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449|回复: 3

五藏所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 22: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抄袭

   人之所以灵于物者。以其秉五行之秀也。夫此灵秀之气。非空无所寄而已。实则藏于五脏之中。是为五脏之神。人死则神脱离五脏。人病则五脏之神不安。知五神之所司。而后知五病之情况。

心藏神
     人所以有知觉。神之主也。神是何物。浑言之。则两精相搏谓之神。空言之。则变化不测谓之神。此皆放言高论。未能实指也。吾且为之实指说。神乃生于肾中之精气。而上归于心。合为离卦。中含坎水之象。惟其阴精内含阳精外护心脏之火。所以光明朗润而能灼物盖神即心火。得肾阴济之。而心中湛然。神明出焉。故曰心藏神。心血不足。则神烦心火不足。则神怯。风痰入心。则神昏也。西医知心为生血(走回)之脏。而谓心不主知觉。主知觉者是脑神经(髓)。又言脑后筋主运动。脑前筋主知觉。又言脑筋有通于心者。彼不知髓实心之所用。而非髓能知觉也。盖髓为水之精。得心火照之而光见故生知觉矣。古文思字从囟。从心即以心火照脑髓之意。髓如月魄。心如月光。相照为明。此神之所以为用也。

肝藏魂
       魂者阳之精气之灵也。人身之气为阳。血为阴。阳无阴不附。气无血不留。肝主血而内含阳气。是之谓魂。究魂之根源。则生于坎水之一阳。推魂之功用。则发为乾金之元气。不藏于肺而藏于肝。阳潜于阴也。不藏于肾而藏于肝者。阴出之阳也。书则。魂游于目而为视。夜则魂归于肝而为寐。魂不安则。梦多魂不强者。虚怯。西医不知魂为何物。故不言及于梦。然西人知觉与华人同。试问彼夜寐恍惚。若有所见者。是何事物。因何缘故。则彼将哑然。盖魂非剖割所能谈取。而梦非器具所能测量。故彼不知也。

肺藏魄
      人身血肉块然。阴之质也。有是质。即有宰是质者。秉阴精之至灵。此之为魄。肝主血。本阴也。而藏阳魂。肺主气。本阳也。而藏阴魄。阴生于阳也。实指物。即肺中清华润泽之气。西医所谓肺中只有膜沫是也。惟其有此沫。则散为膏液。降为精血。阴质是而成矣。魂主动而魄主静。百合病恍惚不宁。魄受摄也。魔魇中恶。魄气所掩也。人死为鬼。魄气所变。凡魂魄皆无形有象变化莫测。西医剖割而不见遂置弗道。夫谈医而不及魂魄。安知生死之说哉。

脾藏意
     旧注心之所(忄意)谓之意。心火生脾土。故意藏于脾。按脾主守中能记(忄意)也。又主运用。能思虑也。脾之藏意如此。脾阳不足则思虑短少。脾阴不足则记(忄意)多忘。

肾藏志
     旧注心之所之为之志。神生于精。志生于心。亦心肾交济之意。按志者。专意而不移也。志本心之作用。而藏于肾中。阳藏于阴中也。肾生精为五脏之本。精生髓。为百骸之主。精髓充足。技巧出焉。志之用也。又按志。即古(言志)字记也。事物所以不能忘。赖此记性在何处。则在肾经。盖肾生精。化为髓。而藏于脑中。凡事物经目入脑。经耳如脑。经心亦入脑。脑中之髓。即将事物印记不脱。久之要思其事物。则心一思之而脑中之事物立现。盖心火阳光如照相之镜也。脑髓阴汁如留影之药也。光照于阳而形附于阴。与心神一照而事记髓中同意。西学留影妙矣。而西医则不知人身自有照影留声记事之妙质。虽剖割千万人。能得此理否。古思字从囟从心。囟者脑前也。以心神注心则得事物矣。内经有有五脏七神之说。云脾藏意与志。肾藏精与气。与此不同。然志须属肾。精气血三者。非神也。另挑详注。不在此例。故从五神之说为是。
发表于 2006/7/2 22: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否告知出处?
发表于 2006/7/3 08: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发表于 2006/7/3 09: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3 01: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