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76|回复: 2

我们的祖先何以贵五 ——五行模型数据化的尝试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7 10: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5/12/27 11:19 编辑

                          我们的祖先何以贵五

                 ——五行模型数据化的尝试之一



       阴阳五行理论诞生以后,最迫切就是如何自证其合理性,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其数据化,尤其是有自然数理依据的数据化,即建立一个让人信服的数理模型,这成了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阴阳的数据化几乎无法做到,四(五)季的温凉寒暑转换无疑是阴阳最好的物理模型,关于这点,我的《温度寒热是太极阴阳的物理模型》已经做出了说明(其实太极之“一”与阴阳之“二”和“五”的数字首先都是经验数字,而不是数理数字)。而《河图》《洛书》无疑都是以五行为主的数据化的模型。我们就以这种心理去认知河图与洛书的具体含义。首先是我们的祖先何以贵五?这是我们的先人以五为突破口建立数理模型的尝试之一。
      运用阴阳五行能够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许多重要问题,于是,五行的数据化、合理化就成为突出的问题。数据化怎样进行?还是观察,观察整个自然,人类的生产生活,还有,当然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古人不能不注意到在所有的生物界,哺乳动物除了猪牛羊马骆驼等为偶蹄,大多哺乳动物是奇蹄(指、趾)动物,而且奇蹄动物除了马科动物一趾之外,都是五指(趾)动物。这又有什么特别的呢?别忘了,人也正是五指(趾)动物。中国古人是最善于从自然中获得灵感,从天象示警,到天象“示微”,从一切蛛丝马迹中“察知天道”是我们祖先的看家本领。我们的先人何以贵五?无疑就是从人手有五指开始的,再一看,哇!那么多的哺乳动物都是五趾的,而且所有的站在食物链最高端的哺乳动物,包括人在内,无一不是五指(趾)的,这难道是偶然吗?再一观察,猿类的五趾,尤其是前肢的五趾,与人几乎没有差别,只是大拇还不够强大,原因是拇指与其余四趾的抓握远远比人类少多了,这点古人也一定不会忽略掉的。再看啮齿类的老鼠(人类最不喜欢但又与人类最为亲密接触的动物),细小的前肢也是小小的五根趾头。恰好自己根据农业生产总结出来的五行,类及与之相关的“五材”,于是我们的祖先确信:
          “五”是上天暗示给人类的通天的钥匙,“五”中蕴含着宇宙的大道!于是古人在“五”这个数字上做起了文章,沿着这条数字“五”铺就的“道”走了下来:将四季加出一个长夏成五季与五行相配,又产生了五蓄、五谷、五味,总之一大串与五行相匹配的关于“五”的事物。可见当时的古人心里很虚,极力到处寻找证据,甚至不惜“自降身段”,将自己等同于自然界的普通生物(天人合一观念的最有力的证据,西方人可是直到达尔文用大量的化石,相同种类科属的动植物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发生明显差别的事实,从而提出进化论以后,以及包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其蛋白质构成的最基本素材完全一致——21种氨基酸,才终于承认其与自然的同一关系),试图将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事物都纳入到“五”的体系中,以增强阴阳五行的说服力。于是乎在自己的五指(趾)上开始作文章了。怎么作?当然是双手的十指的数字组合,并且赋予特别的含义,最终这组数字:
      1——6
      2——7
      3——8
      4——9
      5——10
      这是几组简单而又含义深刻的数字,其每组前一个数字为1——5(抽象5根手指)的数字;后边的数字是前边的数加上一个数字5,即加上另一只整手所得。寓意是什么呢?这在我的《洛书每行数字都是十五的秘密 》做了初步探讨。原文不长,全文如下: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82.tmp.png

