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脾(胃)病论治(中篇)

已有 350 次阅读2007/6/18 23:12 |个人分类:余医文集

 

临证酌选

 

1、脾实:用白术、山栀、猪苓、泽泻、车前、枳实、茯苓、滑石、防风、葛根、白豆蔻、黄连之属;

A、胸有食积而脾实痿者:三化汤或承气汤,下之.

B脾病热证见“鼻赤、头重、颊痛、烦心、色青欲呕、身热腰痛、腹泻”之虚者:补中益气汤;实者:泻黄散。

C、脾积而证见“饮食停滞、腹胀闷痛、呕恶吞酸、大便秘结”者:脾积丸。

D、脾瘅(九瘅之一)者,爱食甘美而多肥胖。水谷口入,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气在脾,故令人口甜;甘者令人中满,肥者令人内热,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去陈气,此证多由脾热所致。

(1)、兰香饮;(2)、口甘胸嘈,脉弦滑者属痰火:滚痰丸;(3)、口甘而渴,或小便亦甜亦浊者,属土中湿热,脾津上乘,久之必发痈疽,须断厚味气恼,宜用:三黄汤加兰叶、白芍、生地;燥渴甚者为肾虚:加减八味丸;(4)、老人虚人,脾胃虚热,不能收敛津液而口甘者,当滋补脾气: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用兰香煨葛根。

2、脾虚者:用人参、大枣、黄耆、山药、藿香、扁豆、白芍、炙甘草、建莲、砂仁、茯苓、橘红、白豆蔻、木瓜、枣仁之属。

A、证见“面黄肌瘦、吐利清冷、腹胀肠鸣、四肢无力、饮食不进”者:补中益气汤。

B、脾虚气不足而汗者:补中益气汤。

C、脾虚大便秘结且见“饮食不化、四肢倦怠、懒于言动”者:补中益气汤倍升麻、柴胡、当归,煎成调生姜汁、麻油服之;脾虚下秘者:本汤下麻仁丸。

D、脾虚则痿者:四君子汤加当归。

E、脾虚而肿者:加味六君子汤,间服五苓散;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者: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间服六味丸,以补肾。

F、脾虚而遗精,此由脾脏太虚,不能制水,水亏不能制火,故精自出,证见“面黄肉消、四肢倦怠”者::常服聚精丸加人参、白术、芡实、莲须、五味。

3、食后冷涎不已、随即吐出、或心腹疼痛者:藿香安胃散。

4、吐出原物、酸臭不化:理中汤;甚者:加丁香、附子、川莲。

5、咽喉阻塞、胸膈满闷者:先用香砂、枳朴,开其结滞;再用异功散加香砂,使气自能运化;气滞、痞塞、实痛者:平胃散加藿香、砂仁;胃虚中气不运者:四君子汤加黄芪、橘红、砂仁。

6、渴欲饮水者:金匮茯苓泽泻汤;小便不利者:桂苓丸加半夏、泽泻、甘草、生姜,作汤服;虚人反胃多渴者:七味白术散。

7、大便燥结不通,似属血热妄行(诸如癌症、痔疮)者:只可清热润燥,不可骤攻,宜服:开关利膈丸,渐次加之;因服通利之剂过多,血热耗竭,转加闭结者:人参固本丸药品煎膏滋频服。

8、食入一日半日吐出如故,有痰不能消化者:二陈汤加丁香、藿香、鸡内金;虚者:加炮姜、白术。

9、胸中嘈杂不宁、或作或止、心下懊恼、面有白点者:秦川翦红丸.

10、七情拂郁、孤寡失意者:初宜:逍遥散;日久:归脾汤。

11、积聚停饮、痰水生虫而成者:芫花丸。

12、命门火衰、不能生土、食久反出者:八味丸加丁香、沉香;脾胃阳火内衰者:五膈宽中散;咽喉闭塞、水谷难进、强食则吐者:六味丸加肉桂、五味;不应者:加沉香、砂仁;呕逆便秘者:用人参、附子、大黄,攻之即通!

13、饮食不得下、手足冷、上气喘急者:五噎丸。

14、胸中久寒,呕逆结气者:五膈丸。
版本: V1.0
出品: 本站原创
来源: 本地
语言: 简体中文
授权: 共享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4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