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955|回复: 0

二00六年七月王财贵教授在上海的重要演講(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9 10: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来一章,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是天下闻名的一章了。

“糟粕啊!我呼吁在座的各位同胞起来抗议!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大男人主义!这个保证是糟粕。”这种人啊!不读书、肤浅、忘祖,一切的很坏的批评都要加在他身上才足以显示他的罪过。

各位,读书要读得全啊!郭沫若先生曾经说:“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现在是不读书好求甚解。”孔子不是没有理由的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你要把整句读完,孔子接下来说:“近之者不逊,远之则怨。”

这里说一个故事,没听过的人听一听,很有趣。建筑师李祖原先生,台湾101大楼设计者。他发现中国大学里的建筑科系几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学西方的建筑理论,然而东方的建筑在哪里呢?所以他很年轻就立志要为中国建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之路。他开始研究中国哲学,我介绍他向牟中三先生学习。他同时也希望他的建筑师都有这种志愿,李祖原就办了一期学术演讲,请了十位老师讲儒释道等一些文化问题,我是第一堂讲,讲的是《论语》,我在那一场也提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这一章。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是谁呢?有人说是女仆,其实不需要这样讲,女子就女子,一切的女人。有人说:“这样怎么可以?既然女子为一切女人,那么小人就不在女人范围了吗?”小人是男人,而男人中有多少是小人呢?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男人都是小人,所以孔子不只是骂女人,也骂男人,他是一起骂的啊!所以女子不要太过生气,如果有男子说:“孔子说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这女子啊,难养啊,你真是难以相处啊!”你就回答他:“孔子也说小人难养也。”(鼓掌)

“女子与小人难养”不是凭空说的, 只要稍微对女子好一点,亲近一点,她就拿鸡毛当利剑了,就恃宠而娇了,虎假虎威了,各种撒娇都来了,这叫“近之则不逊”,不再恭敬你了。你发现不对了,没大没小的,不识大体,这样不行。你开始疏远她,她就马上怨恨你,这是“远之则怨”,这个怨恨的程度有多种?我不知道,所有女子应该知道:“一哭、二闹、三上吊。”(观众笑)

那么小人呢?其怨恨起来就更糟糕了,小人原来是到处说你好话,现在到处说坏你,想尽办法把你拉下来,这叫小人的“怨”。这种人难道好养吗?所谓养就是跟他接近,让他在你的左右。因为女子、小人的心灵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所以说她(他)是很难亲近,很难共事的。请问,你要与这种人在一起吗?你要跟这种人共事吗?

古代的女子没有接受过教育,她是附属的。女子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的人格,近之她就以为得到靠山,怨之她就没有安全感。这种必须有靠山才有安全感是女人的特色,尤其是古代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人特色。

现在的女性,假如没有这个特色,你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你近之还是逊,远之不会怨,你就是一个女君子, 女君子就不是女子,也不是小人。你有阳刚之气,你有大丈夫的风范,这种人孔子不会骂的,这种人是好养的。(鼓掌)好养的意思是她有独立的人格,你跟她接近,把事情给她做,她也不会自作主张,胡作非为,恃宠而娇。你如果是疏远她,把她调到一个职位,她能够在每一个地方尽其本份,像这种人不是很好相处吗?从国家到企业,最难处理的是人事,人事最难处理是人的心情,你看老板们、领导们是多么的苦心焦虑地思虑人事关系,他会有多少精神来处理他的正经事啊!待人要待心,这种人就不必待她的心了,因为她的心地本来就是光明的。

所以,儿童要读经,人人要读经。如果人人都养成光明正大的人格,大家都很好相处,孔子也不会讲这句话。所以大家都要想一想,如果具备“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态度,这种小人之心,你就要接受孔子的责备,接受孔子的启发。你自己的人格因此成长一点,成熟一点,这样,《论语》这一章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有意义。

