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jigz 发表于 2013/4/5 08:57:41

温病当以凉药为主治之,但其中也不乏变数,当评脉辨证,随证治之。温病派其实水平也相当可以,只不过后人读死书教条理解造成误解。瘟疫乃天行疫疠之气,主要指传染性强的疾病,多为热毒之病(大头瘟之类),与温病之脏不藏精留邪移时而发机理完全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泽灵 发表于 2013/4/5 09:39:51

lujigz 发表于 2013/4/5 08: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年厥阴风木司天,客气为一二三之气分别为: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厥阴风木过旺,冬伤于寒而未发 ...

從病人症狀上看,裡有鬱熱,外有表寒。大多初期發熱是麻杏甘石湯證,嚴重時是大青龍湯證。大青龍湯的麻黃可以少用些,一劑10克一般也夠了。

冬傷于寒而發病者,是個人臟陰虛之病,不會傳染,風溫之病一般也不傳染。這個屬於疫病。疫病傷人之凶者,多大青龍湯證類型,外寒裡熱。症狀外類太陽傷寒,閉束表面毛孔,裡熱毒不出。陽明經腑熱作,有些夾帶少陽之鬱火,最為可怖。風溫熱在表,裡可能是單純陰虛,多白虎湯證,補充津液即可,並不很可怕。柴胡證的熱一般不那麼凶猛,常有往來寒熱。

泽灵 发表于 2013/4/5 09:41:17

lujigz 发表于 2013/4/5 08: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温病当以凉药为主治之,但其中也不乏变数,当评脉辨证,随证治之。温病派其实水平也相当可以,只不过后人读 ...

這個是寒熱夾雜,不是單純溫熱。

pandaii 发表于 2013/4/5 09:44:36

温病派估计怕大青龙

悟道 发表于 2013/4/5 13:01:31

泽灵 发表于 2013/4/5 09: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從病人症狀上看,裡有鬱熱,外有表寒。大多初期發熱是麻杏甘石湯證,嚴重時是大青龍湯證。大青龍湯的麻黃 ...

学习了

风尚紫痕 发表于 2013/4/5 14:05:20

处方不是死的,最重要的是辨证论治。不可能每个人的症状都是相同的

nbwonder 发表于 2013/4/5 15:05:25

中虚之人 春天下虚上实加外寒。
如果天气接着冷下去的话,会有很多人遭殃的。

医材 发表于 2013/4/5 15:05:53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九。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方十。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nbwonder 发表于 2013/4/5 15:11:21

这个下虚上实,在春天一直会保持这个态势,而外寒如果天气不好,也会保持这个态势。
春天发散,没有多少老本可以经得住散的。
乌梅丸打底,然后才是辨治。否则就不叫疫病了。

非·非·情 发表于 2013/4/5 16:35:12

干咳无痰,大青龙加麦冬。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卫生厅公布H7N9禽流感治疗方(很多都是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