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473|回复: 3

zt 步入中医之门:把脉知症、一针见效、三剂建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8 1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4/4/18 15:28 编辑

2014-04-17 金玻 [url=]中医书友会[/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金玻 ⊙ 编辑/王超编者按:这是一篇好文章,谈的是作者自己“步入中医之门”的经验与心得。其“把脉知症、一针见效、三剂建功”的目标霸气而不离实际,举重若轻之感源自于刻苦学习后的自信,向他学习。

读《步入中医之门》有感
`
《步入中医之门》这是一本绝佳好书,值得用力推荐,书中精彩的医案,值得学习,误治之处也值得警惕。书中引用的大多是危重病例,真是有为者亦若是,很鼓舞人心。书中不断强调的是中医基本规律,其实原本就该如此,或许现今大多中医偏离甚远,所以作者才如此大声疾呼,真是良可叹也。
`
当然这是一本好书,可是如果想以此进入中医之门,我想对于年轻中医而言,距离尚远,书中的危难重症真是没一定的学习经历,贸然就手恐怕悔恨的会居多。书中示人以规矩,最终是会令人巧,不过作者得到这些规矩的过程,我想还是年轻中医所想要的。
`
想我早年曾把三册《名老中医之路》读到烂掉,可是只能说那只是一些精彩的余兴故事,不是家传就是师承,那有什么好希罕的,家传的跟诊十年,笨蛋也会有两把刷子,不然也会有副好招牌。所以学中医最大的梦想是能跟诊当世名医,而且还要能够掏心掏肺的教,这样真的能够少奋斗三十年,可是如何人人如愿。叶天士更十七师,有谁能够呢。所以年轻中医想要的还是如何入门,能够指示一条路,即使是艰困的,只要方向对了,终有成功的一天,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
我个人目标是像太史公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是我念兹在兹的。而以中医实际而言,目标只有三个:把脉知症、一针见效、三剂建功。
`
把脉知症、知病并不是江湖噱头,三剂就要看到疗效当然也不容易,不过这三个目标都是极强的自我要求,虽然要达到把脉知症是相当不容易,可是因为把脉的同时还包括了望诊,中医基本证型几乎可以基本确立,所以知症算是不难,而且脉、望诊这两者同时还包括了所有中西医疾病的流程,所以想要达到把脉知症就成为不断苦读的动力。
`
年轻中医面临唯一问题,很简单,就是病人的信任,所以把脉知症,甚至知病,那是年轻中医获得病人信任的唯一捷径。有人跟我这样讲,给你把脉好像在等判刑,还有人被把脉时手在发抖,她说怕我讲她会得癌症。我想如果年轻中医能够达到这样,还怕门可罗雀吗?
`
把脉知症有一部份是望诊得来,有个强直性脊椎炎的朋友跟我讲,他年轻时刚发病,并不大痛,就是腰酸而已,可是一西医骨科主任一看他走进门诊,就直接跟他讲是这个病,医师怎么知道?很简单,看他走路姿势。就好像把脉摸到怪异的血液流动当下会吓一跳,可是摸过一次之后就知道是洗肾的病人。
`
很多病、很多证都有其特殊的表现模式,加上西医体表诊断的方法甚多,要留心搜集,多用心就会熟悉了。所以有时候我会故弄玄虚一下,如果望诊外观有特殊之处,或是脉诊时看到手心有特殊现象,那就先不要搭手把脉,就开始讲一系列症状,我想任谁都要心惊胆跳,乖乖听话。
`
另外一个测病关键就是人情事故,因为从脉可以知道很多事情,可是有些是已发生,有些是未发生,所以还要加上气色判断才能做准。所以有些没事要求把脉的,这要预测就更难了。
`
例如有次去跟朋友聊天,中途来了一位找他谈事情而不相信中医的人,大家起哄要我把他的脉,把脉之后我只问一个问题就使得他们哄堂大笑,我问他生几个女儿而已,而确实他就生了三位千金。为什么不讲别的要问这个,因为他才三十出头,气色甚佳,应是还没有不舒服症状。但是脉诊是阴盛而阳衰,有问题也是还要过个几年,气色转差才会发生,尤其男性以气为主,体质刚强,即使脉病人还是不会病,况且生男育女是人生大事又有闲谈趣味,这样拿捏才一举中的。所以脉诊是体质的现况,可是这样的体质存在多久了,这就要从气色去判定。所以脉诊只是一个空间落点,望诊才是时间流程。
`
