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126|回复: 24

(转帖)我凭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一部伪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4 23: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我凭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一部伪书?
   作者:张功耀

  去年,在国防科技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我用一句话陈述了我的一个初步判断:《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因为会议给我的时间有限,加上那次会议我主要谈论的是外来医学对中国的影响,中医问题不是那次会议的主题,所以,没有把话说清楚。现在,我可以说得清楚一些了。
  以往我国学者进行伪书考订,多采用版本考据的方法。从隋朝开始,我国学者就已经发现,《黄帝内经》的版本非常混乱。有10卷本的,也有18卷本的,还有13卷本的,24卷本的,30卷本的和50卷本的。目前我国流行的《黄帝内经》,是9卷本的《素问》加上81卷本的《灵枢》。这个版本是不是标准的《黄帝内经》,它的底本是什么,诸如此类,目前还没有找到说话的凭据。依据版本考订,我们已经可以认定,至少现在流行的《黄帝内经》是假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8/15 10: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宇居士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8-15 05:38
    有些标题党,抓不住或根本不懂重点,只是唬人而已。黄帝内经不是有脉络实修一定成就的人,是没资格评论的。如果想鉴定真伪,应该从医理和脉络运行方面着手。
--------------------------------------
    对于《黄帝内经》,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来自于地外文明,即便现行的版本是汉代以后编纂的,这还是需要有一个源头,传承于何处。如果否认地外文明,那么就必须有一个非常先进的史前文明,要想论证这个史前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恐怕比论证地外文明更为困难。
    我看到了《黄帝内经》的荒诞不经,就只是把这些质疑说出来。既然说《黄帝内经》源于地外文明,它就远超当时的文明和科技水平。否定其错误的基本理论,沿用其对人体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就像恩格斯评价黑格尔那样,抛弃其错误的唯心主义外壳,保留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说实在的,真是难为了古今中医大能,把一个错误百出的理论应用到医学实践中,非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而不能也。其中的弊端是:对《黄帝内经》,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解读,即便是师徒之间也是如此。所以中医的传承十分困难,现在的中医人,大部分流于形式,望闻问切只是做做样子,诊病还是靠各种检查。有人感叹,现在为数不多的老中医都已进入耄耋之年,走一个少一个。还健在的老中医身边,都有很多徒弟围着转,把师父的医术继承下来。可这谈何容易,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毕生行医的感悟,如果有悖于《黄帝内经》的,怎么跟别人说?
    所以鉴别《黄帝内经》的真伪,应该从人类文明的进程去考量,从人体自身去辨别。钻进《黄帝内经》中去鉴别,只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楼主| 发表于 2021/8/15 15: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要证明《黄帝内经》是一部伪造的冒牌货,还可以借用汉语语言史的研究成果去分析。
  众所周知,一个时期的语言状况最能反映对应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物质条件和认识水平。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绝不会说出“电视机”“电脑”“高速铁路”这样的词汇。即使对于相同的事物,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表达习惯也会不一样的。比如说“历史”这个词,春秋时期的人说“春秋”,西汉时期的人说“史”。19世纪的中国人从日本人翻译history那里才学到了“历史”。“史”前面加一个“历”,这是我们中国人靠近19世纪末才有的表达。如果这样的表达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某个文献中,则这个文献必定是假的。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们就可以判断说话或作文的那个人,究竟是什么时期的人了。

