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008|回复: 0

艾灸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0 08: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
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
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
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目
的的一种方法。艾灸疗法的主要材
料是艾绒和间隔物。间隔物可有鲜
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
[养生功效]
艾灸具有温通经
络、行气活血、培补元
气、预防疾病的作用,
对脾胃也有明显的强
壮作用。常灸足三里,不但
能使人体消化功能旺盛,而且可
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收到
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常用方法]
◆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称
为直接灸。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将艾炷置
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艾炷
必须燃尽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
皮肤,会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
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能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一周左右,施灸
部位化脓,5~6 周后,灸疮自行痊
愈。结痂脱落后会留下瘢痕,故施此
术需慎重。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
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
便于黏附,然后将艾炷置于腧穴上点
燃施灸,当灸炷燃剩2/5或1/4而患
者感到稍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
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
脓,不留瘢痕。
◆间隔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
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
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 .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
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
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
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
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
片上点燃施灸。灸完所规
定的炷数,以使皮肤红润
而不起泡为度。
2 . 隔蒜灸。用鲜大蒜
头,切成厚0.2~0.3 厘米的薄
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
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
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
灸,直至灸完规定的炷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
腧穴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
置艾炷施灸。
[注意事项]
首先要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
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
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到有温和
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
为度。
施灸时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
下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果不
讲究灸法次序,先灸下部,后灸头
部,被灸者常会出现面热、咽干、口
燥等症状。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
燃烧的艾绒燃火或脱落,烧损皮肤
或衣物。
艾灸时间,可为3~5 分钟,最
长10~15 分钟为宜。通常,健身灸
的时间可略短,病后康复施灸的时
间可略长; 施灸时间,春夏两季宜
短,秋冬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
宜短,腹、背部位宜长;老人、妇女、
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
可略长。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的灼
热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很快即可
自行消失。若出现水泡,小者可自行
吸收,大者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
水液,再涂以消毒药物,并用消毒纱
布包敷。瘢痕灸后,可在局部涂以消
毒敷料,以防止摩擦、保护痂皮。若
并发感染,灸疮有黄绿色脓液或有
渗血现象,可用消炎药膏涂敷。对面
部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
用瘢痕灸;对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
也不宜施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