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798|回复: 10

太阳少阳合病两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 21: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昨晚诊治某患者,咳嗽多日,无头疼、咽疼、发烧症。查,下不足而上受寒。处以:麻黄6克、细辛3克、黑附子6克、熟地40克、云苓12克、黄芪20克、百合15克,一剂。
今傍晚再查,脉起,呈太阳少阳合病。处以:党参30克、制半夏6克、柴胡6克、黄芩6克、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防风10克、黄芪30克、玄参20克、生麦芽10,一剂。
2、 傍晚另一患者,亦太阳少阳合病。左脉浮取寸弱,中取关滑,沉取则尺甚实;右关滑但非硬。处以:党参3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玄参20克、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制何首乌30克、滑石粉30克、生石膏15克、生麦芽10克。两剂。
3、 此二例均体虚而证实,但有所不同,药亦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0: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一例尤为特别。患者下焦不足,脾湿不运,故热像不显。余诊断时据其最近咳嗽不停,又正值流感高发季节,怀疑有热邪。重用熟地加黑附子养肾温肾,处以麻黄散寒除湿,故脉起而热像显露。患者服第一剂后整晚上出汗,汗水凉而黏稠也!余曾戏言四大经典从未细心读过,临证亦多多少少会取经典之意而用药也!至于证在太阳与少阳,亦取经方之意用之。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1: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论坛,精研《伤寒》、《金匮》者甚多,皆为吾师焉!余总以为临证与纸上谈兵不同,经典经方之意可取,药物未必全用。此解不知确否,尚乞吾师训示。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1: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例另有特别之处。患者及其亲属对余颇信任。假若素不相识,用一剂后迁怒医者,以为医者胡乱用药也。医者如走正规之路,反易受艰难矣!
发表于 2015/1/15 0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一的"下不足"是指尺脉沉弱或微細嗎?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8: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鄙人不擅长表达叙述,唯有缘者可细读也!
发表于 2015/1/15 18: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学会古人的思维,师古而不泥古是高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4: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家乡的梧桐树 于 2015/1/26 17:05 编辑
泽灵 发表于 2015/1/15 02:58
案一的"下不足"是指尺脉沉弱或微細嗎?

是例,尺脉沉弱,右关濡弱。故加熟地40克养阴,不敢勉强汗解。当时考虑夹杂热邪,脉不显现。
故先用药养阴、除湿,只一剂,观察药后如何,没有一次开下多剂药。

所用药物与经方不吻合,但临证思路宗传统作法。
感谢光临,指导为盼。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4: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鄙人反对一知半解者自以为是、不负责任而混淆视听,但对正常交流、学习持赞成、欢迎态度。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6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