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4372|回复: 111

《黄帝内经》说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3 09: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独孤园丁 于 2015/2/3 09:39 编辑

                         《黃帝内经》说什么?

                          (独孤园丁)
一、《黄帝内经》的名称


黄帝:
因为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位列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袓”。而岐伯是古之圣贤的代表人物,集智慧之大成。故托“黃帝”之名,定个说法主体,采用与帝师岐伯问答的形式,以方便说法,开示众生。

内:
非指所谓“讲医之内科(故还有《外经》,讲医之外科。己失传。云云…)”之说。

“内”指“六合之内”。

六合是: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泛指宇宙,即所谓三维空间。

这是说,《黄帝内经》确定了讲述范围。即物质在宇宙(天、地、人)之内的运动规律。并告诉我们,在此范围内“论而不议”。而对六合以外的事情“存而不论”。

“论而不议”,就是说:我论述给你听,你们不要讨论对不对。因为这是真理!



“存而不论”,是说六合(宇宙)之外的事情不知道,放在那里吧,我不说。

但实际上,经中也免不了涉及到了六合之外的某些东西,因为内外两方面有联系。如“神”之概念,还有讲“气立”,就脱离不了讲“神机”。等等。
(神”者“伸”也,“鬼”者“归”也。都是生命的客观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而已。在“形而上”层面。)

经:
道,真理,规律。


二、《素问》说什么?

源于“易初始素,成住坏空”。


我们道家的宇宙观以无中生有立论,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易、初、始、素。
“易”是空虚寂寥的未有气(无)的阶段;
“初”是“气”产生(有)的阶段;
“始”是“形”产生的阶段;
“素”是“质”产生的阶段。


成、住、坏、空,乃佛教对于世界生灭变化之基本观点。于佛教之宇宙观中,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称为四劫。

因此,《素问》就是,黄帝与岐伯等的问答,是关于有形有质的物质(素)的运动规律。即在“形而下”的范畴。

三、《灵枢》说什么?

《灵枢》,又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





灵:神,神仙之意。




经中主要讲人的生成、养生、治病涉及到的精神层面。人有神。如人之三魂七魄。



枢:指针刺之穴位,枢纽也。

灵枢:一是说人之身与神二而为一,不可分!不能分!分则死!二是说两者紧密相联。所以,养生、治病时,也要从两个方面着眼,入手。



四、五运六气说什么?

五运六气七篇大论,是《黄帝内经》之核心。

讲宇宙运行,对地球气候、物侯及人类养生、得病、治疗的规律。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运:
指物质(包括形而上)的五种(金、木、水、火、土)存在状态。实际上反映“五耀”(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

举例来说,如今年(2015),乙未之岁,岁运少商,金运不及。就是说,太白金星(现代称金星)对地球的影响(收敛之气,五行为燥气)“偏小”。故尔炎火乃行(火来克金)。就是说荧惑火星(现代称火星)对地球的影响“偏大”。


那如何“影响”的呢?


《内经》原文说(民病部分):
从革之纪,岁金不及,炎火盛行,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为水所复,则反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口疮,心痛。”

六气:
亦指物质的五种(金、木、水、火、土)存在状态。只不过将“火”一分为二,用少阴君火(代表热)、少阳相火(代表暑)来表达而已。

六气实际上反映除五大行星以外,其它宇宙天体(太阳、银河系其它星系等)对地球之影响。

其内容以司天、在泉、主气、客气来表达。

例如今年,太阴湿土司天,大阳寒水在泉。主气固定不变。客气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太阴湿土、四之气少阳相火,五之气阳明燥金、六之气太阳寒水。

这就是大体上告诉我们,今年上半年主湿,下半年主寒,此为正化。寒湿贯穿全年,要注意防范。

同时,岁金不及,火气克之,寒水来复。此为邪化度。可知在二之气火盛之时,邪化之火可能为灾;年底六之气(至下年1月21日)邪化之复气加临,寒水加主气之寒水,今年必寒冬无疑。

内经这样说(民病部分):
丑未之岁,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气化营运后天。初之气,厥阴风木加风木,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气,大火正,乃少阴君火加君火,民病温疠盛行,远近咸若。三之气,太阴土加少阳火,民病身重 肿,胸腹满。四之气,少阳相火加太阴土,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 胀,甚则浮肿。五之气,阳明燥金加阳明燥金,民病皮肤寒气及体。终之气,太阳寒水加寒水,民病关节禁固,腰 痛。治法,用酸以平其上,甘温治其下,以苦燥之,温之,甚则发之,泄之,赞其阳火,令御其寒。”

在内经中,是采取了抓住主要问题,忽略其它次要问题的研究和表达方式,来简眀扼要地“传道”。正象中国文化是以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这些简明的图文方式表达宇宙万物一样,来揭示天、地、人的规律。

