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竹叶飘飘香

起死回生药方求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5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原本辨解如下:
1、病证机因辨解
(1)病证
病人“虚弱的(得)眼睛半闭,不说话了,医院无法挽救”。吃(药)后两小时就可以做(坐)起来吃饭了。
(2)病机辨解
按照中医原本的医理,病至如此虚弱,说明气血神皆虚。气虚病机在肺(因为肺为气藏,是阳用转为阳藏的机关,也是将水谷精华收降到肝机炼血生髓的“华盖”),血虚病机在肝(因为肝为血藏,是变血生髓的机关),神虚病机在肺,在肝,也在心。因为神以气血为依,故气虚血虚皆可导致神虚。又因为心为神藏,故心机病变也可以导致神虚。气虚,血虚,神虚,最终都归在中央心-脉。
病至眼睛半闭,此乃肝机病变的直接病证。肝开窍于目,目光不用,说明肝机病变。
说话要用气,不说话,说明气不足;说话还要用舌,舌为心窍,不说话,说明心神不支。吃药后两小时就能吃饭,说明脾机(脾胃)无碍,并且说明医者当时已经判断出脾机未病,故处方不见脾机用药。
(3)病因辨解
按照中医原本的医理,肺为南方火藏,味苦,最怕寒邪,故肺气虚,病因多为寒邪;肝为西方金藏,味酸,寒热風燥皆可致病。本例既有寒邪犯肺以致气虚,故寒邪也会伤肝,以致肝郁燥淫。燥有热燥凉燥,热燥者,以其拥“9”阳之数,凉燥者,以其处西方之地。本例燥随寒化,故为凉燥。气血本虚,寒凉两邪随肝血进入心-脉,故见神靡无语。
按照中医原本的医理,寒邪在北方膀胱,味咸。燥邪在西方胆腑,味酸(酸中有苦,因为燥为“9”阳,乃“7”阳之热极)。
2、治方辨解
处方:山萸肉15克,五味子5克,牡蛎6克,白术5克,炙甘草5克,大枣3个,炒麦芽10克。
按照中医原本的医理,牡蛎,味咸,治在北方肾胱。味薄入腑,气平,平治寒邪。故牡蛎一味,从根治寒,虽然平气不如温热,但亦能抑淫归正之功。
白术,味苦气温,入肺补火,祛除寒邪。肺正复行,故气虚得以治。
山萸、五味,味酸,治在西方肝胆。山萸,厚酸入肝,气平,平补肝本金正,金正复行,造血生髓之功复用,血虚可解。五味,薄酸入腑,气温,降胆腑之燥(凉燥),并助肝机之寒解。
炙甘草、大枣、炒麦芽,味甘,治在中央心-脉。炙甘草、大枣,味厚入藏,气平,补本养神。炙甘草微温,温补心气,振奋心神。大枣甘腻,可解血虚之急。炒麦芽,味薄入腑,气平微温(炒过则温),温补脉气。
以上方药,机因并治。苦、酸、甘三味,紧扣肺、肝、心病机,温平两气,驱寒降燥,平淫补本。故能使病人转为为安。本例脾胃生机尚健,故病因一解,病机归正,五行生机立复,旋即进食。进食才能保证血髓有源,若本例不是立复进食,说明脾机受损,处方不可无辛温补木平風(脾胃在东方風木)之品。
谨供参考。
发表于 2014/9/15 2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方子中,山萸肉归肝肾,五味子归五脏,牡蛎归肝肾,总的来讲,这三样药侧重于固肾!肾为太极,为先天之本!这就是危险时刻要固肾的原因。白术、甘草、大枣健脾胃,补气血,治后天之本。麦芽疏肝气,助消化,保护胃气!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这个方不能从单个药的功效看,要从整体观出发,才能把这些药联系在一起!
发表于 2014/9/16 20: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4/9/17 15: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此事是否为真?
发表于 2014/9/17 15: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茱萸,五味子,牡蛎为降,阴也;
白术,大枣,炙草,麦芽为升,阳也;
阴阳升降,中气形成,而人活也.
发表于 2014/9/17 20: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方似可用于汗多而亡阳者,不知当时患者是否出汗?山茱萸应用萸肉,不用其核。
 楼主| 发表于 2014/9/19 12: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果然如他所说,根本就没有高手能看出此药方的奥妙,病人无汗,现已能正常吃饭说话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9/19 12: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脉似啸 发表于 2014/9/14 22:14
方量太少救不了急

你们把中医用药量全看的错误,什么30-50-80克都常见,其实如果用药精准3克5克也有奇效,这就是高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9 0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