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253|回复: 0

名老中医王晖:妇人月经病治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8 13: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及经质的异常或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的疾病。那么中医该如何调理月经病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全国名老中医王晖调理月经病的独特经验,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月经周期,即月经具有周期性、节律性,是女性生殖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的体现。由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4个不同时期的生理节律构成。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在各个时期,其病机病位、临床表现、治则方药均有所不同,应根据其各期特点,系统分析,全面考虑,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名老中医王晖根据《内经》阴阳理论结合临床实践,针对妇人月经周期冲任阴阳消长的病机病理,提出“四调法”学术思想,即“势调”“养调”“疏调”“平调”四法,谨察阴阳,西为中用,每获殊效。

1. 势调法

此法适用于月经期,现代医学认为此期子宫肌层收缩,内膜血流减少,促使内膜组织变性、坏死。变性、坏死的内膜组织与血液相混排出,形成月经血。一般月经期无特殊症状,但经期由于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有些妇女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子宫收缩痛,并可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少数妇女可有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王师认为:此时天癸既至,任通冲盛,血室正开,血海由满而溢,阳气下泄,呈现“阳泄阴流”之征。倘若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则月经的色、质、量、味以及行经时间亦有所变。王师强调此期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使得月经周期,循环往复,如环无端。既为一个周期的结束,也是新周期的开始。故而在治疗上应以“势调”为法,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使胞宫排血通畅,气血调和,以达去陈布新之功。

选方:丹栀逍遥散、四物汤等加减。

药用:牡丹皮、焦山栀、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柴胡、薄荷、甘草、川芎、香附等。

烘热汗出、血红量多,脉弦滑者,加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鳖甲等滋阴调经之品;头晕乏力,血淡量多不止,脉细虚者,改生地黄为生地炭,当归为炒当归,川芎为炒川芎,加阿胶、艾炭、炮姜炭等养血止血之品;腹痛夹块,胸部胀满,量少色黑,舌红脉弦者,加桃仁、红花、丹参、蒲公英、小青皮、陈皮、月季花、三棱、莪术等疏肝解郁、活血通经之品;经期大便溏薄,日解数次,脉沉缓者,加扁豆、薏苡仁、肉豆蔻等健脾温肾之品。

2. 养调法

此法适用于卵泡期中后期,现代医学认为此时卵泡发育趋于成熟阶段,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殖状态,一般为月经周期第5~14日。此期带下偏少,一般无明显不适感。少数女性出现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倦怠腰酸,头晕耳鸣等临床表现。

王师认为:此时血室藏而不泻,肾气始发,血海空虚渐复,精血耗伤徐盈,冲任孱弱逐充,呈现“阴尽阳初”之征。此期应以“养调”为法,养血益气,调理冲任,促进阴长源充,为阴生阳长奠定基础。

选方:八珍汤、归芍六君子汤、圣愈汤、归芍地黄汤、养精种玉汤等加减成方。

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川芎、当归、地黄、芍药、陈皮、山萸肉等。

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脉细虚者,重用人参,加黄芪、山药等大补元气、健脾固本之品;四肢畏寒,腰脊酸软,舌暗淡,脉沉细虚者,加肉桂、菟丝子、杜仲、桑寄生等补肝益肾、温补肾阳之品;头晕耳鸣,目干涩糊,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枸杞子、龟甲、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等滋阴补任、壮水填精之品。

3. 疏调法

此法适用于排卵期,现代医学认为此期为卵泡期和黄体期的分隔,是指卵细胞被排出的过程,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此期白带量增多,偶有少腹胀痛、腰酸乏力之感。少数女性出现白带异常,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等临床表现。

王师认为:此时有锦丝带下,津津常润,血室藏泻有度,若两神相搏,合而成形,便成胎孕,故此期呈现“阴生阳长”之征。此期应以“疏调”为法,疏通血气,促进排卵。

选方:逍遥散、二至丸、二子二仙汤、归芍六味丸、归芍异功散等加减成方。

药用:枸杞子、当归、芍药、白术、茯苓、薄荷、柴胡、甘草、陈皮等。

腰膝酸软,耳鸣神疲,脉沉细虚者,加六味地黄丸、杜仲等滋阴补肾之品;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者,加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等补肾助阳之品;少腹胀痛者,加延胡索、香附、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者,加黄柏、牡丹皮、焦山栀、淡竹叶、牛膝、滑石等清热利湿止带之品;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绵绵不断,面色苍白,神疲倦怠者,重用白术,加苍术、山药、荆芥、车前子等健脾益气、除湿止带之品;排卵期阴道少量出血,色红质稠,伴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者,加生地黄、牡丹皮、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荆芥炭、侧柏叶等滋肾养阴、凉血止血之品。

4. 平调法

此法适用于黄体期,现代医学认为此时内膜继续增厚,呈分泌反应,血管迅速增加,更加弯曲,间质疏松水肿,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一般为月经周期第15~28天。此期少数女性易出现烦躁少寐,面部发疹,两乳作胀,小腹坠胀,腰酸乏力,带下增多等临床表现。

王师认为:此时阴阳俱盛,若已受孕,精血汇聚,备以养胎,经停不潮;若未受孕,阴血已充,阳气内动,血室满溢,以待月经来潮,阳泄阴流,故而呈现“阴盛阳旺”之征。此期应以“平调”为法,平衡阴阳,和调气血,促进黄体成熟,为妊娠或月经来潮打下基础。

选方:复方二仙汤、金匮肾气丸、加味丹栀逍遥散、归芍六味合二至丸加减成方。

药用:仙茅、仙灵脾、知母、黄柏、黄芪、当归、生地黄、甘草、芍药等。

烦躁易怒,胸闷乳胀,多思善虑,少腹坠痛者,加柴胡、郁金、小青皮、蒲公英、香附、川芎、丹参等疏肝解郁、清热化火之品;胃脘痞胀,嗳气则舒者,加木香、陈皮、枳壳、佛手片等宽胸理气之品;夜寐不安,面肤发疹,小便色黄者,加酸枣仁、紫草、浮萍、莲心、淡竹叶等清心导赤、凉血安神之品;四肢畏寒,小腹冷痛者,加肉桂、补骨脂、乌药、小茴香等温肾助阳之品;腰酸乏力,五心烦热者,加六味地黄丸、女贞子、旱莲草等补肾凉血之品。

【本文选自《全国名老中医王晖学术经验撷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晖主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9 14: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