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61|回复: 0

中医是“姓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0 17: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是“姓中”

   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医特色优势也一直发挥得很好,有不少有识之士试图中西医汇通,但都没有成功。中西医属不同理论体系,很难找到交叉点,形成共同理论。当时由于西医检测仪器及方法尚未普及,老一辈中医大都通过跟师学习和长期的临床实践,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用中医思维方法诊治疾病,以继承发扬为主,兼有借鉴。
    解放后由于现代医学及检测方法的不断普及,对传统中医形成挑战,中医现代化势在必行。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全国中医院校相继成立。姑且不论中医教育是否失误,各中医院校不但开设了大量西医课程,而且比例还比较大。究其初衷,大概是要让现代中医能够熟悉和掌握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结果适得其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至于不但连传统中医理论和技能都没有掌握好,反而迷失了自我。尽管我们不少中医药大学水平堪称一流,却由于中西医课程比例配置不当(中西医课程基本对等),因而培养出了一批中西医知识都逊人一筹的中医大学生,这种不“中”不“西”的学生被人戏称为“二流医生”。更有甚者,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中医理论及诊疗方法,受利益驱使喜欢用西医方法诊治疾病,进而用西医标准衡量中医,对中医理论方法和治疗效果乃至中医的科学性产生怀疑,最终走向中医对立面。无怪中医界业内有人对此提出尖锐批评,认为现行教育体制为中医培养了一批“掘墓人”。
    每当笔者看到经过五年正规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那种肤浅粗疏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普通风热感冒都不能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比较准确地辨证论治,对常用中医方药都背不出来时,就感到无比痛心和忧虑。过去老一辈中医,虽然对现代医学技术和检查手段接触和借鉴得少一点,但他们大都却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理论,运用中医思维和诊疗方法诊治疾病,并收到较好疗效,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因此传承和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才是中医安身立命之本,不迷失自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才是中医生存和发展之道。借鉴现代检查手段和方法,是为了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决不能本末倒置。
    笔者时常对学生讲:要让中医真正“姓中”,就要熟练掌握中医理论技能和诊疗方法,不要动辄检查,开化验单,按西医检查报告诊断用药。中医不讲阴阳五行,不讲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辨证论治,不用中医思维方法诊疗疾病,就会迷失自我。长此以往,中医很有可能走向消亡,实现中医现代化更无从说起。诚然真正要让中医“姓中”,要让中医院“姓中”,除了要发扬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作用,医治慢性病、疑难杂症方面特长优势外,财政支持、政策倾斜也很重要。不然可能难以改变现状,很难实现既定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7 15: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