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333|回复: 9

芒种时节话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4 17: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许这文章比较枯燥,但看完它对你和你的家人都有好处!
芒种时节话养生
近日送走二位老人,一是同学之父,一为同事之母,皆年近七十,同病于心。同学说:其父中午还到市场买菜,回至家中不久即说胸痛不适,须臾目闭息微,至晚则阴阳相隔。同事之母则是骤然头痛,中风而逝,让人不胜唏唏!
《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
依《内经》之旨,中医人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调养大法。
《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毋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矣。
芒种乃春夏之交,芒种一到,便是夏日了。古时有芒种节,在这一天,代表着春天的花神便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夏君。是日也,女孩们早早起来,在栽植的花木上扎上五彩丝线,采来五色花与五色瓜果祭饯花神,恭迎夏君。
君既立,属火,主生长散发。在养生上要注意保持气血通畅,情志舒畅,不要压抑自己。可借助阳气来驱赶藏于体内的寒积,不要过度使用空调使寒气发散不出而积于体中。如果违背了夏季的自然之道,就伤了心。严重者当即发作,甚至暴亡,轻者秋为阂疟、冬至重病。
上述同学之父即可为鉴:其于午间能到集市买菜,说明身体尚好。当时露天菜市场乃是至阳之地,烈日当头,人声鼎沸,气温高达摄氏32度(当天气象预报)。然而买菜之后上楼回家而入至阴之地,风扇空调伺候,从至阳而入至阴,血流从奔腾至骤然紧缩,致胸痛不适,心有不受(后查明是心血管破裂),目闭息微者,阳气之将绝也。
因此《内经》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因此针对芒种时节雨水增多、气温升高,万物生长散发的特点,大家在养生方面要注意:
一是夜卧早起。夏日昼长夜短,起居也要晚睡早起,参乎天地之道。
二是毋厌于日。适当地晒晒太阳,以顺应阳气的生发,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元阳。当然要避开太阳暴晒,注意防暑。
三是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要保持轻松愉快心情,切忌恼怒忧郁。使气机宣泄自如,邪出有路。在这个节气里,要特别注意莫贪凉而露天睡卧,莫大汗而光膀吹风,出汗时不要立刻用冷水洗澡,在阳光下走路后身热难挡时切莫贪一时之快用冷水洗手脚脸面,也不要立即就躲进空调房里。这样事事留心,才能保养精华,使华英成秀。
四是养心。使志无怒,是从精神方面上养心。同时还要注意从日常饮食上养心。这个时节饮食要清淡,多羹食,多食苦味、酸味和红色之物。
饮食要清淡,不要大鱼大肉,避免粘腻碍胃难以消化,特别是现代人都以苗条为美,更要注意这一点,不要大鱼大肉把人吃胖了。
多羹食,就是要多吃汤。羹就是把东西煮成比较烂的汤。肉羹菜羹,就是把肉菜做成肉汤菜汤。《韩非子·五蠹》中有“藜藿之羹”,就是将藜菜、藿苗做成汤来吃。为什么这时候要多羹食?家里有养花的朋友就知道,一到初夏盆花要勤浇水才能长得好。上面说过这个时节是人生长散发的时节,人也须要更多的水。再说,把东西煮成烂汤来吃也容易营养的吸收。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时节是人生长散发的时节?从传统的中医来讲,初夏在五行之中居于火位,火对应于人体的部位是心,而心与小肠互为表里。说到小肠,你该明白了吧!小肠这家伙就是人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有了营养的滋润,人当然会长了。所以家里有小朋友的更要注意,这个时节多煲汤给小孩子吃,长个子快。
多食苦味、酸味和红色之物,就是要适量吃些苦笋、苦瓜、苦菜等带有苦味的食品。因为火对应的五味是苦,对应的五色是赤。赤即为红色,番茄、西瓜、荔枝、杨梅、洋葱、芦笋、红菇、赤豆等皆为红色食品,可多吃点。那么,为什么还要吃酸味呢?酸不是补肝的吗?干嘛拿来养心呢?不错,酸是补肝的,但肝属木,在五行之中,木生火,所以补肝之意在于养心。这道理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了,多吃点并不代表暴饮暴食,饮食不能过饱。《内经》云:“饮食有节、无使过之”。谚云:“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


