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947|回复: 0

余一彥博士談讀經教育:找回傳統文化的根才能成就大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0 08: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一彦博士谈经典教育:找回传统文化的根才能成就大业
(留法博士
余一彦教授)
留法博士余一彦教授近日应邀来渝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演讲”时说,如果把知识丢掉,把头衔拿掉,自己所剩不多……为此,她高呼——
回想20年的读书生涯,总有一种隐痛。当我想进一步发展自已的时候,总有力所不及的感觉。真正阻碍我的不是数学本身,而是超越数学以外的某种素质。”——说这话时,30岁出头的武汉大学数学系副教授余一彦显得有些沉重。

作为一名搞理科研究的学者,余一彦近日在重庆做的却是关于“国学启蒙教育”的演讲。她说:想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汲取将有助于中国人成就大业。
余一彦认为:对传统文化营养的汲取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何谓素质?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劳厄曾这样定义:“素质就是你所学的东西统统忘掉以后剩下的东西。”余一彦认为,它包括一个人做人的重量、对人的容量、审美的情趣等等。
我用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去接受教育,可我并没有学到多少对人格培养有益的东西。”——余一彦感到更可悲的是,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代人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是为了“读书明礼”——知道做人的道理,了解正确的生存方法。时下人们读书的目的则是:考大学、出国留学、找好工作、过好生活,这也是很多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盼。
教育目的如果是太功利性的,那么教育目的的狭隘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狭隘。”余一彦说。

中国人不比别人笨,不比别人懒,为什么却少有大师级人物呢?余一彦举例说,一个倾慕中国文化的美国人曾经请教不少中国留学生:“《论语》中说的‘君子不器’怎样解释?”遗憾的是无人能答。
实际上,这句话的含义是:君子不要作器皿,因为器皿容量有限。“不解其中含义,自然少有这样抱负的人。”余一彦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大师,在于他的见识、气度、胸襟和眼光——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积淀。

她认为:这个世界未来的竞争,不是知识、人才、经济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这个观点,她用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段话加以佐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已的根本——文化丢掉了,如果文化丢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为什么我们学美国,没学到他们的开拓精神,只学到好莱坞?学日本,学不到他们的合作精神,只学到卡通?因为我们很多人本身肤浅,所以只看得到肤浅。”余一彦说:中国人得把传统文化的根找回来。

她认为:中国传统经典中蕴涵着最丰富的营养,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5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