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
发表于 2013/8/10 17:24:03
第二十例:糜烂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很多,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八成的患者都有效,本人采用自制胃炎散,疗效不错,现发一典型案例。
患者,张某,女,52岁,湖北十堰人,四四厂家属
胃痛五年余,加重一周。
患者五年来,胃脘部疼痛,时重时轻,吃酸、辣刺激物后立即加重,伴返酸,恶心。曾3次做胃镜检查,报告为胃食管返流 病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住院系统治疗半月后,症状控制,不出一月又复发,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常吃法莫替丁和阿莫西林控制,最近一周疼痛加重,影响夜晚休息,故来就诊;就诊时身体消瘦,慢性病容,口中气味较重,不时嗝逆,舌质暗,苔黄,舌根白;切脉:右寸关浮滑,左关郁涩。
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胃失和降,寒热错杂)
分析:“胃以降为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伴泛酸嗝逆。修复胃的“降”之功能,才能根本上解决胃病;然,见胃治胃,当属下工。土之健运,靠木来疏通。此病当调节肝胆疏泄功能和胃之降气功能,方能彻底治愈。
治法:疏肝和胃,调和寒热
方药:自制胃炎散
柴胡50 枳实50 赭石30 黄连50 黄芩50 干姜50 延胡索50 海硝50
白及50 浙贝50 共为细分,每次8克,每日三次。七天一疗程。
疗效:病人服用一疗程后,过来取第二疗程的药,胃已不痛,无返酸,大便每日两次,矢气较多。服用两疗程后,病若失,饮食增加。半年后碰面,身体微胖,判若两人。
moni
发表于 2013/8/10 17:26:19
第二十一例:迎风流泪
患者,张某,男72岁,湖北十堰人,离休职工
双眼迎风流泪1年余。
患者平素性格刚强。遇事不顺心即怒气冲天,1年前与人争吵后,即感双眼流泪,遇风加重,每日擦泪用餐巾纸2包,医院眼科检查鼻泪管通畅。因邻居在我处治疗效果很好,故来一试。就诊时中气十足。双眼圈发暗,双眼不红不肿,自述服药无数,均未治愈。切脉:左尺沉细而软,左关郁涩;左寸上延至鱼际;右尺沉而有力,右寸关浮缓。舌质暗红苔薄黄。
诊断:迎风流泪(肝肾阴虚)
分析:肾主封藏:患者年老体衰,肾精亏虚,封藏不足,加上肝气升发太过,下焦寒水随肝气升腾,上升至头面,肝开窍于目,故双眼流泪,肝阳亢盛,伤及肝肾之阴,形成虚阳化风上扬,遭遇外风,则内外交感,病情加重,当培补下焦,同时清泻上升之水湿。
处方:制首乌30 枸杞子30 龟板20 磁石20
天麻20 钩藤15 白芍30 当归15
九地20 黑豆20 菊花20 蒲公英30
车前子20 生甘草10 五剂
疗效:患者服用2剂后,电话告知,双眼已不流泪,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嘱继续服完,巩固疗效。
二诊:右尺沉而有力,右关仍郁涩。上方加桔叶15 生麦芽20 薄荷10 五剂
三诊:病若失,心情平和,嘱戒焦躁,服明目地黄丸2瓶巩固疗效。
按:个人经验车前子归肝、肾、肺、小肠经。通过利肝经水湿,起到明目作用。凡双眼发粘、发糊、流泪者非此难以起捷效。双眼干涩者则不宜使用。
moni
发表于 2013/8/11 13:37:53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1 13:40 编辑
第二十二例:慢性鼻炎
患者,李某,男,16岁,初三学生
鼻流浊涕1年,加重3月
