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论冲脉与气功丹田

已有 572 次阅读2009/5/30 17:38 |个人分类:严氏医学漫话

论冲脉与气功丹田


作者丹江游子QQ:570518845

一、冲脉总论

考《内径》、《难经》及后世诸家关于冲脉的诸多著述,大体可归纳如下:

冲脉,始生之于脑髓之中,后成之于下胞之内。其上起于脑髓之中点,下起于胞中之内;其上出于颃颡(脑门里面),渗(注)诸阳(经),灌(注)诸精(髓),(向)下注少阴之大络,出之于气街,并于少阴之经,渗(注)三阴(经),循行于阴股内廉(大腿内侧)再伏行于骭骨(小腿骨)内而下行复出于跗骨(脚背骨)入于足大趾之间,渗(注)诸络而温肌肉;其内伏行于脊里和骨内百骸;其前起于气街,并汇于少阴、足阳明之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至于咽喉,环绕唇口,而分别入于督脉与任脉之中,并与阴维阳维之脉和阴蹻阳蹻之脉相通。

冲脉之生成,得之于父母先天之精而成,赖之于后天水谷之精微而化生,生发于下元生殖之胞中,变先天之精为后天之髓,化后天之精为四肢百骸经络脏腑及其神意活动之用,以生发和充盈气血之精微而维系生命之不息,并促***体第二性征发育成熟以繁衍子嗣后代而维系人类长存之不衰。

冲者,冲也;充也。意即冲开也,冲动也,冲力也;充盈也,充养也,充填也。冲脉的脉气充盈或盛衰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着人体各经络气血的充盈与否或盛衰情况,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的气血盛衰以及人体精血的充盈状况。

是以曰:冲脉为经络百骸之海,五脏六腑之海,人体精血之海!其不仅首先蕴涵有上代先天之精气,也同时涵化有后天水谷之精微,是一个经过混化和合之后兼具有阴阳冲和之性并统领周身经络脏腑精气血为一体的经脉组织。

以上浅论乃是笔者根据《内经》的相关论述结合自个多年的练功体察和临床体悟而对冲脉所作的高度概括,不足之处谨望诸家能人予以勘正!

那么,冲脉是如何形成的呢?何以要称之谓冲脉?可有其具体的行径路线?其主要的作用何在?冲脉何以能充肤热肉?

其与传统气功中的丹田之说有着何种关系呢?传统气功中的开天目和开天门与冲脉又有何种关系呢?冲开脑门之后,会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


二、冲脉的生成和名称由来

《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列子•天瑞》:“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文子•上仁》:“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

《前汉书•律历志》:“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其实,宇宙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阴阳的对立统一、交替转变的演化规律,但必须要有一个演变化生的中间条件,那就是阴阳互相交感对冲之后再和合为一,化为太虚,虚极生变,变化而出,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物,万物无不负阴而抱阳,阴阳总是这样“互相交感而对冲,然后再和合而为一”,是以老子感慨曰:“冲气以为和”也!

在天为清轻,为上,在地为重浊,为下,在人为和气,为冲。天地交感对冲,上下交替互冲,使得清浊和合混化,轻重变化均衡;人居于天地之中,也因相互之冲而能和气相存。是以“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

天地万物演变生化,无不遵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这样一个演化规律,是以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在天地的运行变化之中,需要冲气以为和之,那么在人的化生成变的过程中又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内经•岁露论》:“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骶,二十二日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这里所谓的“脊内”,也就是“脊里”的意思,确切的理解应该为“脊椎骨之内”,即脊髓是也。由此可以看出,在《内经》里所说的“伏冲之脉”其实指的就是人体内的精髓。而伏冲之脉其实也是冲脉的另一种叫法。

那么作为人始生最先所生成的精髓(包括其在出生后)何以要被称作为“伏冲之脉”呢?

在古人因为不知脑髓、脊髓与骨髓的区别,认为凡是骨内之髓,都是由肾所藏之精化生的(当然,这里所指的要包含有先后天之精了,后面还要论述之),也都将之属于精之一类,所谓“肾藏精,主骨生髓”是也。因此常以“精髓”互称,并归之于冲脉所属。由于脑髓、脊髓与骨髓总是深深地潜伏于骨腔之内,所以古人又称其为“伏冲”。因此, “伏冲之脉”当是冲脉在其初始发育过程中由先天之精气所演化而成的脑髓、脊髓和骨髓。

