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天台无意子

民间中医奇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4 16: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藥總是三分毒.
外治吧.提議你看此網: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73471910_0_1.html
這是肖宏慈的醫行天下網. 就用拍打拉筋方法. 但你必須從頭看起.才能明白為什麼能治各種病的原因.
希望對你有用. 現在幾個大城市都有拍打拉筋體驗營.
心想事成. 只要你想身體真正好起來, 總會找到自治辦法的.
发表于 2011/9/4 17: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1. 跟著師父做農民(1)
  2. 紫凝山姑
  3. 2010-12-5 11:55:51  


  4. 天臺山歸真園是師父經過許多年、許多地方的勘踏、篩選,最後確定的一個風景如畫、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那裏的空氣都是甜咪咪的,香噴噴的。

  5. 這次有幸陪同師父進山做前期的準備工作,非常高興。進山前我們再網上購置了一台微型拖拉機,直接送貨到離園區不遠的鎮上,要求貨在我們進山之前送到。

  6. 那邊一切都是零。爲了能儘快地安頓下來可以如期開展工作,師父以極高的辦事效率,有序地安排好了多項工作。那天我們從杭州出發到歸真園已經是下午四點鍾了。三批人已等在那裏了,一批是村幹部,來告知土地的使用範圍;一批是等待指令下種藥籽的農民工;另一批是來看地方準備造活動板房的。等一一落實已是晚上了,我們來到鎮上吃完晚飯住下。

  7. 第二天一早,我奉命前往一個地方,運之前訂的草藥籽和接技術人員。師父和其他幾個徒弟在鎮上買了一些農具、安裝好微耕機犁地了,那犁地的身姿和嫺熟的技術比農民還要農民。真是佩服師父,什麽工具只要上了他的手他都能運用自如。

  8. 吃完中飯,我們開始分頭行動。師父帶造板房的技術員去看地形,確定板房的位置;我陪種草藥籽的師傅去幾處地塊看了,讓他指導哪些地方種哪些草籽,怎麽種,其他在場的幾個師兄弟指導幾個雇傭的農民工用微耕機翻土(微耕機當地農民還沒用過)。工地上一片熱鬧景象。

  9. 造板房的材料晚上十點才運到鎮上。

  10. 第三天早上七點多鍾,我們就到工地了。運板房材料的大貨車已等在園區門口了。師父天臺的一個徒弟帶了20多個徒孫也隨後趕到,他們來幫忙搬運板房材料。做板房的師傅說有這麽多人幫忙,一天之內就可以把板房的基本架構建好。

  11. 農民工們也在技術員的指導下開始下種藥籽。不同類別的藥籽下種的方式不一樣,有的藥籽埋在土裏要深一點、有的埋得要淺一點;距離寬窄也有講究。好有學問啊!

  12. 到了下午五點鍾左右,活動板房已基本搭建好,房前房後的草地已平整好。房前竹林下也已擺好了桌子、椅子,可以坐下來喝茶了。師父說明天晚上我就可以住在板房裏了,因爲有人已經送來了床、被褥、辦公桌椅、生活用品等。板房的位置選在兩塊大岩石中間的空地上,有條消息從邊上經過,坐在竹林下喝茶,擡頭仰望兩塊岩石就像兩扇大門把一切塵囂都擋在了外面。在裏面我們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悠閒、愜意,回歸大自然的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大家都非常興奮。

  13. 收工時天已經很黑,但大家都沒覺得特別累,反倒感到精神氣爽,走起步來很輕鬆。

  14. 第四天一大早,我和師父就進山了,我們約好要把整個幾座山都走一遍、看一看。

复制代码
发表于 2011/9/4 17: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1. 跟著師父做農民(1)
  2. 紫凝山姑  
  3. 2010-12-5 11:56:55  

  4. 我們到了工地時發現有許多當地的板房看熱鬧,他們都趕到很稀奇,房子怎麽在一天之內就建好了呢?他們還從沒見過造房子造得那麽快的,表情都極爲驚訝。

  5. 八點半左右,我和師父各人拿了一把鐮刀,套上一副白色棉紗手套(早上在鎮上買的),我肩上還挎了一個小包、一個攝像機,兩個人就這樣往深山裏走了。

  6. 開始我們還是沿著一條小路往裏走的,因爲久無人走,路面也都長滿了一人高的雜草,師父走在前把擋路的雜草砍掉,我跟在後面拍錄影。師父說這條路接下來要有許多人走的我們今天把雜草砍掉,尤其是那些帶刺的藤蔓(這樣的藤蔓山裏好多,一不小心就會劃破皮膚),那麽後來人走起來就方便了。走到那些雜草又高又密的地方,師父總是還倒退著走也邊走邊砍,我問師父爲什麽?師父說這是他老師教的,這樣避免胎上被劃。原來是這樣,很有道理。當我們走到一棵大樹下時,發現路突然開寬起來,師父告訴我“大樹底下無雜草”。大自然神奇又神秘,師父對他們卻了如指掌,佩服。

