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海韻

目眩、肋痛、胃壓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23: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zhouxl2000 at 2007/1/18 18:22:
#10  
版主的大小柴胡湯(柴胡、白芍、黃芩、 大黃),基本解决了患者的标证。也适时改方,黄连的量偏大。不妨采用四逆散加减。
艾灸:
化脓灸可选择肝俞、胃俞、脾俞中压痛最明显的。温和灸可选择:肝俞、脾俞、行间、足三里、内关(如胃部疼痛明显时,背部穴位先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再灸);自灸可选择容易操作的穴位,如:行间、足三里、内关等

謝謝 zhouxl2000 艾熏保灸先生!

請教先生:
胃脘痛﹝上腹部﹞如何灸?
她在中脘穴旁開1.5 吋的地方痛,大概是上腹左邊的不容、中满、梁門、關門等一竪排穴位的地方有明顯壓痛;胃內部不痛,外部痛,明顯有瘀血。能否就在痛點上面溫和灸呢?

另外,我發現您的灸架很便宜,想買幾個,另外與您聯係 ........... ........。

﹝方是論壇的高手老師提議的,已吃了三付,還可以,先服完再說吧。謝謝您的提示!﹞

[ Last edited by 海韻 on 2007/1/18 at 23:17 ]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1: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海韻 at 2007/1/18 10:05:
服過二付,大便暢通,陽明實證已去大部分。
患者本來身上有多處濕癢,也已收干不癢,效果不錯。

上述二位老師批示,正擊要點,患者今天乃舌紅苔白有寒象,末學改方如下:
柴胡16g   黃芩10g   人參6g       半夏10g    炙甘草10g   
生薑12g   大棗6枚   附子10g、 白术12g、 黄连8g        茯苓10g

思考了一晚,
「寒勝則痛」,再把今天的第四付藥調整一下:
柴胡18g   黃芩10g   人參6g       半夏10g    炙甘草10g  生薑12g   大棗6枚   
大黃8g     白芍10     附子15g、 白术12g、 黄连8g        茯苓10g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1: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經典學習

《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

黃帝曰:有一脈生數十病者,或痛,或癰,或熱,或寒,或癢,或痹,或不仁,變化無窮,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氣之所生也。黃帝曰:餘聞氣者,有真氣,有正氣,有邪氣。何謂真氣。岐伯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也。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風者,其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來柔弱,不能勝真氣,故自去。

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於肉,與衛氣相搏,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留而不去,則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內居滎衛,滎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其邪氣淺者,脈偏痛。

虛邪之入於深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痛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於筋溜。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有所結,中于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2: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經典學習

《傷寒雜病論》

【3.20】 傳少陽,脈弦而急,口苦,咽乾,頭暈,目眩,往來寒熱,熱多寒少,宜小柴胡湯。不差,與大柴胡湯。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5.41】 風病,頭痛,多汗,惡風,腋下痛,不可轉側,脈浮弦而數,此風邪干肝也,小柴胡湯主之;若流於腑,則口苦,嘔逆,腹脹,善太息,柴胡枳實芍藥甘草湯主之。
【5.48】 寒病,兩脇中痛,寒中行善掣節,逆則頭痛,耳聾,脈弦而沉遲,此寒邪乘肝也,小柴胡湯主之;其著也,則兩腋急痛,不能轉側,柴胡黃芩芍藥半夏甘草湯主之。
【7.68】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嘿嘿①不欲食飲,心煩喜
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
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而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
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
若脇下痞鞕,去大棗,加牡蠣四兩;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
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參、大棗,加五味子半升,去生薑,加乾薑二兩。


【7.71】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8.23】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小柴胡湯主之。
【8.27】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裏也,脈沉者,亦在裏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裏,此為半在裏半在外也,脈雖沉細,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小柴胡湯見前)
【9.53】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脇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9.54】 陽明病,脇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方見上)
【10.4】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脈沉弦者,不可吐下,與小柴胡湯。
【10.7】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此上焦不通故也,宜小柴胡湯。(方見上)
【12.40】 傷寒差已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

【8.14】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
【8.43】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嘔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9.90】 諸黃,腹痛而嘔者,宜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生薑五兩(切) 枳實四枚(炙) 大棗十二枚(劈) 大黃二兩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二升①,日三服。


