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弘一法师戒杀放生文 ——人生宝鉴

已有 1291 次阅读2007/7/19 16:31 |个人分类:佛教因果

《佛说十善戒经》曰:“食肉者多病。当行大慈心。奉持不杀戒。”《优婆塞戒经》曰:“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横罹其殃。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楞严经》曰:“以人食羊。羊死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

   《普贤行愿品》曰:“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弥勒菩萨曰:“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智度论》曰:“诸馀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周怀西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以异类血肉。供其滋养。”又曰:“人世杀因无了时。则地狱杀业亦无了时。世人只缘习见闻。所以不知不觉。”假令每日将晓时。各得神通天眼。遍观无量无边屠人。手握利刀。将一切猪羊牛犬等类。捆缚在地。加以极刑。尔时大声疾呼。魂飞魄战。号天无路。入地无门。瞬息间,尖刀尽断其喉。瞬息间,尖刀尽入其腹。瞬息间,热血尽从刀缝喷出。瞬息间,沸汤尽从刀缝注入。

   由是注目,则如热钉烙眼。注背,则如沸铁浇身。注舌,则如烊铜灌口。注腹,则如滚锡缠腰。此时一切物类。因痛极而紧闭其目。因痛极而渐低其声。因痛极而百骸皽缩。因痛极而五脏牵抽。俄而阎浮世界。几万万生灵。头足异处。骨肉分张。积其尸可以过高山之顶。收其血可以赤长江之流。览其状,惨于城郭之新屠。听其声,迅於雷霆之震烈。如是所造无量凶恶。其端皆为食肉所致。然则食肉之招报。亦不小矣。万一此种物类。宿生曾为吾之六亲,将若之何?曾为吾之眷属,将若之何?

   不然未来世中,或为吾之六亲眷属,将若之何?更不然,吾之他生后世,同于此种物类,或吾六亲眷属之他生后世,同於此种物类,又若之何?经云:将过六千年后,人寿十岁时,有刀兵灾至,一切众生,自相杀害,地所生草,利如锋刀,触之即死,过七日七夜,其患方除。故《婆沙》云:“若一日一夜持不杀戒,于当来世中,决不遇刀兵灾。”
鹤洞子曰:“此文字字沁骨,亦如饮醍醐,真是一片慈悲心,酝酿而成,可以续命,可以回劫。”

请您爱护动物   常念阿弥陀佛

七、 受贿冤杀囚命,子孙得贫贱报

江阴县俞生,才名远播。乾隆年间,参加乡试考举人。文章尚未完稿,就卷起用具要出场,脸色非常惨白沮丧。

  

旁边的考生一再地问他是何故,才回答说:

“先父当官半辈子,才解官回家。在临终时,叫我们兄弟四人到身边,哭泣地嘱咐说:

我平生所为并无昧着良心的事,只是担任某县县令时,曾接受二千金的贿赂,冤杀了二个囚犯。

昨日到阴司对案子,于法理上言,应当绝后代。由于祖先有拯救溺水这人的功德,能留下一子,单传五代,但都得贫贱终身。

我地狱的苦刑已不能免,倘若子孙还妄想功名,只会增加我的罪,大不孝。‘说完后就死亡。

后来兄弟们相继死了。

只留下我。我上二次参加乡试,都莫名其妙弄脏了试卷。

昨晚三更,突然见先父揭开舍(注)的布帘,责备我说:

你不能积德,感达上天,为何背叛我的遗嘱,以致令我到处奔走,且重又犯罪。

说完用手上的刑具击来火烛。

我名落孙山不值得遗憾,所遗憾的是令先父含恨拘禁在阴间。

听到的人,个个都惊异得吐舌不已。同一号舍中一考生陈扶青,且作“归山诗“赠送他。

:号舍————科举时代,秀才参加乡试考举人,考场名叫贡院。贡院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首为鼓楼,中为头门、议门,都是过道。门后各有院落。仪门后的龙门,有并排三座车,龙门为贡院最重要的大门。龙门后有大广场,中有三层楼的建筑物明远楼,是监考了望的地方。从头门到明远楼前后广场的东西两旁叫东文场、西文场;是考生写作、食宿的房间,名叫号舍。大的省有七八千间到上万间;小的省也有四五千间。每人一间,是临时搭棚应用的,考完就拆掉了。