  7. 我們這樣走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有一片長滿半人多高的雜草地吸引了我,這片地陽光充足,相對開寬,但四周卻長滿了小樹、蔓藤,尤其那種帶刺的藤蔓特別多。師父說前天下午他來過這裏,因爲沒有路,他是踩進去隨便抓上樹枝就往上跳,他說這是水稻田,一丘一丘往山上去,有好幾丘。前天下午見天黑了,他說隨便找了條路就下來了。我說今天我們再上去看了不行,他說行。那我就隨師父一起往上攀援了。師父在前面辟出一道路好讓我能過。他揮刀砍柴的動作節奏而有力,那攀登跳躍的身姿矯健而敏捷,我緊跟隨後,一一攝下。

  8. 就這樣我們一直往上攀,大概走過了四五十分鐘的樣子,經過了幾丘田地,我們來到了一個山凹裏,前面已沒有路。凹裏樹木蔽天,陽光不再敞亮,地面非常潮濕,空氣中彌漫著青草氣、樹木腐爛氣,有種陰沈的感覺。這期間,我接了一個師兄打來的電話,告知他我和師父在山裏;師父也接了幾個電話,其中有個電話是他一個朋友的,下午要來歸真園看他。手機信號非常好。

  9. 我和師父在凹裏站了一會兒,師父看了下地形,觀察了周圍的一些情況,拿出手機測了一下我們所處的位置,開始找路繼續往山上走。山坡上長滿蕨菜,根本看不見路在哪里,師父根據經驗判斷找到了一條山坡小路,路被蕨菜覆蓋,師父用鐮刀割了一條路出來。我們沿著這條路往上走,想找條和我們園區水庫相連的路。終於來到了一個拐彎處,師父說從這裏找條路下山吧。師父在前面披荊斬棘,我在後面戰戰兢兢地跟著,生怕自己一腳踩空掉下山崖去。我們拐了幾個彎來到了一處山崗。師父說累了,坐下來歇一歇,抽支煙。這處山崗陽光宜人,感覺非常舒服。師父說將來這裏建一個涼亭,邊上辟出一塊空地,每天早上到這裏來迎著陽光打坐習武,是個好去處。師父的眼裏不是一般人能及,這裏西北面是山峰,東南面很開闊,此處有種很溫暖的感覺。下去不遠就是我們園區的水庫了。

复制代码
发表于 2011/9/4 17: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1. 2010-12-5 11:58:15  
  2. 這是已經是中午十一點多了,師兄打電話來問什麽時候能下山,他們在園區等我們去吃飯,我說大概半個多小時吧。

  3. 我們休息了將近十五分鐘,開始往下走,走了十幾分鐘,我們來到了一條溪溝邊上,路斷了。這是師母來電話,師父站在原地接電話,我沿著溪溝往下探路,發現走不通。穿過溪溝往上走有一個小山崗,翻過山崗可以往山下去,但看不到路。只有一條流水溝的痕迹。師父接完電話,到山崗上看了看說,可以沿著溪溝下,也可以朝著太陽的方向下。我們選擇了順溪溝而下。山上的樹葉都掉光了,但枝藤纏繞讓人無法往前行,師父又開始奮力披荊斬棘了,而此時我已經沒有力氣攝像了,饑餓感開始襲來。這是師兄又來電話,問我們到哪里了,我告訴他我和師父迷路了,他說要村民來救,我說沒必要,我們能回來。

  4. 這樣走走砍砍又過去了半個多小時還是沒找到一條路。但我們走到了一條長滿青苔、蠻寬的沒有水的溪溝裏,我看見一種植物長在青苔上面,它的形狀是倒三角形的,整個由手指長的條形組成,而條形上長滿了非常規則的比針還要細的茸刺狀物,顔色如

