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255|回复: 37

二例伤寒里证出表的案例——兼谈丙申正月初六到月末的运气状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6 09: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6/3/16 09:32 编辑

二例伤寒里证出表的案例
——兼谈丙申正月初六到月末的运气状况




       丙申年中运太羽,水运太过;年支寅申,少阳、厥阴司天在泉,主是年寒热交杂无常。是年正月:
       初之运 主运太角,客运太羽(寒水太过);
       初之气 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
       而上半年又是少阳相火司天,自正月初以来的气象,基本印证了寒热交杂无常的趋向。
       先是正月初十到正月二十四五,各地气温普遍偏低,我所在的吉林白城市整个中旬外感病人激增,可怪的是往年可以有相当多量(约占一半左右)的病患使用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成分双花、黄芩、连翘)或者蓝芩口服液(主要成分为板蓝根、黄芩、大黄)取效,今年是大部分不仅无效,反而会增添新的病症,有效者十不及一。
       然而到了月末的正月二十七、八、九(阳历2月19、20、21日)三天,气温反常地达到零度以上,最高达到零上四度,这是我六十多年来首次经历未出正月而气温零上的记录。未来的天气预报是3月12日开始,到19日的半月气象预报期间,还将要有7°C——9°C的温暖天气,然而实际状况是,自310起,到今天315日,预报气温是14°C,而15日的实时温度更是高达零上16°,也是历年阳历3月中旬从未出现的气象,阳历4月中旬,甚至更早草木萌发怕不是说说而已。到时将有所宣告。
       说到气候异常,不能不提一件我亲身经历的异事。
       今年丙申正月初六,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的中午,我和老伴像往日一样出门上岭上散步。出门不到百米,十字路口北段两三米处是小区的一个定点垃圾投放点。当走到距离投放点入口一两米时,我突然发现水泥路面上一片树叶似乎在向前移动,初时还以为是风吹树叶所致,可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似枯叶黄色的毛毛虫在午日的阳光下,活泼泼的在向前蠕动爬行!我赶紧喊老伴仔细观看这一奇异的情景,又怕少人知晓,赶紧四下撒瞙(东北方言“寻觅”),正巧,有两个人,一位从西向东而来快到眼前了,一位由北向南而来也快到跟前了,于是赶紧喊住这二人一同观察。你可能会说一只毛毛虫出现在路上有何大惊小怪的。此事之“异”不在虫子本身,而是它出现的时间太过怪异——大正月里,阳历213日,立春不过9天,距离雨水节气还有一星期左右,这对于东北,更确切点说,处于中高纬度——北纬42.3°的吉林省白城市北郊区的一座小镇,此时还是冰天雪地之中,放眼望去,大地覆盖着两三寸厚的积雪,路边还堆放着半米高的一堵堵雪墙。虽然说春节后这几日气温有所偏高,智能手机显示此时正午时分气温为—4C°,避风向阳的南边可以达O°C以上,并有融化的雪水淌出,但此时的水泥路面绝不会达到零度以上,可以让这只冷血的虫子活而不僵,活泼泼地向前蠕行。这不仅是我活了五六十年所仅见,相信比我小一岁的老伴,另外两位年纪不会比我小的过路人同样不会见过。一位路过的发表看法:应该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虫子出来活动了。我说现在才正月初六,离二月二还有二十多天,再说像白城这样的中高纬度,此时还远不是虫子可以活动的时候。
       事情已经过去了有一个月,二月二也过了,地面的积雪也已经化尽。今天再次回想(ˇˍˇ) 此事,只能说我们对于虫类的认识还有不全面的地方,即其冬天的活动能力,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弱,实际应该是气温虽然还是零下,只要在向阳避风的地方,温度在零度以上,蛰伏在枯叶树皮之下的昆虫就可以开始活动了,只是活动的范围距离很有限,不易被我们察觉,不似这只虫子活动过大,从树上或者草丛中爬了下来(出来),被我们几个观察到。另外此事也绝不会就此结束,这也可以是一件事情的开始,例如1998年东北嫩江流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嫩江和与之交汇的发源于长白山脉的第二松花江同时发大水,顶托着另一方的嫩江长时间地处于高水位,致使嫩江中下游吉林省境内多处江堤决口,淹没了上千平方公里之内的数十个村镇及其农田。就在发大水之前的一个月左右,一天中午做饭,忽然发现一只小青蛙在灶台上蹦跳,而我家当时的居住地地势在左近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我当年我四五十岁年纪所未见过的。大水过后,一看我家被淹的水位线,恰好是灶台高度,其他大多地方的房屋水位线都是在平房南窗户的上沿。又听人说,发大水前,有人发现过在树上筑巢孵蛋的野鸭窝,就像天鹅一样,这类有脚蹼的水禽是从不在树上做窝产卵的。这两件事情可能都与不久之后的大水有关,难道此次的正月初六蛰虫出现仅仅是一件孤立的事件?
       今年气象究竟怎样,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特此道出,立此存照,以待证验。
       预测一下家乡二之气的4月5月,树木发芽可能提早的到4月中旬(平常年份大致在阳历4月下旬或旬末到5月上旬之间),但到了5月插秧的时节,很可能出现低温(因为降雨阴天,白天零上几度)和突然高温(白昼摄氏零上二十几度)交替出现的的气象,不利农业生产,更容易使人感寒。
       啰嗦了这多,咱们言归正传。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9: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6/3/16 10:01 编辑

