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窍门

记不住穴位的朋友,请進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2: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完骨穴 解析:

完者,全而整也。又事功完成,守备完固皆是也。在人身、头骨为脑之宫城,最宜高坚完固。穴在耳后高骨后缘。相人书称此处为寿台骨,其处高坚,仅次于强间,当头侧外卫之要冲,最须坚固,故名之“完骨”。治口喎面肿、头项摇、牙车急、齿龋、目眩及癫疾,头风等症。

完:完全、全部也。骨:肾主之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头窍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湿水气全部冷降为地部的水液,以此得名。

个人浅析:完骨者,耳后之高骨也,即乳突。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2: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6 00:42 编辑

本神穴 解析:

本穴在前额发际,内应于脑。与神庭,临泣相平,故善治有关神识诸病。如惊痫、癫风、神不归本等症,故名“本神”。又本穴为本经与阳维之会,亦神之本也。

本,人之根本也,气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神,在天为风也,指穴内物质的运行为风气的横向运动。该穴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本穴因其位处头角上部,为人之外侧,在人体坐标系中它和头顶的百会穴一样皆处最高最外位置(本神穴与百会穴二穴如同二座不同的山之山顶)。由于胆经无循经传来的气血交于本穴,穴内气血处于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冷凝水湿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纯为天部之气,且其运行为横向下传阳白穴,故而得名。

个人浅析:本神者,元神之根本也。

本神.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阳白穴 解析:

穴在前额发眉之间,直瞳子。其处平白,与足阳明之四白义同。本穴为本经与阳维之会。按“白”字之义,明显也。亦关于目,故治目疾多效,与足阳明之四白相对照。本穴在目上,故名“阳白”。

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以此得名。

个人浅析:阳言上,白意明亮清白。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头临泣穴(临池穴)解析:

泣、哭无声也。人当哭泣之先,必先鼻腔连额痠楚,然后泪下。本穴在前额发际,正当上液之道,痠楚临此,而涕泪俱下,故名“临泣”

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

个人浅析:头言头部,临意监察、治理,泣指流泪。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2: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6 00:42 编辑

目窗穴(至荣穴、至宫穴)解析:

人当回忆往事时,多目睛上视,凝神注脑,则旧景历历如见。而本穴四周之穴,为承光、本神、临泣、正营诸穴,命名取意,皆在于目。而本穴处四者中间,更为目力精华上达会粹之处.本穴治目赤、青盲、白膜履瞳子诸症,犹开窗通明也。"

目,肝之所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道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头临泣穴传至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所传之热,弱小的水湿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故名。
 
个人浅析:目言睛,窗意气机交换之所。

目窗.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2: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营穴  解析:

《内经》:“营主血,目得血则明”。又室之向明者为正室。天子之离宫别馆为营室。人之神智在脑,脑为一身之主宰,犹人世之君主也。本穴有关治脑,犹天子之营室也,故名“正营”。

正,正当也。营,军队驻扎的营地,有建设、营救之意。该穴名意指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散热缩合并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目窗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散热缩合并化为阳气,阳热风气没有因冷缩而变为寒湿之气,本穴起到了正当维持天部气血运行变化的作用,故名。

个人浅析:正言正当,营意荣。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2: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承灵穴 解析:

本经经气承目窗、正营而来。与通天、百会傍近。凡此诸穴俱关神识,故名“承灵”。误针伤脑,令人记力消退,而脑不灵敏,故在禁针之列。
承,继也,迎也,又佐也。顶为元神所在。本穴能益神识而佐之,亦承于灵也。人之灵在肺,故以本穴治脑风、喘息、鼻衄、鼻窒诸病,以复其灵运之能。但须浅取为宜,守禁针之戒也。按之,掐之较佳。

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该穴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
 
个人浅析:承言承受,灵意神灵。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2: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脑空穴 (颞颥穴)解析:

俗云:胃常空,则病少。脑常空,则智多。吾人运用脑力,必先消除杂念,使脑海澄清,意念乃得专一。本穴内应大小脑之夹间,即脑之空隙处也。脑宜常空,故名“脑空”。

脑,首也,首为阳、尾为阴,此指穴内的天之上部。空,空虚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承灵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穴内的天部层次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

个人浅析:脑言头脑,空意孔窍。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2: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6 00:43 编辑

风池穴(别名:热府穴)解析:

穴在脑后,与风府相平。为风邪入脑之冲。池,喻水之汇贮也。此为风之所汇,故曰“风池”。

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个人浅析:风言邪气,池意停留。

风池.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2: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窍门 于 2012/8/6 00:43 编辑

肩井穴(肩解穴,膊井穴)解析:

穴在肩上凹处,故名“肩井”。古有井田之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即四通八达也。古者日中为市,交易者汇集于井,故后人称通衢为市井。本经通过肩部与诸阳经交会,其所治症,极为复杂,有如各病之市集,故名“肩井”。

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

个人浅析:肩言肩部,井意凹陷。善通经活络、理气散结。

肩井.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4 18: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