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634|回复: 3

班门弄斧——我在《中医药论坛》的帖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4 20: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班门弄斧——我在《中医药论坛》的帖子
慧宇居士


发表于 2011-10-21 07:04:51


班门弄斧——我在《中医药论坛》的帖子 (2011-04-08 19:18:11)
标签: 孔子 中医复兴 中医理论改革 国学 杂谈       


班门弄斧
慧宇居士  2011-1-30
    我在《国学麟羽》发了四篇文章:“孔子我说”“关于孔子我说的论坛对话一、二”以及“古今名家述说一二三”。虽说反应依然冷清,但已有的反应却都是好评。一时高兴,就把准备以后再说的关于中医理论看法说了出来。我知道我的看法很另类,要得到大家的认同得需要一个过程。尽管观点可能不一样,但我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复兴祖国的中医事业。
    我把在《国学麟羽》发的跟帖挪到《学术争鸣》版块,以期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
     回复 5# gl0101
    谢谢邀请。
    注册中医药论坛有一段时间了,想对中医理论的改革说说自己的看法。面对论坛中的专家学者名医,我一个外行有点底气不足,所以一直到现在也没怎么发言。
    关于中医理论,我的看法是以《道德经》作为理论基础,对阴阳五行学说进行改革。即不像和大人那样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进行改革,也不像仁海中西医那样呼吁废除五行学说。
    中医理论的改革,不单只是中医的事,还涉及到哲学、国学、宗教等方方面面。很多问题我自己也没有弄清楚,不好贸然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在“孔子我说”一文中提到:阴是精神,阳是物质(真气)。这也是我的中医理论的基本点。关于五行,我和王全年提过,不如改为佛家的四大,不过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
    对中医理论改革,我希望能和论坛中的各位共同探讨,求同存异,以达到复兴中医学这样一个目的。其实复兴中医学和复兴中华民族是密不可分的。

发表于 2021/4/9 12: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化气,阴成形,这至少是中医界约定俗成的认识,您一定要来一个阴是精神,阳是物质,理论基础和中医都是背道而驰的,已经不能算中医理论改革了,应该算颠覆,您还是自创一门医学比较好。
佛家的四大在宇宙时空的层次比五行是高出不少,但是释迦牟尼佛只是讲了在修行方面的事情,在世俗间的应用根本就没有涉及,后世也没有高德大士往这方面着眼。佛家注重的是修行,自身解脱后才能自利利他,都感觉人生苦短,修行不易,绝大多数一世还修不成,哪里有精力往世俗用心。其实五行在人世间已经够用了,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弄通一个问题就受无穷。
我前面的回复说过中医是修行的医学,医术的高低和医者的道行成正比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就明确说到,人的德行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下滑,修行的境界也逐渐降低,那么医术也会随之变差。所以中医的特点注定了只能继承不会发展,黄帝内经和易经、道德经都是经,后世只能仰望。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2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gl0101
    《易传》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说的非常好。但是后面对阴阳的解释就不对了,阴是精神,阳是物质,这一点应该有一部分人会同意。阳是物质,物质就是我们眼前的东西,它不是特指山水,草木,骨肉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说的准确一点,阳就是指的是真气--一种超微的物质,真气是构成有形物质的最基本的东西,而我们说的真气则是这种东西的原始形态。真气就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但它不是空气,它比空气要小的多的多。就是老子说的:“出于无有,入于无间。”若从天地来论,阳就应该是地。阴是精神,万物皆有灵,精神可以贯穿虚无、有限、无限三个世界,所以说阴就应该是天。在《道德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间万物都是依靠着精神来固定着真气,即所谓定力,通过呼吸来调和阴阳。(奥运开幕式摆出一个“和”,播音员说是和为贵,这是很幼稚的解释。其实和就是阴阳相和,即精神,物质合而为一。天得一以清.......)“知其雄,守其雌。”知道自身的真气分布态和真气运行态,守住自己的精神不外驰。
    这是在“孔子我说”中关于阴是精神,阳是物质的论述。实际上与哲学的精神与物质的基本观念相一致。也符合科学和常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而中医的阴阳学说源于古代朴素的认知,其观点是简单、狭隘、牵强的、应用却是复杂而无法验证的。
    《景岳全书》说:“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以证而言,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多言者为阳,无声者为阴;喜明者为阳欲暗者为阴。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阳病者不能俯, 阴病者不能仰。以脉而言,则浮大滑数之类,皆阳也;沉微细涩之类,皆阴也。以药而言, 则升散者为阳,敛降者为阴;辛热者为阳,苦寒者为阴;行气分者为阳,行血分者为阴;性 动而走者为阳,性静而守者为阴。此皆医中之大法。”
    这样的阴阳只是一个特征,已不是实存之物。还有一种阳气阴气之说,阴阳又成了两种类似物质的东西。由于阴阳概念的不确定性,使得阴阳学说成了可以随意解释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如何把握?如何应用?如何能与现代科学联系在一起?
    以上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22/4/14 15: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唯阴阳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19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