患者1年前感冒后,开始出现鼻流浊涕,服用感冒药和抗生素后病情缓解,但常有鼻不通气,三月后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鼻炎,口服鼻窦炎口服液、千柏鼻炎片等无效,近三个月,病情加重,鼻流浊涕,伴腥臭味,头晕、记忆力减退,严重影响学习,经朋友介绍,请来就诊。患者体质偏胖,双侧鼻孔通气不畅,所流鼻涕黄绿色,伴腥臭味,鼻翼两旁按压痛,心情抑郁,舌质暗,苔薄黄。切脉:左右寸部细数,左右关部郁涩,左尺沉细而数。
诊断:鼻渊(寒伏化火、蚀骨化脓)
分析:患者体制偏胖,从小嗜食肥甘,痰浊内生,肝胆疏泄失常,加上外感风寒,寒邪伏于少阳经,既不得外出,又不能内传,伏寒化火,偱经上传(注:肝胆疏泄失常有饮食因素、也有患者为心情抑郁所致、也有患者患有乙肝等)。内径云:胆火上移于脑,则为鼻漏。初期若服小柴胡即可和解少阳,上传后用小柴胡配霍胆丸即可。病情迁延数月,加之天气炎热,内外交感,上传之火化毒蚀骨,寒邪未尽,毒火又炙。当按内生疮痈治疗。
处方:小柴胡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柴 胡12 黄芩20 半夏12 二花15 防风20
白芷40 归尾15 生甘草20 天花粉15 乳香15
没药15 甲珠10 天丁10 浙贝30 赤芍20 通草12
黄芪30 贯众15 五剂 水煎服日一剂,同时送服霍胆丸
复诊:患者服用5天后,病情明显缓解,鼻涕由稠转稀,呼吸畅通,原谅加玄参30g,生牡蛎30,再服5剂。
三诊:鼻涕明显减少,头不昏,精神好,二诊方再进5剂,病情痊愈。嘱少食油腻食物,均衡饮食。
moni
发表于 2013/8/11 13:39:30
第二十三例:球结膜下出血
患者陈某,女53岁,湖北十堰人
左眼结膜下出血15天,加重2天
患者15天前无明显诱因晨起时出现结膜下出血,不伴疼痛、流泪,不伴视力下降、前黑影,至本市三甲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急性球结膜下出血”,予以抗生素及丹参静滴1周,出血症状稍好转,积血颜色转暗。2天前吃火锅后,上症加重,结膜 下大片鲜红色出血,经治疗基本无效,经人介绍于08年10月中旬来我处就诊。就诊时患者精神较紧张,左眼白睛外侧出血明显,上半部分为鲜红色,下半部分呈暗红色,舌尖红,苔薄黄,左关郁涩,右寸浮滑。
诊断:白睛溢血(肝火犯肺,热伤血络)
分析:老年患者,心情焦燥,肝火较盛,加之正值秋令,内有郁木之火,反侮肺经,外有秋燥之邪,损伤肺津,伤及肺液,燥火随肺气上窜,白睛血络受热所迫,破而出血,当清肝肺之火,以达釜底抽薪之效。
处方:霜桑叶60 生麻黄5 三剂
方义:霜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与病机丝丝相扣,重用之必起奇效,生麻黄作用有二:肺受肝木所侮,通过生麻黄使肺气宣发,金自能克水,肝火不清而自消,此其一也,同时麻黄性温,少佐之,以防重用桑叶后留瘀之弊,且利于陈旧性出血的吸收。
疗效:服一剂后,白睛上半部新鲜出血渐吸收,下半部颜色变浅,三剂后,出血全部吸收,嘱清淡饮食,忌辛辣,同时保持心情愉快,嘱桅子泡水代茶饮,巩固疗效。
moni
发表于 2013/8/11 13:43:44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9 01:16 编辑
第二十四例:劳淋
患者,陈某,女,42岁
尿频8年
患者8年来尿频,每日白天二十余次,每夜十余次,无法正常工作和休息,8年间,多次在医院连续使用抗生素半个月,症状控制后,稍劳作即发,苦不堪言,自认为已是绝症。2008年12悦,经别人介绍前来就诊,就诊时身体胖瘦适中,慢性病容,双下肢无水肿,舌质淡,苔薄白,左寸浮滑,右关浮缓,右尺沉细。
初诊:看病人体质尚可,脉相有根,有力,告知病人,万病都有治法,15天定当治好(有些托大,当时主要是想激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
诊断:淋证(心火下移小肠)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固本缩泉
方药:导赤散和缩泉丸加减
处方:生地20 麦冬20 竹叶10 益智仁15
甘草12 黑豆20 淮山药20 桑螵蛸18
