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igts

我们的用药是不是太浪费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 12: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金回形针 的帖子

中医博大精深,药物炮制作、用法都及为讲究,服药有温服有凉服,是数千年在人体上总结出来的精华,各种用法、各有用处,并不是那么简单只用一种方法,人体内的疾病千变万化,治疗手法自然不可能千篇一律,这就是中医的灵魂,随症化裁,量体裁衣,同病异治,西医慢慢学吧。
发表于 2013/12/2 21: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不是这样的,我们古人在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的时候,看的是整体的效果。就是同一个药,其中所含的成分往往是双向调节的,现代科学实验已经证实很多药所含的成分对于人体具有相反的作用。比如人参既有止血成分又有溶血成分,枳壳对于胃肠的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等等,但看何者为主;所以配伍不同,显示的作用就不一样,就人参来说,配伍补阳药就是补火助阳的,配伍滋阴药就是补气生津。在煎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虽不能一一罗列出来,但是大类的还是可以根据各药的主要成分推理出来的,这需要对于这些药物及主要成分的性质非常熟悉才能办到;人体的生化反应很复杂,要完全搞清楚一个药在体内的作用历程还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想用现代技术搞清楚中医中药,还办不到;外人学来学去也只能是形似而神不似,这也是中医天然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我的看法是中西方文华的差异决定了西方人在中医方面很难有突破,看看中国古人在各方面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又有几人突破了呢?而且你看日本,韩国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突破吧?死守汉方,墨守成规,这样怎能创新?学习中医需要的是长久文化的积淀,思维模式的转换,这些在国人尚且不易做到,何况西方人。并没有小瞧谁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
发表于 2013/12/2 21: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确实如此,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同时精通儒、道、佛、易,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潜心深研,用修行、悟道的心来学习中医是很难领悟到中医中的精粹,这也是数千年来也只出了数个大医的原因,与学习人本身的资质要求是相当高的,还要与中医有相当深厚的缘分,有慧根方能成就一名大医,大医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就,即使本身在努力,也要看有没有那种天分、福分,而日、韩只是从中华民族学习千年,但要达到扁鹊那样的医术,从未有过,中医的根在中国,中医的复兴也只能由中国人来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1: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1)“因人而异”是老生常谈的用药原则。方书标示的是一般用药分量,不是某个患者所用的分量,现在讨论的是我们一般用药比日本人一般用的重,你用这个理由解释,是不是你认为日本人的体质宜用轻剂而中国人的体质要用重剂?(2)不要把日本政府和日本汉方医一样看待,日本的汉方医,不少人对中国文化是十分尊重的,他们自称“汉方医”、称中医为“皇汉医学”(皇者大也)就可见一斑,你知道“汉”字的意思么?这样的朋友,骂他干什么?(3)日本的汉方医,自明治维新后,长期受到西医的竞争和排挤,没有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却仍然生存至今,如果他们用药没有较好的疗效和性价比,是不可想像的。(4)这里是纯学术探讨,学术就要实事求是,任何文革式思维和语言都是不欢迎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6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