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yixing妙善

伤寒杂病【每日学习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7: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释义】
伤寒病先见厥逆而下利的,是阴气胜阳气衰的现象。如果手足转热,下利自止的,这是阳气回复的良好机转。假使阳回后,阴气还胜,阳气尚感不振的,就又有可能再度发生厥逆下利的症状。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7: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一云消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
    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释义】
伤寒病,初起发了六日的热,以后便转为四肢厥逆, 一连九日, 而且不断地下利,这种四肢厥逆而下利的证候,多是胃肠虚寒。按理不能食,假度能食的话,就应该注意到是否为胃阳将绝的除中证,所以用食索饼的方法来试探。若食后微发热的,表示胃气尚在,病必然向愈,发热当然是阳气回复的好现象。但暴热旋即消失的,恐是虚阳垂绝的回光反照,所以在第二日继续诊察,如发热依然存在的,这确是阳回的发热,等到明日夜半即逐渐向愈。因为现在又发热已有三日,加上先前六日,也是九日,与厥逆的天数相等,这样阴阳均衡,所以预知他在第二日的晚上将愈。假如在第三日以后,发热仍然不退,脉象转数的,这是阳复太过,热伤营阴,就会发生痈脓的病变。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06: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释义】
伤寒脉迟,到了六七日,阳气渐复,而有发热下利的症状出现。医生误认为黄芩汤证而予以清热,可以从脉象上来看,迟脉是虚寒的证象,误服苦寒药,必然使阳气更损,虚寒益甚。这种胃肠虚寒的人,本当不能食,现在相反地却能食,这是反常的除中死证。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06: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33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为痹。

【释义】
伤寒病初起四肢厥逆而下利,后来逐渐阳回转热,下利也自止了。但是由于阳复太过,病人不断地汗出,咽喉肿痈,甚至闭塞不通,这是邪热伤及上焦的现象。如果发热不汗出,下利不止,甚至便脓血的,是邪热伤及下焦,热既从下泄,即不干上,所以咽喉不致于肿痈。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7: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17 07:07 编辑

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释义】
伤寒病发生后的一二日到四五日,见有四肢厥逆的,以后必然发热。假如先前发热的,后来必然热闭于里而产生厥逆症,这种厥逆是随着邪热的盛衰而有微甚的不同。.所以热盛的则厥逆深,热微的则厥亦微。这种热厥症应该用下剂泄热,不应该用发汗剂,使火热上炎而致口伤烂赤。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释义】
患伤寒病,厥逆五日,发热也是五日,到了第六日的时侯,本当复厥,假使不发厥的,表示阴阳平衡,可以自愈。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06: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18 06:46 编辑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释义】
凡厥逆症,大多数都是在疾病的后期。阴阳失去了正常的协调,不能相互顺接所造成。厥逆症虽有寒热的分刖,但是症状上都是表现手足逆冷。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06: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18 06:48 编辑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一。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炮,去皮,六两)蜀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释义】
伤寒病脉象微,四肢厥冷。到了七八日以后,阳气未回,全身肤冷,病人躁扰无片时安静,这是阳微阴盛的脏厥症,并非寒热错杂的蛔厥症。所谓蛔厥不仅有吐蛔的见证,同时病人也比较安静。即便有时又烦躁起来,也不如藏厥症那样躁扰得厉害。烦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胃中虚寒蛔虫蛔动的缘故。但是这种烦躁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停止,如果进点饮食,便又烦躁而呕吐;甚至蛔虫也吐了出来。这种蛔厥症,可以用乌梅丸来主治,这一方剂还可以用来治疗久利。


发表于 2012/5/18 09: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心学习,谢谢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07: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19 07:46 编辑

339.伤寒热少微厥,指(一作稍)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释义】
伤寒热厥症,初起因邪热郁伏较浅,所以有热少厥微指头寒,精神沉默,不想吃东西,烦躁不安的见证。如果几日后,小便通利,颜色由赤色转为白色的,说明阳邪透解里热逐渐消除。这时如果病人想吃东西,说明胃气已和,这是疾病将愈的症象。假如厥逆而现呕吐胸胁烦懑不安的,这是热厥病变办剧,甚至热伤血分,就有便血的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6 0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