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原创】不辨菽麦再修身难蹈故辙

已有 1162 次阅读2007/8/27 22:06 |个人分类:心情所笔

修道的人多如牛毛,获道的人却如风毛遴角,那是大境界小乐趣! “貌曰恭”五句:疏:“貌者,言其动有容义也;言者,道其语有词章也;视者,言其观正不观邪也;听者,受人言,察是非也;思者,心虑所行,使行得中也。”积累着功德与勤劳同时,曾经蒙受过冰霜,冒着危险,不避风雨,奔波劳碌,并且新自洒水扫地,艰辛劳作起初让诚实的品行响现出来,最终在危困中被测试,性格笃实,行为坚真,内心没有抱怨,没有二心,才能到造诣精深。也有人懈怠压烦而途中停止,也有人埋怨忿恨而急忙退缩,有人为荣华之益所诱惑,而又去修习世俗的事务,有人被邪僻的流言所破例,从而失去恬淡虚无的意志,有的早上才修炼,晚上就盼着成功,有的一坐下修炼就希望马上见到成效。

 

至于那看到钱财美色而心无所动,听到世俗言论而志向不沮丧的人,世间一万个男子中间,有一个人都算是多的了。所以,修道的人多如牛毛,获道的人却如风毛遴角。拉硬弓的人,用力于发射利箭;横渡大江的人,保全自身以到达彼岸;挖井不到泉源,那就好比没有挖;只有一步达不到,那就像没有出发。长途爬涉的劳顿,不是一会儿就道致的;接近霄汉的高度,并非常一篾筐土的积累。然而登高的人,忌讳将要到达顶峰却力气不足,修心养性之人,当心将要成功而志向不能顺利实现。千仓万储的粮食,并不是一次耕作的收获;高耸入云的树木,绝非十天半月所能生长;滔滔长河,由涓涓细流汇合而成;古;陶朱公的资财,一定要积累成百上千次。至于人人而后退而自已前进,这就是阴子达到最高道术境界的原因;小心对待终结如同对待开始,这就是美门得以成功的原因。自已心诚志坚,其它又算什么?

 

凡俗吾辈既已不能保养心境,却追求生命的途径。有限的事物,不能供给无边的消耗,江河的流水,无法装满无底的器皿。凡是获得少而花费多的人,尚且不能供应充足,何况没有丝毫的收入,却有成百上千的支出呢?人无论长幼,无论有谁不困境,只是困境有轻有重而已。而禀受的先天之气,各有多少,多的耗尽犀缓,少的竭尽快速。那些懂得修身的人要去补救,一定先恢复到原先的状态,然后才能追求遍布表面的收益。如果让人成天如服灵丹妙药,就能身轻飞腾,练一个月的导引,就能羽翼齐备,那么世间就没有不通道的人了。优秀的工匠能教给人以规矩,却不能让人一定灵巧;聪明的教师能给人讲授方述的书籍,却不能让人一定实行。

 

有的时候见粮只知食,却不知种粮辛苦的要决,那就始终没有对粮而长久生存的依据。那木槿和杨柳折断后种在土襄,又会重新获得生命。倒着种也再生,横着种也再生。生长的容易,没有人的性命能超过这些树木的。但如果埋得既浅,种得又不长久,时而雕刻,时而剥皮,时而摇动,时而拔起虽然用肥沃的土壤培植它,拿春天的雨露滋润它,还是不能摆脱枯萎憔悴的命运,那是因为它的根柢还不牢固,没有时间吐出新芽,营养的汁液还能直接强化它的生命之气。人的生命作为一种实体,容易受到伤害而难以保养,与前两种树木相比,相差远了。不修养;也不认为小的损伤也不会带来麻烦,因而,不提防。凡物,聚集小才能成大,积一才当亿。如果在微薄之时就懂得爱惜,在显著时做出该做成绩,那么,这就近乎懂得道庶了。

 

后记:

 

我认为懂得修身的人,一定先恢复到原先的状态,然后才能追求遍布表面的收益;在中医的临床上不能见病不见人,即不能见树不见林,而应从人出发,照顾到病人是整体的。良工只能示人以规矩,不能令人巧。学问之道,不思则罔矣!医之道譬如兵法:《孙子》曰:“兵者,国家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医家》曰:“医者,患之大事,没有实践经验,药之滥用、乱悖、乱投,无异火上加油,病益甚,性命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不可不辨也。” 治学的实践经验譬如铁匠,没有千锤百炼,很难成一块好钢。我觉得理论与实践经验有坚强的意志,朝斯夕斯,持之以恒,广阔的海洋总是由火川涓流汇集而成的。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回复 野医 2007/8/27 23:54
修行是终生的事。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回复 蓝天百云 2007/8/28 21:25
修行是终生的事,不问收获。说得对,谢谢! 会做事的人不一定是人才,会说话的人一定是人才。网络;会网诊的人不一定是医生,但临床医生不一定会网诊。个人认为中医理论深奥,没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活到老、学到老的恒心,是不易掌握和领会的。
回复 禅之韵 2007/9/1 15:58
两位前辈所言甚是,所谓修行就是将我们对人生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从修行中体会做人的乐趣..只享受经过,不计较结果..
回复 柳絮倩影 2007/9/2 15:12
对道一直是处于一种模糊的概念,但对佛却是一直尊以至高无上的境界。个人觉得修行必须素心、净身、养德,否则不可轻言!!
回复 蓝天百云 2007/9/6 00:07
懂得修身的人,他都带有独具慧眼,得其所哉。难懂修心的;只不过优如白驹过隙,随波逐流……,这些个人闲话也,“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人生学会放得下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智慧!
回复 野医 2007/9/8 00:49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修行就是自讨苦吃。
回复 蓝天百云 2007/9/8 12:13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这些都不是修身行为!先生说得好!可鄙的;连(不辨菽麦)豆、麦、谷、也未能辨识清晰,见粮只知食,却不知种粮辛苦的要决,既有千仓万储,仓鼠最难防!
回复 梦中人balas 2007/9/9 14:58
呵呵,这回不想扫脚印了,留下一个吧!
回复 蓝天百云 2007/9/9 17:07
原来先生的光临翼翼地一丝不苟,我这浅陋的空间,可从未不拘一格。欢迎先生从容自若得常来做客,将不胜荣幸。谢谢!
回复 梦中人balas 2007/9/19 00:40
其实最喜欢风的情怀,感觉自己就象风一样,呵呵!
回复 蓝天百云 2007/9/19 21:35
风也是高雅的景象…… 如:汉 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如:北朝民歌《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如:唐 贺知章《咏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如: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如:唐 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如:唐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难得你选择风的情怀,羡慕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0 14: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