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中医终于迎来春天

已有 462 次阅读2007/6/3 22:14 |个人分类:中医发展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中医终于迎来春天

王达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虽然已经走出国门而服务于世界人民,可是,中医药在中国境内的应用与发展并非理想,不仅受到西医规模性的市场挤压与冲击,而且往往还遭到人们偏见思维方式的误解。因此,中医药总是处于徘徊的艰难困苦之中。希望早日迎来春天,是中医药行业上百年的夙愿。

1、历史上,曾经四次废除中医

200多年来,中医药的历史道路极其不平坦,虽然还不能说是节节败退,但是,不断萎缩与滑坡是事实,尽管中医药在新中国建国后也曾经一度复苏。因循保守、盲目自大、不思进取是其衰落的内因。客观上国家的贫穷落后、闭关锁国、政策限制、资金短缺是使其一筹莫展的外因。内外困惑,导致了中医药发展的急剧滑坡,以至于整整一百年来,废除中医药事件在中医的国度多次上演。

第一波,中医告负。

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当时的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学校条例中,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而把中医挡在门外,也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轩然大波。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率先发表言论:“教育部定章,于中医学校之课程,删中医科目,是可忍,孰不可忍。”自此拉开了中西医第一次论争的序幕。

1913年,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汪大燮再次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随后,教育部公布的教育规程均弃中医于教育体系之外。

于是,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联合全国19个省市中医界和同仁堂、西鹤年堂等药业人士,组织了“医药救亡请愿团”,要求将中医纳入医学系。迫于压力,政府只得一面搪塞说废除中医的政策不会实施,一面仍拒绝将中医列入教育计划。中医界的第一次斗争就这样失败了。

第二波,略胜一筹。

1929年的“废除旧医案”  正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五四运动”后,中西医之争愈演愈烈。在地质学家丁文江的书中就有这样的对子:爬山、吃肉、骂中医,年来心不老;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可见,“骂中医”成了西化知识分子的“饭后运动”。

1929年,民国政府的“废止旧医案”,终于引发了中西医的第二次论争。这次论争,直接关系到中医的存亡。

1929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围绕“废止中医”问题,余云岫、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四项议案,列出了限制中医开业、不准办学等方法。考虑到提案过于激进,中央卫生会议权衡再三,最后通过的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实施办法缓和了许多。规定了废止中医的三条原则:“甲:旧医登记限至民国十九年为止;乙:禁止旧医学校;丙: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及登报介绍旧医等事由,卫生部尽力相机进行。”

议案一旦实施,中医废止便仅仅是时间问题了。因此,提案刚公布,首先便遭到了上海中医界的反抗。317日,全国28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组成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社会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取缔中医就是致病民于死命”等口号。

主张废止中医的余云岫、胡定安等,纷纷在各大报刊上发表废止中医的言论,回应中医界的批评。论争充满了火药味,并上升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层面。  

此时,南京国民政府不愿意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件而引起社会较大的动荡。时任卫生部长薛笃弼,更是急于将这场风波尽快平息。他一再公开表示并无废止中医之意。并向请愿代表当面表态:“我当一天部长,决不容许这个提案获得实行。”不久,请愿团收到国民政府文官处批示:撤销一切禁锢中医法令。第二次论争以中医界胜利告终,中医界也将3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第三波,陷入困境。

建国初期,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拉开了中西医第三次论争的帷幕。1950年,民国时期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草案名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草案将“废止”变成“改造”,将中医“堕其首都也,塞其本源也”。  

这次会议上,针对解放前医药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党中央制定了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其一便是“团结中西医”。遗憾的是,团结中西医的政策,在执行初期,被理解为把中医改造成西医。政府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进修却是现代医学;青年中医也都被选送到西医学院再学习。这一系列原因,使中医再次陷入困境。  

上世纪50年代,中央发现“团结中西医”政策被错误执行后,立即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以纠正各级领导和医务工作者对中医的偏见。  

然而“文革”期间,由于种种错误导向,全国绝大多数老中医被批斗、迫害;很多中医古籍被当成“四旧”送进了造纸厂的化浆池。有人用对联描述了中医的处境,上联:惨,无知,破四旧,万马齐喑,文化大革命,老中医遭摧残;下联:悲,有罪,立三股,一派胡言,中西医结合,小大夫被毒害;横批:中医危矣。  

