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073|回复: 2

吟誦的門後--談吟誦的當代價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08: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吟诵的门后
——谈吟诵的当代价值
徐健顺
很多人都觉得,吟诵像一个储物柜,里面藏着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的读书方法,也就是吟诵。需要的时候,可以从里面拿些东西出来。
我的看法是:吟诵是纳尼亚的衣橱。你只要向里面走,就会发现一扇门,推开它,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中国历史文化的真相。
吟诵的当代价值,就分成了门前的价值,和门后的价值。
有助记忆啊,激发兴趣啊,健身养生啊,愉悦精神啊,门前的价值大家看得见,我就少说几句吧。我想说说吟诵的门后。
要想知道吟诵的门后,需要先了解吟诵本身是什么,它就是——汉诗文本来的声音!还要了解汉诗文的意义机制及其文化基础,那就是——汉语语音是有意义的!
索绪尔说:语音和语义没有关系!我们就信了,百年以来就用西方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汉语,完全无视汉语难以套入西方语言学框架这一事实,也完全忽视西方语言学界对任意性原则的质疑和争议,以至于现在从小学语文老师,到大学教授,都不知道汉语为什么发这样的音。汉语的语音变成了一堆乱码。汉字也被变成了乱码,不过比语音稍好点。汉音是真正的乱码,字典的音序都是按英文字母顺序排的。我真的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另一个民族,编自己的字典是按照另外一种不相干的语言顺序来编,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另一个民族,在不到九十年的时间内,就把自己几千年来的诗歌、文章的读法忘得干干净净!我们做下的荒唐事,该收场了。
几千年来,我们自己的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说汉音有意义,汉字有道理,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汉语的语音和语义有关系。是什么关系呢?上古音是百分之百的有关系,语音通过拟声和象似来表达语义。象似,就是用口腔的发音过程来模拟语义。我们汉语的上古音,每一个字,为什么是这个声母,为什么是这个韵母,为什么是这个声调,全是有规则的、有道理的、有系统的。汉语的上古音是有意义的。流传到今天,尽管经过了中古音、近古音和普通话的变化,但是传承的成分也不少于一半。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仍保留着至少一半的与语义的关系。
你想知道汉语语音和语义的具体关系,随便举个字,比如汉语的“汉”为什么声母是hh在这里表达了什么语义,你只需把所有声母是h的字集合在一起看,看看它们有没有语义上的共同点。你想知道“汉”的韵母为什么是ɑn,你也只需把所有ɑn韵母的字集中到一起观察,你想知道为什么声调是四声,你就把所有声调是四声的字集中到一起看。大部分时候,能够看出端倪。如果你粗通音韵学,能按照上古音去分类集中声母、韵母、声调的同类字,那事情就更一目了然了。比如h音在上古属于喉音,有用力之意。ɑn韵的韵腹ɑ是最大开口音,有开阔之意,n是鼻音,有深长之意,合在一起,ɑn有广阔深远之意。看看中古音时与“汉”同韵的字:
翰岸汉难断乱叹干观散奈旦算玩烂贯半案按炭汗赞漫冠灌窜幔灿璨换焕唤悍弹惮段看判叛腕涣绊惋钻缦锻瀚胖谰蒜泮谩摊侃馆滩盥
你可以看到,大部分字都有开阔、复杂之意,这就是从上古保留下来的语音的意义。至于去声声调,有坚决明确之意。“汉”字本为汉水之名,其河宽阔辽远,水流湍急,一泻千里,这与声母h的用力、韵母ɑn的开阔、声调去声的坚决,没有关系吗?当先民们确定把汉水叫hàn的时候,真的是掷骰子决定的吗?今天我们就是这样告诉孩子们的:汉语是乱来的,汉字也是乱来的,可以随意改变,反正也没有规则,——该收场了。
汉音有意义,而汉诗文的特点是拖长,《尚书》所谓“永言”,《礼记》所谓“长言”也。现在我们是用2012年的口语去读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床前明月光”是什么意思?就是床前面有一片明月的月光——那还何必作诗?直接说不就完了吗?费这许多事,又押韵又齐言的,这不叫故弄玄虚吗?所以文人被瞧不起,说他们忸怩作态、发骚作秀,文艺青年还不如二逼青年。这就是今天的逻辑,荒唐的逻辑。
“床前明月光”当然不是“床前一片明月的月光”的意思,你把《静夜思》当成你今天出门打车的语言啦!没有一句诗是今天口语的意思,没有一句诗是今天所谓“翻译”的意思。今天普通青年在汉诗文面前全是二逼青年。二逼就是二逼。
拖长,意味着文字没有改变,而语音被放大了。汉诗文的每个字,其长短高低、轻重缓急,全是有规矩的,跟口语不同。这样一来,语音的意义就占了整个文意的很大一部分,绝对不能忽视的部分。汉诗文的涵义,是音义与字义的结合。百年以来,我们听信西方理论,现在是只会解释字义,不懂得音义。汉诗文以可悲的半死状态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论文里、电影里、心里。
明白这一节,方可谈吟诵的意义。
首先,吟诵将改变中国人对汉诗文的印象,实际上是恢复汉诗文本来的美丽声音。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的汉诗文,本来是那么美丽、那么深厚、那么丰富、那么动情的,被按照西方方式硬造的朗诵,整成了言语无趣、面目可憎的怪胎!让我们四代中国人,一看见古诗文就敬而远之、厌而恶之。如果朗诵是正确的,请问这是为什么?!
