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zhouxl2000

耳穴疗法概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12: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献导读)艇角穴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王照浩 曾 强   中国针灸->1999年第11期  
   
    耳郭艇角穴,又名前列腺,位于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即耳甲8区。该穴有补肾益精,清热通淋之功,临床可治疗前列腺炎、尿道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目前已有一些该穴在治疗方面的研究报道,但在诊断上,作为生理良导点,与年龄、性别、生殖系统疾病,性感染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关系如何,国内外尚未有系统报道。本研究组应用穴位诊断治疗仪,由5位医生分别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收集病人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正常人群中对307人进行普查。
   
结果讨论
    (1)以往人们认为"艇角"穴是正常人生理良导点之一,值得商榷,其阳性率较低。
    (2)"艇角"穴又名前列腺,对诊断男性的前列腺疾病、性病、性功能障碍,其检出率为100.00%,误诊率44.07%,阳性似然比2.27(即有2.27个人阳性时,只有1个人是假阳性)。
    (3)女性生理上无前列腺,"艇角"穴对女性疾患的诊断,以往是空白,本次普查显示,本穴对诊断女性的性感染疾病、子宫肌瘤等,其检出率为80.00%,误诊率32.37%,阳性似然比2.47。
    (4)本穴与肾虚及人体老化所发生的骨关节退行性变,神经系统疾病有关,是否可以认为,"艇角"穴与中医的"肾"有某种联系,是否有抗衰老作用,有待今后动物实验等加以证实。

[ 本帖最后由 zhouxl2000 于 2007/3/17 17: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12: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献导读)王照浩耳针特色经验辑要  洪 文   中国针灸->2002年第1期  


  王照浩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耳针治疗组组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并留校任教,师从于著名针灸学家司徒铃教授,行医30余年。他在继承前人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对耳针精研不辍,总结创新,认为耳针之所以能盛行于国内外,在于其适应症广,疗效肯定,安全易行,操作方便。耳针常用方法有放血、毫针、埋针、耳压等,他认为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灵活选用,并总结出了诊断、处方、取穴、补泻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他的耳针疗法颇具特色,验之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颈腰椎肥大、失眠、过敏性皮肤病、盆腔炎、月经不调等疗效尤佳。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窥得一二,介绍如下。?
  
  1 诊断之要———在于视、压、探、辨
  耳郭诊断是通过观察耳郭穴位上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来辅助诊断疾病与鉴别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中医的内外相关论,即“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当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四肢有病时,往往会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出现反应,即在耳郭相应的部位,出现变色、变形、血管充血、脱屑、丘疹等变化,利用这些特点,通过视诊、压痛点、耳穴探测仪等,可以大致了解人体内脏、躯体四肢、五官各部分的病变,并作出初步诊断。王照浩在此方面经验丰富,他说: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患者可在艇角穴出现潮红、压痛;颈腰椎肥大性改变可在相应穴位出现梯田样改变;而过敏性皮肤病则多在风溪、肺等穴出现潮红、脱屑等。尽管如此,王照浩认为三种方法不可偏执,应相互参照、认证。如视诊发现异常,要鉴别是病理反应点还是假阳性点,先压之有酸麻刺痛者为阳性反应点,压之无痛者为假阳性反应点,再配合耳穴探测仪加以认证。三者互参,把所得结果进行辨证分析,而不管哪种方法,都必须熟悉耳郭穴位的分布规律,发现阳性反应点时,要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视触叩听,更要配合中医的脏象学说进行辨证,方能得出正确的诊断。这就是耳诊的视、压、探辨。必要时作各种辅助检查,以指导治疗。?
  
  2 处方之道———在于辨证论治
  耳针疗法可以说是中西医合璧的产物,其中的穴位有中医名,也有西医名。但要以中医穴位为主,西医名为辅。处方时,切忌不可忘记中医的精华———辨证论治。王照浩认为西医穴位可作为基本穴位,再加上中医的辨证选穴,方可收到较好疗效。如失眠证,属于中医的“不寐”,若单纯地依照相应部位及经验取穴,用神门、皮质下,即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在此基础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那么,疗效肯定会提高。如属心肾不交的加心、肾;属于心脾两虚、心血不足者加心、脾;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的加肾、肝;肝胆火盛者加肝、耳尖;胃腑不和者加胃。再如曾遇门诊一崩漏病人,先由某医师给取妇科基本方:肝、肾、内生殖器、内分泌治疗,不但未止血,反而出血更多。王照浩复诊时,认为此为脾不统血,改肝为脾,改内分泌为卵巢,加上缘中,一次血减,二次血止,收效显著。王照浩辨证理论,可见一斑。?
  
  3 取穴之法———贵在准确
  耳针之所以有效,在于耳郭神经、血管丰富,但是其结构特殊、体积较小,穴位分布密集,主治各异,加上耳穴与体穴不同,它有的是一个点,有的是一个区。因此,取穴必须准确,方能取得疗效。如腰骶椎是一个区,该穴有壮腰健肾、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骶部及下肢功能障碍。它位于对耳轮体部、轮尾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五等份的上2/5处。只有在这2/5处寻找敏感点,方能取得疗效。而风溪穴是一个点,该穴能祛风止痒、止咳平喘,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因此,应在指、腕两穴的交界处找敏感点,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王教授常告诫我们:选穴建立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而取穴更应仔细,一定要找准敏感点,这样才能获得“一针中穴,其病若失”的即时效果。如耳中有解痉降逆、止呃止呕、理血祛风的功效,在临床上为止呃的必用穴,如取穴不准,疗效甚差。如本院消化内科有一患者经常呃逆不止,痛苦不堪,经用中西药物,疗效欠佳,请一针灸医生会诊。取穴:耳中、胃、神门、皮质下。无效,遂怀疑耳针的疗效,邀王照浩会诊。诊见主穴耳中取穴不准,遂用压痛法,配合耳穴探测仪,找准敏感点,穴不变,第2天呃逆减,3天后呃逆消失。?
  