“文革”后,中医才从浩劫中再次恢复了元气。直至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这才给予了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  

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中西医的冲突却尚未尘埃落定。中医的大起大落究竟要止于何时?在西医的夹缝中,中医又该如何求生?我们拭目以待。(崔京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文章见:http://www.39.net/zhongyi/shouye/fazhan/205512.html ,来源:生命时报)

第四波,转危为安。

2005330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方舟子题为《就这样被慢慢毒死》的文章,以中药是以食品方式进入美国,进而装美国人民的健康构成慢性毒害,随之而来,第四次攻击中医药的风波拉开战幕。

随后的近两年时间里,方舟子陆续写出20多篇攻击中医中药的文章(平均每月一篇),在公开的媒体上正式发表,也转登在他自己的博客上(见:http://blog.sina.com.cn/m/fangzhouzi),进而公然地把中医药打成“伪科学”。

与此同时,方舟子与中科院物理学部院士何祚庥纠集一起,联手共同攻击中医药。何祚庥曾于几年前发表经典名言:“中国传统文化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道。”引起媒体和民众一片哗然。

另一方面,20061010日,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写出《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发表在4月份的《医学与哲学》杂志上,随后,于10月上旬写出《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四大好处》一文,进一步要求中医回归民间。文章正式在媒体上公开发表,及时被众网站转登。不仅如此,张功耀于2006107日在网络发起“告别中医中药” 的网络签名活动,获得100多位网民的签名支持(但全是匿名的签名)。可是,来自全国的一片反对之声油然而起。

与此同期,抗击非典(SASI)的西医权威,中国科学院医学部院士钟难山,也在公开的媒体上发表质疑中医的言论:“中医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靠的是经验,不少中医的方向和做法,不完全按照现代医学原理……”,进而为艰难困苦中的中医药行业雪上加霜。

在这第四次关于中医存废的激烈争论中,学术界、中医药界、民众纷纷自觉参与捍卫中医中药的斗争中,特别是通过现代网络媒体,民众支持的声音响彻云霄。有发表专题论文的、发表专题评论的、发表专题讨论的、有为中医药如何走出低谷出谋献策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医药的科学性不可否定。

正当中医中药在中国大地上陷入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刻,卫生部及时于10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立场鲜明地及时表示:“我国不可能取消中医,也不会让其退出国家医疗体制 ,从而在形势上扭转了中医药的被动局面。

2、 中医药,终于迎来春天

在中医药陷入极其艰难困苦的低谷之际,200711112日,全国中医药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犹如春风化雨,为逆境中的中医药注入强大生命力。

比较近几年来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的主题,人们不难看,一改过去的思维模式的今年会议,不仅充满着隆隆的春意,而且充分展现出中医药开始从低谷中走出的坚实步伐。2007年的中医药工作会议,其具有春意盎然的历史性特点有三:

首先,会议规模与从前大不一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亲自率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等16个部委的部级领导出席了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显然,会议的形式实际上就已经直接告诉人们,这是一次与以往任何一次年度工作会议不同的特别会议,是一次从新确立中医药发展方向、解决重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强化中医药创新与崛起、全面加强中医药能力建设、进一步服务社会民众的工作会议。

细心的人知道,别说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率领16个部委的部级领导出席全国性的行业工作会议,哪怕就是率领8个部委的部级领导出席全国性的行业工作会议的情况,在中国的国家治理历史上,也不多见。显然,2007年的中医药全国工作会议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是中医药从低弥中从新崛起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医药终于在自己的国度上迎来春天。

第二,吴仪于会议第一天就发表重要讲话,为会议确定了鲜明的主题与方向。一是强调“中医药科学性不容置疑!” 二是强调“继承、创新、发展、临床实践、特色优势、大力扶持、健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三是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要落实到具体措施上,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但是,没有提及“中西医结合”,而是重申“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人们不难看出,吴仪的重要讲话,为中医药的历史作用与转折进行了明确的定性与定向;尤其是对那些把中医打成“伪科学”的一派胡言乱语,给予了最坚决的回击;是中医药处于极度艰难困苦的寒冬里响彻云霄的春雷。