【5.49】 寒病,胸脇支滿,膺背肩胛間痛,甚則喜悲,時發眩仆而不知人,此
寒邪乘心也,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著也,則肘外痛,臂不能伸,甘草瀉心湯主之。
通脈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破) 乾薑三兩人參二兩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辨證分析學習
Originally posted by 海韻 at 2007/1/16 21:23:
女,60多歲 ,胖,主訴:
目弦,口干,右肋痛,沒有耳鳴、但耳孔有脹感,
吃少﹝一份餐只吃一半﹞,大便正常,量少。
心下按之滿痛,指下有硬腫感;身上有多處濕疹斑塊,紅癢。

舌稍紅,白膩苔,
脈沉,兩邊關部內側均弦。
左寸正常,左關沉緊;
右寸長至魚際,右關沉細。

前幾日因眼睛矇矇,曾以決明子、山楂泡茶服,眼蒙現象曾愈,但近日又開始眼蒙。

癢        :往來寒熱,邪正於表相爭
右肋痛:胸肋苦滿,少陽經氣不舒
吃    少:胃失和降,默默不欲飲食
目眩口干:口苦咽干,膽熱循經上沖
大便少:大便不暢,陽明腑滿悶不適
心下痞痛:寒勝則痛,寒郁則化熱
发表于 2007/1/19 22: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请发改方后服药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23: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大熊貓老師!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7/1/19 22:03:
关注中,请发改方后服药的效果。

老師們的留言:
1. 加大柴胡量,推陳出新
2. 确有寒湿的。用柴胡汤初可见效,再用恐效不佳。不要考虑西医的诊断,就用中医的辨证。建议柴胡汤加附子、白术、黄连。

果然如老師所言,初可見效 ── 如口干,目眩,肋痛,皮膚癢都見好轉。
但是,患者第三天早起,發現手有點麻,腰微痠,這都是里寒的表現。

我馬上轉用老師加附子、白朮、黃連的方。如下:
柴胡16g   黃芩10g   人參6g       半夏10g    炙甘草10g   
生薑12g   大棗6枚   附子10g、 白术12g、 黄连8g        茯苓10g


第四天早上起床,手不麻,腰不痠。但乃「心下按滿痛」﹝好一些,沒有刺痛﹞,
所以今天再加大柴胡、附子量,而且還用大黃、白芍如下:

思考了一晚,
「寒勝則痛」,再把今天的第四付藥調整一下:
柴胡18g   黃芩10g   人參6g       半夏10g    炙甘草10g  生薑12g   大棗6枚  大黃8g     白芍10     附子15g、 白术12g、 黄连8g        茯苓10g


這二天都每天大便二次以上,很臭。
現在好多了,按壓下只有一點點痛,指下硬腫也很不明顯,還有一點頸強。
我想剩勝追擊,治好它。

胃部是一個舊患,一年前曾吃一魚骨剌之後就痛,﹝喝熱水下去就痛﹞
但這一次是外面痛,里面不痛。
最主要它在足底的胃反射區有一紅印,明顯胃部有傷患。

也因為如此,吃多一點米飯就趾縫爛﹝像香港腳﹞.....
发表于 2007/1/19 23: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趾缝烂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是机体排毒的一种自我保护。
    观察食欲、项强、舌象的变化还要把脉象发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23: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食欲好,不過還是不敢吃多。
項強有一點,落枕沒好,在右邊。怕冷。

舌紅,苔白,有點膩

脈象,
右寸長,不太強;右關弦,也較有力,右尺沉弱
左寸正常,左關不弦,左尺沉緊。
 楼主| 发表于 2007/1/20 14: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天第五劑:

柴胡18g   黃芩10g   人參6g       半夏10g     炙甘草10g    生薑10g   大棗6枚  
大黃8g     白芍10     附子20g、 白术12g      黄连8g        茯苓12g   干薑 10g

今天:
大便軟,不溏。小便多。
食欲不多。按壓胃脘乃有痛﹝不壓不痛﹞,指下乃有一點硬塊。
兩肋不痛,皮膚不癢,頸的胸鎖乳頭肌乃有痛。

舌象:舌紅、苔白膩,舌邊有齒印。
脈象:左尺脈沉緊、右寸脈長稍向魚際,右關內側弦,氣口也弦。右尺沉緩。

辨證:
1.胸肋滿痛,經氣不舒之象已去,再服一日大小柴胡,以鞏固療效。
2.里寒飲停乃在。
故上方把附子加到20,茯苓加至12g,稍減生薑至10,再加一味干薑10g。

取其「附子走而不守,干薑守而不走」,以腎陽之溫,助驅脾胃之寒、濕、痛。

未知當否?今晚再回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2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