考生赴考时要携带文具、衣被、炊具、食物、杂物到贡院,经搜捡、点卷后进入号舍,即封号门,三天考毕出场。考生有死亡的,随时经高墙吊出院外。古人有诗形容考场之辛苦云: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

第五节 近时果报四则

一、        冤枉清白致死,遗害子孙无禄

咸丰五年,有位黄某,是贵州人。以进士及第(注)的身分担任肃宁县令(注二)上任后,每次坐堂受理诉讼时,就说:
“我前生在嘉庆年间,曾担任肃宁县的知县(注三)。
有某位村女,因为患了腹水膨胀的病(可能是肝病),却被夫家怀疑有了外遇,一状告到县衙门来。
那时,我在受理此案时,误信看门家丁的话,责问她是否受胎成孕,以致此村女羞愤不过,用刀自剖其腹而死。“
黄某每次一坐堂,就莫名其妙地说出这一段话。等退堂后,办理公文,又清醒如常,属官们都很惊疑、怪异。命令文书官检查档案,是否听说属实。
一位老文书查考后说:
“没错!这事发生在嘉庆年间。当时我年纪还小,已在刑房充当书办,整理文书,曾亲见过这事。我检阅档案,与黄县令坐堂时所说的烈女自杀之事,每句都符合
当时的上级长官知福制军(注四)听到这件冤死案感到很怪异,同时怜惜他少年有才华,就命县里的学官(注五)代为和解,并准于上疏表扬村女的贞烈。
上级令黄某设神位,终身奉祀她。事后,村女的鬼魂假借黄某的口应答说:
“冥府最重视节、孝道,黄某三代都应考上进士,现代已现两面三刀代考上进士,后代仍然可以登进士第。因为他此生最生孝道,所以不削夺他的寿命,只削减他的福份。否则,照他误码判此案的罪过,理应死于非命。遵照冥府的判决行事,无法为黄某解除罪刑。”
学官听后,也无可奈何。
后来,黄某果然因为改任教职而辞职,到现在还在乡里中努力行善,以修养来世的福份。
呜呼!由于误判一烈女的冤狱,到现在三代,即使进士及第,也无法享有禄位,幸好黄某平日有孝行,不然遇到这件夙世的罪缘报应,还有活命的可能吗?
她的夫家诬告她,门丁接受贿赂而捏造伪证,恶报必定十分严重。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凡是居官的人,能不以此做为镜鉴吗?
注一:进士及第:凡是举人经过会试考中的叫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的叫进士。进士放榜分三甲: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皆授职翰林院编修。
第二甲授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注二: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
注三:知县:唐代称佐官代理县令的叫知(主持)县事,宋代往往派遣中央官员知某县事,实际上即管理一县的行政;如有戎兵驻县的,则兼管兵事,简称知县。明清时成为一县的长官的名称。
注四:知福制军:军,是宋代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军有二种:
一种与府、州同级;即一个军等于一个州或府。例如宋代的平安军,即清代的平安州。宋代的南安军即清代的南安府,这种军直接管辖于路;下领有数个县。福制府,下领诸县。一种是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
军的最高长官叫知某某军。因此福制军的长官叫知福制军,是黄某的直属长官。
注五: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学官。如汉代设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西晋开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宋以后的提学,学政和教授,学正、教谕等属于学官。
二、 盗人金钱,遭雷轰顶
浙江绍兴县的曹娥镇,有位沈大毛先生操舟为业,为人忠厚,生有子女各二个,家道小康。曾经与其家附近山上的章家埠董大交情莫逆,来往感情如同亲戚一般,二家相交,已十多年了。 同治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董大往绍兴府因事探亲。回家时路经曹娥镇,时已天黑,来不及赶回家中,因此只好投宿在沈家,暂住一晚。
当夜,将所背着银洋、杂物的一只钱袋,放在床下。
第二天早餐之后,背起钱袋,辞别起身。走了约半里路,似乎觉得钱袋比昨天轻,手往钱袋里一摸,才知亲友所托,要带回家的银洋三十余元与信件,已不翼而飞。
于是马上回头,向沈大毛家查问。而沈家夫妻、子女互相寻索,都找不到,董大只得愤恨而去。
细想:“这些银洋,都是亲友家中过年要用的。一旦被我弄丢了,他们如何过年呢?我又有何脸向亲友们交待?”
愈想愈气愤,而终究想不出了局的办法:“不如去死吧!”
就抱着大石头,投江而死。
在大约距离曹娥江三里之遥的地方,名叫定三庙,他的尸体才浮出江面。经人见到报知他的家人,家人也弄不清楚他致死的原因,因此也就不了了这了。
这是同治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晶的事,到了次年正月二十三晶,天气忽然暖热异常。下午,阴云密布,风雷交作,闪电竟直直地绕进沈大毛的家,霹雳一声,穿入屋顶,将沈大毛的长女,提出街心,跪着击毙。
众人仔细一看,雷电从头顶击入直透心腹,穿心而死。
沈大毛见到长女被雷打死,吓得逃入灶间。就在灶与烟囱的裂缝中,发现的董大的各家亲友所托带的银洋与信,样样俱在。才知道此事是长女所为。她被雷打死,实在罪有应得。
经过曾巡检司的亲自勘察毫无异议,然而这件偷银报应的事,已传遍全绍兴府了。
这是我(吴福泰)所亲见的事,因此写下以上的话,以劝导世上私心谋利的人,一定要知所禁戒。