枣仁20 苦参10 五剂( 自认为理法方药皆准,服用后定会好转不少)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睡觉质量提高,白天小便仍20余次,夜晚七八次。听之汗颜,难道辨证错了。一边号脉一边沉思。病人说,你的药还是不错的,至少睡眠改善,以前医生都开八正散(连方名都记得,看来是吃了不少),吃后肚子痛,小便也没什么好转。住院打针有效,稍干活又发作。
稍干活又发作提醒了我,淋证日久,伤及脾肾,缠绵难愈,于劳即发,患者心火稍亢,乃久病阴亏,加之长期睡眠不佳所致,此乃表象,淋证并非心火下移,惭愧。当从劳淋治。
治法:健脾益肾
处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方药:淮山药30 茯苓20 泽泻10 九地20
枣皮10 巴戟天15 菟丝子20 杜仲20
怀牛膝15 五味子8 肉苁蓉10 赤石脂12
枣仁20 栀子12 苦参8 五剂
三诊:患者服完五剂后,病情好转,就诊时说,余大夫,看来不用十五天就会好,这次五剂吃完,病就好了一大半了。心情非常舒畅。方已切中,守方再进,五剂。
四诊:病若失,白天两到三次,晚上起夜一次。再开三剂,每剂服用两天,巩固疗效。嘱饮食清淡,劳逸结合,不适随诊。
moni
发表于 2013/8/11 13:45:51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3 14:28 编辑
第二十五例:面瘫
患者,李某,男,35岁,湖北十堰人
口眼歪斜3天
患者3天前晨起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左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向右侧,伴有口水自左侧淌下。三甲医院诊断“面神经炎”入院治疗3天,病情好转不明显,经朋友介绍于2009年03月前来就诊。就诊时查体:患者体质偏胖,左侧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左侧不能作皱额、闭目、鼓气和噘嘴动作,舌质淡,苔白腻,切脉双寸浮滑,左关实,右关浮郁。既往有吸烟史10余年。
辨证分析:患者体质偏胖,长期吸烟。胖人多痰,痰湿停于肺胃,时值春令,肝气升腾,肝风夹痰上升,阻滞经络,气血郁塞不通,故而出现口眼歪斜。当从熄风通络治疗,内外结合,3天当愈。
诊断:中风—中经络(风阻痰络)
治疗:熄风通络
处方:外用:皂荚50克 研成细粉,加甘油调制成干湿合适,用纱布卷成条,塞左侧鼻孔,每日一次,每次2—5(以不能耐受为度)小时。
内服方:白僵蚕20 白附子10 天麻30 钩藤15
竹茹25 全虫10 蜈蚣2条 白芥子15
莱菔子20 生批把叶30 三剂
疗效:患者服用1剂,外用药用1次后,症状明显缓解。3天后复诊,已痊愈。嘱1月内清淡饮食,忌吃鱼类。
按:皂荚细粉加甘油的目的是防止对鼻腔刺激太过,没有甘油的可以用开塞露,患者用后会打“喷嚏”,此属于正常反应。
moni
发表于 2013/8/11 13:47:35
第二十六例:疤痕
患者 刘某女 35岁 湖北十堰人
面部外伤后遗留疤痕2月
患者2月前因与人争执,无意中被对方将面部抓伤,经治疗后,左下颌关节附近留下长3CM,宽0.5CM疤痕,自用疤痕灵后无效,当地三甲医院建议激光治疗,患者心里畏惧,前来就诊,就诊时疤痕成褐色,患者使用遮盖霜后仍十分明显,舌脉正常。
诊断:疤痕(毒淤互结)
治疗:攻毒逐淤,消疤祛痕
方药:五倍子30克(研成极细粉),蜈蚣粉1克上药共混匀,加醋适量,调匀(以手捏成团且不黏手为度),加入蜂蜜适量(必须用真蜂蜜),调成粘稠膏剂,放置24时后,膏转为黑色,方可用。将上药涂患处(先涂疤痕周边,待疤痕缩小后,再涂中央),每日一次,每次2—10小时(以不痒为度),
疗效:患者使用三天,疤痕缩小近一半,一周后彻底治愈。
按:此法对烫伤,烧伤留下的疤痕均有效;对轻度烫伤愈后形成的色素沉着也有很好的疗效。如果瘢痕形成瘤状,此方需加威灵仙煎膏才能起效。
moni
发表于 2013/8/11 13:50:01
