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95|回复: 0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5 15: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说明病理变化
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如在有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可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状况。
(二)指导辨证归经
辨证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颠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这是根据头部经脉分布特点辨证归经。临床上还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辨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有关。
另外,古人也将药物按其主治性能归入某经或某几经,用于指导药物的应用,被称为药物归经理论。如柴胡入少阳经可治寒热往来之少阳证,桂枝入太阳经可治畏寒发热之太阳证,这些都是经络学说在临床上指导辨证归经的具体应用。
(三)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的选取、针灸方法的选用是针灸治疗的两大关键,均依靠经络学说的指导。针灸临床通常根据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进行循经取穴,如《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具体体现。又如十二经别理论在临床上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十二经脉循行上并没有心、胃之间的直接联系,而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这就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指导临床上和胃气而安神的针灸方法。承山穴之所以能够治疗肛肠部位疾患,也是因为足太阳经别“别入于肛”的缘故。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或皮内埋针进行治疗,如胃脘痛可用皮肤针叩刺中脘、胃俞穴,也可在该穴皮内埋针;经络闭阻、气血瘀滞,可以刺其络脉出血进行治疗,如目赤肿痛刺太阳穴出血、软组织挫伤在其损伤局部刺络拔罐等。经筋理论在针灸临床上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面瘫属足阳明、手太阳、足太阳经筋病,这为选取相应经脉的穴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难经·第二十九难》提出的“阳缓则阴急,阴缓则阳急”是对经筋理论的运用和发展,针灸临床上针对一侧肌肉弛缓而对侧拘急的病证,可采用补缓侧泻拘急侧的方法来平衡经筋的功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9 1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