三、 毁谤害命、冤魂索命
曹娥镇下沙的地方,有李氏的家族,族大丁旺。 族中有位李某,年约三十余岁,家境小康,很够温饱。以耕种自乐,无求于世人,在家都称赞他快乐如同陆地神仙。
谁知道,有一天,突然敲凳子、拍桌子,声言要索命。拿起刀子要自杀。力大无穷,亲友众多,也难保护他。
他疾言厉色地说:
“我本来可以不死的,由于你在发匪面前说了几名话,以致惨遭发匪杀害。害我致死后,全家也因我之死而全部死了。都是你一个人害死我全家的。这个冤仇我哪能不报?
现在已经探知仇人所在,也禀告阎王,准许我前来索命。所以率领全家的冤魂,并且邀集亲邻好友,一齐前来此地索命。你们大家虽然想救助,也是无益的。”
李某的家人及亲人等人,看是冤魂索命,吓得罗拜不已。有的答应烧纸钱金帛给他们;有的许愿请僧道来诵经忏悔,超度他们。
说完,李某似乎稍微安静些,众人的看管逐渐疏松。李某自己也觉得好了,向众人说:
“不必守护了!”
亲友们仍旧不放心,每天还是留有四、五人看守着。
有一天午后,亲友的防守稍微疏忽,李某突然大叫救命,狂奔而去。他的速度如同闪电一般,四五位亲友上前拖拉他,都被打倒。
从下沙往百官方向飞奔,口中还大呼救命,这时,恰好有位习武的孙七,从百官方向过来,见到这情形,就将李某的头发拉住不放。岂知孙七虽有千斤之力,而李某拼着性命向前冲,以致头发被拉脱下来,他的人则如箭一般,穿入江心淹死。
这是光绪十五年间发生的事。

四、 阻人求生、投猪受报
杭州城某绸庄,开设已好几十年。主人年纪已超过知天命的五十岁,但是却存心不良。 在一年,该处发生火灾,绸庄遭涉及。庄后有一家贫户,全家三口,以洗衣度生活。出入必定要经过绸庄的旁边的侧门。
当火势猛烈时,贫户一家三口狂呼:“开门啊!”希望由侧门脱出火坑而保全生命。
哪里料到绸庄主人为了方便搬运货物,用力堵住侧门,不准打开。等货搬完,火也熄灭后,贫户全家已葬身火窟了。
过了一年,绸庄主人突然去世。某天晚上,托梦给他的儿子说:
“我害死贫户一家的生命,阴曹不准再投生人间,令我投入猪胎,现在已在某处的农家生产了,猪仔共有四只,身上有花斑的就是我了。你可以向那位家人,将我买回家养,以免遭到宰割。”
说完就哭了起来。他的儿子醒后,觉得梦境逼真,就按照梦中指示的地址去找,果然有一头有花斑的猪。
小猪见到儿子来,竟哀呜起来,做出乞怜的样子。他的儿子就用钱买回家,另外准备了一间房间供它住,并且雇了佣人服侍它。
每天,为猪沐浴洗澡,用最上等菜供养他,如同供养当年生父一般。
他在世时,十分嗜好烟、酒,它的儿子就用烟酒奉敬它。每一顿饭必喝得面红耳赤。它吸烟时,佣人拿着烟管放进它的口,猪就狂叫地咬进去。
如此经过了好几年,猪又来示梦说:
“我生前罪恶滔天,死后既然已在生畜类。如果饮食仍然如同活人,只有更加重我的罪愆。以后,不要用烟、酒饲我,更不用为我洗澡。仅用饭饲养我就可以了。”
此事全城的人,无一不知。
这事发表于民国十六年四月初一《新闻报》的第六张。由肃山倪耀楣记录。 
  
