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浩然天地

人什么时候最愉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4 20: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时,我让他们笑了,那我最快乐。
发表于 2006/6/14 23: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不能忘掉自己就会太执着,一切麻烦都无法解脱,,其实就是一个私字。
举例:刘胡兰、董存瑞。。。。。。。等忘记了自己,所以可以从容的舍身取义。

[ Last edited by 自由的飞 on 2006/6/14 at 23:44 ]
发表于 2006/6/15 10: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足生乐。
发表于 2006/6/18 13: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佛教讲离苦得乐

浩然天地讲的正是离开“我”之后的快乐。这个我其实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坚固的“我执”,自私自利。
去掉了坚固的我执之后,人确实会得大安乐,即便您还没有完全去掉,在一分一毫的去掉的过程中,就已经得到和以前不一样的感受了——安乐。这是末学已经证明,并正在努力的。
小乘人要断烦恼很困难,首先要把88品见思烦恼断掉,才能成就阿罗汉果。断这些见思烦恼难度犹如截断30里飞流直下的瀑布,难如登天。即便如此,离成菩萨,成佛还是十万八千里。远得很。还有更为细微的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没有断。
佛在《华严经》上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六道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不断,执著就是见思烦恼,妄想就是尘沙烦恼,分别就是无明烦恼。
大乘佛法强调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干什么?从此之后,改头换面,从念念为自己,改成了念念为他人。这个方法高明。掉过头来,忘掉自己,念念为众生,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尤其是持戒,大家不能理解,认为这是苦。实际上您真如理如法按照戒律来做,那很快就会见效果,真是离苦得乐——一分诚敬得一份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不是说非得到了成佛才有快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是无量劫来,我们念念为自己,烦恼太多,已经成为了习惯,所以我们持戒很不自然。就譬如很多人说的吃素——以前您喜吃肉,即便您知道吃肉不好,为什么您还是很多时候忍不住?习惯了。但是如果您忍住了,慢慢您就会发现,吃素才是真好,才有乐,您符合本性了。吃盐也是同样的道理。持戒也是如此——一开始不自然,后来越来越快乐,这些戒律本来就是您天然本性所具有的德性,并非外界强加的,您按照佛陀说的天然本性来做(就是戒律),回归了自然,一开始当然有点痛苦,不习惯,慢慢就发现,这真是快乐(并非自虐狂),您会觉得——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六道凡夫都不正常。孔老夫子年70才“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不正是如此!
菩萨行事,念念为众生,从不为自己。即使舍身受身,也如换衣服那么自然。这个念头掉转之后,菩提心一发起来,境界就不一样了。
我们为什么这么苦?为什么这么可怜。佛在经上常常讲“可怜悯者”。为什么?因为我们违背了自然之道。我执就是违背自然。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违背自然。我们迷惘颠倒,我们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那么我们要怎么做?老老实实一门深入读圣贤书,经典,理解圣贤人的教诲,按照圣贤人的教诲,佛陀得教诲去做。因为佛陀是彻底觉悟者,他所说的所有的话,都是流露自天然本性,没有丝毫渣滓,纯善无恶。我们深入理解意思之后,如理如法去做,断掉我执,自私自利,掉过头来,念念为他人,扩大心量,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样我们就锲入了圣人境界。越来越自在,安乐。因为我们符合了自然,这就是自然。这不是佛陀创造的,佛陀只是觉悟了,明白了自然,苦口婆心告诉我们,让我们接受,然而我们五浊恶世众生实在是刚强难化………
佛在经上讲“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现在我们这个时期正是佛经上所讲的末法时期,人人自私自利,追求名闻利养,起心动念,念念为自己。人心一乱,什么都乱。
净土为什么要念佛?阿弥陀佛成佛之前,发了48大愿,接引众生去到西方,真正完全解脱,一生成佛。佛是“实语者,真语者,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三番四次,苦口婆心劝大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见《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因为末法时期众生,实在是没有了学禅、学密的根基,业障太深。善根太浅。念佛法门,大家看了佛门最为殊胜的《华严经》就知道,普贤菩萨在华严法会上劝所有的法身大士干什么?念佛往生西方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从初信位菩萨到等觉菩萨(离成佛只有一步之遥),统统修念佛法门。难信之法!所谓凡圣齐收。从乡下老太婆,到法身大士,都可修行念佛法门。尤其适合现代人的特点和根性(义理非常之深,有兴趣的可以看藕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印光法师曾经赞叹,即使阿弥陀佛再来,注解得也不能超过这个水平)。
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念佛的意义在哪里呢?依末学的浅见和亲身体会来讲。至少可以使得您不再去妄想分别执著了。所谓“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进一步说,少起一个乱七八糟的念头,多念一句佛,您念佛功夫得力了,不再有妄想分别执著了,那就立地成佛。所谓“理一心不乱”,浅一点层次的还有“事一心不乱”,再低一点的,就是功夫成片,即使功夫成片,往生西方也是凡圣同居土。但是功夫成片也没那么简单。末学念佛几个月了,难。起码也要一门心思,几年的功夫。我们的妄想杂念太多了。我们平时习惯了,不知道而已。念佛念得心清静了,就会发现我们的杂念有多少了。
这里面的道理太深刻了,利益太殊胜了,真真实实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末学简直连一分半分都没说到。如果想请教古人的,可以看藕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如果想请教今人的,可以看净空法师的教诲,净空法师专页:http://www.amtb.cn/index.asp
愿各位获得真实利益,做个明白人,法喜充满,南无阿弥陀佛……

