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愚然可化

转贴---清代八股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4: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章:八股的历史负作用

  友人寄来了三本《读书》杂志,拜读之后,发现其中两本刊载的三篇文章中,都与八股文有关,而且其中两篇,在题目中就有“八股文”三个字,有的文章开头说:“最近研究八股文的大作很多。”又有的文章说:“八股文好不好,近年来有人重提这个问题。”看了这些文章后,不由地使我大吃一惊,想道冷门货怎么会一下热起来了呢?原来无人问津,现在忽然又议论纷纷,可惜我一向孤陋寡闻,不知除《读书》杂志所刊载者外,还有那些谈到八股文的文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要关己,自然不免要多注意一些。这也是人之常情。早在十一二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八股文三问》——请注意,这不是以老王麻子自居,要申请专利权——当时人们对此还不感兴趣,我的这“三问”又长,没有杂志能发表,我编入杂著集《水流云在杂稿》中,虽然拖了几年,但今年已出版,在此不必多说。但是我带着历史认识的疑问,对此仍感兴趣,因为在“三问”中有些疑团尚未解决,还未得到较为科学的理解。三年前,人民大学出版社来信让我写本有关清史的小书,题目让我自己选,匆促之际,我便回信说写本《清代八股文》,直到今年春节前才交稿,在后面《历史作用试析》一篇,自认为对其作了一些较为科学的历史认识。不过只是作了正面的历史作用的评价。原来感到其反面的坏作用,历史上及社会上说的很多,早已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尽人皆知的了。似乎用不着我再说。但这样一来,我的分析就变为一头沉,只有正面的、而没有反面的,不但论述不全面,进而似乎是为十恶不赦的八股文唱赞歌了。自然不能为人所接受。八月间,应台北中研院文哲所之邀,前去访问,将书中最后两章“历史作用”及《八股文与清代小说》作了发言,讨论会上,戴琏璋、刘述先二位教授,均建议在分析其正面的历史作用后,再分析一下其历史上的负作用、或叫反作用,才更全面,自不敢说我有从善如流的美德,但我仔细一想,的确应该再用现在的较为科学的观点,把它在历史上的负作用,也就是弊端、坏处清楚地认识一下。

  历史上骂八股文的语言、事例原是很多的,但情况不同,比方说好多书中都记载明代亡时,有人用红纸大书“奉送大明江山一座”,下写“八股朋友同具”,(亦有记为“谨具大明江山一座,祟桢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文八股顿首”)这些显然是愤激之语,如果明亡原因归在八股文上,那清朝进关,顺治二年又用八股文考试,一下子开创了二百多年的安定政治局面,又该如何解释呢?显然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顾炎武《日知录》中对八股文有简明详尽的说明,但他也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把八股文对文化的破坏和秦始皇焚书并举,说的这么严重,这话很值得我们思考。作为历史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即八股文的读书范围:第一是《四书》及朱熹注解,过去有一部《四书备旨》,是学八股的第一读物,其他五经、唐宋八大家古文、唐诗、时文、试帖诗等。读书人最大的诱惑是科举得中,功名利禄,为此必需读以上这些书。其他书在科举得中之前,自然无暇去读,而得中之后,大多数人热衷于作官,自然更不会去读书。只有少数人功名得中的早,而又对读书感兴趣,成为各方面的学者。或者极少数未得中功名,落魄书生,而偏是读书种子,读了不少书,有了很大学问,如写小说的蒲松龄、曹雪芹等人。从这个角度看,顾炎武所说的八股之害,甚于焚书的说法是可以理解的。自然这也是相对的,一方面是大量学子,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囿于八股文所限范围,只读《四书》、五经、高头讲章,不读其他书,因此其他好书虽多,却不能让广大学子去读,这等于不焚之焚,不但焚书恶名,却收焚书效果。自汉代董仲舒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到八股文时代的几百年中,恐怕是读《四书》五经最专一的时代了。二是只有极少数人读其他方面书,不过在“八股文”的基础上,转而读其他书,效果也很好,清代众多学者、学术成就便是明证。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在理解顾炎武的话时,也必须注意到。再有八股出身的人,一般都知道尊重读书多的人。这类故事很多,在此不多引。因而从顾炎武这样大学者看来,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自是客观事实。因为他读的书太多了,而且注意实学,不仅限于《四书》、五经这点专为作八股文而读的书。但从历史理解、及从他以后清代的学术发展来说,他的说法,也还是相对的,但读书少总是其历史负作用之一。