第三,卫生部部长高强主持并对中医药工作提出6点要求:“一是中医院一定要姓“中”,要相信中医药的科学性以及强大生命力,坚持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二是坚守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倡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为发展中医药服务。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中医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探索创新中向前发展。四是坚定不移给予支持,要明确发展中医药事业需要国家给哪些政策扶持。五是坚持去伪存真,加强监督,打击非法行医,维护中医的声誉。六是坚定理想信念,中医药工作者要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呈现6大亮点 ,记者 周颖中/文,http://www.cntcm.com.cn/2668-b.htm

显然,高强的发言,从思想上、观念上、理论上、行动上、实践上、创新发展上、政策执行上、法规和舆论的监督上进行了系统性要求,为中医药的正规化发展指明方向。

第四,“代表们精神振奋,反响强烈,备受鼓舞,坚定了信心。在聆听了吴仪副总理重要讲话之后,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认真的学习讨论。每个小组座无虚席,大家精神饱满,发言踊跃,反映强烈。他们感到,吴仪副总理的讲话高屋建瓴,求真务实,意义深远,使大家明确了目标,振奋了精神。代表们认为,吴仪副总理的讲话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医药工作的深刻思想内涵,具有立意高、观点明、措施强、落点实的特点。立意高,就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从国内需求和国际发展的视野,深刻阐述了中医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观点明,就是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国家要大力扶持、加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态度和政策导向;措施强,就是提出了要建立中医药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明确了16个部委办局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任务和职责,这是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开创性举措;落点实,就是对中医药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辩证关系和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了深刻阐述,对做好中医药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呈现6大亮点 ,记者 周颖中/文,http://www.cntcm.com.cn/2668-b.htm

3、 时代性,宣告三个结束

2007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吴仪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率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等16个部委的部级领导出席,吴仪旗帜鲜明的重要讲话,肯定了中医药的科学性、发展性、创新性,进而对近两年多来一些人肆无忌惮地、居心叵测地攻击中医药而挂起的那股歪风邪气予以了坚决的回击。随之而来,事实上这就意味着三个结束:

一是意味着近两年多来在媒体上吵得沸沸洋洋的“中医存废之争”事件的结束。

二是意味着何祚庥、方舟子对中医药的肆意攻击、恶毒诽谤、将中医药打成“伪科学”之歪风邪气的结束。同时,也是令其垄断的话语霸权的结束。人们因此坚信,在中国将来的正式媒体上,再也不会看见听见何祚庥、方舟子之流攻击中医药的言论了。中医药的天空,将从此更加阳光明媚。

三是意味着“打击伪科学扩大化”的结束。为中医药的发展、创新、壮大,以及更好地服务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而扫清了障碍。同时,更加坚定了人们对中医药的信念。

4、 初春里,乍暖还寒

2007年的中医药工作会议已经结束,会议肯定了中医药的科学性,指出了继承传统、发展创新、扎实基础、服务大众的基本方向,一股股清新空气扑面而来,为中医药事业带来强烈春意。尽管如此,初春毕竟是初春,乍暖还寒不可掉以轻心,前进的道路依然艰难曲折,一些不利的客观因素需要人们冷静地超前地预想。

难度一, “中西医结合”的模糊性思维依然存在。其原因不外乎有三:

第一,思维上的模糊性。过去,一致强调“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因此,往往把诊治理论与操作技术等方面,都统归到结合的领域里。可是,由于中西医是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从理论模式、诊治方式、用药方式、诊治目的、诊治效果等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技术上的结合是不现实的,几十年来的实践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证明。当然,中医学习西医的一些先进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创新意识、现代化技术与设备的及时有效运用等等,需要加强。因此,在指导思想方面,“中西医结合”的意思需要更加明确具体,切误再因模糊而留下遗憾之处。就是高强部长在今年工作会议上对中医药工作提出6点要求中的第二点:“坚守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倡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为发展中医药服务。”所涉及到的“中西医结合”内容,显然突出在中医的管理上、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使用上,并非强调是在诊治技术与理论上的结合,对此,人们必须予以清楚地认识和理解。

