14: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