我讲完这场演讲之后,一位老板的夫人来找我说要学习《论语》,当时我在读博士,没有开课。她说能不能教她读书?我说为什么要跟我读书?她说刚才听到那一章的讲解,她忽然发觉自己就是一个小人的女子、女子的小人,才明白一切烦恼都是自找的,这章对她很有启发,希望更深入地来跟我读书。

我说不敢教你,有空大家可以谈一谈作交流。我建议她怎么读书呢?很简单,回去把《论语》读一百遍。她真的读起《论语》来,第二个礼拜,我与她谈一谈王阳明,结束的时候,她给我一个红包说是学费。我说我们朋友啊,不需要这样,孔子“自行束俢以上”,我不是孔子,她非常坚持地要给我学费。她说我还是学生,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打开一看,不是钱,是一张支票——台币20万。当时是一二十年前,台币20万就是人民币5万。我吓一跳,说怎么给这么多,我很少看到这么多钱的。(观众笑)她说不要紧,她付得起。所以就坚持让我收下来,我也就勉强的收下了。所以我常告诉人家,“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章可以让你赚二十万。(鼓掌)

不会读书,就不要随意曲解。不懂圣人,不要随便说圣人有糟粕。糟粕是在你的心里,糟粕蒙住了你的眼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非常自然的,天地间本来就如此,孔子讲了实话。“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其中又有多少人间的血泪啊!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能这样讲吗?你的境界要提高一点啊!不要说这不合法制!法制不是一切。西方的法制也来自于对上帝的尊重。不像我们中国人,学法制就是一刀切,阴狠、刻薄、忘恩。再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自己难养就先承认,不要认为孔子在骂人,在骂女子。所有的女人,所有的女性朋友,对这章更要有警觉,因为女子更容易这样,不是吗?自己认为不是的,孔子这一章也没有在骂你,所以我们要把圣人的话当作勉励自己的一个坐标。最后,我还要说,如果你认为有糟粕,或许是这章有点模糊、置疑,或许是读错了文章,或许是没有整句、整篇地读,或许是没有整本地读,或许是没有以大的背景来了解。所以,解释学说要了解全体才能了解部分,你必须了解整个孔子,才能够了解《论语》的每一句话。当然,什么时候才能了解整个孔子呢?要了解全体先要了解部分。这两句话在语言上是矛盾的,但在你的实践上是不矛盾的。

你读书的时候,一方面要从部分来建构全体,另一方面要用全体的眼光来解释部分。部分解释全体,全体解释部分,两方面同时并进。这需要深入经藏,需要自己定下心来,不要着急。这样你才能在解释一章一节中提升自己的程度,慢慢地你就能够形成一个孔子的形象。

那怎么办?“得一二句喜者”先做这第一个境界,从你高兴的一二句开始,慢慢形成孔子的形象,体会圣人的境界。慢慢地回过头来,去开发他的每一句话,那时候,每一句话都是全体智慧的展现。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心态,那就算真的读了《论语》。

所以你真的看到糟粕,遇到疑难,请你不要紧张,不要急。你先从你有心得的地方开始吧,那些疑难就放在那边,等到你有境界、有能力再去解决吧!千万不要两眼盯着它,自己没程度还说圣人不高明;自己心胸狭窄,还说圣人有糟粕;自己没有眼光,还说圣人不合适宜。你是自己把自己推到地狱去了,你是活该,一辈子不得长进啊!放着吧!不要急的。得一二句高兴的,赶快实践吧,努力地保存吧。

孔子也有三个月的感动,感动什么呢?“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三月”跟我们平常讲的“三月”是不一样的,是长期的意思。这“三月” 是一种形容,形容孔子心中充满光明,形容他听到韶乐时心中的感动与震撼,这“三月”,连吃好吃的东西都没有味道,这“三月”,他满心沉浸在一种美感当中,连续不断,余音缭绕。

各位,这是什么样的心情你知道吗?我曾经教过音乐系的学生,我问他们,请你告诉我,这一辈子听过的音乐,哪一首、哪一章对你的感动最大?而你那一次到底感动多久?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啊!有人说,那个人的交响曲让我深深感动,感动多久?有的说,我就感动当时,CD关了就不感动了。(观众笑)也有说,我一直感动,五分钟哦,几个小时哦。有没有感动到一天24小时睡不着的?就很少了。有没有感动三天五天八天的?告诉你——孔子感动了一百天!你能吗?你连这一点都不及孔子,还要说孔子有糟粕,你将心比心,你行不行啊!