吟诵,将改变古诗文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我们的古诗文,是有旋律、有节奏、有感情、直接入心的。孩子们将因吟诵而爱上古诗文,爱上汉语汉字,爱上中国文化。这件事,正在每一个开展吟诵教学的班级上发生着,请看吟诵学会的通讯,请看中华吟诵QQ群,请看“行行重行行”论坛。或者请您离开书斋,去这些班级亲自看看。学者们,如果您想对吟诵发表高见,请对得起“学者”的称号,去实地考察一下吧。
请给我一个没有吟诵而让孩子们爱上古诗文的实例!有吗?个别的孩子可以有,但是全班都爱上,或者绝大部分孩子都爱上古诗文,有吗?
在吟诵的班级这很普遍!这不是个别孩子的偏好,不是个别老师的才能,是吟诵,是汉诗文本来的声音,温暖了孩子们的心。
民族复兴,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每个中国人都读古书。不是这样吗?一切不是从这里开始吗?我们还要听西方学者或者香蕉学者们的复述解释吗?不读古书,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传统文化。而现在中国人不喜欢读古书啊,为什么?不是古书没道理,而是古书太难读。吟诵,将改变这一切,于是,……你懂的。
吟诵是起跑器。
不仅如此。吟诵不仅仅是吟诵古诗文啊,而是——创作!会吟诵就会创作!语文的最大和最终成果是什么?作文啊。古代科举考试,主要就考创作。现在呢?有几个中学生会作古诗古文?连白话文也只会做应用文,还七病八歪,更不用说读起来的声音是呕哑嘲哳难为听了。这就是百年语文教学的成果!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古代文人,谁不会作诗?谁不会做骈文、散文?那还敢出门吗?说古人不会做白话文,真不知道《儒林外史》《红楼梦》都是哪个外星人作的。现在呢?哪个学校以诗词格律的教学,而让学生普遍学会了创作古诗文?退一步说,哪个学校让学生们学会了白话诗文的创作?
我们说一首诗好,一篇文章好,叫“脍炙人口”,没听说“脍炙人眼”的。诗文都是吟着创作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古代都叫作诗、作文,没有“写诗”这个词。那是个外国词。我们的白话诗文,抛弃了我们几千年的用声音创作的传统,改“作诗”为“写诗”了,改“作曲”为“写歌”了,改“作(著)书”为“写书”了,那就该把“作文”改为“写文”啊,他不,他叫“写作文”。——没文化真可怕。
诗词格律从哪里来?从吟诵来。完全是出于吟诵的需要。所以会吟诵就会作诗。很简单的。格律不用背的,一吟诵就出来了。从对对子开始,孩子们很喜欢的,那是他们最开心的语言游戏。对到五言,诗就出来了。
像古人一样普遍开展古诗文创作!像发短信一样随手作诗,随口吟诗!你觉得是天方夜谭?我看是天道必然。咱们拭目以待。
那样的中国才叫文明古国,才叫天朝上邦,才叫中国。
不仅如此。吟诵不仅仅是吟诵古诗文啊,而是——吟诵白话诗文!用吟诵创作白话诗文!百年白话诗文,大都是朗诵着创作的,所以声音不美。你没觉得《红楼梦》读起来有声韵节奏吗?有“气”!白话诗文,大都是吟诵不了的,但是个别的还行。为什么澳门回归的时候,唱《七子之歌》?那是闻一多的,闻先生的诗自然可以吟诵,因为他是新月派的,徐志摩、谢冰心,他们“戴着镣铐跳舞”,讲究声韵,所以可以吟诵。后来把他们挤一边去了,说是不够现代,于是,就没法吟诵了。
当孩子们学会吟诵,会吟诵古诗文,会吟诵着创作古诗文,会尝试着吟诵白话诗文,就可以更进一步,用吟诵的方法,创作白话诗文,恢复我们几千年的声音创作的传统。先吟后录,汉诗文本是口头文学!你还在把汉诗文当写出来的文字研究吗?你用毛笔写一个看。毛笔只能用来抄录,不能用来打草稿!
