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949|回复: 3

逄飞与“一耽学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8 11: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1月15日下午,北京市西颐小学一年级(2)班传出稚嫩的《三字经》诵读声。北大城市与环境学系2001级本科生潘峰华作为授课教师站在了讲台前。



西颐小学教学处一名刘姓主任介绍,目前一年级、二年级全部6个班都开设了传统文化课,每周一次。授课者均为北京高校的在校生,他们均来自公益组织———一耽学堂。



“致力于学习、体认和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盈利性民间公益组织。”2000年12月,北大哲学系硕士毕业生逄飞等北京高校学生倡导成立一耽学堂。



该学堂先后在中小学、社区义务开展传统文化普及,走进了40多所中小学课堂,并正向社区、大学校园扩展。



“传统文化”与应试教育的抗争



“小孩子学起来还可以,一开始要带着读,两周后就可以自己读了。”11月15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二年级研究生赵裕玮为西颐小学二年级(2)班学生讲授《弟子规》。



大约在开课的第二三周左右,7岁的方俊杰就问老师“冬则温,夏则清”是什么意思,班上另外一个学生举手“我知道”,然后主动讲解。“他还真知道”,赵裕玮说。



方俊杰15日下午也知道那句话的含义了,“冬天要关心父母问他们是否暖和,夏天要问他们是不是凉快。”



在小学,一耽学堂的授课以诵读为主,辅以讲解,在中学则开设专题课如文学史、思想史之类,主要是利用选修课时间。



“这些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大学生们却没有一分钱课时费,真是很让我们感动。”西颐小学教学处刘主任说。



但即使是一分钱不要,逄飞在最开始联系小学时,其路程还是“碰上的各种钉子连接起来”的。



成府小学校长张重雪曾这样告诉记者:“这项活动对孩子有好处,没有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看到这帮年轻人也执着,我们就同意了,刚开始是不知道他们的目的。”



但逄飞遇到更多的是质疑和嘲讽,“你是干什么的?”“想干什么?”和一些学校的不理解。有一所小学跑了20趟也没有合作成。



2001年春季,有9所中小学与一耽学堂进行了合作。但这学期合作的学校只有5所了。 一耽学堂的前途令人担忧。



“校方认为讲授传统文化课肯定是件好事,但现有体制下,学校无法排课进去。”



某小学教学处刘主任介绍,学校现在一二年级占用的是品德与生活课,高年级因为课程紧无法开设传统文化课。



更广的普及



“将来我们的义工是要直接进入社区和家庭的,可以当免费家教。”逄飞说,对于中小学,今后要改善授课方式,可以免费帮他们培训师资。“如果说我们只是传授传统文化知识,那不全面,我们其实是在做一项文化建设,更注重一种情感的培养,建立对生活的信心和自信,对人的心灵的净化。”



逄飞说,当初之所以选择传统文化为切口是这种东西说出去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2001年7月13日,学堂在清华社区进行了首次社区授课,先后在北大承泽园、朗润园、人民大学社区的老年学校讲授蒙学课程。



71岁的罗翠和退休前是北京交通大学附中的政治老师,1991年退休后住在北大承泽园内,现在每个星期日上午都准时听一耽学堂义工郝光明讲授《朱子治家格言》。



罗翠和与老同志一起学习时“越来越觉得古人说的很多话有道理”。比如古人提到如何教育子女,提到兄弟、妯娌间要讲和气,在当下社会就很有借鉴意义。



罗翠和讲了一个例子,有些老人有时会发点牢骚,说退休了还在家里带孙子、带外孙子,感觉自己就像个老保姆一样,特别以一个女儿在国外的退休老教师牢骚最多。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如何对待自己,对待生活,这个老教师的看法改变了,现在在家里很安心带外孙了,而且还很讲究教育孩子的方法。



她说这就像《三字经》里讲的一样:“人不学,不如物”嘛。



一耽学堂梦



今年6月,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折志林在报纸上看到关于一耽学堂的报道,随后他到网上搜索了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在广州拷贝一个一耽学堂的想法出现在了他的脑中。