  4 补泻之用———在于刺激方法
  耳郭组织较薄,结构特殊,穴位密集,不能像体针那样施行复杂的手法,为了便于掌握,王照浩集数十年的经验,总结出耳针的一套简便易行的补泻手法,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使用。认为放血>毫针>埋针>耳压。病情较急或属于实证、热证、瘀血内阻者,先予放血疗法,以去其实,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再用毫针,施行补泻手法。一般毫针以刺激的强弱、部位的深浅来区分补泻,强刺激、部位较深为泻法,适用于体壮病急之热证、实证、瘀证、痛证;轻刺激、部位较浅为补法,适用于年老体弱之慢性病及虚证。临床上常用的是中刺激,又称平补平泻法。耳压是目前最盛行的一种耳穴刺激法,它作用平和、持久、副作用少,但对于顽固性、慢性疼痛性疾病,可以用耳郭前后对贴法,以加强疗效。如果耳压疗效欠佳者,可改用埋针法,它作用较强,持续刺激作用大,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如对于心肾不交的顽固性失眠,王照浩多选用神门、皮质下、枕、心、肾等做埋针疗法,疗效显著。?
  
  5 学术之进———在于谦虚好学
  一个临床医生水平的提高,应该是长期的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实、提高。王照浩虽然学识渊博,耳针造诣较深,但是他总是那样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吸收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为己所用。竞技综合征是指在竞技(如比赛、考试等)前或竞技过程中所出现的失眠、心悸、烦躁、口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等。这种病,王教授没有用过耳针治疗,看到同行报道后,又利用学术会议的机会,向同行请教,回来后领导耳研组,通过大样本考生的观察,证明耳针对竞技综合征确有良效,不但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症候群,而且还能清醒头脑,增加记忆力,取得好成绩。长期吸烟或使用镇静剂如安定、吗啡等,容易上瘾,产生依赖性,当一旦停止上述药物时,就会出现戒断现象,如精神不振、口淡乏味、呕吐、流涎、汗出、流泪、纳呆腹胀、肌肉发抖等现象。王照浩利用去美国讲学的机会,看到同行耳针戒毒,疗效尚可,回国后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耳针对戒烟疗效较好,对戒鸦片、吗啡等较难,特别是对肺部情况较重,如痰涎较多、呼吸急促、全身乏力等,若配合体针合谷、尺泽、足三里、丰隆、涌泉等,可提高疗效。可以说把戒断综合征的治疗,提高了一个层次。?
  
  6 病案举例
  例1:梁××,女,53岁,就诊于2000年6月8日。主诉:失眠3月余。3月前,因其夫不幸逝世悲伤过度,夜间难以入睡,且易惊醒,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心慌心跳,口干口苦,饮食减少,二便尚可。曾就诊于某医院,诊为神经衰弱。经用舒乐安定、维生素、中药酸枣仁汤加味等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痛苦不堪。经人介绍,请王照浩用耳针治疗。刻诊:消瘦、精神紧张、忧虑。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忧虑伤肝,肝气郁结,心肾不交。治宜疏肝解郁,交通心肾,镇静安神。取穴:皮质下、肝、心、肾、神门、枕。先以王不留行籽作耳压,隔天1次,作2次后稍有缓解,但不甚明显。考虑到失眠时间较长,耳压刺激量不够,遂改为埋针,每周换2次,两耳交替使用。经2周后,病情明显改善,夜间能睡眠3~4小时,饮食增加,精神好转。再继续治疗4周,患者精神佳,面色红润,夜间能休息5~6小时,体重增加。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2:李××,男,28岁,就诊于2000年5月10日。主诉:全身皮肤潮红、瘙痒,发热,全身倦怠乏力,纳差,小便黄赤,口干、口苦。先就诊于某医院,考虑为皮肤过敏(海鲜过敏)。要给予静脉点滴,患者因惧怕静脉点滴而请王照浩耳针治疗。查见:体温37?8℃,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出现散在性风团,潮红,耳郭上的风溪、肺等穴位见潮红,并见少许脱屑。证属风疹。治宜疏风清热、和营凉血。先给予耳尖放血以清热熄风、凉血止痒,再取肺、风溪、肾上腺、内分泌、神门、大肠做耳压治疗。隔日1次,经2次治疗后热退,全身潮红瘙痒等症状逐渐减轻,再治疗2次后,瘙痒全部消退,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未见复发。?
  
  7 小结
  综上所述,王照浩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耳针造诣深厚,经验丰富,认为诊断贵在视压探辨,处方要体现辨证,取穴要准,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耳针来施行补泻,同时要在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吸取国内外的新方法,进行探索,以提高疗效。
发表于 2007/4/22 10: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耳穴上有可以增高的穴位吗?
发表于 2008/12/29 00: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学习中,
发表于 2009/5/3 12: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收藏了,慢慢学习
发表于 2009/5/25 21: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 G宝盘里啥也没有啊,我注册了也看不到啊!
发表于 2011/9/5 16: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价值,谢谢
发表于 2012/9/26 1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耳穴治病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12/9/26 2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过周尔晋的书。。。类似
发表于 2012/9/26 21: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还关注此帖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3 13: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