如果孩子们学会了用声音创作白话诗文,那就是汉诗文的创作回到了正规。新的百年白话诗文的水平,将远远超过莫言。因为,……脍炙人口!
不仅如此。吟诵不仅仅是吟诵古诗文啊,而是——作曲、作歌!中国古代没有作曲家。欧洲历史上,作曲家人满为患,我们中国,一个没有。为什么?人人都是作曲家。我们的语言——旋律型声调语言,与欧洲语言相反。我们的音乐,也与他们的相反。会说话就会作曲,会走路就会跳舞,有什么了不起呢?有人会说,姜夔不是作曲家吗?不是。您给曲艺或者京剧作过新唱段吗?作过就明白了,那叫“度曲”,不是作曲,不是拍脑袋想旋律!
会吟诵就会作曲。吟诵本身就是作曲。当孩子们唱着自己的歌——自己的诗,自己的曲,自己唱——的时候,还有周杰伦吗?被“学堂乐歌”颠覆了的中国音乐,将在新时代的“学堂乐歌”——吟诵的推展下,重新颠覆回来。当然不会是清朝音乐,而是吸收了西方音乐的中国音乐,但是,它是中国的!不是香蕉的!
上周在成都一位老先生来找我,他是参加过建国初地方民歌集成的采录编选工作的。痛哭流涕啊。以前的四川人能随口唱歌啊,四川处处歌声不绝啊,川歌成万上亿啊,——都没了,只有一点变成了谱子还扔在档案馆,没人理。现在到处都是录音棚里出来的声音,机器的声音,完美到可怕的声音,整齐划一的声音,只有那点声音。说中国一年新创作的歌曲上万啊,先人个板板,以前四川一个村子的歌就上万。
这个拥有世界上最音乐化的语言、最悠久的音乐历史、最高明的音乐技巧的民族,全体不会唱歌,已经快一百年了。
唱歌,是唱自己的歌。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词,自己的曲,自己唱,自己听,或者是唱给特定的人听。没听说唱给不知什么人听的。唱别人的歌,唱给不知什么人听,以前叫做伎。现在少年少女们一个劲儿地要做伎,还以为是“中国好声音”!这五个字,他们一个字也不明白。
不要伤心。当中国人重新学会随口编歌即兴唱,民歌就回来了。当四川人重新学会用四川话唱歌,川剧就回来了。当北京人重新学会用北京话唱歌,单弦就回来了。你觉得回到梅兰芳时代不可能?你觉得大街小巷尽是戏迷、新剧种不断涌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觉得不是,一定会回来的,只要吟诵,只要我们推广吟诵,只要孩子们学会吟诵。你觉得是天方夜谭?我看是天道必然。你也别老拭目以待,来一起做啊,一起做个吟诵志愿者。
还有,吟诵会让我们正确理解古诗文的涵义。这就是我前面所谓音义的问题。读错就会理解错!现在我们的读法,可以自豪地说,没有一句古诗文是读对的,一句也没有。所以没有一句古诗文是理解到位的,只是偏差大小而已。小者不能领会细节心思,大者全拧,谬以千里。我讲吟诵时举的例子已经太多了。我有这样的信心:你可以随便说一篇古诗文,或者一句,你觉得理解得最深的,你来说你的理解,我说我的。你的理解就是字义,说下天来也是字义,那一套我也都明白,我也是那么过来的。但是我说的音义,是你不知道的。而诗文的涵义是字义与音义的结合,你怎么也不可能说全,怎么也不可能理解透。
所以我上课举例,都举最简单的。《静夜思》啊,《登鹳雀楼》啊,《春晓》啊,《清明》啊,《江南》啊,《关雎》啊,《学而时习之》啊,这些都是你觉得小学就理解得透透的吧,考分高高的,结果呢,——呵呵。如果你连这些诗文都没明白的话,还能明白什么呢。
刚有个老师上课讲《别董大》——“天下谁人不识君!”——好豪迈啊!可是,我问,那不是当面撒谎吗?天下谁人不识君?那是刘德华啊。董大原来是刘德华?哈哈。不吟诵,不知诗啊。这首诗为什么用闭口韵?想一想吧。
方苞说:“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耳。”我做了四十年的门外汉,你呢?
