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086|回复: 1

诊金:今后中医生存的本钱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8 18: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4/5/8 18:16 编辑

诊金:今后中医生存的本钱
2014-05-05 抚弄兰州 [url=]中医书友会[/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抚弄兰州 ⊙ 编辑/王超

编者按:这篇文章算是给有坚守、有准则的中医们一个吐槽的地方,给他们也舒一舒肝气,让他们知道有人在为他们鸣不平。开药拿提成的风气会毁掉疗效,也毁掉医生自身的成才之路。崔永元说,一剪子50万的活我不敢接,因为我知道一旦有了第一次我就停不住手了。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里边不应该有别的东西成为影响因素。如果只收诊金,想挣钱,想让自己值这么多钱,那就好好学习,提高疗效。所有的中医人们,我们一起自勉,一起努力!
  另外,中医书友会的主旨是分享学术,我们不对医生本人进行任何的推荐,因此请不要问如何找作者看病之类的问题,谢谢。



诊金——今后中医生存的本钱

看过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解放前中医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诊金。上海的中医收取几个铜子到几个银元不等,生活足够宽裕,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

今天,很多的中医都很勉强地维持着生计,走着一条艰难的道路。与旧时的中医相比,每况日下。我这样的一个边缘人士,离开家乡的国家医院,走过了广东佛山、开平、深圳,于三年前来到昆山,一年前来往于上海与昆山之间,经过了一些辛苦,尝了一些艰涩,被生活撵着急急奔走,也见过很多的这样或那样的医生,或为着生活计使用着各种手段欺哄着病人,或被迫放弃自己喜欢的医业改从按摩之类的服务行业,或为着病人计坚守基层而生活清贫。也见过成功的名医,但都是在大医院里,总体来说草根太多,中医如若强盛,先得保证草根中医们能够生活下去。

我深深记得在广东开平的时候,曾治疗一妇女患伤寒少阳证一年多未愈,她各地辗转看诊,花去几万元毫无效果,深为痛苦。经人介绍来诊,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四付痊愈。共收其八十元不到,结果这个病人经常在外面宣扬我的中药太贵了。世道深险,人情淡薄,作个中医尤其太难。

但是我也记得去年在昆山为一四川中年人看病,他咳嗽、咯痰十多年,兼有多年老胃病,在外务工多年,所赚钱财多花在看病上面,但一直无明显好转。因一些老乡在我处看好,经人介绍来诊。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一月多,久病得愈,言语之间非常感激,后将去他地务工,竟专门来道别。

行医越久,所对病人也越多,所见难病也越多,医生其实只能治好其中的一部分。有时有病人闻名而来,也有极少数失望而归。有时病人希望三五天即有良好疗效,但药服一周起色也不明显,因而放弃治疗。能够聊以自慰的是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治愈率可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尤其是看着那些哮喘的孩子好了以后,心里还是感觉很温暖。那些诊金,就是医生存在的一部分价值的体现,昆山有些病人会觉得诊金太高了,但是看诊一个病人只能买一个简单的肯德基套餐罢了,要知道旧时的一个银元可要买若干担谷物——呵呵,说笑了。

昆山地方小,对比上海而言,收取诊金的方式,一些人还不能习惯。按照以前的方法,不收诊金,但是提成都放在药里,结果几付药二三百元,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其实不是谁都懂。我只收取诊金,不拿一分提成,心安理得,只关心病人吃药效果。中医以后的发展方向,或许就是这样,用药养活中医已经难以走通了。

【本文摘自黄煌经方论坛,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辑整理。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书友会第249期之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url=]举报[/url]




发表于 2014/5/9 2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药中收提成,可以让更多病人被迫学中医啊,我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哈哈,阴极反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8 0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