  在此之后,批判八股文,最重要的是乾隆三年兵部侍郎舒赫德所上请废除八股文奏疏中的话:

  “时文托空言,不适于用,墨卷房行,辗转抄袭,肤词诡说,蔓衍支离,苟可以取科第而止。”

  舒赫德的奏折交礼部议后,虽经当国者军机大臣鄂尔泰反对,没有废除八股文,但对舒赫德所论,不得不承认正确。其覆奏疏中说:“科举之法不同,自明至今,皆出于时艺。科举之弊,诗、赋尚浮华,而全无实用,明经徒事记诵,而文艺不通……时艺之弊,今该侍郎所陈奏是也。圣人不能使立法之无弊,在因时而补之……”从原奏及覆奏中,都可以肯定一点,就是八股文全是空话,无补实用。这一点影响很坏,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所谓“洋八股”、“党八股”等等。

  八股的空话与后来八股式的空话,在形式上可能差异很大,而在其空洞无物上是一脉相承的。有的一时认为很好的文章,而仔细一看,仍是空洞无物的废话。文廷式《闻尘偶记》记山西“妻子好合”一节题,解元文起比:“世有不爱父母之人,断无不爱妻子之人”、对句为“世有无兄弟之人,断无无父母之人”。这可作为空话、废话很好的例子。(不过文此则偶记未记解元姓名,亦未记那一科。翻捡《清秘述闻》续集、再续集,同、光各科山西乡试均无是题,或非乡试闱墨。)总之空话连篇是其历史负作用之二。

  第三是浪费青年学子精神,甚至到中年老年。江国霖《制义丛话》序中说:

  “制义指事类策,谈理似论,取材如赋之博,持律如诗之严。”

  这是概括地说八股文之难作,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各种文体中,从先秦散文、诗、骚直至唐宋古文、骈文、诗、词、曲,从形式上说,似乎都没有八股文难学。学会写八股文、能够完篇,已不容易。如再从小题到大题,从形式上完篇,再到写得好,那就更难。参加考试秀才、举人、进士一步步考上去,那更是难上加难。而几百年中,科举考试,以此作为最重要的标准遴选人材,因而八股文考试,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智力测验,即通过考试,使天分较高的涌现出来。乡、会试考中率一般只百分之二三、差的自然要淘汰了。但另一方面,科举考试得中之后,出人头地、功名利禄对人的诱惑又太大了。而科举考试,又不限年龄,不限次数,一次两次、十次八次尽管考下去。在表面上,是非常公平的,给所有读书人以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二十岁考不取,可以不断考,直到七八十岁。顽强争取,心服口服,而另一方面,也把这些人青壮年的精力全部束缚在八股文上,不会想其他的,客观上对其当时政治及社会起到很大的安定作用。唐初开始用考试制度为国遴选人材,唐太宗已说过“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话。当时以诗、赋取士,对统治已起到极重要的作用。明、清专以制艺取士,难度加大,对其政治统治、安定社会所起的作用更大。陈登原《国史旧闻》引蔡尔康《纪闻类编》说:

  “制艺虽代圣人立言,其能独抒己见,发为高论者,虽有其人;然其余、不过彼此剽袭油腔滑调而已,上以此求,下以此应,聪明才智之士,一生有用之精神,尽消磨于无用八股之中,岂不可惜。及至登第入仕之后,今日责以礼乐,明日责以兵刑,忽而外任,忽而内调,是八股朋友,竟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之人……”

  殊不知每届乡、会试考试,总有一批年青得中者,他们已完成八股文基础教育和训练,又在极大程度的智力测验中涌现出来,便可丢掉八股敲门砖、入仕途办事,或作其他学问读书、一般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和知识基础,自不成问题。而苦恼的是那些没有考中的人,如不改行,那只好仍旧天天捧着高头讲章、把宝贵的生命消磨于八股中了。这样十年二十年,如说是浪费光阴也可以;但是另一方面说,使他存在一线希望,有事可作,总比让他失望,无事可作;小则作坏事为害乡里,大则不安分,图谋不轨,造朝廷的反好的多。此而这“一生有用之精神、尽消磨于无用八股之中”,说可惜也可惜,说不可惜也不可惜。此是历史负作用之三。