第二十七例:痱子
患儿 张某 男4岁 湖北十堰人
头部、颈部、前胸遍布红色丘疹1周
患儿1周来,头面、颈项、前胸遍布红色丘疹。症见皮肤汗孔发生密集如粟米样之红色丘疹,父母购六神花露水给患儿洗澡后,情况稍好,未治愈,故前来就诊。就诊时见患儿体质偏胖,精神烦燥,头面、颈项、前胸遍布红色丘疹伴抓痕,部分已破溃感染,舌质淡,苔白滑,切脉:左右寸口浮缓,右关浮滑。
分析:天气炎热,暑湿蕴蒸,兼贪凉饮冷伤及脾肺,暑湿既不得随脾运化,又不得随汗液排除,郁而不宣,发为丘疹。
诊断:痱子(暑湿蕴结)
治疗:
内服: 藿香正气胶囊 每次一粒 每日两次
外用: 苍术30 陈皮30 厚朴30 白芷45
茯苓50 大腹皮45 半夏20 甘草20
藿香45 紫苏叶30 一剂 加水煎成2000ML,分四次,每日两次,每次500ML擦洗患处。
疗效:患者外用两次后,丘疹基本消除,3天后复诊,疹已全消。嘱内服藿香正气胶囊五天。
moni
发表于 2013/8/11 13:51:48
第二十八例:日晒疮(日光性皮炎)
患者 周某 女 湖北十堰人
双前臂出现红斑、丘疹伴刺痛三年
患者三年前夏天,外出太阳暴晒后出现双前臂出现红斑、丘疹伴刺痛,穿长袖衣服,避免日光照射可以缓解,稍经太阳照射立即加重,立秋后自愈,年年如此。2008年初夏前来就诊,就诊时双前臂症状同前,皮肤因长期时好时坏,变得粗糙,伴心情烦躁。舌尖红,苔薄黄,切脉:左右寸部浮实,关尺细数。
诊断:日晒疮
分析:阴虚血热为内因,日光暴晒为外因,内外相合,热蕴肌肤,化为热毒而致病。
治疗:内服:养阴凉血外用:解毒疗疮
内服: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30 赤芍15 丹皮15 生地20
紫草15 地肤子15 白芷12 天冬15
麦冬15 甘草10 七剂,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外用:姜黄20 雄黄20 藤黄20 硫磺20 生大黄20 共为极细粉末,菜油调后外涂患处,每日一次,每次2—5小时。
疗效:患者外涂药加内服三天后,患处皮肤已i不痒,丘疹消退,连用七天皮肤恢复正常,整个夏天未在复发。
moni
发表于 2013/8/13 14:21:23
第二十九例:乳癖案
患者 张某 女 36岁 湖北省十堰市人
双侧乳房胀痛2年
患者于2年来反复发作双侧乳房胀痛,周期性加重,以月经来潮前1周疼痛最明显,呈跳痛性质。疼痛剧烈时可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月经周期后稍缓解,心情抑郁时症状加重。经乳腺透照等检查,已确诊为“乳腺增生症”,服用乳癖消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于2008年7月来我处就诊。患者平素睡眠差。就诊时查体:体型消瘦,精神烦燥,双侧乳房无红肿,溢乳,触痛明显,可及条索状包状,质中,舌质红,苔质薄黄,右关郁缓,左尺沉细无力。
诊断:乳癖(肝胃气滞)
分析:年轻女性,平素好强,稍有不顺即怒火中烧,郁怒伤肝。土无木疏,久之脾胃气机郁滞,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胃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而肝火久盛,伤及肾水,火无水制,其炎更盛。当以滋水涵木,疏肝和胃治之。
治法:滋水涵木,疏肝和胃。
处方:自拟消癖汤
九地25 怀山药20 生牡蛎20 玄参30
柴胡12 枳壳12 香附子12 夏枯草30
三棱20 莪术20 元胡20 当归15
王不留行15 丝瓜络15陈皮12 桅子12
淡豆豉20 炙甘草10
5剂 水煎服 日一剂
二诊:患者服用上方后,胀痛减轻,心情较前平和,睡眠明显改善,守方5剂
三诊:乳房疼痛症状消失,条索状包块缩小,患者诉药苦难服,遂以上方3剂加枣仁60,共制丸(每次8克,日3次,内服)以图善后。
半年后随访,上症未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