对于没办法跟到名师的年轻中医怎么办,当然是从书里找,中医历代加现代已经出版太多太多的书籍,这是一座宝山,就看怎样才能披沙沥金。有一次前往喻嘉言家乡附近旅游,一路上都在想,这位绝世天才是怎样自学成材的呢,这样偏远的乡下能买到什么书呢。喻嘉言的书精彩之处在于独立思考,不像中医历代的书大多抄袭成篇,其中以脉书最为严重,几乎是百书一面,看多了真会打瞌睡。我认为这么多脉书还是以脉经最佳,王叔和采集他所能见到的脉学著作编纂而成,所以书中是各门派的经验混杂,而当大官的王叔和又不是专业医生,没有临床验证难怪他会说: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千万不要为了这句话就丧失信心,心中了了、指下清明的中医有很多,非不能而是不为而已,别人可以达到为什么自己不可以,痛下决心终有恍然大悟的一天。
`
中医书最怕是瞎编来的,最希望是该作者体会到什么才写,不要不懂又装懂,没见过也写的天花乱坠。脉经里面汇集大量资料,读通了脉诊大概就没问题,而读通了之后最好还能有所发挥和创造,古人都能创出一套脉诊,现在条件更佳应该更能有所发挥,我还是觉得今人不会比古人笨。所以把内经和脉经的诊断读通,再思考回复到当时的原点,然后应用到现在面临的,这样就能够突破后世医家订下的牵绊。
`
再聊辨证,大家都知道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可是最难的也是在于辨证论治,可是临床上哪有像书上一样那么的典型?如果都会那么典型,中医就太好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辨证呢,这才是最重要的。
`
初学中医的时候,我曾经发愤苦读过的有两本书,一本是《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一本是《治法与方剂》,这两本都是大部头的书,可是以辨证而言还是迷迷糊糊,过了很久以后才靠内经恍然大悟,架构出人体的生理病理。因为现在临床以杂病居多,杂病辨证就是脏腑加八纲辨证,以五脏为经,气血津液为纬,交叉纵横生克之后,辨证结果就会出现,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脉诊,脉诊做最初的预测,也是最后的诊断预测的根据就是中医的生理病理。
`
况且有时气色尚佳时并无太多的症状可供参考,脉诊几乎是唯一的参数。所以一定要这样自我要求,看病的时候绝对要先把脉,再看舌诊,然后不可以要病人自己讲哪里生病,一定要医生跟病人讲你哪里生病了,会有哪些症状,会有哪些问题,如果能这样不断的训练,把脉知症、知病这就不会是句空话,有的中医会说舍症从脉或是舍脉从症,我觉得一定要脉症相符,这样才能判断出最精准的证,唯有最精准的证才能立法用方,达到三剂见效的目的。
`
那么该读哪些书呢?当然基本的教材要滚瓜烂熟,因为这些是最最基本的,是中医的基本共通语言,没有这些基础想要再进一步探索那是不可能的,就好像伤寒重要条文不背是不行的。尤其要注意的,中医是要求极为精准的学问,例如健脾燥湿跟燥湿健脾,这两种意思决然不同,一个是白术的作用,一个是苍术。而方剂那更是基本中的基本,初学方剂的基本要求就是300首,拿一张白纸,自己想自己写,能写上300首那就及格了。
`
其实每一首能让我们背到的方子都是千锤百炼的,不然古方有几十万首,能够脱颖而出想想也真不容易,方剂是中医设计精良的武器,是基础中的基础。我还曾把一些名方的出处依年代排序过,为的是想要了解治法的演变。每一首方剂都有它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治法,清楚治法才能拆解方剂,分析方剂之后才能有办法制定新方,因为临床没有固定证型,都是错综复杂的,想要抽梁换柱,拆旧屋住新人,唯有清楚房屋结构。
`
方子弄懂了之后,最要用心还是在于病方面,最基本的感冒、咳嗽、头痛、头晕、酸痛、高血压、中风、心悸、失眠、腹痛、腹泻、便秘、肝胆问题等等,这些常见多发病一定要自己架构出一套治疗原则。研究这些基础病,也把古今医案摘录进来,研究好致病因素,这会加深对生理病理的了解。感冒咳嗽这么常见的问题,每一个中医都要会医,哪有什么中医怕治嗽的瞎话,不过总是会有其他奇形怪状的出现,好像半夜一点准时咳嗽的像遇到鬼一样,或是干咳到大小便失禁的痛苦了一年,这些平时读书读到,都要认真好好研究,总有一天会碰到,我也真的都遇到了。
`