读《论语》的态度,是追求智慧的态度,向往圣人的态度。怎么向往呢?凭着自己的程度,不要急,也不要自以为是,从你的心得处走进去。千万不要横亘着自己的观念,以非常粗俗的心去衡量圣人,专门想要去抓圣人的小辫子,对圣人讲几句批评的话用以抬高身价,我告诉你,你把自己推入地狱了,得罪圣人必下地狱。

为什么得罪圣人必下地狱呢?得罪人圣人就是得罪智慧;得罪智慧就是得罪天地;得罪天地就是得罪人性;得罪你的人性就是得罪你的生命,你还不下地狱去哪里啊!

所以,孔子没有叫我们跟他学,孔子是把他自己心灵的一切表白给你看,有的已经表白出来了,有的还没有表白出来,你可以从他表白出来的去想象他没有表白的。因为有的是不能表白的,孔子说“予欲无言”——我不想讲了,我想闭嘴了,我不想跟你们说了。其中最看重知识的子贡,就说“夫子不言,小子何述焉?”老师啊!你不再讲课我们怎么做笔记?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说,你看草木的生长,我的教导就跟草木生长一样,你看春夏秋冬,天地变化、运转,我的教导就这里面,我还要说什么呢?

孔子讲这句话,你说孔子是谦卑的人,孔子不是谦卑,你说孔子是高傲的人,孔子也不高傲。他实话实说,孔子本来的境界就是天地的境界。这些东西是不必说的,也不能说的。所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孔子在《论语》中已经讲出来的话,你去体会、实践都来不及了,那些没有讲出来的更是在你的想像之外,你还去说东说西,你还去抓圣人的小辫子,你不下地狱去哪里啊?你自己把自己障碍了,圣人不会障碍你的。

所以,哪一个民族开始遗忘他的圣人,哪一个民族就要衰弱,哪一个民族开始咒骂他们的圣人,哪一个民族必定毁灭!让我们读《论语》吧!让我们开始尊重圣人吧!(鼓掌)

谢谢各位,本来安排我11点讲完,接下来是安排施老师。主办方说,已转告施老师,如果讲得尽兴的话,我可以多讲一会儿。大家非常爱护从远方来的客人,所以希望我能够尽情,大家也原谅我,大概就延迟20分钟吧!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一:“《论语》的注释有许多,成人读《论语》选择哪种注解?”(字条)

学习《论语》很简单,你可以去看注解。目前为止,最好的注解还是朱熹的《四书集注》,虽然有很多人不满意朱熹,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超越朱熹的注解。

即使你不满意朱熹的注解,也要从朱熹的注解中走出来,所以必定要经过朱熹。更高明的一句话是:“经过朱熹并不一定有好的注解,但是不经过朱熹,一定是坏的注解。”所以朱熹不得不经过,你的境界还没有超过朱熹时,请你先看朱熹的《四书集注》。依我所知,当今天下没有几人讲得比朱熹还要好,所以你不去听讲也罢。如果有人讲《论语》给你启发,也很好,没有人讲,你回家自修也可以。甚至你不求理解也可以,默默之中自有理解,那种理解可能更真实,更贴和你的生命。

依我的看法是讲也好,不讲也好,看注解可以,不看注解也可以。但是那种读经的态度一定要保持,一定要以求智慧的心来读它。你读注解,也可以看看注解有没有比你所领悟的更高明,有没有把孔子的智慧开发得更高明。

天下没有完美的解释,除非孔子自己再来做解释。我相信朱熹,虽然不能够说他作了完美的注解,但是你看朱熹的解释往往都能感觉比你更上一层楼。如果这样,就有读它的必要。虽然现在很多人骂朱熹,我还是冒着危险劝大家先读朱熹,等到你程度高了再来骂朱熹嘛!所以讲解不讲解是这样的。

我一直讲“《论语》一百”,不管你是阿猫还是阿狗,你读一百遍《论语》,一定有你的理解。到时候要你去看注解,你就会自己作判断,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不好意思,问问题的人一定还没读《论语》一百遍,读了,这种事情自然会化解,就没有这问题了。因为解也可以,不解也可以。这是以后我们要常常告诉人家的,所以赶快去读吧!