     
       无论是河图还是洛书,无论有多少神秘之处,有一点是无论如何是真实的要告诉后世,即他们的数学水平,绝不是你所想象的上古时代,还是一片数学的盲区,而是有着极为发达的数学计算方法和数的概念的时代。就拿这张《洛书》各个方位黑白点数的安排,不仅是要相当的代数、几何学的数学水平,还要有着一定的含义,古人才有动力去完成这样一幅关于数字的图画。除了那个后世解读的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零土的天地生成之数,还有《洛书》这九个数字的排列,无论是直线横线还是斜线上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十五。关于这点的解读,在没有确切的数理证据支持下,都是属于臆想,几乎都没能真正地深入到古人的心中去进行解读。如何深入古人之心?让古人复活,与你对话?当然不是,而是还原,还原其生产、生活,还原其探究物理,用儒家的话说就是格物致知,还原其问天问地问自我问这些的来路去向的心理,以及希望后世能够理解解读他们的宇宙哲学观的愿望,而不是死死地严守秘密不让后人知晓。也就是说古人创制河图洛书是为了后世的理解,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有让后人理解的方法,方法其实应该就在图中。那么我就有理由相信关于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零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解开古人的心理之谜,还需沿着这条路往下走。这是以五零为终点,即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的点。从此点出发,  
      问曰:地何以用十成之?
      答曰:中原的土地之土最为敦厚,乃天之生数五生之,当然德佩阴数之极十来成之,寓意万物生成,莫不归之于土,其灭,亦归之于土也。万物生灭,九九归一。尽观宇宙,即使炽热的恒星,最后的归宿也是一个冷寂的高度凝缩的白矮星或中子星,周围漂浮着或是冰块,或是岩石块,或是尘埃的弥漫土质物质,这是发生在宇宙中的核心故事,整个宇宙就是不断地于各处反复上演这样一出出活剧。至于其他解释皆无可取!这是我们祖先的宇宙观,他们要告诉我们的一定是这点,还有不能详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其他。所谓数字游戏,那是连带的,不断发现新的应用、适用领域,那都不是我们祖先的本意。
      那么,再由此出发,
      问曰:上下、左右、纵横、交叉之三个数字之和,皆为十五,意竟为何耶?
      答曰:有必定之义,但其必定之义如何,确是莫衷一是。还是还原,还原古人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而不是故弄玄虚。
      人有双手,手有五指,只手欲想成事,必配以另一只手;双手十指,才能完成一只手原来想要成就的事业。万事万物,欲想成事,从五——动手开始,只手不成,双手才成。无论你怎样去想——或一,或二乃至四五,必从五指起始,另一只手配合。五个主意,需十个手指去成就,这就是我们的祖先想要告诉我们的。
      所以,我们的祖先贵五。
      关于这点的解读,最好的著作是《实践论》(以上为引文)。
      补充说明: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的阴阳组合是《河图》的组合,《洛书》为了突出其数字的组合规律,即每行三个数字的和都是十五,将其中的偶数,即阴数放置于四隅;阳数,即奇数放到四正的位置上(仔细对比河图与洛书可得),并将四九置于南方(上)位置,二七放到西方(右)的位置,图示如下:

               洛书九宫数字图

                   4     9     2
                   3     5     7
                   8     1     6
    但是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北方何以数一六,东方何以数三八,南方何以数二七,中央何以数五十,西方何以数四九(就《河图》说)?而以上我对《洛书》的解释也只是经验逻辑,还是难于服众。
    就此,我对于《洛书》与《河图》的不同做出如下推测:
    《洛书》是《河图》的应用版,即《河图》已经解决,或者说建立完成了其数理模型,即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零的组合已经找到了其关键的数理依据,而且能够用以解释五行五季五音五方的相生关系,于是在此基础上稍作变动,将二七与四九对调,以合九宫之数。这也合于神话《河》《洛》分别出现在伏羲和大禹时代的先后顺序
      关于《洛书》的应用,典型的说法是九宫之数是北极帝星乘坐的北斗星车一年四季临御四方,其斗柄所指的星宿的数据。还有《河图》的数据组合完全符合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数据、行星质量、星日距离等参数。其他现代领域的应用说明不知凡几。这些无一不是在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其原有的数理模型是千真万确的、科学的、符合天体物理,甚至超越经典力学,符合相对论(E=mc平方)和量子力学的数学模型。
      《河图》的数字组合源于对于自身的认知,是无可否认的,但那个更为有力支持的自然数理是什么呢?答案其实已经有了,只是直到目前,还是没能得到学界真正的认知而已。揭开最后的谜底之日也已经不远了。
发表于 2015/12/28 20: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m325 于 2015/12/28 21:11 编辑

我啥都不懂,大概看了下河图和洛书。河图应该是以五方来定位即东南西北中。而洛书以九方来定位即东西南北中加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而楼主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之三个数字之和,皆为十五,意竟为何耶?”这个我感觉应该是河图吧。天一生水,成六成之。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每对数都差五个数,也许这是一个轮回刚好五个数,有一个轮回才能成(圆满)那个数,然而只成一边的数竟有偏性这里不多说。每个方位都是五个数中间属土也是五个数。所以不管你怎么算三个位置的数加起来都是15,我觉得三个数和是15并没有什么特殊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7 23: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