    里证出表第一例


                          咽痛身寒表出口泛清水——头晕恶心——体表红疹


       这第一个案例是我的女儿,八三年生,今年三十三岁。自结婚后到孩子两岁多之前,身体一直是虚寒体质,从她自己的女儿2012年4日出生起,只要一感冒必定是桂枝汤证的发热汗出而恶风寒。最初一剂桂枝汤不用尽剂即愈,后来是只要打喷嚏连续超过三个,不用问是否发热恶寒,不用摸脉是否浮数,那就是感冒了,且越来越频繁,几乎每星期都要如此感冒,为改变这状况,就非用桂枝汤的发力方——建中汤加参芪当归附子肉桂不可了。这样,自2013年冬季开始如此处方,又经过2014一个整年,才将女儿的体质基本改变,即感冒后再服桂枝汤或者黄芪建中汤就会上火,以致2015年夏季又出现身上不适、恶心头晕等症,找其他中医开出健脾益气、滋养心阴(含有生地、太子参、枣仁、枳壳等)之剂前后三次共21剂。大约在服至第20剂时出现心悸心慌等心气虚寒的症状,又是我又重新开出一剂建中汤加参芪归芎附子之剂之后扭转了过来。之后又出现过栀子金花丸证的目赤舌红轻度便秘等症,自此基本上再出症状大都是轻微的热证。直到2016年正月十二(阳历2月19)日又出现了症状。以下是她自己的记录:
      
       正月十二开始浑身无力。
       正月十五低烧37.4°,嗓子痛。喝了一瓶蓝芩口服液,病情加重。
       正月十六嗓子疼到说不出话,发烧37.3°,浑身肌肉酸痛,怕冷,无汗,去医院打了青霉素和病毒唑嗓子作雾化,没有效果。晚上回来全身冷到穿着衣服盖着被子也暖不过来。
       当天晚上喝了麻黄附子汤,病情有所缓解。连着喝了两天麻黄附子汤,病情减轻。
       又喝了一天玉屏风散,浑身出现了红色疹子,病情明显好转。


       按:其实女儿因为一个月前装修楼房脚扭伤未能得到适当的治疗养护,从正月初四就开始服用我开出的跌打损伤方,虽然有效,但始终难于最终建功,直到正月十二出现外感症状。具体的用药情况,她自己仅说了一个大概。以下是我的诊疗记录:


