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阳加于阴谓之汗

热度 2已有 1722 次阅读2010/7/21 12:36 |个人分类:中医基础

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

什么意思呢?“汗者心之液”,汗是液,体液的液,阴性的东西,这个汗怎么才能出来呢,阳气来推动,这种阴液受到阳气的蒸迫,就从身体里出来了。所以叫“阳加于阴谓之汗。

那么这个给我们什么提示啊?两点,第一,要想出汗必须用阳药。阳加于阴就可以出汗,比如麻黄,桂枝,荆芥,前胡,柴胡,川芎这些药,发汗的药,阳加于阴,谓之汗。比如我们得了外感性的疾病,不出汗了,那怎么办呢,用阳药加之于阴上,就出来汗了,桂枝汤要啜热粥, 为什么啜热粥啊?热的,不是让你喝冷粥。很多人知道尤其是学伤寒的,麻黄桂枝汤,小青龙汤,很容易就开出来了,让他发汗,汗一出,表邪一解,人病就好了。但是他不知道,还有第二点,阳加于阴,谓之汗。你光阳,没有阴了,加不上这个阴,他也不出汗,出了汗,病也不好,有很多病人来一个阴虚体质,或者一个身体弱的一个体质,外感伤寒了,不断地用麻黄汤,桂枝汤,出了汗了,复烧,或干脆怎么吃也不出汗,那你就要想,阳加于阴,有阳也要有阴,拿阳药去发,你看是不是人体气血津液不足了,加不上这个阴,出不了这个汗,这种时候你要加一些阴药,哪些阴药啊?甘草,红糖,麦冬,党参,玉竹,黄精,阿胶,像这样子的一些阴药都可以,那这些阴药加上之后呢,你再阳加于阴,汗就出来了。很多这个学伤寒的,只知道阳不知道阴。你看我们桂枝汤里面姜枣草都有,桂枝还要配白芍,白芍和甘草酸甘化阴,桂枝甘草辛甘化阳,阳加于阴谓之汗。张仲景的《伤寒论》开的是夫妻方,里面既有阳也有阴,每一个方子都这样,十枣汤里面还加上大枣呢,麻黄汤,麻黄,杏仁,桂枝,还有甘草。白虎汤还要加甘草,都是这样。你不能上来都是麻附辛,不加别的,这就有问题了。

所以说这句话给我们两个提示,第一,要想发汗必须阳药推动。第二,必须在有阴液的基础上阳气才能推动出汗。你看治一个感冒发烧,现在你知道西医它对于这个,基本上是疗效很差,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你只要学会了阳加于阴谓之汗。十有八九治感冒都不会差。而且不会出问题,在这里一再强调一下,两个。第一个,对于体虚外感的人一定要加补益气血的药,增加津液的量,一种说法说外感不能用补剂,这个是不对的。你看麻黄汤有没有补剂啊,它还有甘草,白虎加参汤有人参甘草,桂枝汤加甘草,说是补药留邪这个是谬论。第二个,说加这个阴药,很多都是重浊的,有一派啊说这个药啊,用药一定要轻灵,用的那个药都是非轻经的花药叶药,不敢用根药,这个也不对。大气一转,其气乃散,阳加于阴把这个整个气团的气蒸腾起来,清浊之气蒸腾起来向外发散,这个没有关系,不用全都是上焦如羽,都是花花叶叶的药,没有劲儿,不能把大气搅动起来,也不能很好的迫汗外出。这两点大家要记住:第一点药对虚弱的人一定要加补药。最经典的一个方子,生姜红糖水,生姜为阳,红糖为阴,阳加于阴谓之汗。第二个治上焦如羽,这个是有问题的,如果你不加一些根茎类的药物,劲很大的药,它不能把这个大气蓬勃的转动起来,迫汗外出,那么这个是阳加于阴谓之汗。

                                                     以上出自大千老师续讲《内经》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jiantingdong 2010/11/7 09:36
学习
回复 陈江斌 2011/8/25 18:00
支持,伤寒论中“干姜甘草汤复其胃气”,也一样道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