第六章 除去玉历上所记载苦厄的办法
考察古来的得失;观察时事与兴衰的变化,可知感应的道理,毫发不失。

只是报应有快慢的不同而已。人们大都未详细考察。

年轻豪放的人,坚决不予相信;等到世事的阅历一久,才逐渐悔悟。然而年纪已老,恶习、罪业已造成。想要以将死的年龄,消除平生的罪恶,就如同以一杯子的水,想要熄灭一车木柴燃烧起来的火一般,必定是极为困难。

所以,见到此书的人,要立即发出勇猛的信心,以一念相信的种子,养成一念的善根;最后,修到念念皆是相信的种子;念念皆是善根。

小信生小福;大信生大福。如果疑信相参,终必自暴且自弃。
二、 务必精勤修持
看此文的人,必须勇猛精进。

要知:鬼神森然布列,鉴察得十分清楚。

要时时刻刻省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事事遵照正理去做。

方才不会辜负此辈子得生人身的大好机缘。

三、 贵坚定
小善报应较近;大善报应较长远。近报的福轻微;远报的福厚重。
现代相信善行的人,并非没有,只是坚定、长入去行持的少。

略微做几件善事,偶而遇到坎坷不如意的事,就错误地认为天理不明,以前的修为立时废除、停顿。

这都是要追求速报的心误了他。

四、 要真切
凡是济助人,就当诚恳、真挚,则发心必然坚定,而神明的庇佑,亦必丝毫无差。

唯有一念的真诚,可以感动天地,此皆全部由于发心真切之故。
五、 劝多流通此书
善恶两种的报应情况,在本书中十分明确地禁戒清楚。

这是玉帝神圣明智的真道,也是阴曹真确的案例。
凡是编辑、印行流通的人,不一定要留名。

因为不敢以善行钓取美名;贩卖此书的人,也不必计较利润,因为不敢以善行谋利。
这本书所在之处,就是善缘所生之处。大量收藏而不流通,必有奇祸。

所以,能够流传一个人,即当十善;流传十个人,就当百善。流传给大富贵的人,就是善行中的大豪杰,大力量发心的人,其善功,当千善,能够广为流传,无穷无尽,一再刻印,当万善。

能够时时称引玉历的道理以劝化人;时时提醒人回心向善,使所有的世人无不闻言感动,去除恶行,广造善业的人,善缘无边。禄缘无边。福缘也就无边了。

以前有位周虎演讲此经的内容、道理,立刻脱离贫贱,成为富贵之人。有位君平先生,劝导人向善,后来平地升仙。行善结缘的福分,哪有一定的范围呢?

玉历宝钞赞跋

玉历宝钞事实正,至理不变古迄今,

若人修心净习性,个个皆得自在身。

人造地狱万种刑,惊天动地是恶心,

若无改邪真归正,寒热无间苦不停。

奉劝一切诸善信,切莫造作地狱因,

诚心礼佛学正行,自在安乐上天庭。

诵经研教修德性,自利利他度众生。

改恶作善人道境,邪恶横行转畜生。

万般刑具地狱苦,一切谨慎勿乱行,

身心不犯坚守护,行正端严无忽疏。

善德三业超凡境,功德圆满佛道成。

一函遍复

(信虽拙朴,义本佛经。

苦肯依行,其利无穷。)