       2016年2月21日,星期日 丙申正月十四 晴


       娘三个(三代母女,以下涉及老伴、外孙女的内容略去)一起发病。女儿咽痛处方:甘草6  桔梗
       服药后缓解。中午服过脚扭伤方,又发感冒症状:恶寒、无汗、身痛,体温略高(37.5°,与她自己的记录有出入)。感冒初起,处方:
       麻黄3  桂枝6  葛根12  白芍20  甘草12  当归6  鸡血藤6  牛膝6丝瓜络10  生姜10  大枣6枚  木香6(后下)
      (女儿脚扭伤,至今已经一月余,所以在葛根汤方中有补血活血通经络之剂)
       服药后女儿感冒又出新症状:头晕,量血压132/80,略高,与其母一样。于是将其母之药与服之。
      
       附:其母头晕(血压150/90)恶心,手心出汗处方(曾服藿香正气,引发剧烈呕吐而住院,藿香正气说明血压高者慎服,回家后所处):
       茯苓24 桂枝12 白术12 甘草12 西洋参3 麦冬10 玉竹6 五味子6

       今日忙的脚不沾地,娘三个都感冒了,一会一个症状,不停地调方找药、配药,最后竟然一个症状——头晕,用了同一个方子: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仅此剂就配方两次。
      (服药第二天效果不尽人意,除了外孙女好了许多,女儿感冒身痛有好转,其余依旧)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丙申正月十六 晴

       女儿又发新情况(可对应女儿自述):咽痛加重,咽部发红,未见肿胀,痛如刀割。晚上去医院,电话说是病毒感染,开了一堆西药,有阿莫西林、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给她自己女儿的),病毒唑雾化(可带回家自己喷)。服青霉素,嗓子喷雾未见寸效,反增身寒。无奈,只好返家找我想办法。克诊,脉浮、实,无沉细之少阴证而身寒,既非厥阴,也非少阴太阴证,然无热恶寒,发于阴也,又是典型的三阴证,舍脉从证,决然处以三阴之少阴证:
       附子10  麻黄6  黄芪30  党参15  桂枝10  白芍18  甘草12  厚朴10  焦楂15  防风10  白术10  香附6  木香6(后下)生姜15  桑白皮10
     当晚服下一次,身寒缓解,咽痛亦减轻。

      (按:本想处以麻附辛方,然细辛实在是味道太难以下咽,去掉细辛,合以黄芪建中加厚朴防风桑皮以及疏肝理气之剂,既以发散太阳,又温煦太阴、少阴。)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丙申正月十七 晴


       昨晚服药一次,今早即喊身上发热。扪之体温不高,自言感到药力过热,有拒服之意,只因近一年每发病已经不是虚寒之证,每用温热之剂辄口干舌红。此次发病就是因为不信自己是阴寒之证,所以才去医院看西医。然未中午,身寒又作,勉强再服,至晚三服,咽痛身寒向好。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丙申正月十八 晴


       咽痛向好,又增头晕恶心,不知如何应对,只好默不作声。至傍晚,突然说恶心,口泛清水,当即判断头晕恶心乃附子理中汤之太阴证,于是翻找出家中仅存的两粒附子理中丸,至睡前分两次服下。服第一丸不久口泛清水即止,恶心亦好许多,二服诸证大减。

       (按:我自己自十八岁起,即患胃寒之证,饮食稍有不对,尤其是夏季食用瓜果后,即腹中咣咣拍水声,甚至快走都能让胃中水声出响动,口泛清水可以淌成流,食后半小时之内不敢站立,需躺卧一会,否则就会呕吐丝毫未变味的食物。今日想来,应该是需少休一会,让血液大多奔去消化,才不致呕吐。如此呕吐尚能长期忍受,乃因呕吐时,对食道的冲击不甚难过,甚至想吐只需自主收缩腹部,摆好呕吐的动作即可做到,可见食道都松弛了,未发生食道被胃酸灼伤,应该是从来没吐过酸、苦的东西而已。直到五十多岁后自己学习中医才知此乃脾胃虚寒,只需附子理中丸即可大好。后来调理自己多方面的寒证,附子理中汤、丸都没少用,今所用的两丸即当日留下的。今日女儿一说有口泛清水之证,自然知道如此应对最为恰当。附子理中之用,女儿在日志中未作记载,大概是为时过短,所用仅有两颗而忘记。)


