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679|回复: 0

張一貼:心涵雨露潤萬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2 12: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張一帖:心涵雨露潤萬家
時間:2011-08-01 09:20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吳江海
點擊:

282

在前不久公佈的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擴展項目)中,張一帖內科療法作為新安醫學的代表首次入選其中——
心涵雨露潤萬家
本報記者
吳江海
《安徽日報》2011729



四周青山環抱,村中巷陌縱橫,一條河流從村前蜿蜒而下流向新安江。定潭村坐落在歙縣南部山區,在村子臨河的一條小巷深處,有一幢典型的徽派建築院落,這裏就是聞名遐邇的張一帖診所。
    718日,記者循著藥香來到這裏,見大門上方掛著世傳張一帖的匾額,兩側門框鐫刻著一副楹聯:術著岐黃三世業,心涵雨露萬家春。張一帖診所所長、第15代傳人李梃介紹說,這副對子是清末經學大師吳承仕當年求醫後贈聯答謝。

有病趕定潭
    “張一帖內科是新安醫學歷史延續時間較長、當代頗具影響的世醫家族之一,傳承至今有證可考的已有15460多年的歷史。

相傳張一帖之先祖為北宋新安名醫張擴之後,明代嘉靖年間,張氏醫學由滿田張分支傳到定潭張,並從張守仁開始博得張一帖的美譽。在定潭,至今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張守仁自幼習醫,不僅醫術高明,而且為人淳厚,善濟貧寒,常在自家藥店門口搭棚夏施藥茶,冬施姜湯,其醫德醫術在十裏八鄉廣為流傳。一位異人聽說後,為試探張守仁的真正為人,有一次在張守仁到深山采藥時,巧扮乞丐裝出肚子疼痛的模樣,張守仁給他把脈沒有病兆,但異人依然一副疼痛難忍的樣子,張守仁只好把他背回家中,好生侍侯。小住幾日後,這位異人發現張守仁確確實實是懸壺濟世,便留下一張藥方和一根拐杖不辭而別。

在當時,百姓多困苦,屢有因饑寒、勞累所迫而致昏厥者。張守仁雖日夜救治不輟,但終因病家眾多而未能盡救。於是,張守仁在繼承家學基礎上,精研《內經》等經典,以異人所授藥方為本,窮究醫理,博采良方,終於研製出一種粉狀末藥,由18味藥組成,號為十八羅漢。這種末藥具有疏風散寒、理氣和營、健胃寬中、滲濕利水的神效,尤其對勞累傷寒、腸胃疾患等症狀,往往一劑即起屙回春,故被當地百姓譽為張一帖張一帖傳至清末第十三代張根桂時,他對祖傳末藥加以完善,探索出春、夏、秋、冬四季加減法,進一步提高了臨床療效,並開創了治療內科疾病的系列治法。在皖、浙、贛等周邊地區,趕定潭成為當時人們求醫治病的代名詞。

多年研究新安醫學的歙縣衛生局中醫藥股股長餘德利介紹,在不為良相即為良醫思想的影響下,徽州從宋代開始,以儒醫群體和世醫家族鏈為特徵,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新安醫學流派。宋元以後有史料可查的新安醫家達766人,涉及內、外、婦、兒、傷、後、眼、針灸、推拿等各科,其中355人著有醫學論著659種。
    “一門七教授
    “張一帖象新安醫學其他專科一樣,形成自身固有的師承關係,具有很強的家族鏈特徵。然而,在第十三代傳人張根桂時,傳男不傳女的難題出現了。

張根桂原有一子四女,後膝下惟一的兒子突遭變故夭折。次女張舜華從小立志醫術,開始時只能偷偷觀摩,用心記憶,並親自上山采藥,配藥嘗藥。哥哥去世後,更是勤學苦練,終以至誠、至孝、精勤、聰慧感動了父親,並悉得家傳。後來,張根桂將當時鄰鄉的醫界青年翹楚李濟仁招為上門女婿,由女兒女婿共同繼承張一帖家傳。

李濟仁與張舜華結為伉儷後,在繼承家學的基礎上,共同研習《黃帝內經》,確立了中醫地理學、中醫時間醫學、中醫體質學、醫療氣象學等新的學術體系,對養生學、五體痹病、五臟痿病等也有專題研究。目前,李濟仁是皖南醫學院終身教授,全國首批500名老中醫之一,是我省唯一的全國首批國醫大師,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我國《內經》學、風濕病學的學科帶頭人之一;張舜華現為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內科傳承人,首批中國百年百名臨床家之一。

李濟仁與張舜華夫婦行醫從教60餘載,他們突破家傳囿規,將祖傳張一貼內科療法悉數傳授,培養指導了一批研究生。同時,他們的四子一女皆傳承張一帖之家學,共同成為張一帖第十五代傳人。長子張其成是北京大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後,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三子李標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現為美國法朗霍夫可持續能源中心主任工程師;幼子李梢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教授;長女李豔是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風濕病專科的學術帶頭人;次子李梃遵父母之命,留在老家定潭村開設世傳張一帖診所,延續皖南民間至今尚流傳的定潭向有車頭寺,半夜敲門一帖傳佳話。有人曾擬一聯讚譽李濟仁、張舜華夫婦一家:三博導兩學士堪稱五子登科,七教授八大夫乃是一帖傳人

拳拳仁濟心
    “圓融和合,道傳薪火;學為人師,行為示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對李濟仁、張舜華夫婦醫道醫術的褒獎。

早在1958年,李濟仁、張舜華夫婦就響應國家號召,將張一帖祖傳秘方之一無償獻出。2009年,李濟仁、張舜華夫婦與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簽署協定,無償捐建醫藝館,並將30萬元獎金捐贈給徽學研究會,支持新安醫學研究。

作為張一帖的第十四代傳人,李濟仁與張舜華夫婦在繁忙的醫教研工作之餘,幾十年如一日為國內外上萬名患者無償函診,每年冬夏也都要回歙縣老家義診。2002年,日本中醫學會組團專門尋訪了新安張一帖世家,並在日本《中醫臨床》雜誌進行重點介紹。

在父母的影響下,李梃開設的張一帖診所秉承醫在民間的價值理念,承繼家學,發展祖業。記者到訪時,李梃正為一位村民把脈問診,隨後詳細交代末藥的服法。李梃介紹,末藥主治勞累傷寒,對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群尤為對症,患者大多為周邊四鄉八鄰的群眾,也有許多外地人是通過外出打工的鄉親介紹而慕名打來電話買藥的。
    “末藥雖是18種草藥構成,但四季加減,其實涉及26種草藥。談到繼承與創新,李梃說,現在許多草藥是人工種植的,藥性較野生的有所不同,這就需要重新調整末藥配方的劑量;另外,末藥為粉狀,為方便患者服用,近年來研製出純手工製作的末藥丸。近年來,根據臨床探索,還發現末藥對治療癲癇病有明顯療效。

交談中不時有人來買藥看病,記者瞭解到,李梃的診所每年求診買藥約1.5萬人左右,其中大部分不收診費,還經常為困難群眾減免藥費。除掉減免的近萬元診費、藥費,一年收入只有2萬元左右。李梃說,雖說收入不多,但能把張一帖的牌子保住,為更多的患者看病,自己也很滿足。
    “由於沒有批號,影響末藥在市場上流通。李梃說,他現在最大的願望是做三件事:一是總結張一帖內科的醫技特點,整理祖傳醫籍和驗方;二是進一步挖掘、研究末藥的藥理作用;三是興建張一帖醫藝館,讓祖傳醫技和驗方世代傳承、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adm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9 17: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