比如在“运气七篇”中,以岁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这五个因素来概括宇宙无以数计的天体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以五运(五耀)代表九运(九耀)。因其它四大行星离地球较远,对我们地球影响很小,从而忽略不计。

以“司天”代表“宇宙南极”对地球的影响,以“在泉”代表“宇宙北极”的影响,更是高度概括。这里,“宇宙南极”是我们抬头一看,所有星系的总合。“宇宙北极”,是我们脚下看不到的,另一半星系的总合。

以“主气”代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同在一个太阳系,一家人嘛,故称主(人)气。

以“客气”代表太阳系以外所有的天体,对地球的综合性影响。外人嘛,要客气点,故称之为客(人)气。

另外,为比较精确地描述天体运行中五运六气的规律,在历法使用上,采用了中国古代之太阳历,即农历。而没有采用阴历。
因为阴历是月亮历,描述月亮运行规律精准,看初一、十五月圆月亏,潮汐涨落可知,其使用多在生活方面。

所以,用农历24节气为基础的五运六气,一年之首是从大寒开始,一气至六气,循环往复。这与我们生活中习惯用阴历,一年之首从正月初一开始过年不同。这倒没关系,物依其性,各尽其用吧。

五,天干、地支说什么?

亦立名以说法。

何法?即宇宙运行以60年为一个循环的规律。

故将天分为十方(十天干),地分为十二位(十二地支),相互搭配(最小公倍数为60),可以描述每一年之不同状态。以60年为周期,周而复始。

粗陋之作,权作日志。




发表于 2015/2/3 10: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希望再深入地给我们讲讲,谢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pyjzhc 发表于 2015/2/3 10:39
学习了,希望再深入地给我们讲讲,谢谢了。

客气了,互相学习。
发表于 2015/2/3 1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好!期待下文!
发表于 2015/2/3 14: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讲得通俗明白,继续吧。
发表于 2015/2/3 15: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讲些什么?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
《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会了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课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两千余年来,历代医家正是在《内经》所提供的理论原理、应用技术及其所采用的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使中医学术得到持续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是《内经》之所以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的重要缘由。及至今日,《内经》对中医学术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当前我们重新审视这部古老的经典,它的学术价值又在哪里呢?
一、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内经》作者自觉地吸收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按: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作为理论的支柱,并与医疗经验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之升华,形成了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学说及疾病防治学说,为中医学奠定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二、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遭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内经》三才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
三、《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
《内经》所阐述的中医学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这是中医理论的生命力之所在。
在治疗方面,《内经》提出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因势利导、治病求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寒热温清、预防与早治等原则。在治法方面,除了针灸和药治外,还广及精神疗法、按摩、导引、药熨、渍浴、术数等方法。这些说明了《内经》治法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其中有些疗法,如针灸、按摩、导引、精神疗法、饮食疗法等,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
正基于此,金元时代的医家张子和曾说:《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
四、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总览《内经》,其内容远不止涉及医学一个学科,它还广泛吸收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对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内经》对中医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汇集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而且也为我们展示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五、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
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一股“中医热”,与其说是“中医热”,不如说是“针灸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是以针灸为先导。由“针灸热”进而引发了探索经络实质的研究热点。经络学说的提出和针灸疗法的发明,是《内经》的一大学术成就。
对于经络实质的探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有学者认为,经络是独立存在的一套联络调节系统,经络是迄今为止未被认识的人体特殊结构。也有学者认为,经络没有特殊的物质结构,而是综合人体一切解剖系统来经营生活的综合系统。至今经络的本质还是个迷,这与其说是中医落后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不如说现代科学远远不能胜任理解与阐释中华祖先发现的瑰宝。
六、《内经》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被中世纪医学界推崇为“医学之父”,可见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其著作《希波克拉底文集》和《内经》相比,有两方面相似:两者著作的时代相差不远,它们的编辑性质相同,都不是成于一人之手,也不是成于一个时代的作品。
遗憾的是,《内经》的医学成就尚未写进世界医学史,但是《内经》的学术对世界医学史的贡献不可低估。我们确信,随着中医学走向世界,《内经》的学术价值必将逐步被学术界所认识,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终将占有一席之地。
(以上内容摘引自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内经讲义》)

发表于 2015/2/3 15: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内经》书名为何要托名黄帝

