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952|回复: 18

学医二十年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18: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0年代初期,全国上下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为之,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也被纳入了下岗工人的行列。人总要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想了又想,只有学习一技之长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我离开了熟悉的城市,满怀希望的走进了家乡的一所卫生学校,学校主要是针对农村培养的一批基层医生,在这里努力学习了两年。毕业之后从新回到那座我熟悉的城市,这才发现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样的毕业证也只有在家乡的农村将就着干干,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人认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毅然再次离开那座城市,回到家乡开起了一家小小的诊所,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吃饭心里也很踏实。
我不能就这样局限在此,我要参加国家承认的医师资格考试,就这一张毕业证又将我狠狠的拒之门外。我不甘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取一张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于是我选择了“自学考试”,也只有这个学习方式最适合我。本来打算借着上卫校的那点基础考一个临床专业,可是偏偏自考没有临床专业,于是只好选择中医专业,既然目标已定,那就付诸行动吧,在自考的那段日子里,考前的紧张学习,从考场走出来的那一刻的突然释怀,成绩通过时的愉悦感自豪感。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喜欢上了这样的感觉。其实快乐很简单,快乐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完成它。就这样利用三年半的时间我取得了河北医科大学中医专业的大学毕业证。有了它,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主治中医师一切都在顺理成章的进行。这张毕业证的作用也发挥到了极致。
原本以为这样的学习道路学习方法是最正确的,其实不然,自学考试用的是大学教材,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解剖,生理,病理,中医内科,中医妇科,再加上马列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哪一本书不是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有一位中医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你把教材上的知识都掌握了,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医生”到现在才知道,老师的这句我曾当做座右铭的话是不对的。中医的精髓并不在大学的教材里。再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之后,看到了病人仍然感觉到大脑空白,笔下羞涩,病人没有照着书本上得病的呀。这时才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学习了这么多的教材之后感觉脑子里面是一滩散沙,没有一根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
我感觉中医的院校教学模式和教材是失败的。
发表于 2014/1/16 21: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钦佩楼主的自强精神!

中医院校的学中医方式,的确已证明是不成功的模式,白白浪费了学生们的许多时间。
传统的师徒方式,对进入中医临床的帮助,无疑是要便捷得多。
读《伤寒论》等经典,以及名医的医案,则是师徒方式的升华(以典籍参照为师)。

然而,若不能在理论上获得真正透彻的认识与理解,即便是有名师传授与熟读典籍,则仍未进入中医的“自由王国”,就会如楼主所说,往往感到“病人没有照着书本上得病”啊!实际是仍还处于医例指导水平、而不是理论指导的境地。

何谓“理论”或核心理论?
举例说,如今电脑技术虽然已气象万千,其发展成果已常令人惊奇万分,凭借种种电脑技术,人类竟已可以遥控数十万公里之外的宇宙飞行器。然而,指导这种种电脑技术的根本理论,却不过是“1”与“0“的基础电子原理!只要懂得并掌握了这个核心理论,创造那令人目眩耳新的种种电脑技术,便有了精准的凭借与依据,而不必在操作中碰运气了。

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呢?
不是辨证。
辨证不过是操作中的具体方法。理论层次尚只是中层,而不是核心。

本人认为,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三个方面:一、阴阳五行的学说;二、五运六气的学说;三、五味与五脏的相关性学说。
而这些,都在《内经》中!

象楼主这样具有顽强学习精神的人,相信你必定能冲破一时的茫然与傍徨,做一名优秀的中医医生!为你祝福!



发表于 2014/1/19 15: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学活用,用心体会,慢慢积累。没有更多的捷径。
发表于 2014/1/20 20: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深刻,这二十年确实不容易,值得深思。南齐云说的话也很有见地。
发表于 2014/1/21 07: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中医是怎样炼成的?这也就是我看了楼主文章的感想。
发表于 2014/1/21 20: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发表于 2014/1/23 09: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仲景是什么学历,华佗是什么学历,朱丹溪是什么学历,只要能治病,要什么学历,自己学自己的,学到手了先给家人治,再给朋友治,再给乡邻治,再给大众治。
发表于 2014/1/23 09: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自己根椐自己的爱好与机缘去看书,去拜师,去思考,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才能成为张仲景,朱丹溪。学校学出来的都是拾人牙慧者,难成大器。
发表于 2014/1/23 10: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能有此反思,说明你还是有思想的,可喜可贺。可怕的是那些浑浑噩噩,象那些给你座右铭的老师那样的人。
在《思考中医》里,刘力红引用了该院已故名老中医林沛湘先生的一句话:黄帝内经的东西,有一句话你真正弄明白了,就够你一辈子受用的。
那么多的人口若悬河,那么多的人妙笔生花,老先生一语道破,都仅只在做文字游戏而已。
和佛教一样,中医的奥妙全在经典里。和佛经一样,中医经典的真正内涵不在字面上。

发表于 2014/2/4 15: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教科书中医学知识是收获建筑物材料,临床应用研究如设计图纸和建筑高楼大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7 1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