问题二:“‘绘事后素’,一个校长写给女生的留言,请王教授讲解。”

这位校长蛮有学问的,大概这位女生长得蛮漂亮。这章的全文是: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绘事后素”这一句话是孔子说的,孔子是因子夏问一首诗,这首诗已不在《诗经》里,但这首诗也很美,“巧笑倩兮”,嘴的四周长得很美叫倩,扩展到脸,整个脸长得美,继而整个人是美的,倩女就是美人,倩就是漂亮的意思。“巧笑倩兮”就是笑起来非常的巧妙、美妙,从哪里看出来呢?从嘴唇四周就看出来她笑起来很美。

“美目盼兮”,“盼”一个目,一个分,就是眼睛黑白分明。如果眼睛已经浑浊了,这个人就不美了,所以“盼”代表眼睛的美。“美目盼兮”,她的眼睛看起来很美,因为它黑白分明,后来还延伸到“顾盼”,就是她的眼睛很流动,很活泼。一个人眼睛黑白分明,又很活泼,那是美的,所以叫“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有很多的解释,各种都有道理。一种解释:人长得美,她必须先有好的体质,美的体态,然后才能够展现她的美丽,才能够表现她可爱的样子,这叫“素以为绚”;另一种解释就是,有些画画方法是先把各种的色彩图案画好,最后还要点白点,用白花去装饰,白色是最后画上去的,等到把白色都画上去了,这会使原来的色彩更加艳丽,所以叫“素以为绚”。不管怎么样,“素以为绚兮”,我们都可以解释:有好底子才能够表现好的成果。

巧笑一定要从倩来巧笑,这种巧笑才笑得更巧;美目一定要有盼,眼睛黑白分明,这样她的顾盼才能够深挚,都可以解释为“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夏就问这首诗是讲些什么?各位,你看孔门的教导是非常活泼的,从施教就可以看出来。子夏问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并不是要老师把这首诗翻译看看,而是问这首诗有什么样象征的意义。讨论已经超出了理解的范围,进入精神的、文化的层次。孔子当然知道子夏并不是问这章怎么解释,而且孔子知道子夏明明是故意来问的,他心中老早就有了答案,问老师是想要印证一下。

子曰:“绘事后素。”就是这位校长写给女生的内容。子夏觉得老师讲得当然好,不过子夏想要表现一下,就问老师说:“礼后乎?”说老师啊,你说“绘事后素。”绘画的事情最后是拿素来描画,让他的绘画更精巧,我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我们人间的“礼”是不是也在其后,就说我们行礼要本质于诚恳的心,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老师教我们礼乐,但礼乐的表现是后来的,最本质的是我们内心要有仁德。

孔子马上就赞叹:“起予者商也。”子夏啊,之前我还是从绘画上来解释,你让我想到礼乐的本质与现象,你启发了我啊,“始可与言诗已矣。”从今以后,我们就可以哥俩来讨论诗了。

各位,孔子教学是这么样的活泼,弟子学习是这么样的多样化,你说那些二千多年前的古人都是封建,你才封建呢!

