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209|回复: 0

中医学的公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7 13: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学的公理
向天清
http://blog.sina.com.cn/xiangtianqing
   
    对于中医公理的认识和研究,似乎是被中医学界遗忘的一个盲点.一直以来却少有人对此进行研究.但又是关乎整个中医学术和论理方面的一个重要依据规范问题.这一核心内容的欠缺,致使整个中医学在近百年来备受争议,尤其是数十年来的发展,在传统的特色保持(护)方面,也逐渐丧失,以至于岌岌可危.
    通常来讲,理论来源于实践.实际上,这种理论对中医学而言,充其量仅是局部的理论;确切说是经验而已.而作为公理的理论,就需要一种高屋建瓴的创造.类似于制定宪法一样,是要有前瞻性的战略观念.
    "公理是人思想的自由创造"这是爱因斯坦的观点.他还认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构成了科学理论的框架,起着公理的作用,它们"不能从经验中抽取出来,而必须自由地发明出来","可是这种选择的自由是一种特殊的自由".一般来讲,多是由一人独立或几人接力完成的.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来看,公理的创造是为其学科发展建立的高速平台.
    针对中医学的实际情况,多集中在对阴阳五行的论争上来.而实际上阴阳五行的定性和定位特点,都是围绕在以气为起点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一直以来,由于气的笼统和模糊,在解放后的几十年中,虽有几次论争,因为没有跳出原有的圈子,而最终没能进行下去.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核心论点和起点.没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中医学核心目标-----基本概念的确立,由此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的发现和发明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和滞后.使整个中医学的学术发展长期处于被动和模糊不清的状态之中.给中医学的管理,教育,科研和临床工作造成的局面是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能够符合本学科自身规律的特色和依据,致使这一系列的工作是在没能卓然自立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医学也就是在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又面对着外来西医学强大的攻势,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通过对这一系列存在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笔者创立的<<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首先确立了核心的目标概念---人体生命气动力,然后由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模型,方法论和中医学的起源等几部分组成,都是围绕于核心的基本概念进行工作的.这样也为西医的纳入和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打下了基础.
     其实,这是一套公理体系.
     基本概念----人体生命气动力.简称气动力.
     基本原理----旋转统一;
     基本定律----增强和减弱旋转统一的气动力;
     基本模型----旋转开放的圆体;
     方法论-----独具一格的旋转统一论;
     中医学的起源----源于宇宙自然规律的综合科学.
     这一公理体系,实际上在中医学的发展中,从某种程度上讲,一直在潜移默化的遵循,只是没能明确的发现和提出.在临床应用中,有时是糊里糊涂很接近的,有时又很偏离.
    在采用这套公理体系时,应用的常识还是原有的内容.如气,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经络,脏象,气机,气化,五运六气,二十四节气,天人相应,以及整体恒动观念,辨证论治思想等等,完全依靠他们的特性和规律.具体应用另篇论述.
    有了这套公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往下推演,将对许多存在的难题逐渐破译.未来的中医在学习和应用,交流与发展中就可以相对轻松.更能够为本学科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打下有力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在中医学目标的明确,定性,定位,不同层次的确立,方法论的采用,以及与常识的应用上都有了清晰明朗的关系.
    此外,中医学公理体系的确立,可以有效的避免和减少,一直以来仅有医案数量上的累积,从而转向质的突破.即临床危急疑难重症的解决.同时,由于树立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框架,对于那种盲人摸象式的理解中医,也得到了有效的目标和规范的确立.也就是说,有了相对中立的标准,可以有效解决见仁见智的争议问题.
http://blog.sina.com.cn/xiangtianq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22: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