       2016年2月26日,星期五 丙申正月十九 晴

  
       上午去药房花六元钱买了一盒附子理中丸。察女儿之脉,右寸关已不浮而有力,尺脉平和;左部三脉略弱于右,但平和。诉仍有头晕。告之可找正式中医诊治,我已判断不了此为何证。
       晚上外孙女咳嗽,女儿头晕共处一方:
       黄芪30  西洋参6  白术15  防风15  茯苓15  甘草12  清半夏10  陈皮10  紫菀10  生姜15 大枣6枚
      上方老伴、女儿、外孙女三人同服(外孙女每服20毫升),每人各服两次。女儿服后恶心头晕立即减轻,外孙女和老伴服后也觉舒适,尤其是外孙女还很爱喝。

      (按:此方为玉屏风合六君子、减桂枝汤加紫菀。之所以如此处方,乃觉得三人都有头晕,有的伴有恶心,乃左右升降出了问题。三阴受病必伤害脾胃,脾胃有湿,胃口不开而恶心。此方虽不以升力为主,也有黄芪防风紫菀之用,尤其降逆之力强大,化解头晕恶心不在话下。意外的惊喜是在第二天)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丙申正月二十 晴

       昨日方女儿服后大好。然身上先是在手臂上出现小面积红色斑疹,多数不高于皮肤表面,至中午全身都是红色的斑疹,但除了有尚可忍受的瘙痒,别无不适。女儿自己都说是病愈的征象。我的判断:体内寒邪外出体表,为大好的征象(也就是我在题目上说的“里证出表”)。明白了此理,当即乘胜出击:
       黄芪30  白术15  防风15  党参10  甘草10  陈皮10  紫菀10 蝉蜕10  生姜15  大枣5枚


       (按:继续用此方善后,一是继续托毒外出,二是健脾止咳止痒,连小外孙女也可同用。以前治疗感冒,用药到头晕、食欲不振之后,不知这就是表证未复的余证,脾胃损伤需要修复一下,而下一步该如何做不甚了了。网上常见大医家常用四君子或六君子等善后,不知其所以然,至此才彻悟其中的道理:上方既继续托毒外出,修复脾胃,又止咳止痒,照顾周全,自认为是善后的好举措,之后的痊愈也证明了此点,可以说是难得的收获与惊喜。
       观女儿的整个病程,身寒咽痛,乃典型的少阴伤寒证,只是脉象上并未表现出沉细的特点,应该是许多平时并非手脚冷凉患者的常见症状,鉴别此证,用仲景的那句“无热恶寒,发于阴也”,即可大胆运用麻附辛方。为避免细辛的不可人,改作黄芪建中,一是用以健脾益气,即补益肺气、心气、中气;二是扩大温煦的范围,不只是温煦少阴,尤其是脾胃,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这次的最重大收获就是对于里证出表的顺序有了直观的实例可察:
       女儿本病是少阴证咽痛身寒——表出为口泛清水之太阴附子理中证——继而表出为头晕恶心之太阳、阳明证——最后为邪毒表出太阳的全身红色斑疹。
       这一个过程如果有厥阴证,整个过程应该是厥阴——少阴——太阴——阳明加太阳——太阳——痊愈。厥阴为一阴,按理说应该是最轻的阴证,而实际上则是最重的阴寒之证,仲景也是将之作为最重的病症论述的。对此我这样理解:
       厥阴肝所对应的胆腑是所有阳腑之中体积还是体表面积都是最小的,也就是说它的“隐藏”是最深的,所以肝胆对应的阴阳都是最幼弱的,一旦病起来就是最重的,它的向好顺转则是传变为少阴之证(下例即是)。少阴虽然其病也是相当的严重,如肾衰竭之尿毒症,但一般来说对应的膀胱小肠经是全身数一数二大的阳经,膀胱的体积也很大,经治的方剂也是很多的,所以其病虽重,除了肾衰心衰,其余治疗起来并不算难事。如果此时少阴向好,就应该传变为恶心、腹泻之太阴证。太阴脾肺对应的阳明胃经、大肠经也是体积和面积很大的腑脉,一般来说,这两个经脉的病症差不多就占了人类所有疾病的一半左右,最皮实抗造的也是它们,由它们承受最后的传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出阳之后,掌握一个原则——顾护脾胃,托毒外出就是病愈的最后一击。)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9: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6/3/16 10:13 编辑


