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心病论治(上篇)

已有 280 次阅读2007/6/17 19:57 |个人分类:余医文集

心为一身主宰,统摄诸脏、心脉,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若忧愁思虑伤之,则有偏虚、偏实诸病。心虚,悲不已;心实,笑不休;邪在心,善悲。

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心胞气实者,多见“胸胁支满、面赤、目黄、善笑不休”诸证;心胞气虚者,多见“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诸证。

心与心胞虚者,多“恶寒、少血、恐畏、情绪不乐、心腹暴痛、时唾清涎、心膈胀满、好忘多惊、梦寐飞扬、精神离散”等证;实者,多“恶热、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喜笑恐悸、手心烦热、汗出衄血”等证。治如下:

一、临症酌选

1、心虚。证见“舌强、气喘、胸满、腰胁掣痛、心烦、手热、善忘、太息、怔忡、恍惚”者,宜补肝肾、滋心血:天王补心丹、孔圣枕中丹、养荣汤、琥珀定志丸;其它宜补之品:酸枣仁、麦冬、远志、山药、红花、川芎、羚羊角、当归之属。

2、心寒。温之:定志丸、菖蒲丸,及石苍蒲、藿香、苏子之属。

3、心实。泻之:枳壳、葶苈、苦参、贝母、半夏、杏仁、郁金、延胡索、黄连、木香之属。

4、心热。凉之:导赤汤、犀角地黄,及竹叶、丹砂、矾石、珍珠、牛黄、郁金、黄连、知母、贝母、连翘、芦根、玄明粉、麦冬、柴胡之属。

5、心痛。皆属心包络,实不在心。心为君主不受邪,惟因其主持诸阳又主阴血,故阴邪盛而阴气郁者,心痛;阳虚而邪盛者,亦痛。

A、身受寒气、口食冷物而心痛者:麻黄桂枝汤,温散之;或九痛丸,温利之。

B、兼恶风寒而心痛者:藿香正气散,;五积散加生姜、葱白。

C、脉实坚,按之心下满而痛者:大柴胡汤;弦数者为木克土:小建中汤;脉动沉细者,是水来侮土:理中汤。

D、冷积痰气而心痛者:理中汤去人参,加茯苓、半夏、丁香、木香、白豆蔻;或四七汤加木香、肉桂;痛而气上急者;苏子降气汤去前胡,加木香;痰涎壅气而痛者: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

E、胸痛气短、水气在脏腑,轻者:五苓散;重者:用子和之法取之;有痰者:二陈汤加姜汁。

F、郁痰作痛、热与痛忽重忽轻、口渴便秘者:清中蠲痛汤。

6、心胀。证见“烦心气短、夜卧不宁、神志懊恼、气往来腹中、喜热水、吐清涎”者:木香调气散、藿香正气散、苏子汤加黄连、细辛。

7、心痈。证见“寒热身痛、头面色赤、口渴喜饮”者,先用:凉血饮;再服:加味十奇散;酒毒为病者:升麻葛根汤。

8、其它单证:

1)、心中作呕:仙方活命饮;

2)、口苦、口臭:龙胆泻肝;

3)、口渴(心火燔煎、津液消烁):浓煎桑枝汤代茶,或加五味子少许。(4)、心虚而不能生血:四物汤;

5)、精神恍惚、嗜睡喘急:人参平肺散;

6)、咳嗽气喘:小青龙汤;

7)、肿毒攻心、神昏不语,急用护心散;再服醒消丸;急服白砂糖90—120克。

8)、结胸证“心下至少腹硬满、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小有潮热、或短气躁烦、舌上燥”者:大陷胸汤;

9)、悬饮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者:十枣汤;

10)、实水证“一身悉肿尤其以半身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及渗出性胸膜炎心肌炎、肝硬化和慢性肾炎等致胸水、腹水”体质尚属壮实者:十枣汤;

11)、心脾两虚者:归脾汤;

12)、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

13)、汗多:炙甘草汤加龙骨、牡蛎;

14)、便秘:内疏黄连汤;

15)、大便不实者:内疏黄连汤加山药、莲子;

16)、大便秘结不下:内疏黄连汤倍麻仁,加元参、当归各15克;

 (17)、夜不能寐:内疏黄连汤加丹参、夜交藤;

18)、低血压:内疏黄连汤加补中益气丸。

版本: V1.0
出品: 本站原创
来源: 本地
语言: 简体中文
授权: 共享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17: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