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411|回复: 0

《三九全景脉法》——传统脉法的复兴,秉承《药王脉学》的理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9 16: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首先转载《三九全景脉法》培训班第4期助教——李兆波老师关于中医脉法流派的论述:

李兆波老师:
中医是怎样摸脉的?
摸脉是中医重要的诊病手段,不会摸脉的中医,其水平是不合格的。
现在的脉诊分两派,一派是微观脉法,可以摸出肿瘤、结石等的位置大小,堪比CT,很神奇,但治病效果不佳;还有就是传统脉法,通过摸脉考察中医意义的体质和病机,它没有微观脉法那么精准,但治疗效果好。
实际上,传统脉法要比微观脉法难学得多,因为它需要对理论融会贯通之后才能掌握,而且更有意义。
比如孕脉,懂中医的都知道是滑脉,但不是滑脉的妊娠又如何理解呢?
比如出现软弱无力的脉,提出孕妇气虚,需要补气;
如涩脉提示血虚,需要补血;
如出现芤脉,而又腹部疼痛,出血,提示可能先兆流产或宫外孕
又比如吐血,要比较左右手脉的差屏,如左脉大,病在肝肾,用药应生地、阿胶之属;如右脉大,病在肺胃,用药应麦冬、沙参之属;如脉弦,用药应苏子、降香之属;如脉洪大,用药应大黄、黄连之属……
又如遗精,如尺脉软弱无力,为阳不摄阴,以补阳为主;如尺脉弦细而数,为阴不敛阳,又当补阴为主……
(完)


二、乃清礼老师关于《三九全景脉法》的前言
        三九全景脉法,是从 20年临床中,总结而得,是具有很强的临床实战指导作用,凭脉下药之法在此演绎淋漓尽致。
勤于临床、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是我学中医之法宝。学中医,主要靠自已用心去悟,不在于奔波寻师,也不在于像蜜蜂踩百花一样阅读浩如烟海的书,最好的师父是病人、经书(符合自已的书)。
   我最有感觉的是凭脉下药,我的五大经书:《难经》、《医家秘奥》、《周学海脉学四书》、《文魁脉法》、《药王脉学》。学医看书与谈恋爱一样,也是要跟着感觉走的,不是对每个美女都有感觉,别人有感觉,不代表自己有感觉。书与美女一样,与自己感觉不同的,可以不去理踩。我这脉药之法,只需三步走:一步看中基、二步看脉书、三步看药书。至于伤寒论、诸家各派之书可不用深研。学中医,就这么简单!
乃清礼

三、脉象指感模型——使脉象具体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脉法医案解说
(一)胃癌手术后遗症案
胡某,女,65岁
病症:胡女,女,65岁,2015年5月做胃癌切除术。术后,常感觉燥热上火。
      刻下:喉咙干、起泡。难入睡,晨起口苦,口渴多饮,腰累。食可,两便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心脉,浮取有脉、少力;中取缓稍革、偏强、稍促;沉取缓、葱、少力。此为湿热阻滞且伤及血伤,故取丹参、莲子心、黄连、栀子清湿热、补血行滞。
  肝脉,浮取胶有力,中取缓躁稍强,沉取缓大少力。浮取有力,为湿邪阻滞肝之经络,中沉之象为湿热及阴伤。故以秦艽除经络之湿滞,以白芍、鳖甲、栀子除虚热。
  肾脉,浮取胶有力,中取胶缓偏强,沉取濡胶有力,此为湿热在肾脏,以防己、黄柏、泽泻应之。
  肺脉,浮取无,中取濡散躁有力,沉取濡散少力而张,此为阴津亏损而产生燥热,以百合、麦冬、应之。
  脾脉,浮取胶弱,中取缓、稍胶有力,沉取缓散濡少力而张,此为湿热滞留脾胃,且脾阳偏虚,故以茯苓健脾利湿,黄连、秦艽祛湿热、通胃络。
  命脉,浮取无,中取缓少力而张,沉取软少力且濡,此为命门血份不足,稍有虚热,以黄精、锁阳、鳖甲应之。
处方:
丹参20,莲子心5,黄连3,黄柏10,栀子15,
鳖甲20,百合20,麦冬15,白芍25,
酸枣仁15,黄精20,锁阳25,
防己10,秦艽15,泽泻15,茯苓20,冰糖30