      里证出表案例二


       糖尿病足初起之厥阴——少阴咽痛——太阴腹泻

       案例二的主角是我的五妹夫,今年四十七岁,身高一米七零左右,粗壮有力的车轴汉子,当过舟桥兵,身体强健,二三百斤的重物夹在腋下健步如飞,曾因牙痛摸过他的脉,强劲得能踢人的感觉,每天要四餐(睡前至少要来一碗面条才睡的安稳),能吃能喝,加上吸烟,用一句俗话——特能穷造,其父辈没有超过六十岁的,自己也不奢望会活过六十岁。一年多以前开始出现不适,怀疑得了糖尿病,检查不是。然而一个多月前突然瘦了下来,身边同事告诉他一定是糖尿病了,赶紧上长春检查,一化验空腹血糖12点多。整个检查下来,住了一天院,没有用任何药,花了1600多,一共才带了5000元,确诊后当天立即出院返回,没有买任何药。
我见到他是正月二十二(阳历2月29日),表面没有明显见瘦,但已经没有先前的粗壮,自诉一星期前开始手脚冷凉,小腿肚子痛,甚至不敢用手摩挲,不能超过半小时行走,出行赖车而动,如厕须百二十度以上,蹲位蹲不到九十度。双手十指冰冷。脉诊先前的强劲不见,反而觉得和缓之寸关一如常人,唯右尺沉到摸不到,左部三脉亦如常人。总体印象是四肢厥逆,当时并未想到是糖尿病足前兆,只是觉得此病得来的原因有些难说的清楚,凭感觉定义为四逆汤证,处以四逆四君子当归补血加活血化瘀方:

       附子15  干姜10  桂枝10  白芍20  党参15 当归10  鸡血藤10  黄芪30  甘草20 枣仁10  坤草10  肉桂10  牛膝6
       六剂共1056克,打粉约1000克,煮散每服30克,日三次,温黄酒送服。

       服至第二次,小腿肚子痛即大减,可触碰,可下蹲至正常体位,大激动。手指温度亦明显转暖,至第二天早上从被窝出手即温度感觉正常,唯外出一会不戴手套还感到冷凉,应是正常温度反应。
       第二天正想乘胜进击,突然嗓子喑哑,甚至一点发不出声,当时不知所以,赶紧停药,我自语曰“哪怕有一味甘草也好!”不想他说药店有甘草片,赶紧嘱其买来服下。第三天早上嗓子喑哑有好转,也没觉得是甘草片之功,紧接下来中午开始腹泻水样便两次,刚想给以附子理中丸,至晚间到第二天未再腹泻,给药的想法作罢。

       此例过后悟到其实这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里证出表。由于他的身体先天素质好,在出表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一带而过”,无需用药就进入下一阶段。若果下一个阶段是表出太阳,也可以免了一般的过程而直接连糖尿病都痊愈了。
       我也在密切注意着妹夫的病程,到时会给大家一个最终的结果交代。      


       按:糖尿病多数是热反应,记得北京著名中医师仝小林治疗此证往往用大剂量的黄连、大黄等,然而到了糖尿病足直至坏疽的程度一定是冷凉的,按照少阴厥逆为治当为正理。此例虽为糖尿病初起,但一开始即为糖尿病足之先兆应该是不多见,也是我辈不按常理处置,才有如此诊治。

发表于 2016/3/16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6/3/16 09:19
里证出表案例二

