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火
发表于 2013/8/24 09:12:35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8/24 09:14 编辑
zx_51553 发表于 2013/8/23 19:34 http://www.ngotcm.com/foru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先生,是这样理解的么?比如本案脏腑定位于脾,脾所胜脏为肾,所以患者会具有脾和肾方 ...
不对。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小泻脾汤是补肾的。因为泻脾则土不克水。《汤液经法》大补肾汤,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是由小补肾汤加小泻脾汤组合而成。这个从《汤液经法》大补肾汤有桂枝干姜2味辛味药,和仲景的肾气丸有附子桂枝2味药就能明显看出来。
zx_51553
发表于 2013/8/24 09:52:31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这样啊,明白明白了,谢谢先生指导哈
faming
发表于 2013/8/24 11:02:45
多谢 水师的解析
dengtao610
发表于 2013/8/24 11:16:52
老师,请问你加红参的目的是针对痰吗?参能补气生津 气足能助脾化死水?
理中汤有人参也是考虑的这一点是不是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8/24 15:41:02
回复 dengtao610 的帖子
辛甘化阳。甘草干姜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红参)汤。
人参(红参)味甘。化阳的作用一个比一个强。
osun
发表于 2013/8/24 21:02:46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8/24 15: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dengtao610 的帖子
辛甘化阳。甘草干姜汤
请问水师,“辛甘化阳”与汤液经法图上普遍解读为的“辛甘化苦”有很大差异,是解读错误吗?肯请水师解惑。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8/24 21:45:22
回复 osun 的帖子
二者不矛盾。辛甘化苦,是五味合化。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这个强调的是药物的属性,类似于附子,味辛,而附子的属性是热。
osun
发表于 2013/8/24 22:08:10
谢谢水师!还不是很明了,我自己再慢慢琢磨。
只为奉亲
发表于 2013/8/25 13:46:31
请教先生,区处大小泻脾汤的关键点是什么?您在四逆的基础上加红参,跟附子理中差一味药。患者自述“喝过理中汤,没效果;白术泡水会腰疼”,还以为选大泻脾汤有大黄是下法,结果又过了。:L
多谢先生指教!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8/26 20:08:05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8/26 20:11 编辑
回复 只为奉亲 的帖子
患者的情况通俗的说,就是脾寒。可能受不了大黄。红参的药性比较偏温,现在这个世道,脾寒的人太多了,严重到吹空调都会拉肚子。五脏中,肝脾肾喜热怕寒。心肺喜寒怕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