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7820|回复: 2

民间神医——李随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1 09: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神医——李随群
(一) 久病成医
在河南省修武县县城东边一个名叫秦厂的村子里,有一位中医奇人,他叫李随群。他生长在农民之家,仅上过初中,但凭着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辛自学和上下求索,成为当地有名的“神医”。
1976年,18岁的李随群干起了给村里赶马车的活,一次拉货时,不幸马惊车翻,马车压断了他的左脚踝,住院两月后痊愈。患病期间他开始看一些医药书籍,从此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22岁的时候,因恋情挫折,他患上了精神疾病,抑郁、烦躁、打人,找了一些老中医治疗,都说:“吃吃药试试看!”当时的李随群就纳闷,作为一个医生,为什么不能给病人一个圆满的答复?于是,李随群就开始搜寻大量的医药古书,一头扎进去苦读深研,探索中医药的真谛!他反复研读《黄帝内经》、《医学三字经》、《灵素节要》、《医学丛书》、《傅青主女科》、《医方捷径》、《本草纲目》等几十种古代医学经典,慢慢地明白了一些医理和药理。
读了两年医书,李随群就对自己的病症有所掌握,觉得自己有把握治好自己的病,就尝试着自己治疗抑郁症。没想到给自己开了一付草药后,精神病彻底治愈。
(二) 悬壶济世
李随群给自己尝试成功后,就敢给父老乡亲们看病了。那是1986年,他的第一个患者是胃出血不止的病人,那个患者28岁,住院花了9000元还治不好。经别人介绍来找李随群,李随群就开了一付药,患者胃出血就彻底治愈。李随群说,患者的医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热胀冷缩,收敛止血。
患者李爱琴,29岁,2003年在大医院被诊断出二尖瓣狭窄心脏病,治疗数日不佳,凑不够搭桥费10万元,危急无奈时求李随群治疗。李随群用火生木的方法治疗70天,患者仅花费2000元,就治愈了顽症。
患者周某,男,32岁,卫生防疫站工作,患上肾病十几年,久治不愈,妻子为此离婚。2005年2月找到李随群,李随群用火生金的方法治疗3个月,病人痊愈,当年就结了婚。
患者常某,64岁,2005年冬季因肺心病住院,舌苔黑、胸闷,治疗两个月,疗效不佳。危急无望之时求救于李随群,开了三付草药,3天后出院,至今健在。
患者侯某,患食管癌,经县、市医院治疗不佳,回家4天未进食,停治欲绝。求救于李随群,开出8天的草药方,恢复进食,后来能奇迹般地蹬三轮车了。
患者张某,北京出租车司机,30岁,患严重肝腹水,在北京各大医院久治未愈,后来返回老家在修武医院住院,疗效不佳。其母求救于李随群,开了5付药,药到病除,后来患者又赴京上班。
有一个胸膜炎积水的病人,在大医院两个月没有治好,找到他仅仅三付药就治好了。还有一个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李随群也是三付药下去病就好了。
2007年11月,李随群接了一例白血病患者,是修武县城关镇刘庄的刘梦喜,还是个学生,不幸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癌白血病,为此休学一年多,四处求医。先后在郸城县、焦作市、石家庄、北京等地住院治疗,效果不佳。刘梦喜的家人找到李随群,把希望寄托到他的身上。李随群认为,白血病的特点是人体脏腑阴阳失衡,正气衰败,外邪侵入,造成人体造血系统破坏和多种恶性症状出现。根据阴阳五行,标本关系,掌握左间、右间的关系,结合天时、地理综合分析,采取扶正祛邪、固本保命的疗法,开出草药:人参、白术、茯苓、白花蛇草、半夏、灵芝、甘草等,4个月后病情好转。2008年4月,刘梦喜康复出院上学,并考上郑州一所大学。
焦作市高新区杨庄村村民赵清泉老人患白血病,在大医院治疗,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李随群去看的时候,他的手臂完全呈紫黑色,而且处于半昏迷状态,家人都在走廊里哭着。李随群看到病情危急,就开了10付药,然后坐火车去南昌抢救另外一个病人。当李随群回到焦作后,得知赵清泉老人病情已经好转,还能打麻将。
这样的实例很多,心脏病本需搭桥的患者,奄奄一息的肺心病患者,极度严重的肝腹水患者,20年三伏天穿棉衣的患者,吐血便血肚大如鼓的肝腹水综合征患者,几天米粒不进的食道癌患者……在李随群的妙手治疗下,病情都大为好转。
(三) 谱写华章
李随群在中医临证实践中,不断深入钻研《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和易学理论,运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结合中医学理论中的标本关系,融汇贯通,自成一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理法。
他精通人体生理和病理关系,不把脉也可诊断无误。如病人相距千里,根据病情讲述,即可诊断无误,有效治疗。他发明了中医“阴阳”脉象,独创了“四季脉象”,为中医学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伤寒论》是张仲景的代表之作,历来被中医界奉为经典,视为中医理法的准则。李随群在学习钻研《伤寒论》的基础上,凭着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大胆求证,撰写了《伤寒论质疑》的论文,指出了《伤寒论》存在的两处错误,其中一处出现在中医理法上,另一处出现在方药上。他的这篇论文曾于2007年3月在《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上公开发表,被专家们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在这篇论文中,李随群认为,“阳脉”只有一种,就是“浮”。浮而数者,为“阳中之阳”脉;浮而迟者,为“阳中之阴”脉。“阴脉”也只有一种,那就是“沉”。沉而迟者,为“阴中之阴”脉;沉而数者,为“阴中之阳”脉。他言简意赅地辨析了《伤寒论》关于“平脉”的偏差。他认为,“平脉”就是无病之脉象。
他的另一篇论文《中华医学古法高筹一辙》,也被“中华医药研究创新学术会议”组织专家评审为优秀论文,并获得“聚医杰中华医药研究创新名医”证书。
2007年1月,获得中国特色医疗学术研究委员会、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授予的“聚医杰中华医药研究创新名医”荣誉称号。2008年6月,获得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组委会授予的第八届中国世纪大采风“世纪风采人物”荣誉称号。2008年8月,获得中国保健协会中医药保健工作委员会、弘扬中医药健康中国人组委会授予的“弘扬中医药,健康中国人”证书,并列为推广项目。其个人事迹被载入 世界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特色医疗名医》。

发表于 2017/1/22 19: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随群自己曾明确表示:在写《伤寒论质疑》之前从未读过《伤寒论》。李随群还明确表示它是上午读,下午就质疑了。在网上搜索下李大神的《伤寒论质疑》,其鄙陋与肤浅实在不值得一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9 04: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