[ 本帖最后由 a0663a 于 2009/5/25 13:10 编辑 ]
发表于 2009/5/24 22: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09/5/24 23: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适时养生才是中国人养生的最高法则.
发表于 2009/5/25 1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啦 以前老多习惯得改变呀
发表于 2009/5/25 12: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刘逢军的芒种时节的养生要讲得透彻得多,太好了,谢谢!
希望每个节气都能看到这样的好东东,楼主别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5: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季节里不有几个民俗,它们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法宝。

上面说过的芒种节习俗,就是其中之一。芒种节要供奉五色瓜果,它其实是在暗示着人们饮食要多样化。在这个季节里很多瓜果疏菜成熟上市了。如果类有梅、桃、李、柰、枇杷、杨梅、芒果、莲雾、荔枝等;瓜类有瓠、丝瓜、黄瓜、夏瓜、蛇瓜、南瓜等;还有很多种疏菜上市。我们对每种时兴的瓜果疏菜都要品尝品尝,这叫尝鲜。时下有些人喜欢吃反季节的瓜疏,但我还是奉劝朋友们多吃时兴的,违天是不祥的。正如《内经》所言: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

这个季节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的特色。但它还有一个更能区别于其它节日的特色,就是全民防疫、避瘟驱毒。

挂艾条就是为了防瘟疫。潮湿高温的季节正是瘟疫流行的季节,防患于未然是最好办法,于是人们采来艾条、菖蒲、石榴、龙船花等草药,捆扎成艾虎、艾人、艾龙等悬挂于房屋、猪舍、牛棚等各处,有些地方还有熏艾习俗。

佩香囊、饮药酒、洗药浴则是为了驱毒。用雄黄、艾草、白芷、薄荷、丁香、菖蒲等物装于香囊,随身佩带或挂于床头。饮菖蒲酒或雄黄酒,并把酒涂抹于脚手等处。洗药浴则是用菖蒲、萱草、兰花、香茅、泽兰、佩兰、艾叶、青蒿、薄荷等芳香之类煮水沐浴。洗之前还要先喝一大碗,把肠胃洗干净,古人很讲究,里里外外都要洗干净。相传洗浴以兰花为上品,但此物鲜见,故用者也少。不过我倒是喜欢洗兰花浴的,因家里种有很多兰,每于端午给兰换盆,就将较老的兰头、较长的兰根都剪下来煮水洗浴。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是采草药、制草药和藏圣水。相传这一天采、制的草药药力较足。采药人这一天最忙,总要采很多种草药,配制成药膏药丸。藏圣水是在端午节当天中午,取溪中之水装缸藏之,可陈久不坏,且越陈越佳,病人用陈年圣水送药服用,往往有意想不到之效。从前我家就藏有圣水,有十年陈、二十年陈的,蚊虫不生,却也神奇。乡亲们有个头痛发热的,总喜欢来讨一碗圣水喝,可惜现在溪水都污染了,不好用了。

芒种时节还有一个习俗是熬养心膏。用料:苦瓜、杨梅、红糖(或蜜、冰糖)。大概比例:110.5,喜甜的则多加些糖。制法:苦瓜洗净,去籽,切碎,加水煮烂,加入杨梅再煮烂,熬至近膏状时加入糖,再熬煮收膏。熬一料大概用时约16小时,须从早至晚,还要跟常搅拌以免烧糊,很是废时废力,因此制者也少。但熬制一次,往往可供夏三月之需,却也划算。此膏既能养心又消食开胃,可作下饭之料,也可作为日常小吃,很是爽口。
民间还有一个习俗是在端午节吃十二红以补心。就是在端午节当天的午餐上要吃十二种红颜色的时鲜菜肴。十二红的组成各地有所不同,大体主要有:红苋菜、红萝卜、番茄、红腰豆、红薯、芦笋、红菇、红葱头、虾公、红鱼、黄鱼、鳝鱼、咸鸭蛋、红烧牛肉、雄黄酒等任选十二样。


[ 本帖最后由 a0663a 于 2009/5/27 23:25 编辑 ]
发表于 2011/5/23 16: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气调神,踩着天地运行的规律来活着,这样才省劲吖~
发表于 2011/6/16 21: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1/6/17 09: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0663a 的帖子

学习。
发表于 2011/6/17 20: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多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8 07: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