发表于 2021/8/15 19: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实修的人和所谓xx家,不要随意抹黑《黄帝内经》等优秀的中国特有传统文化,现在的医生和修炼者有达到或超过《黄帝内经》的水平吗?谁敢说?不要低估老祖宗高能智慧,我觉得现在主要是学习,传承,发扬,光大!为万民多做些有益之事,而不是打嘴仗!俗话说:不学十年难言医。试问一下自己,坚持修炼三十年,看看能达到内径的什么层次?中医也是要分上工,中工,下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8/16 01: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借用汉语语言史的研究成果,分析现在流行的《黄帝内经》,我们很容易看到它被多次伪造过的痕迹。
  第一、《黄帝内经》的标题方式不具有秦朝以前的语言特点。
  在中国,春秋以前的文献全都没有标题。春秋末年才开始出现以作者名标题的文献。墨子写的书叫做《墨子》;老子写的书叫做《老子》;庄子写的书叫做《庄子》;如此等等。当然,在此之外也还有些特例。比如,《论语》不是任何一个人写的,而是听过孔子的课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分别写出来的,它不好以任何一位作者的名字命名,于是就取了“论语”做书名。同样道理,《论语》里边的每一个章节,也不便于以各自作者的名字来命名,于是就取了每一篇的头两个字来命名。第一章的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所以,它的篇名就是“学而”。第二章开头的第一句是“子曰,为政以德”。所以,它的篇名就是“为政”。
  其它一些流传下来的著作,如《诗经》《书经》《礼记》《春秋》都不是依据内容标的题,而是依据题材或体裁标的题。《诗经》分成风、雅、颂三个部分。但在这以下各篇,则不是依据地名、国名,就是依据国王名来标题的。直到秦朝,我们也还可以看到这种标题的风格。可是,《黄帝内经》已经大大超越这种风格了。

发表于 2021/8/16 08: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现代人不要随意否定古人,自己也不照照自己有什么样的成就,就随意否定经典。否定孔子,否定孟子,有几个人思想成就上超过他们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8/16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宇居士 于 2021/8/16 11:54 编辑
lixiansong 发表于 2021/8/16 08:30
我觉得现代人不要随意否定古人,自己也不照照自己有什么样的成就,就随意否定经典。否定孔子,否定孟子,有 ...
    古人不一定全都英明,古文说的不一定全是真理。有些东西真的是胡说八道,荒诞无稽。比如《圣经》《古兰经》,有那么多人信奉,翻开看看,到处是蛊惑人心的说辞,充满了血腥。
    《黄帝内经》源自地外文明,当然不乏亮人眼球的智慧。但其最核心的理论——阴阳五行说是错的。所以《黄帝内经》的内容说的再好,再有智慧,也就只是让人难以把握的一锅粥。
    任何对《黄帝内经》的解读给人的感觉都只有一个词——牵强附会。谁也说不清楚,谁也不可能说清楚,因为整个《黄帝内经》是建立在世俗的事物上,而世俗事物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二律背反,好与坏,对与错,爱与恨,进与退,甚至是生与死,一切都是相对的,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的。任何钻进《黄帝内经》的人都会被这些转化弄得晕头转向。
    虽然说中医源自《黄帝内经》,但如今的中医日渐衰微,根子也在《黄帝内经》。不否定《黄帝内经》中的谬误,中医就不能健康的发展。中医理论改革势在必行。

 楼主| 发表于 2021/8/16 19: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现有《黄帝内经》的用词非常“现代”,完全丧失了上古时期的语言习惯。
  稍微留意一点的读者不难发现,《黄帝内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从《史记》当中抄来的。
  我们比较一下(请读者注意红字部分):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黄帝内经》:“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假若《黄帝内经》是早于《史记》的作品,作者断不可能去抄比它晚出版的书。可见,《黄帝内经》必定后于《史记》。
  那么,现在流传的《黄帝内经》究竟晚于《史记》多少年呢?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汉语语言的历史比较来求证。
  熟悉汉语语言史的学者知道,战国时期的中国人在进行文书制作的时候,习惯于用单字名词,很少使用双字名词。比如,他们只会说“日”,偶尔也会说“阳”,但绝不会说“日头”或“太阳”。这种使用单字名词的习惯,还体现在不把相关的单字名词联用。“饮”和“食”作为单字名词使用,是东汉以前的语言习惯。东汉以后,才有人把它们联在一起,说成“饮食”。像《黄帝内经》当中使用过的“毫毛”“风寒”“皮肤”“贵贱”“针灸”一类的用词,都不是汉朝以前的语言习惯。可是,整个《黄帝内经》使用单字表达的名词极少,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表达的名词,却多得不可胜数。
  此外,上古时代的帝王表达“我”,多用“朕”字,对应表达“你”则多用“戎”字,如果说话者的对象是自己的大臣,则多用“卿”字。可是,在《黄帝内经》中,我们不仅完全看不到这样的影子,而且作者还荒谬地把“余”字用在黄帝自称上了。这明显不符合上古时代的语言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21/8/17 08: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自国学复兴论坛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8-17 03:22
所谓一太极一阴阳,中医学理的阴阳五行,绝对不同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有属于自己学理范围的阴阳五行,方有 ...