“绘事后素”,可想而知,这位女生一定蛮漂亮的,校长也喜欢看,校长说:“绘事后素。”说她你有这样漂亮的脸型,身材这么好,你应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这样解绘事后素,所以一束花不要随便插在别的地方,一定要送给王财贵。



问题三:“对我们一线的读经推广人员有何要求和期望?抱歉,不会写繁体字给您带来阅读的不便。”(字条)

不会给我带来不便的,我是两面通吃,这就是聪明。不是我聪明,是这一种教育的聪明;不是这种教育聪明,而是教育本来就应该这样走。学繁体字比学简体字来得聪明:学繁体字,简体字统统能看懂;学简体字,繁体字要看懂就要经过一番的工夫。你不是笨吗?所以,近一百年来,我们国家民族是五千年来最笨的时候。

我对一线的读经推广人员有何要求和希望?这个问题问得很大,我就笼统回答,有何要求?从不要求。有何希望?希望很大。(观众笑,鼓掌)

为什么从不要求呢?因为不必要求,如果他不符合人性,要求也没有用,越要求只是我的罪过越大;假如它符合人性,不要求,每一个人就可以自己要求自己。就好象解释《论语》,只要不把孔子解释成外人,你在推广读经时,只要不去说读经是很不好的,只要不去骂读经,你就对了。我们要求的底线很低,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良好的推广读经者。

有什么希望?大家要知道不是我的希望,而是大家每一个人要有无穷的希望。为什么可以有无穷的希望?因为它合乎人性,也可以说我的希望是如此,你要明白,不只是读经的道理你会讲,最好你还要明白读经为什么可以推广,你为什么要推广。你越明白越好,明白了之后,你与人家说明时,虽然讲话的内容一样,但是你讲话的口气和表情是不一样的,你的感染力是不一样的。

要是有希望的话,就是建基于对人性的了解,对这种教育的了解,所以我的希望是大家能够做就赶快做,做得越深刻越好,你推广的力量越大越好。假如你能力很小,只能够推广到十个人,那你就推广到十个人,你也是圣人,圣人的意思就是尽他的本份。千万不可以妄做,你只有推广十个人的力量,你还要想去推广一百个人,结果你自己受苦,别人也不一定受到好处,所以不要妄做,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这样读经推广不是很幸福美满吗?所以这是我的希望,希望所有读经推广人天天都很快乐。为什么?你推广读经有人听,你很快乐,没人听,你照常很快乐。

就好象我推广读经,有些人赞成,我很快乐,有些人不赞成,我也很快乐。赞成为什么快乐呢?因为我们志同道合。若是他反对我,我为什么快乐呢?因为我还没有推广以前,就知道一定有很多人反对,而且会怎么反对,连他反对的口气我都已经知道了,所以他一反对,我就快乐地说:“呵呵,我就知道你会反对,终于给我猜到了。”(鼓掌)假如真的听到有人反对居然超出我的意想之外,我没有想到可以这样反对,那我会很尊敬他,我也很快乐,因为他给我进步。因此推广读经没有不快乐的事。如果你妄做,妄想,以为人人都会听你的,你就不快乐,你活该。

问题四:“《论语》的‘论’为什么要读为lún ?试问为什么叫做《论语》?”

这个字,或许本来就应该读lún。为什么?你把言字旁换成车,就是车轮的轮;你把它换成水字旁,沦年的沦,就是水波的沦年,所以这个字本来就读做论lún,因此读做《论语》。

那么论lún是什么意思,论就是有条理。做人做得有条理,父慈子孝弟恭,朋友讲信君臣讲义,这样就是人伦,若你违背了人的次序,你就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人,所以人中有伦;车子有轮,三十辐共一骨,车轮是要非常平均的,假如车子的轮子不平均,它就歪歪倒倒,所以车子尤其它的轮子要非常有次序、有规矩,这是车轮的轮;你水中投下一颗石子,起了涟漪,这波纹是有次序的,由一个同心圆开始向外扩散,所以叫做沦年。

假如有规矩有次序的言语,就叫做“论语”。假若你用有次序有规矩的“论语”去跟人家交往做讨论,这样子才念做论,所以《论语》并不是孔子给人家讨论的意思,这里记载的是有规矩有次序的话。

若称“论lùn语”呢?就是孔子专门给人家辩论,孟子应该称做“论lùn语”,他跟人家辩论。孔子不跟你辩论,就是有弟子问问题,孔子也是用一种浑然的语言来说明。所以《论语》就是一个有次序有规矩的人生的表现,因此我认为《论语》应该读做lún,不可以读做lùn,读成lùn就会要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了,圣人不跟你争,我这样解释不知道合理不合理。



问题五:“从整体效果看,读《论语》或其它书,应先将整体熟读,还是先分章熟读,特别是学前的小朋友要怎样读?”