孩子们呢?
怎能误人子弟呢?
所以要学吟诵啊。要学会听话听音儿,读诗听音儿。体会声音的涵义并不难,因为吟诵有声音的规则。我总结的叫“一本九法”,你也可以总结别的,也可以说我总结的不对不好,但,你一定要去体会声音,要去总结。
吟诵,不是唱歌跳舞的事,是件大事。它涉及到我们对每一篇古诗文的理解,不是大事吗?
这不就是当代价值吗?不过还是门前的价值,不是门后的。
等你意识到没有吟诵就不可能理解古诗文的时候,那么,是时候了,我们该大声问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了: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吟诵?!
是谁把吟诵藏了起来?为什么要藏起来?在那人人还都会吟诵的时代?
我想,这个质问,还将延续很长时间。伤痕只能慢慢抚平。我不知道确切的答案,我只预感到,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还将被多次刺痛。
因为我们自然要问下一个问题:
我们还不知道什么?
被课本抛弃、掩盖、扭曲、遗忘的,肯定还有很多很多……谁来告诉我们?没人。只有我们自己去发现。
去哪里发现?
纳尼亚的衣橱。
有资格成为纳尼亚衣橱的,很少很少,吟诵可能是最有资格的一个。
因为条件是:没被西学碰过。
中医被西医结合了,音韵学被任意性原则了,武术要进奥运会了,民乐用上架子鼓了,我们的诗词文赋,被挑出来叫做文学写成史了,还有什么剩下?全在西学的筛子中过了一遍。
吟诵属于直接被扔掉的,因为老外不会汉语。这是吟诵的不幸,还是吟诵的大幸?
今天,你可以从吟诵这里,窥见中国历史文化的真相。
如果古诗文不是那样的,那么一切都不是那样的。武术不是那样的,中医不是那样的,民歌不是那样的,书法不是那样的,教育不是那样的,农业也不是那样的。中国人不是那样的,中国的历史也不是那样的。
我们现在知道的中国历史,叫中国黑斯垂,不是中国历史。
跳出西学,回到真相。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像五四一代人的使命是跳出国学,走向西方一样。
未来怎么走,是未来中国人的事。我们要先把中国和西方的真相留给他们。不是吗?我们就做这个吧,已经很难了,做不完了。
现在我们慢慢走过那扇推开的门,慢慢走进另一个世界,慢慢浏览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
还是从汉诗文说起。
说汉诗文的意义,是字义与音义的结合,这还只是皮毛。说说血肉骨骼,那就是——意象系统。古诗文是用意象说话的,意象是意义构成的基本单位。意象就是有意的象,也就是非物理、非自然、非口语的意思。比如说《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日”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说:白太阳!——你又把王之涣当成对门二大爷啦。怎么能用2012年的口语去理解唐朝的诗歌呢?“白”,亮的意思,活泼泼的,“白日”,生命的意思。“依”,就是靠吗?为什么说“依依不舍”呢?“山”,对于农业民族来说,对于平原民族来说,“山”是什么?就是mountain吗?“尽”,是一个过程的结束。“白日依山尽”什么意思?就是生命结束了。所以有个词叫“末日”,《铁道游击队》有首歌说:“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下一句:“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黄河入海流”,“黄河”是什么?Yellow River?在中国人这里,“黄河”是最大的河,而“流水”永远是生命流逝的意思,因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入”是什么意思?就是进去?那为什么用这个字呢?为什么不说奔、往、向、去?还有人说了,在鹳雀楼看不到黄河入海口,这是王之涣的想象!好好一句诗,给解释成了地理学。“入”,入声字,短促的意思,是说这么大的河,一下子就到海里去了,太快了。“海”是什么?是sea?对于欧洲人来说,海是开始,对于中国人来说,海是结束。合起来:生命流逝得太快了!这就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中国人就是这么作诗的。
而尤为重要的是,这个意象系统是全民族共同的。比如我作一首诗送你,第一句:君似一棵松!你觉得第二句诗准备赞美你呢,还是骂你?当然是赞美了,因为把你比成松树嘛。但是松树有很多特征啊,比如歪歪扭扭啊,皮糙肉厚啊,我完全可以说:君似一棵松,脸皮不透风。但是不行,为什么呢?在中国人的心中,松树永远是坚强的象征。因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就是民族共同意象。菊花永远是高洁,莲花永远出淤泥而不染。那么多种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各有各的意象。东风永远是春风,南风永远是夏风,西风永远是秋风,北风永远是冬风。不知道这个意象系统,永远不知道古诗文在说什么。这个意象系统,也就是典故,语典和事典。语典大部分出自经史。所以不读四书,读不懂唐诗。而不懂吟诵,不懂小学,读不懂四书。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从唐诗开始教,读不读四书就看造化了,但是肯定是一辈子不学吟诵的。这样的语文,还想学好?