折志林觉得在广州成立这样一个学堂至少有两点意义,一是传统文化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有很大的作用,另一个意义就是目前社会比较浮躁,通过弘扬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建设对人心会起到教化作用。团市委学校部部长到北京实际考察后,逄飞也到广州与其进行了商谈,双方本月进入了实质性磋商阶段。按照广州团市委的想法,“广州一耽学堂”将成为团市委主管的独立的民间法人组织,业务上受北京一耽学堂指导。



“我们团组织在各级各地都有网络,有了团组织的参与,今后工作开展起来可能会更方便一些。”折志林说,现在团市委正在做的工作就是先把学堂的框架定下来。



对于广州,逄飞也有他的想法:可能要比北京的起点高,有可能是起点时就面向社会。



11月份,逄飞在广州已经开始拜访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探讨广州一耽学堂筹建之事。



他的希望是今后能将学堂办成全国连锁的学堂。



希望成为一个合法的组织



目前,一耽学堂没有任何资金支持,全靠社会捐助支撑纸张、电话、邮寄等费用。“学堂创办之初,我们也怀疑到底能维持多久。”学堂的第一批义工王秀江5年后这样说,但学堂还是走过来了。



一耽学堂至今收到了30多万元社会捐款,逄飞说,“尚不能满足运转需要,学堂现在还在支撑着,并且这些捐款的收支情况是定期公开的。”



今年12月,一耽学堂将迎来5周年的生日,学堂计划在11月底举行义演活动,目前正在落实演出场地。



一个困扰至今的问题是,学堂至今没有注册,没有自己的银行账号,不能通过账户给付场地费用,逄飞目前已经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上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到时候将借用他们的账户给付费用。



从学堂成立之初,逄飞就在努力注册一个社团,以便拥有合法的身份,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主管单位。



北京市民政局社团办主任李明利今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逄飞,了解了一耽学堂,之后就一直在积极为社团的注册问题奔走。



11月16日下午,李明利说,社团要到民政局注册,必须要找到一个主管部门。



他已经主动与北京市几个局联系,希望能作为学堂的主管部门,但不是说不对口,就是没回音。



“百度”一下“一耽学堂”,共找到相关网页约3470篇。北大哲学硕士逄飞创办一耽学堂,5年间组织千余高校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高校志愿者,他们还能走多远?
发表于 2006/4/9 20: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在这里看到这个帖子,有点意外,不过是意外的惊喜。

我算最早的一批志愿者,逄飞走到今天的确不容易,不过大家都没有想过要走多远,要发展成什么样,这个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也许某一天走不下去了,也没有遗憾,毕竟大家曾经一起努力过。

“静默为主,做事第一”,这是学堂的座右铭。三七先生有句话,“找好处,认不是”,第一次看到是在学堂送的王凤仪先生语录的《诚明录》中,第二次在这里看到感觉真的很亲切。

有兴趣的同仁可以亲自去学堂看看:

一耽学堂  http://www.yidan.net/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100871)

010-62758431   010-62750765

另外算在这里帮忙宣传一下,见谅。
学堂聘请赵堡太极拳传人崔彦星老师传授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是当今传向社会的最为古老的太极拳种,较为完整而纯粹地继承了太极拳的拳架、拳理和拳道,是养生、健身乃至体悟道家思想的极佳训练方法。
崔老师来京教拳已一年有余,其间授徒百余人,反响良好。经过考察,学堂决定开设太极拳学习班,聘请崔老师传授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一路75势,分20次课教完,每课一个半小时。
时间:四月开始,每周三课,周六下午、周一晚、周三晚。
地点:工作日在北大俄文楼前,周末在北大畅春园。
学费:100元(不限时间),学堂义工优惠,有困难者优惠。
联系方式:报名电话62758431,咨询zerostate@163.com
教学方式:崔老师采用单独辅导方式授拳,随到随学,直到教会为止,不另收费。不同于大班上课,单独辅导教拳更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教授,尽快领悟太极拳。授拳之余,崔老师还会针对每个人的要求单独传授养生保健功法。
发表于 2006/5/22 09: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一个年轻人,去年四月在北京曾见过一面。
发表于 2008/10/1 03: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末学是06年成为一耽学堂的一名志愿者,走过两年的义工道路,受益匪浅,尤其是被总干事逄飞的人格和魅力所感染,让我见识到生命原来有这么天差地别的层次和境界。
以总干事的几句话与诸位共勉:
太古有今岁,
流光慢慢磨。
行者志与愿,
无语入风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20: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