       糖尿病足初起之厥阴——少阴咽痛——太阴腹泻

案例详尽,好。赞一个。
发表于 2016/3/16 13: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这样治病,的确已经进了仲景之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17: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lhxtzlhxtz 发表于 2016/3/16 13:52
能这样治病,的确已经进了仲景之门了。

       谢谢鼓励!
       如果说入门,这只是刚刚开始。以前都是在暗中摸索,至今才明白真正的路径。
发表于 2016/3/17 15: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6/3/16 17:09
谢谢鼓励!
       如果说入门,这只是刚刚开始。以前都是在暗中摸索,至今才明白真正的路径。

只有把三阴病治到进入三阳地界,再看准时机,重拳出手,随症治之,才能让患者真正痊愈。
对于身体素弱的患者,从三阴出三阳的过程,是个漫长而痛苦并且变症层出的过程,也是一
个极其考验医者的学识和患者胆识的过程,只有医患一心,坚持不懈,不被治疗过程中因为
好转而出现的治坏了的假象所吓倒,才能取得完满的结果。


先生在为亲人治病的过程中,获得了病从三阴出三阳的真实体验,并且把经验上传到论坛上
与大家分享,此举实在难得,应该点赞!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9: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6/3/17 19:15 编辑
lhxtzlhxtz 发表于 2016/3/17 15:11
只有把三阴病治到进入三阳地界,再看准时机,重拳出手,随症治之,才能让患者真正痊愈。
对于身体素弱的 ...

      在没有师承的情况下,以上诸要点完全要靠施治者的悟性。对此,不仅是您点赞,女儿好评,我自己亦颇为自得——是个学医的料子,而且是善于创立新理论的料子。成功经验不需第三次,往往一次即可得出规律,并上升到理论。如“里证出表”一词,也许是我寡闻,无论古籍还是今贤我还这未曾见有人用过,而仲景的向好传变理论立时找到了最恰当的表达。       自评也能抓住要点,一语中的,自夸一个  
      
       宝物应向识者炫。我的一些理论至今难于为人理解,在这里不妨向知者略述一二:
       一是关于天人合一,人类在动物界独有的头发独长体无毛,实际上是动物——类人猿直立行走而遗传了植物界的巅顶优势;
       二是中医学之人类的生理病理,实际上是集合了微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三界生理于一体:
       人体内,尤其是胃肠道内的各种微生物的总量,据科学的数据,重量是以公斤计,数量是人类体细胞数量的十倍以上,离开这些微生物,人类将无法生存,所谓免疫力也将无从建立;
       与西医解剖生理学相差甚远的中医脏腑经络器官功能,实际上大多是植物器官功能,是人类“遗传了”植物之根茎叶皮花种子等各器官的功能,例如肺主气、主表,实际上是植物表皮的各项功能集合;
       而之所以用各种现代化的检测手段至今不能发现经络的存在,乃是现代科学之电传导理论解决不了电流各向均衡传导,而经络则是人体内的体液、神经信号的传导又实实在在要遵循一定的路线,这就是经络,犹如植物吸收转运水液,一定要经过的筛管这个通道而根——干——枝——叶——脉——细胞——叶绿素:这个模式遗传给人类就是经络;
       最后,各腑的功能及其结构:腔、室、窍、管路才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所共有的生理,其作用是使动物乃至人类相对于自然有了极大的能动性,尤其是人类似乎可以完全不用依赖自然而生活,而其实这是万万不能的... ...

发表于 2016/3/18 15: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6/3/17 19:10
在没有师承的情况下,以上诸要点完全要靠施治者的悟性。对此,不仅是您点赞,女儿好评,我自己亦颇 ...