第二,能力上的模糊性。由于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走了几十年,所培养出来的这新一代中医大夫,群体而言,中医药的基础理论与技能相对弱了一些,而西医的理论与技术到是学了不少。同时,临床实践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既在用中医方式诊病治病,也在用西医的方式诊病治病。尤其是在遇见急诊病症的情况下,西医方式往往是主导。久而久之,西医的思维惯性逐渐加强,一些大夫在思想上对中医药的独立性诊治作用慢慢地产生了动摇,可见,“中西医结合”这个挡箭牌的负面效应依然存在,因而不可忽视,需要及时调整,及时回归到中医的本原上来。

第三,利益上的模糊性。由于强化中医药的诊治理念和实践,那么,中医院过去所用的许许多多的西医药品将受到需求量的减少,进而对厂商和经销商的利益产生冲击。对于已经占有的市场而言,谁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是常识。因此,西医西药对中医药的从新崛起和发展壮大,必然产生不可避免的干扰与阻碍, “中西医结合” 往往是他们进行堂而皇之地保护自身利益的理由。因此,切不要因为个别人的利益,而继续模糊和损害了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利益。

一个鲜明的事实是,近一个月来,针对北京的强势流行感冒,中医的作用是巨大的、效果是明显的、药费是低廉的,功绩是西医不可比拟的,更是“中西医结合”无法混淆的。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是周平安大夫开出的一剂汤药处方,18元三副药,立竿见影,及时有效地诊治好了17万人的流行感冒,被广泛传为美谈(据中央电视台42007-01-17报道)。可见,中医药独立诊治的显著作用与切实效果绝不可继续被忽视。

难度二,资金介入有风险。

吴仪亲自率领国家16个部委的部级领导出席的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是中医药行业历史上一次特别不同的会议,是一次解决中医药各项重大问题的会议。其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部级领导参加,显然意味着中国的中医药事业从2007年开始,将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如此,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最关键和最需要的地方,以及用在最基础性的地方。投入产出虽然是基本原则,但是,投入产出也是有风险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中医药发展道路上的历史经验告诉人们的。

其次,腐败势力的干扰难以彻底排除。资金,谁不喜欢?可是,在国家资本的运作中,对资本的监管,往往难度不小,因而资本投入产出的风险不小。因此,如何防止中医药发展道路上新的腐败现象的产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难题。

难度三,民间股份介入有限制。

一方面,就中国的改革而言,往往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份制方式运作。可是,中国医药行业已经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医药版块类),虽然有128个,尽管占现阶段整个上市股份制公司(1500个)的8.53%,但是,其中真正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却寥寥无几,目前就是想在中医药项目方面进行主动扩张的也不多。

另一方面,民间资金在中医药划时代的转折与发展进程中,尤其是民间资本对其看好的中医药投资项目,其资本金的及时介入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难度。一个现实的参考实例是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壮大,实际上是以民间资本(资金与技术)的灵活运用而进行的,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弘扬。同时,回顾历史,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医药在中国两千多年走过的道路与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实际上也主要是以民间资本的形式进行的、推动的、继承和发扬的。因此,鼓励民间资本以股份制方式投入中医药产业(比如新建中药厂,新建中医院,新建中医诊所,新建中医药学校),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为国家资本减轻负担的有力措施。当然,民间资本进入中医药行业的门坎不妨可以适度降低,但是,全方位监督的门坎需要提高和加强。

5、 结语

走过风雨,中医的崛起是必然的。

历经磨难,中医药终于迎来春天。

祝愿中医药事业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祝愿中医药事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七日 于中国衡阳

Wang-da-shui@tom.com

(笔者注:本文属学术论文,欢迎学术讨论,欢迎批评指正,拒绝“打棍子、扣帽子”。)

附件一:

