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铿锵中医

神奇的美颜花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3: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铿锵中医 于 2014/11/4 12:32 编辑


白茅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茅根。全国各地均有产,但以华北地区较多。《本草图经》:茅根,今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间谓之茅针,亦可啖,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3: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铿锵中医 于 2014/11/4 12:33 编辑


五叶神:葫芦科蔓生草本植物,生于山间阴湿处。在古代民间广泛使用,被人们称为“南方参”和“延年仙草”。 性味甘、苦,性微寒。能益气,安神,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在日本被称为“福音草”,被美国称为“绿色金子”,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被称为“健美女神” “百病克星”,有“东方神草”、“南方人参”等诸多的美誉。
《救荒本草》 “生田野中延蔓而生,叶似小蓝叶,短小软薄,边有锯齿,又追认痢贝,草叶亦软,淡绿五叶,攒生处,开小黄花,又有开白花者,结子如豌豆大,生则青色,熟则紫黑色,叶味甜。”
《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载补气养阴,清肺化痰,养心安神,生精固精。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3: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铿锵中医 于 2014/11/4 12:33 编辑


矮地茶:民间用于肺痿、咳嗽及火眼等。
《图经本草》,苏颂说:"紫金牛,味辛,叶如茶,上绿下紫,实圆,红如丹朱,根微紫色,八月采,去心暴干,颇似巴戟"。“治时疾膈气,去风痰。”
《本草纲目》:“解毒”
《本草纲目拾遗》:“治吐血劳伤,怯症垂危,久嗽成劳。”
《植物名实图考》:“治肿毒,血痢,解蛇毒,救中暑。”
《草木便方》:“治风湿顽痹,肺痿久嗽。涂寒毒肿痛。”
《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咳嗽,气痛。”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3: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铿锵中医 于 2014/11/4 12:36 编辑

中药炮制术语知多少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不断试制试用和总结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大多都载于历代古医书和本草文献中。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少难以理解的专用名词术语,因而给初学者带来不少困难。笔者摘录一些常见术语,供大家在工作和学习时参考:

水飞:利用不同细度的药材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不同而取得极细粉,并除去水溶性杂质的方法。

抢水洗:对某些质地疏松、吸水性强的药材,为避免吸水过多影响切制,避免有效成分过多损失,而采取快速洗涤的方法。

镑片:将经软化的药材用镑刀或镑片机镑成极薄片。

水研:指研粉时在研钵内加少量清水同研,研至符合规定时倾出,晾干。

武火:指大而猛的火。

文火:指小而缓的火。用文火加热的锅,温度约为110℃~130℃。

文武火:指中等火力。

酒蒸制: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入定量的黄酒,拌匀。至酒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然后置锅内蒸至符合规定。取出,干燥或作进一步加工。

姜蒸制:取规定量的鲜生姜,洗净,压榨取汁,与药材或切片拌匀,闷至姜汁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置锅中用武火加热蒸至符合规定时取出,干燥。

醋炖制:将经预处理的净药材或切片与定量的米醋拌匀,闷至醋液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然后将药材和未吸收完的醋液一并装入炖罐内,加盖。隔水炖至符合规定时取出,干燥或进一步加工。

炒黄:又称“炒香”。系指用文火或武火将药材或生片炒至表面呈微黄色或深黄色(但不焦),此时可闻到药材固有的香气。

炒焦:指用文武火将药材或生片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方法为:先用武火将铁锅加热至现热焰,加入药材不断翻炒,并改用文武火加热,炒至符合规定时取出摊凉。

炒炭:用武火将药材或生片炒至表面焦黑色(炭化),内部呈焦褐色(存性)。方法为:先将炒锅用武火加热至投入少量药材即冒白烟(温度约180℃)时,将药物全部倒入锅内,即喷洒清水熄灭。取出放凉晒干。放置3天后方可进仓库贮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9 0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