释印光


信虽拙朴,义本佛经。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

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

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弛。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已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每日若念一万佛即念五千观音多少照此加减。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及与亲友。不蒙此益乎?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世道。灾祸之来。无法可设。若能常念佛及观音。决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无灾难。亦得业消智明。障尽福隆。况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台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福报。与此无异。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未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因力两面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悉体此义。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愿死后做鬼。预先置办做鬼的用度。既有愿做鬼的心。便难往生。如其未作。则勿作。如其已作。当禀明于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库之冥资。通以赈济孤魂。方可不为往生之障。凡寿生、血盆、太阳、太阴、眼光、灶王、胎骨、分珠、妙沙等经,皆是妄人伪造,切不可念。愚人不知念大乘经。即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心经金刚药师法华楞严华严普贤行愿品等经。偏信此种瞎造之伪经。必须要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方可安心。有明理人为说是伪。亦不肯信。须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当以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之钱。请有正念之僧念佛。则利益大矣。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十斋。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月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杀生也。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生西方。非预为眷属说临终助念及瞎张罗并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临终得眷属助念之益。不受破坏正念之害者。非平时为说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则不独有益于父母。实有益于现在眷属后世子孙也。临终助念。无论老少。均当如是。详看临终津梁自知。上海佛学书局,苏州报国寺,均有出售。

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若至诚恳切念。决定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并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将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同皆出声念观世音。家人在别房。亦可为念。决定不须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道理。死执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论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视生产为畏途。虽亲女亲媳。亦不敢去看。况敢教彼念观音乎。须知菩萨以救苦为心。临产虽裸露不净。乃出于无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无有罪过。且令母子种大善根。此义系佛于药师经中所说。非我自出臆见。我不过为这提倡而已。药师经。说药师佛誓愿功德。故令念药师佛。而观音名号人人皆知。故不必念药师佛。而可念观音也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无间。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废弃其修持乎!今谓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宜少礼。不是绝不作礼也。念佛诵经。均当照常。宜常换洗秽布。若手触秽布。当即洗净。切勿以触秽之手。翻经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圆通。外道只执崖理。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说。不知佛法正理。故致辞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饥馑、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小人陷害等患难者。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念无间。决定得蒙慈护。不至有所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若不发心改过迁善。妄欲以念佛菩萨名号冀已之恶事成就者。决无感应。切勿发此颠倒之心也。念佛最要紧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为为,发欢喜心,出赞叹语,亦属心口功德。若自不能为。见他人为。则生妒忌。便成奸恶小人心行。决定折福折寿。不得好结果也。宜痛戒之。切不可做假招子。沽名钓誉。此种心行。实为天地鬼神所共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世有女人不明至理。或不孝公婆。欺侮丈夫。溺爱儿女。虐待婢仆。或属填房。虐待前房儿女。不知孝公婆丈夫教儿女。惠婢仆、教养恩抚前房儿女。实为世间圣贤之道。亦是佛门敦本之法。具此功德。以修净土。决定名誉日隆。福增寿永。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九莲也。须知有因必定有果。若种孝敬慈爱之因。自得孝敬慈爱之果。为人即是为已。害人甚于害已。故宜尽我之职分。以期佛天共 也。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毕现丑相。无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惧。勉为良善也。无论何人。即婢仆小儿。亦不许打骂。教其敬事尊长。卑以自牧。务须敬惜字纸爱惜五谷、衣服、什物。护惜虫蚁。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大了决定贤善。若小时任性惯。概不教训。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类。此时后悔。了无所益。古语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以其习与性
成故当谨之于始也。天下之治乱。皆基于此。切勿以为老僧迂谈。无关紧要也。

光老矣。精神日衰。无力答复来信。但以邮路大通。致远近误闻虚名。屡屡来信。若一概不复。亦觉不负来意。若一一为复。直是无此精神。以故印此长信。凡有关修持及立身涉世。事亲教子之道。皆为略说。后有信来。以此见寄。具有一二特别之事。即在来信略批数字。庶彼此情达。而不至过劳也。若欲大通经教。固当请教高竖法幢之大通家法师。须知大通经教者。未必即生能了生死。欲即生了生死。当注重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也。

祈慧察是幸。

岁次壬申立冬日常惭愧僧释印光书时年七十有二

版本: V1.0
出品: 本站原创
来源: 本地
语言: 简体中文
授权: 免费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0 1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