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据先秦古籍及史书记载,黄帝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人。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来,黄帝既不是天生的一个圣人,亦不是一个人,而是远古时代一个伟大的氏族,即黄帝氏族。历史中的“仰韶文化”,就是黄帝氏族文化的代表。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人物·先秦》:“黄帝: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华夏诸族共同尊奉的祖先。父少典为有熊国君,故号有熊氏。生存年代距今约4700年左右。本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祭享先祖与神灵,是神权时代最大的道义,也是民心之所向,故轩辕用干戈‘征不享’,得到了多数诸侯(部落首领)的支持。他‘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先‘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打败炎帝;复‘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时代,有苍颉造字,嫘祖养蚕,以及天文历算、百谷播种等多项成就,华夏后人乃奉黄帝为人文始祖。又其时多有部落战争,自黄帝始修德振兵,除暴安民,后世又奉黄帝为兵家始祖。黄帝及其大臣风后、力牧等均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十六篇,《风后》十三篇,《力牧》十五篇。’其中或系后人依托,并且多以失传,然《黄帝兵法》之思想内容仍为后人称引。《尉缭子·天官》:‘黄帝邢德,可以百姓’,‘黄帝者,人事而已矣’,反映了黄帝兵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战国以后,又与老子并称为黄老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战国时齐稷下学者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又相传《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等六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著作。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今陕西黄帝陵已成为炎黄子孙祭祖的主要场所。”

其所以冠以“黄帝”书名,是因为黄帝氏族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她的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历代都以自己是黄帝子孙为荣。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学者为了使自己的学说更容易为世人所接受,将其著作冠以“黄帝”以取重,也就成为一种风气。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这就清楚地说明了当时书以“黄帝”名,仅是托名而已,为了追本溯源,托名黄帝,以资尊崇。托名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有其时代背景。

查阅班固《汉书·艺文志》,以神农、黄帝托名的书籍实在不少。如

道家有:《黄帝四经》四篇,《黄帝铭》六篇,《黄帝君臣》十篇,《杂黄帝》五十八篇。
阴阳家有:《黄帝泰素》二十篇,《黄帝》十六篇。
农家有:《神农》二十篇。
小说家有:《黄帝说》四十篇。
兵法家有:《神农兵法》一篇,《黄帝》十六篇。图三卷。
天文家有:《黄帝杂子气》三十三篇。
历谱家有:《黄帝五家历》三十三篇。
五行家有:《黄帝阴阳》二十五卷,《黄帝诸子论阴阳》二十五卷,《神农大幽五行》二十七卷。
杂占家有:《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神农教田相土耕种》十四卷。
医经家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
经方家有:《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房中家有:《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
神仙家有:《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黄帝杂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

发表于 2015/2/3 15: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内经》其书,非医学内容很多,而这些旁支的传统文化现象并非可有可无。这是因为《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医书,而且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规模十分宏伟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文献,它汲取了古代科学家们对天文、历算、气象、生物、地理,以及人类、心理、逻辑、哲学、养生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揭示了古代丰富的科学成就,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内经》是全世界第一部人体科技专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孔安国将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大道就是自然之道与生命之道,《内经》与《老子》、《周易》论述的都是大道,可称“新三坟”。目前中华经典藏书之一就有《黄帝内经》。
发表于 2015/2/3 15: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十八卷,首载于《汉志·方技略》。传统观点认为,《素问》与《灵枢经》各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实源于皇甫氏《甲乙经序》,而王冰注序本之,已成公论,至今仍沿用。如目前权威著作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原书18卷,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9卷。”及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内经·第一章绪论》:“现存《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然对此说,前人曾有怀疑者。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汉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隋志》始有《黄帝素问》九卷,唐王冰为之注,冰以《汉志》有《内经》十八卷,实附会也。或后人得《内经》而衍其说为《素问》,未可知。”

今人亦有对《内经》是《素问》和《灵枢》二书者,提出质疑,甚或否认与推翻传统说法者。如时贤余自汉等《内经灵素考辨》说:“皇甫氏关于《灵枢》《素问》即是《艺文志》所载《黄帝内经》的说法是值得考虑的。……《艺文志》是以《七略》做底本改编的……《七略》也没有关于《黄帝内经》内容的说明。如果有,皇甫氏为何不提出更确凿的证据来说明《灵枢》《素问》即是《黄帝内经》的观点,而仅以卷数的相合为唯一根据?……以此观之,《黄帝内经》包括现传《灵枢》《素问》两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另外,又根据“篇”、“卷”异同考认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当为十八篇,字数约为三、四万字,“这都清楚地表明:现传《灵枢》《素问》当是汉前我国医学理论之集大成者。由于‘《黄帝内经》十八卷’只是《方技略》医经四家二百一十六卷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它根本不可能包括现传《灵枢》《素问》两书。”愚见此说法可信。有兴趣者可查看一下余自汉等编《内经灵素考辨》。

发表于 2015/2/3 16: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黄帝内经》十八卷。”王应麟《汉志考证》:“王冰曰:《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皇甫谧《甲乙经·序》:“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林亿等《素问》新校正云:“详王氏此说,盖本皇甫士安《甲乙经》之序,彼云:‘《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共十八卷,即《内经》也。’故王氏尊而用之。又,《素问》外九卷,汉张仲景及西晋王叔和《脉经》只谓之《九卷》,皇甫士安名为《针经》,亦书名《九卷》。杨玄操云:‘《黄帝内经》二帙,帙各九卷。’按:《隋书·经籍志》谓之《九灵》,王冰名为《灵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3/29 09: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