而对《内经•灵枢•经脉》篇中“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纲,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这段话的意思又当作何解释呢?可分作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人最初所生成的髓来源于精,而精却是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换言之说,人最初始的生成是由父(代的天葵)母(代的太冲)之精相互交感冲合之后,在子代就转化为精髓(伏冲)了。而子代的伏冲,经过生长发育成熟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又可转化为天葵和太冲,再传递给子代的子代。

2)、人在其初始生成精髓,并进一步发育成骨骼的时候,人体的雏形也就大致形成了,但还没有发育成熟,需要再进一步发育并生成脉、筋、肉、皮肤毛发,还有五脏六腑。是以需要10月怀胎,方能成为一个五官齐全脏器不缺的健全的人。而就在骨骼成型的那一刻,髓就永远的伏藏于密不透逢的骨腔之中并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了,这就是《内经》里所谓的“伏冲之脉”的由来。

3)、而“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其实说的是人在最初始的化生成形的时候,先生成了精,再由精演化为脑髓→脊髓→骨髓(在这里作为先天之冲脉所属的精髓,被称之为伏冲之脉)之后,随之才演化生成为骨骼、经脉、筋、肉、皮毛等组织器官;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话里已经很明确的指出了“脑髓是精成之后最先生长发育的器官组织”,而脊髓、骨髓则是脑髓的进一步延伸,故有“脑为髓海”之称。由此可以得出:脑髓当是冲脉的最初始的发源地,换句话说,冲脉起源于脑髓之中,伏藏之于脑髓、脊髓、骨髓之内。

4)、而“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则说的是人在后天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人在出生之后,不能再从母体内获取其自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精微物质了,必须要依赖于后天的阳明胃来汲取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来冲(充)养补给各个经脉脏腑、器官组织的进一步发育成熟和生长的需要,于是人就要进食水谷。水谷入于胃,必须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运化过程,使之转化为精微物质之后,才可以充养人体各组织器官,也就是说人在开始进食水谷的一刹那间,作为与生俱来的冲脉之性便一下子发挥起了其应有的“冲开”脉道之能,使之脉道冲开、通畅开来,并把从先天所带来的精血和后天所得来的水谷精微之气混化为血气运行于经脉之中,输送到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包括髓骸)中去,以供之需。“脉为营”,在此就发挥起了最主要的作用。脉,脉道也,经脉也;营,营运,运转,转化也。脉为营,其实就是说经脉(主要当属于冲脉)是主管营运转化输送精气血的管道,借冲脉之性使之脉道得以冲开、气血营运畅通,并充盈滋养周身各脏腑骨骼筋脉肌肉皮毛等器官组织,其血气的运行不到生命终结则不得停歇。

综上所论,若仅从先天因素来讲,伏冲之脉(也叫冲脉)实为阴阳(父母之精)交感相冲和合为一之后所生成的最初始之物——精髓,这是先天之冲脉。若从后天因素来讲,冲脉就不是如此简单的称谓了。先天之冲脉,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冲脉,伏藏于骨髓腔之中,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后天之冲脉,则是一个完全处于运动状态的冲脉,是一个具备有一定特殊功能性质的冲脉。因此,冲脉是由先天阴阳二气(父母之精)相冲交合而成,生之于先天,成之于后天,用之于后天,是一个具备有先后天同异功能的经脉,使人体始终维持着冲和之气,故称之为“冲脉”!

冲脉既然由阴阳冲和气化而成,其必兼具阴阳之性,成为枢化阴阳之钮,统领阴阳之袖,和调阴阳之变,化合阴阳之道。是以曰:“冲脉得之于先天之精而成,赖之于后天水谷之精微而化生,变先天之精为后天之髓,化后天之精为四肢百骸经络脏腑之用,通行气血,充盈脉道,以维系生命之不息,繁衍子嗣而维系人类长存之不衰。”
*****************************************************************************************************
三、冲脉的行径路线

《素问•举痛论》:“冲脉起于关元。”

《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素问•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难经•二十七难》:“冲脉者,起于气街,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向里注入)少阴之大络,出(从内向外)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从外向内)腘中,伏行(潜伏而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伏行出(经过从骨内的潜行后从里再次复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

《灵枢•动输》:“冲脉者,十二经脉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斜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斜入踝,出属跗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

若站在后天角度来说,人体血脉分为动脉和静脉,动脉乃冲动之动脉,静脉乃流动之静脉也。静脉虽说其为静脉,但也不是绝对的静止不动,它也是在不停的运动之中的,只是相对于动脉而言,少了那么一点冲动搏动之感。都是运动着的含有一定荣养物质的充盈脉络的活性之脉也。

纵观《内经》对于冲脉的相关论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讲:先天变后天之体,后天返先天之径。(未完待续)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8 19: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