所以刚入门也不要太妄想治大病就一炮而红,谨慎的处理好每一个接诊的病人,即使是最简单的病,也要比他人有更高的疗效解决,轻症三剂建功不难,重症三剂见效也不难。重症问题平常也要留心,因为达到一定的医疗能力之后,这些问题一定会碰到,平时研究好基本病因,到时斟酌损益一番,就不会离题太远。例如红斑性狼疮是阴虚为本,硬皮病是阳虚为主,人参是前者的禁忌,却是后者的救命仙丹。而精神科的精神分裂症、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或是各式各样的癌症,这些几乎是绝对要熟悉的,以前可能不受重视,可是现在已经是常见多发病了。所以事先要作好充分准备,天道酬勤是肯定的,所以唯有这样如此不断辛勤努力,才能厚积薄发,就像投手一定是不断的累积小胜,最后才能成为当家王牌。
`
而且还有在碰到问题就要好好研究,新的病种都会开启新的认识。像最近碰到三叉神经痛的,痛到哭的时候还不敢擦眼泪,擦眼泪会更加重,而眼泪滴到皮肤也还是痛,痛起来就好像用大的尖镊子把脸夹起来。依脉证处置还不令人满意,就翻阅所有近代名家经验集,得到四十个医案,把这些资料打字列印出来,看了两天才推敲出所有前因后果,真的三剂就让半边的脸松绑了,服药一段时间还让已经七成白发开始转黑不少,痛了二十年,没看过疼痛有这样痛的,比癌症疼痛还要痛,通过这个病例也让我成长许多,最后还希望还这位51岁女性的一头黑发,这就是中医的快乐所在。
`
另外还有一个重点是要具备多方面的技术,中医不只开药方而已,还有针灸、外治等等,只要能够让病人在最快速度好转的方法都要研究。针灸就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一定要具备一针止痛的能力,而且还不只是止痛,还要止晕、利水消肿等等。
`
像青光眼的眼睛灼热疼痛,进针后马上感受到清凉。像肝癌腹水水肿,针还插着,就眼睁睁的看着脚背水肿消退,出现皱纹。其他的头晕、头痛、筋骨酸痛、扭伤或是发热、咽痛、牙痛等等,针灸、刺血功效都是很好的。况且针灸是最容易学的,只要练好指力,做好呼吸运气,判断好脏腑虚实,循经取穴,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效果一定会出来的,而且不用花上一年的时间,大概常见多发病的症状几乎都可以搞定。所以如果把脉知症还没练到炉火纯青,一针见效基本上还是能够取信大众的。
`
而针对性强的外治法平常也要搜集齐全,甚至某些病就是给药外用就够了,连口服药物都不用,效果又特别快,那病人不就更轻松如意了。况且即使没有相对应的外治法,也还有变通方法,例如硬皮病,就可以在煎第三次时加入粗鹿茸五钱以上,滤取药汁外洗,那效果肯定是会有所增加的。所以看到名家医案是针药外治三者同用的,我都会给他们极高的评价、拍拍手。医者所病病道少,这句话不是讲了好久好久了吗?像我没学好推拿,也蛮扼腕的。
`
最后我想,如果从“把脉知病、一针见效、三剂建功”这三方面着手,还进不了中医这个大门的话,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也是个人研习中医的一点心路历程。况且如果病人能够遇到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中医,那还有什么好嫌弃的呢,让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能够其他更好的条件的了。除非是秦皇汉武的心愿:长生不老
`。
【本文摘自黄煌经方论坛,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辑整理。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中医书友会第232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url=]举报[/url]


发表于 2014/4/18 12: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4/5/6 11: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哪位名家的脉诊书好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8 06: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