一百多年前,中国诗歌传到国外,引起了某些诗人的好奇、心痒。于是波德莱尔有了《恶之花》,“恶开出了花朵”,他也学中国人用意象说话了。可惜的是,欧洲的民族共同意象太少,他们是习惯直抒胸臆的,所以老波只好用自己的个人意象,结果谁也看不懂他在说什么,于是——现代派诞生了!
波德莱尔有三个继承人,其中一个马拉美收了个中国学生,叫李金发。李金发万里迢迢学了新的作诗法,回来写的诗,也是谁也看不懂。李金发也有几个继承者,其中最著名的——戴望舒,于是,中国有了“第一代诗人”!而“第二代诗人”就被叫做“朦胧诗人”。绕了个圈的东西又回来,为什么就看不懂了呢?因为不使用民族共同意象了。他们说,这叫个性。
好了,不纠缠现代诗了。总之,不懂得这套意象系统,就读不懂古诗文。我们今天有一种东西,叫古诗文翻译,我也做过的,现在想来,只有苦笑。
现在,我们可以说说更深层的东西了,灵魂。为什么中国人作诗一定要用意象?是发酸?还是含蓄?为什么古诗文风花雪月?为什么一阵风吹过,文人就吟出一首诗来?哎呀呀,90后们听了掉满地的鸡皮疙瘩。现在一阵风过,大家能想到什么?首先是什么都不想,其次是想想是不是该回家收衣服了?总之就是物理学、经济学的事儿,其他都与他不相干。
为什么一阵风过,文人就作诗?不是忸怩作态,而是真的!那就是古人的世界观!中国人的世界观,叫做“万物一体,同生共荣”,这也就是孔子强调的“华夷之辨”。万物一体,这就是农业民族的世界观。风就是我。为什么慧能说风动还是旗动?都不是,是心动。这就是中国人。文人看到风起、花落、鸟鸣、水流,那就是他自己的生命啊。风也是我,我也是风,别人也是我,我也是别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既万物一体,就同生共荣,不会抢劫、不会欺骗,一起活,一起死,一起享福,一起受苦。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知道这一点,就不了解古代文人的世界观,就读不懂古诗文。
当你看到路边的柳树,视而不见的时候,当你听到下雨,就只想到打伞的时候,你永远也不会理解《咏柳》,不会理解《清明》。你就算诗词格律溜熟,也作不出一首诗,作的都是泡埃姆。
而如果你能把这些深层的世界观教给孩子们,就叫做“传道”。
我们现在说,社会不尊重教师。那是应该的,因为我们已经不是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现在只是授业解惑,不传道,我们是teacher,不是“师”,得不到尊重是应该的。
传道,就是把中华文化的灵魂、精神传下去!不是那点点知识,不是那点点技能,而是世界观!
万物一体,同生共荣!
《千字文》说: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一个好的社会,不仅仅让所有的人都幸福,还会让所有的动物都幸福,还要让所有的植物都幸福,甚至所有的无机物。
这样的人,会害人吗?这样的民族,会掠夺吗?这样的地球,会有战争吗?
人类这个号称最高级的生物,最有灵性的动物,也是所有物种中自相残杀最烈的一种。
为什么要杀人?为什么要害人?因为利益第一,因为要竞争,因为适者生存,因为资源有限,要优化配置!
西方经济学的第一课。
而我们的第一课: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中国文化的复兴,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明白了这一点,再回头看,一切都将不同:武术是修身的、中医也是修身的,做官为修身,作诗也为修身。修自己之身,成幸福之人,而己欲立而立人,也成别人之身。
中国历史,不是阴谋史,而是仁义一直在与利益做斗争的历史。这才叫史,不是黑斯垂。
如果孩子们明白了这些,你就是个好老师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你能不能为自己,也为别人,打开这扇纳尼亚衣橱的秘密之门?
发表于 2014/4/15 11: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書香苑主人 的帖子

要顶一下楼主,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方向了。根的东西没有啦,上面的都不知道是什么呢?我们是荒芜的一代,希望下一代不是。
发表于 2014/4/19 14: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的密码逐渐解开,是文化之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7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