[ Last edited by 寻找中医 on 2006/6/18 at 14:22 ]
发表于 2006/6/18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那位同仁说的太好了.真的是这么回事.我是过来人.人为什么有痛苦.烦恼.就因为有我执.人真心投入那样事时.是忘我的.所以是快乐的.无我的境界.是超脱的.最快乐的.要达到无我的境界.需要一个磨练的过程.如常念佛.有佛力加持.就不易出偏.念佛的好处.不可思议.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06/6/18 16: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浩然天地 at 2006/6/14 13:50:
当我听到美妙的音律,全意其中。当音乐结束时,我发现那段时间,已经忘记了意识和存在,也忘记自己的存在。真是美好。只有美好。只有愉快。

[ Last edited by 浩然天地 on 2006/6/14 at 14:26 ]

此忘我境界中,无我相人相,无时间空间,无好坏是非等一切人世间的价值判断,故曰大安乐。其实我们本来都在此境界中,只是自我意识不断上来遮住了,所以,自我意识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佛法的根本在于破我执。
打坐也是要坐到忘了我在打坐,打坐者即是打坐本身。念佛也是要念到忘了有一个我在念佛,全体是念佛,是所谓无心念佛,念而无念。
发表于 2006/6/18 17: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寻找中医先生:在下因看南怀瑾先生的<<药师经的济世观>>而常诵念药师佛,但我的父母却不信佛,我想为二老祁福诵念阿弥陀佛,可我曾看到说先信一佛,再改信另一佛是魔障现前.我虽然也知十方三世一切佛本为一体,但仍十分迷惑,在下愚钝,还望先生和各位前辈不吝赐教.
发表于 2006/6/18 18: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王洪坤 at 2006-6-18 05:31 PM:
请问寻找中医先生:在下因看南怀瑾先生的<<药师经的济世观>>而常诵念药师佛,但我的父母却不信佛,我想为二老祁福诵念阿弥陀佛,可我曾看到说先信一佛,再改信另一佛是魔障现前.我虽然也知十方三世一切佛本 ...

师兄您好。这个问题可以谈一下末学个人的体会。交流一下。
障由心生。佛菩萨从来不会降罪于人,业障全部是自己造的。您分别执著,您就会造业。
您为什么觉得为二老祁福,就要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分别。
学佛贵在一门深入,长时熏习——这是末学在净空老法师那里学到的弥足珍贵的一点。
从前末学也是广泛看这个,看那个。喜欢谈玄说妙。其实自己是什么?自己连佛经上说的善男子,善女子都不是。也就是说,自己连看佛经得资格都没有。您看哪本佛经上不是说,善男子,善女子。
什么是善男子,善女子?至少也要修十善业。现代社会有几个人做到?我们细致的观察一下,谈玄说妙的人不少,做到的人没几个啊。所以,连看佛经的资格都没有啊。
所以,末学觉得,一个是要一门心思依止一个师傅(末学专依净空法师),实际上古代都是这么教学的。您再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一生成佛,他是怎么修行的?首先在文殊菩萨座下,一门深入,完全依从一个老师,修根本智(般若智),这个根本智开了之后,然后才是广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而我们呢?今天看这个,明天看那个,今天觉得这个好,明天觉得那个好。古来佛门教学,都不是这样的阿。我们怎么会开智慧呢?
所以,首先要依从一个老师。其次,要依止一个法门。不能今天觉得这个法门好,明天觉得那个法门好。末学一门心思就念佛,其他法门好不好?好!我赞叹。但是我学不学?我不学。为什么?一学就乱套了。妄想分别执著就来了。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法门无有高下。都好。但是适应的对象不一样。所以要看自己是什么根性,什么特点,适合学什么法门。瞧准了之后,您就不要再看其他的了。不管您是为父母祁福也好,还是其他什么事情也罢,您既然依止药师佛,那么就按照佛经上怎么说药师佛的来做——一定要一门深入,理解透彻,如理如法。所谓心诚则灵,有求必应。
这一点末学很有体会,末学念佛几个月,身体已经完全好了。30岁的人,象是回到了20岁——末学什么也不求,但是这一切确确实实发生了。其实末学做到得还很少很少。就有这样的奇迹。所以佛教我们的,贵在去理解,去实行——老老实实,不要打折扣,如理如法。学佛一定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别人——您如果能够达到看到人人都是药师佛,就您自己一个是凡夫的境界,那真是普贤菩萨所说的十愿中的“礼敬诸佛”,您做到了。如果您还是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对劲。那就麻烦了——学佛从来都是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别人。六祖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人都是佛,只不过是未来佛,缺点清清楚楚看在眼里,但是我不往心里去,心里清静自在。本来事实就是如此——人人是佛,我们只不过糊涂了,迷惘颠倒了,所以才变得这么可怜,这么苦。很多事情我们自己都作不到,为什么一个劲要求别人做到?
师兄既然学药师佛,药师佛就能解决您的所有问题,没必要一定要念阿弥陀佛——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习。深入理解佛讲的意思。依止一个大家公认的大德法师来学。
这是末学的一个体会。不对之处望指教。
南无阿弥陀佛……

[ Last edited by 寻找中医 on 2006/6/18 at 18:43 ]
发表于 2006/6/18 19: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先生,"师兄"这个称呼在下万不敢当,在下因读南师的许多书后才与佛法结缘,但至今未受戒皈依(想必是福薄,未遇明师),日常生活也未能尽守戒律,实在不敢妄称佛门第子..
承蒙先生赐教,在下不胜感激,日后若有不解之处,还当求教先生
发表于 2011/4/5 1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8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