  第四,八股文最大的弊端还不在于读书范围窄、读书少、也不在于八股文全是空话和聪明才智之士,一生有用之精神,尽消磨于无用八股之中。更在于长期受限制思维之严格训练,思想习惯于束缚状态,天分极高之人,或能突破束缚,有超时之见识、应变之才能,而一般天分的人,思想只习惯于处在这样束缚状态之中,像孙悟空一样,在筋箍咒中大显神通。而各朝皇帝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有利于他的统治。如说的好一些,在比较好的皇帝当政下,自然也有利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其所以养成思想习惯处于束缚状态之中的原因,一是八股教育之教材局限于一部《四书》以及“五经”,在思想内容上几百年束缚于这个圈子内。二是八股文之程式上,各种严格限制,语言思路必须按限制的程序发展,在限制的范围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三是所谓代圣贤立言,即在起讲之后“入口气”,模拟圣贤说话。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七章中说:

  “究之束缚过于策论,措词隘于诗赋,而又以数千年以后之人,追模数千年以上发言人之语意,曰代圣贤立言。圣贤而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及孔门之弟子等尚可也。倘题目非圣贤语,而为阳货、孺子、齐人妻妾,与夫权臣、悻臣、狂士、隐士之流,亦须设身处地,如我身实为此人,肖其口吻以为文,不可不谓为文格之创体也。独记事题或连章题则不入口气耳。”

  商老是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也即最后一科的探花郎。是精通八股的专家,所说“入口气”,也即所谓代圣贤立言,在文中将此情况说的很清楚。一句话:八股要求就是不能用自己的身份说话。因为写八股同个人著书立说写文章是两回事。二者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混淆过。如说因此而使习惯作八股的人长期使思想处在束缚状态下,这该是八股的第四点大弊端、历史负作用,其影响是很大很深远的。

  以上四点弊端,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八股文在历史上所起的负作用,也可以说是坏作用。关于这些,前人论述很多。在此我只不过简单地作一些介绍。这样在前章《历史作用试析》中说了它所起的正面作用外,又说了它所起的负作用,就全面了。

  八股文在历史上是一种教育和考试的专用文体,它不是阐述各种学术观点的论文,也不是什么文学艺术作品,不能用班马史汉、古人著述、以及诗、词歌赋、小说戏曲和它相提并论。它所起的作用是文化教育、思维训练、考试选材等方面的作用。而所遴选的人材是为当时朝廷办事的官吏人选,并非专门学者,更非文学家、艺术家等等。自然这些人选中后来不少人在作官之余,成了各种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等等,但那是另外一回事,用现在话说,那些似乎都是业余的。八股文的最终专业目的就是作官,五百多年中八股教育、科举考试的最终目的就是作官,社会视此为最高荣誉。对这一目的,在历史上是起到保证作用的。维护了明、清两代的封建政权,保证了有较高文化的、有精明思维能力的年青官吏不断涌现,不通过暴力斗争、不是用私人各种勾结的关系,而是用比较公平竞争的手段获得官职,然后逐步升迁。八股教育、考试制度、人事体制、行政组织……形成一个有机的运转自如的锁链,延续了四五百年,回顾八股文历史,首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自然,凡事有一利也有一弊,其前述弊端与流毒,也即伴此而产生,况且延续了五百来年,其弊端、流毒自然更加严重,衰朽而再无生命力,在新的形势冲击之下,必然土崩瓦解而消亡了。已是历史了。

  八股文被明令取消,已经近一个世纪了。百年岁月,悠悠而去,二十世纪也快过完了。有一点历史僻,想对这一文体作一点历史的认识,所谈作用,也只限于历史时期的、有历史事实和人物作为证明,想来还不是悠悠说梦吧。癸酉重阳节近,补写此篇于延吉水流云在新屋雨窗下。
发表于 2006/8/11 16: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国人,有点文化的都知道八股文这个名词,只知道是古人做官的应试文章,其实如何?我不知也。今承楼主费心尽力,不厌其烦,使我愚人受化,自当击掌致谢!

痴如我者,检点所学,误解太多。所幸网络兴,文化传,我频频获教,得以破疑解惑,谨教借此帖,以谢有诲於我的众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9: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是邓云飞先生。
我只是转贴。
发表于 2006/8/13 07: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自谦,教我以原作者之尊名。
但我因楼主转帖,故谢之。
因我不娴电脑操作,勉且以手写板登网学步。所以转帖下载,一概不知。所学知识,实为众网友热心帮助所得,故心有感激。

昔印光大师居普陀,世人知之甚少。高鹤年名山游访,与印相谈甚契,遂携其稿,归载上海佛教报上,助其法音广传。
近又从本论坛发现一帖,介绍我国当今唯一不设功德箱之寺庙,因不信有此净地,遂登陆寻访,不由不信,泪盈满眶。此亦我承转帖者之教化也,所以谢者,希再受教於众网友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3 1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