此病虚实共存:虚者,阴血之虚;实者,湿热阻滞。综合辨之,此为湿热伤及阴血之证,故方中以清湿热、补阴血为治。
阴血:阴为津液,质清,阴虚则有热症、血比津液质稠,且藏有温气,故血虚则乏力、躁动不安且伴眠差。
若非根据脉象,而胸有成竹,量不敢黄连、黄柏、莲子心大苦大寒之品齐进,因惧伤肾气也。
本案,3剂药服6天后,诸症明显改善。


(二)小续命汤凭脉加减治疗眩晕
廖某,女,76岁
初诊:2017-9-2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景脉法,只要脉症符合历代成方病机,即可直接釆用成方进行加减。成方的加减,有脉法的指导,更加胸有成竹和精准。
本案处方,用的是小续命汤加减。该方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名方。也因为是名方,脉症合参后,略作思考,发现非常符合该方“痰瘀化风”病机,直接取用小续命汤进行加减。小续命汤原方:
麻黄、桂枝、防风、防己、杏仁、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川芎、白芍、大附子、生姜。
此案,原计划是处方一吃三天的,但病人以钱不够为由,只要了一付药,并且吃了两天。后来感觉有效,又来找原方吃。
且分析脉药之理:
    心脉:浮取无;中取偏滑、胶、弱;沉取软、偏缓、偏弱。滑主痰,胶主痰湿郁于血份,力弱为阳虚。此为阳虚、痰湿郁阻之象,阳虚无力化痰湿。以麻、桂、附、茯应之。     肝脉:浮取弦小弱;中取胶、偏弦、偏弱;沉取与中取同。浮取脉小,而中沉取却不小,此为肝木表气血不足之象。胶而偏弦,乃湿郁之象。以桂、风、归、枣、参、芎、膝、莪应之。
    肾脉:浮无;中沉取软弱。此为气血不足,以参、膝应之。
    肺脉:浮取弦软小弱甚;中取偏弦、胶、小、偏弱;沉取软、偏洪、少力。此为肌表气血不足、湿郁之象。沉软偏洪少力,此为血虚有微热之象。以麻、桂、风、梗解湿郁,参、归补气血,蔓荆子解血虚之风热。
    脾脉:浮中取弦小弱;沉取胶弦少力。浮中取乃气血虚弱,流通无力而郁滞之象。以归、枣、参、草、风、附、桂应之。沉取是湿郁在里之象,湿邪在里则泻之于下,或由大便或小便泻之,以防已、茯苓应之,利小便而除湿。
    命脉:浮无;中缓偏胶弱;沉胶散偏弱。胶散,即类似于《伤寒论》脉法中,多条弦细脉。此为湿邪阻滞而津液疏布不匀之象,以防已利之。此处双尺脉象力度分别弱、偏弱,有阳气不足之象,防已是阴寒之物,此独用必伤肾阳而倒致腰疼,故用牛膝佐之,再加上附子之温,还以佐制防已之寒。牛膝利尿导湿而偏温。
    这用药,针对一个病机,既用寒药,又用热药,怎么理解?药的作用又如何进行?
    这个首先要明白药的归经及功效,二要明白左右手寸关尺三部九候之所属,三要明白脏腑的作用。左尺属肾与膀胱,右尺属命门与三焦。
    脏腑和经络是中医的核心,脏就像像营地,储存和加工之用,腑就像河流流通生化之用,经络就像路径传导联接之用。
    此案,左尺浮取无脉,中沉取软弱,此为肾与膀胱之气血均不足。以附子、牛膝、人参应之。右尺浮取无,中取缓、偏胶弱,沉取胶散偏弱。此,沉取相对浮中取力度较大,且胶脉很明显,故知邪在里,湿而偏热,故应防已、牛膝应之。附子辛热,归心肝肾脾命门,补火通阳。牛膝苦酸微温,归肝肾三焦,补气利尿,活血化瘀。防已辛苦寒,归脾肾三焦,利尿祛湿平风。
    用药如用兵,每个兵总有优点和缺点,善用者,用其优则因势利导,虑其短则反佐而制之。此以防已为君,附子反佐之,牛膝为臣而助之。药之用寒用热的比例视脉的力度而定,这力度,包括寸关尺的总体力度与单部脉浮中沉三候的力度。
    如此案整体力度不足者,以温为主,而单部右尺脉沉取力度相对浮中取有力者,可以寒药针锋相对,故用防已之辛寒而利尿逐湿。
    话又说,利尿之药何其多,为何偏偏用防已?以脉而论,胶弦之类,最宜用辛,且湿邪郁里且偏热(沉取脉相对有力);以症状病机而论,此为痰湿瘀阻而化风,故以逐湿而能平风为主。故防已最宜,当仁不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5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