这是常见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什么问题。有人说叫小朋友读《论语》从头至尾读一百遍,读得很熟,或者几乎会背;有人说要一章一章的背,背完一章再背下一章,这样会有一点枯燥,我们可以一篇一篇地背,每篇读到会背。

其实一章一章背,一篇一篇背,一本一本背,到最后效果都差不多。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效果就好,而且到最后,谁的效果大谁也不知道,你也不必知道。

但是你作为老师,看你的喜好,或是以孩子他的不同的反应来稍微做个考察,你认为一章一章教比较好,还是二章二章教好,还是一篇一篇教,还是整本教,这由你自己自由决定。

不过,依照我推广十几年来的经验,我们有一个标准即“三百读经法”,一天一百个字,让他读一百遍,给他一百分。这是一个可参考的标准,一百个字不是一篇一篇,也不是一章一章,乃是多少字。这也是分段来读,一段一段的把它背熟,然后再连起来复习,这是很多人采用的方法,而且都行之有效,还是一个很综合的中庸的方法,可以提供给各位参考。

那么我们大人读经呢?叫你一章一章地读,一章一章地背,这是更困难。所以我们大人只好囫囵吞枣,只好整本整本地读,也比较方便。如果一个有志气的人,你就可以一章一章地背,一章一章地了解,但是有志气的人很少,你不要跟这个整个统计数字挑战,如果你是一章一章地背,一章一章地去了解,我看你大概读到第16章就不读了,不过你很有志气,我不敢这样说。因此我劝大家都把《论语》随便读它整本,读它一百遍,像这样成功的人比较多,我知道大人没救了。



问题六:“全球读经教育的同仁如何能够团结起来?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帮助,有成绩的时候共同分享喜悦。是否能够成立一定的组织,而不是一盘散沙?”

我们不可以团结起来,不可以有组织,我们一定要一盘散沙。(观众笑)不要害我啊,以后不准我来了。

一方面顾虑到现实状况,一方面也是实情,不容易。这不是小事情,而是天地间的大事,文化复兴的大事,全人类的大事。对这种大事,很难用一个组织来指导运作。一盘散沙并不是互相的孤立,内心是互相融会贯通,互相支持的。《易经系辞传》:“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君子在住所里讲一句好话,千里之外一定有人响应;讲一句不好的话,千里之外已经有人不赞同。“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君子的一言一行都震动天地,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推广读经心是要诚恳的。有人共同的来讨论分享,很好;没有也没关系,反而是独立人格。独立的人格来推广读经就是在天地间顶天立地,你不会“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样推广读经才能踏实而不会恐慌。

问这个问题的朋友一定认为,推广读经目前还是小心翼翼、摇摇欲坠,很多人不支持,其实不必这么看。君子“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千里之外有人与我一样在想着做着。“东海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同,西海有圣人出, 其心同,其理同”,这样你就不会有这种疑惑了。

那大家不是需要沟通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慍”这样不免孤单,孔子不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们当然希望同道们常常一起互相勉励、分享。现在资讯发达,假如你要交朋友,你可以广交天下的朋友。这是古人做不到的,古人只能“说”在千里之外与人应之。现在用电脑网络,真的可以千里之外应之,不赞成千里之外就有人骂你。

既然想到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上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以及华山书院。台湾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经政府批准已获成立,正打算这两个网站合并为一。此网站已经有许多人在讨论交流,大部分的时间都有三百到四百人一起在浏览这个网站,不过只有百分之一的人真正登记和参与。我希望大家多多参与这个网站,利用网络提出问题或替别人解答问题,也有很多人特别写信给我,我一定会回信的,不管问的问题多么出奇,我都会回答一下。若没有说请教王教授,就由别人回答。假若用书信写给我,我都会回信,虽然回复不会很长。在这里我们可以广交朋友,可以互相的勉励,互相的分享。大家多多利用现代化科技,读经的人不要被人家一直笑话,笑话说读经都封建不现代化。