未命名.JPG
发表于 2016/3/18 15: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案一则,虽然用的不是经方,其理则一也。
张×,7月龄女婴,1999年12月16日初诊。

患儿因近日喂养不当,误食发霉米粉粥,以致暴吐暴泻,发热抽搐。经市中心医院抢救两昼夜,作中毒性痢疾治疗,消炎抗痉厥,终致风熄热退而神志昏迷不醒,滴尿不出,断为心肾功能衰竭,弃而不治。家人抱回,待毙而已。其伯父不忍坐视,邀余往视。


视之气息奄奄,目合口张,舌卷,面色浮而青黄,手心冷沁。喜其脉虽浮大,尚不散乱。仓卒之际,急以卫生纸搓成纸捻,侵香油焠爆百会,人中,少商,脐周,双足三里及涌泉等穴,即时甦醒,阳回吮乳,而目瞪不瞬,双手大幅度缓慢抽搐,指掌紧扣握拳。处方参附龙牡汤,回阳护阴:
党参12克    牡蛎15克    龙骨15克    白芍6克
炙甘草3克  附片3克    麦冬3克    五味子2克

17日复诊。手足抽搐缓慢,两手握拳,两目疑视。昨夜半大便一次,色黑。正疑虑多日未得小便,准备炒盐米热熨腹部,忽然小便通畅而出,尿布湿透。此少阴病危得以挽救,转入厥阴,为慢脾风证。拟刚柔相济,扶脾肾阳气以抑制肝木风动,予谢映卢大回生汤:
黄芪12克    白参6克    附片3克    白术6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2克  干姜2克    肉桂2克
枣仁6克    枸杞10克  公丁香1克  白寇1克
钩藤6克    羚羊角1克  远志2克

19日复诊。上方两剂。服药其间,撤去羚羊角(磨水兑),则时时呻吟,啼哭,手足转温。复入羚羊角水,则呻吟更甚,手心又转凉。乃阳气游移,非重用温补不可:
黄芪15克    红参10克    附片5克    肉桂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3克  全虫1克    白寇5粒
公丁香9枚  干姜3克    钩藤6克    枸杞10克
枣仁6克

21日复诊。上方两剂,体温增至38℃,二便通畅,吮乳可,表情较前活泼,仍两手握拳,大拇指曲屈不伸。上方继进,两剂。令每剂浓煎两次,混合,每隔一小时喂一次,一次三大匙。

23日复诊。体温续增至38.5℃,神烦不安,但握拳缓解一些。考虑阳复太过,以为肾主脑髓,风动伤脑,神精不恢复,元阳不潜藏。故温补脾肾,引阳归宅,以庄在田《福幼篇》理中地黄汤加减:
熟地6克    淮山10克    山茱萸10克    党参12克
黄芪12克  焦术6克    干姜2克      龙骨10克
牡蛎10克  蜈蚣1条    肉桂2克      茯苓10克
大枣2枚

24日复诊。阴药加多,阳药减少,热虽稍退,但发生舌卷,惊恐不安,口唇时时张大,僵硬不合,吮乳困难,大便复溏,手足厥冷,两拳紧握。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脾肾虚寒甚,面色灰黄,此厥阴病的厥热胜复已显。经云:“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再考察庄氏理中地黄汤,虽也能治慢惊风,但不合此儿脾肾阳气双败之病情,没有附子、公丁香等扶阳暖土,是有此变证。急需大剂回阳救生,复起用19日方,大回生汤加赤石脂10克。令日夜两剂,每剂浓煎一次,再纱布包药渣榨汁尽出,混合,不拘时候,频频喂服。

27日复诊。上方续服,至今下午,患儿的父亲和伯父一同来诊所,说是患儿整上午抽筋较剧烈,现在颈项强向一边。急以全虫2克,蜈蚣2克研末,分为四包,携药往诊。至其居所,患儿已经神志安静,颈项柔和,不抽搐,手足温和,大便已鞕,原来握拳紧扣之状已经完全放松,舌不卷,眼有神。询得今上午浑身汗出津津,粪尿皆有药气,说是挟有青霉素的气味。但听得口齿“得得”声,遂以开水调止痉散一包喂下。仍以大回生汤原方,改为一日一夜喂服一剂,嘱止痉散8小时喂一包,四包喂完为止。

自此诊之后,热退神安,厥热胜复等病情消失,渐入坦途,转入少阳之阳和敷布,生机勃然。守方服用三个月,得以康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3 12: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