慧宇居士
    我说过,《黄帝内经》是建立在世俗事物的基础上的,所以就没有了纲领。“纲举目张”,没有纲领的理论就是提不起来的理论。在我看来,无论是中医学理的阴阳五行还是自然界的阴阳五行都不对!都是没有灵魂的絮语妄言!那么这个灵魂是什么?看过《道德经》的都不会否认,宇宙中的最高存在是“道”,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高智慧体。“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是万物生命的创造者,母亲。“有物混成”,“道”是由精神和物质混合而成。这个精神和物质就简称为阴阳。
    “道生一”,这“一”的境界就是“道”在世俗生活中的显现,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这里的阴阳是纯阴和纯阳,即纯精神和纯物质。“一”的境界是超凡脱俗的境界。
    “一生二”,“二”的境界是生命之初,表现的是一个纯粹的人。阴阳分为太阴太阳和少阴少阳,其中太阴是人体内在的大智慧,少阴是意识;太阳是人体内各种形态的真气的总和,少阳是气态的真气。
    “二生三”,“三”的境界是一个人进入世俗生活的开始,在象数上表现为八卦。是在“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对阴阳爻,好比一个纯粹的婴儿心中有了自己的母亲,于是事物的复杂就成几何级数的增加。在“三”的阶段,《黄帝内经》出现了吗?没有。
    “三生万物”,这个“万物”我们一般理解为在八卦的基础上由加上三个阴爻或阳爻共六爻,组合成八八六十四卦。亦即我们常说的易数。《易经》描述的就是六个阴阳爻组合而成的易理,“《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黄帝内经》就是在易数的基础是产生和展开的。当然在“六”的境界之前还有“四”和“五”的境界,不过是被忽略了。在“六”之后还有一个“十二”的境界,由十二爻构成的卦总共四千零九十六卦,《焦氏易林》探究的就是这个境界。
    由于《黄帝内经》缺少了“道”和“一二三”这三个阶段的引领,所以就完全沉浸在世俗之中。在这样世俗的泥潭中去探究医理,什么阴气阳气,阴阳平衡;什么五行配五脏,四季配四时;什么虚实风寒湿,根本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精准的医学理论,结果就是:历朝历代的中医人各自为战,凭借对《黄帝内经》的理解和自己的医疗实践经验,归纳出独属于自己的中医理论。这样的中医理论是无法与其他人的中医理论相通的,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浩瀚的中医书海对于广大的中医学院的学生们几乎无用,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去摸索前行。
    你说:“中医学理的阴阳五行,绝对不同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在阴阳五行之外又琢磨出一个道建阴阳。你觉得合理吗?科学吗?这不过是玩弄词藻,至多是在现行中医理论里加了点土和水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21/8/17 19: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黄帝内经》的造句非常“现代化”。
  《黄帝内经》当中使用了“六六三十六”“九九八十一”“二十八宿”这样的表述。这些表述绝不可能早于东汉(公元后23年)。上古时代的人表达超过10的数字,习惯于在中间加一个“有”字。如果连同单位词一起表达,则前后都得加上这个单位词。比如,表达“八十一”的习惯是“八十有一”;表达“123人”的习惯是“人一百有二十有三人”。此外,“二十八宿”是晋朝才有的说法。在晋朝以前,虽然已经有了与“二十八宿”相关的星座名称,但还没有归纳出“二十八宿”这个说法。更有甚者,像“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这一类的句子,都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少说也达到了唐朝的水平。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现在流行的《黄帝内经》中,《素问》的最后几篇特别长。其中,《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超过了23000字。《老子》才5000字。《周易》才8000字。单独一章,进行如此大篇幅的制作,在唐朝也不多见。
  有了这三大证据,我们就已经足够可以证明《黄帝内经》是在《史记》出版之后,由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过反复伪造的冒牌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3/29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