吴仪指出,中医药科学性不容置疑!(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新华网北京200711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11日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吴仪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医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最具原始创新潜力,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丰富和发展。当前,中医药事业已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要抓住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吴仪强调,要切实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一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辨证的统一,必须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既不能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也不能舍弃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要统筹兼顾文献整理、科研立项、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和中药研发,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规范和管理办法。
二是必须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要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有利于重大疾病的防治、独特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优秀临床人才的成长、具有良好疗效中药的研制等方面的课题,坚持医、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实现突破。
三是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要牢牢把握整体观、辨证论治等科学思维,认真挖掘整理、大力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方法,进一步做强做大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领域,注重从确有疗效的院内制剂中开发中药新药、注重对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注重挖掘和传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要切实增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现行制度并发挥其激励作用,研究建立适应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的专门制度。  
吴仪要求,各有关部门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要强化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加速发展。要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骨干结点,建设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可及性;以“名厂、名店、名药”为骨干结点,推进中药产业化,不断提升和壮大中药产业;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等。  

吴仪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关心、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要落实到具体措施上,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她希望中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营造内部团结、外部和谐的发展氛围,努力担负起发展中医药的历史重任。

附件二:打一场保护中医药的战斗 作者:赵云中 于 2006-10-30 20:04:26.0 发表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36209641

不知从哪里冒出两个人来,一个叫方舟子,一个叫张功耀。据说这俩人是“现代医学科学家”。但不知是真家还是伪家,反正现在这“家”那“家”多的是。

他俩真是“奇才”,竟然发现存在了几千年的中医是“伪科学”,应该取缔!其理由是,中医中药在实验室里无法证明其功效,只可以证明其有毒。中医能够医好病,并不是它的功效,而是一种巧合,一种安慰。方舟子说,比如针灸,穴位扎偏了,照样“治病”,因为患者心理起了作用;他还说,中医治病也是同一道理,即使给患者一杯白开水,说是“中药”,患者的病也可以好。照他的意思,中医全是心理安慰,今后单喝白开水就可以治病。简直荒唐透顶!
张功耀更绝,说是牛黄解毒丸、六神丸、云南白药等等都有毒,所以,中药不能吃,应该取缔。
西药无毒吗?请看这个例子。一位高血压患者服用了西药“非洛地平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导致头晕、头痛、天旋地转、胸闷、恶心、浑身疼痛,比高血压本身症状还难受。而服用中药“牛黄降压片”,平平和和,降了血压,毫无不舒服感觉。请问“现代科学家”张功耀、方舟子,是不是西医西药也该取缔了?

两位还说,中药没有经过实验室“双盲”检验,是不科学的。那么,请问,经过千百年来人体的检验,实践的检验,算不算检验呢?未必检验非在实验室进行不可?不是有个程序嘛,一种新药的产生,先在实验室里试验,再到动物身上试验,最后再到临床(人身)试验。人身试验成功了,才算真正的成功。难道这一条只适用于西医而不是用于中医?

在方舟子、张功耀之流极力否定中医中药,怀疑自己的传统医学是欺世盗名的巫术的时候,日本人已经获得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专利!以色列人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痔疮的中药组方”专利,并授让给阿联酋一公司生产。专利说明书中承认组方来自上海出版的《中华本草》英文版。这意味着,我国出口的同类中药到美国市场就构成侵权。日本一家公司2001年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明确对以芍药为活性成分的包括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桂枝茯苓丸4个复方进行保护,并且获得了授权。加拿大人向美国申请了一种降血脂及甘油三酯的中药配方专利。韩国人把传统中药牛黄清心丸进行剂型改造,向我国提交了牛黄清心微胶囊的专利申请。更绝的是,韩国把中医更名为“韩医”,向联合国申请文化遗产……
多么触目惊心!  
  对我国来说,类似上面的中医药传统医药知识被发达国家当作“免费大餐”的事件屡见不鲜,他们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不遗余力地对中医药进行商业研发。发达国家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侵害,使处于“公知领域”的中医药传统知识面临流失,潜藏着可能损害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并威胁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严重隐患。
一个没有强大自主知识产权资源和管理能力的国家,将难以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主宰自己的命运;一个不善于保护自己并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国家,将难以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并成为重要的一员。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警钟响起,提示人们的就是这样一个命题。
难道方舟子、张功耀之流是专门配合西方国家盗掘中医中药知识宝库的内奸?!
  所以呀,必须警惕,清除方、张之流,保护中医中药是当务之急,千万马虎不得!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5 2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