教读经要多利用CD机播放古典音乐,从胎儿开始直到13岁甚至大人也可以,大人会比较难,13岁以下或是6岁以下更好,还要一架CD播放中文经典,若有第三架就播放英文经典。甚至古典音乐、中文读经、英文读经、法文读经或德文读经一起播放,有人说这样胎儿会不会发疯?我说大人先发疯(观众笑),孩子不会发疯。





问题七:“《论语》被尊为中国文化经典最有价值之书,为何要求儿童一开始就读《论语》?《三字经》讲到了读经的次第问题,你如何看待文化价值性和儿童读经次序之间的关系?”

我们推广《论语》,说儿童要读《论语》。古人说读书的次序,是说“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然后才来读四书,然后再读六经,再读朱子。但是,你要想一想“一而十,十而千,千而万。”现在我们不需要这样讲求了,所以我们从四书五经读起,正合《三字经》的次序。有人认为既然古人教书就是这样教的,我们何不依止?不是的,三字经说不好意思读《三字经》啊,所以先识字,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大体都是为了识字,当然也有其它的用途,但是最主要的是认字,现在我们的教育观念就是要认字。只要有字就可以认字,所以《三字经》可以认字,《论语》也可以认字。

因此,我们一概遵从意义的高效来选择读书的顺序,尤其儿童与我们大人不同,儿童对于好懂不好懂,理解不理解是不关心的。所以,从《三字经》、唐诗教起,老师说他们都肯教,家长也说教《三字经》,我接受,你教《论语》、《易经》,我不接受。假如有这种老师和家长,统统都是不合人性,统统是以自己的心情来限制孩子的成长,这叫做自以为是,这自以为是往往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只要你完全明白读经的理论,你就不会说从《三字经》开始教,你会说老师你为什么教《三字经》?我们要知道,儿童不以理解为标准,只有大人才以理解为标准,不要用你大人的眼光来限制儿童。

那他们就说教《三字经》比较有趣啊!为什么有趣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文句读得不长,节奏感很强啊。

我们就应该跟他说,所谓的节奏,真正的节奏,天地间的节奏,它是变化万千的,让它三个字或五个字不变化地用,那是人为的,那是虚假的,那是不自然的。所以你如果让儿童一开始就读《三字经》,当然也有进步,但是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他头脑就笨了。所以一定要唇齿错落,越高明的音乐,它的节奏越多变化;越低俗的音乐,越少变化。所以为什么不要听流行歌,先不要说它的旋律,就是它的节奏也是太缺乏变化了,非常死板,儿歌呢?节奏是非常的简陋、死板的,凡是这种节奏听多了,都会让一个人比较肤浅。

所以从儿童一开始接触节奏,我们就让他多变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说:“若是三字、四字一句的还行,‘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六字一句,像这样,二岁三岁的孩子读不来呀。”其实没关系,你把一句分开读,有朋二个字,自远方三个字,来一个字,所以短的节奏可以和成长的节奏,长的节奏可以分成短的节奏。等到他能把六个字,七个字串起来的时候,他的聪明才华就增进,等他再来读三字经,他就更有兴趣,所以高的可以涵盖低的,难的可以提升简单的。

于是你就要考量考量了,你教什么。这是教育的智慧,千万不要短视近利。好,这些传纸条的问题都解释完了。好,没什么好解释了。今天很高兴,我明天还会留下来,一直到明天大家都集训完,我才离开,所以我们大家都还有交流的机会,谢谢各位。(鼓掌)



转自:http://www.dujing.org/Article_Sh ... 3&ArticlePage=1

[ Last edited by 梦觉 on 2007/1/9 at 18:39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7 18: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