  5. 青苔般碧綠,陽光照射到上面時整個綠會透亮起來,非常醒目。我和師父都從來沒見過這種植物。師父說挖一個回去,看看能不能進行人工培植。我挖了一個形狀非常漂亮的拿在手上繼續前行。走出去不遠我終於看見了一條下山的路,我大叫“師父,有路了。”師父回應:“到路上去,往下走。”我本來想沿著這條路往上去看看,這條路究竟從哪邊下來的,,害得我們走了這麽多的冤枉路,但又饑又餓的,想想算了。這條路其實也不好走,枝蔓纏繞枯樹絆腳,大概磕磕碰碰走了幾百米,我們終於走到水庫邊,卻發現路也走到盡頭了。大山擋住了去路,左右兩邊是野豬窩,右邊是兩座大山夾著的溝流。時間大概是下午一點半了。我跟師父說還是叫救兵吧,師父答應。我馬上接通師兄的電話,告訴他大概的方位,讓他找村民來接。剛好村長在他旁邊,村長說他知道位置了,馬上騎摩托進山。師兄叫我們在原地等待,千萬不要亂跑。心定下來,師父的煙癮上來了,他找了塊石頭坐下抽煙,我又開始忙著攝像。深秋的山裏色彩濃郁得化不開,岩石縫裏長出來的楓葉紅裏透黃,水庫裏的水清得透亮,岸邊的茅草黃綠相間隨風而擺,這派景致在我看來十分迷人,所有的疲勞和饑餓頓時消失。

  6. 師父抽完煙站起來說,不能坐在這裏等,要去找找路。他看了看說對面就是山道,要想辦法到對面去。沒有其他路,只有野豬窩方向靠近對岸,我們只有順著野豬窩走走看,結果鑽到了盡頭還是沒有路,只是隔岸相望而已。此路不通只好原路返回。回到原地,師父叫我站著不動,他要自己一個人去找路,我不放心,跟著他走。這時他走得飛快,我已跟不上了,正在我追趕的時候,忽然聽見一聲呼喊聲,我回應了一下,知道接應的人來了。我馬上跑回岸邊,看見村長站在對岸向我招手。他告訴我靠左邊有條小路可以通對岸。這時師父的喊聲也過來了,他已找到了村長說的這條路了。我們終於回到“人間”了,時間是下午2:20分。

复制代码
发表于 2011/9/4 17: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1. 紫凝山姑
  2. 2010-12-5 11:59:47  
  3. 幾分鐘後我們碰上村長,他給我們帶了乾糧和水。我們席地而坐,狼吞虎咽。稍作休息我們跟著村長沿著水庫邊的一條小道往回走,這樣我們無法直接從水庫走向園區,必須要先下山再繞道回園區,這時候我感到累了,雙腿發軟走路踉蹌,可師父一點都看不出有疲憊感,走路輕鬆如常。等我們走回到園區已經2:50分了。掐指算算我們已經在山裏轉悠了六個多小時。經過這樣長時間的折騰,我以爲自己會癱坐在椅子上不會動彈了,奇怪的是,吃了碗麵條稍稍休息後,我們的體力馬上得到了恢復,又開始幹活了。五點鍾左右還開車去天臺城裏接師叔,來回一個多小時呢,沒覺得特別累。後來有人告訴我,這裏的負氧離子可能特別高,所以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容易疲勞。也許這種解釋最合理。

  4. 第五天清晨,我先起來送鑰匙到園區,再折回來接師父和師叔。這幾天都住在鎮上的小旅館裏,每天早上開車出門道路都很暢通的。這天出門發現街上人頭攢動,汽車、三輪車、小貨輪、平板車、老頭子、老太太來來往往特別多,車子根本無法通過,平時五分鐘的路程花了十五分鐘才通過。後來師父師叔告訴我這天是鎮裏的集市。等我回來碰上他倆,他們已經逛過集市了,見到了好多新奇的東西。師父拉著我去看一種白色的蟲子,樣子很像蠶寶寶,蠶寶寶的顔色是青灰的,它是乳白色的。它稀奇的是生活在一種樹枝中間,砍下這根樹枝只能用一刀砍斷,砍兩下蟲子就要跑掉。一位80多歲的老農民在那裏用小刀把一條條蟲子從樹枝裏剝落出來,我問老農蟲子多少錢一條,他說50元。師父說太便宜了,這蟲子烤成炭研末後開水送服,用來治少兒“黃胖”,效果非常好。

  5. 在集市上吃過早飯,師父買了幾包菜籽,我們就出發回園區。到了園區,師父和師叔在板房的空地裏耕地種菜籽,我把兩間屋子的衛生徹底搞了下。

  6. 吃完中飯,我和師父開車回杭州,師叔留下,他要跟村裏的幹部們商量一些事。

  7. 做了五天的農民很快樂。跟著師父做農民更快樂。因爲現代、高效、安全。

  8. 2010.12.2
  9. 星期四
  10. 於杭州
复制代码
发表于 2011/9/4 17: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這長長的帖 中,  天台無意子一直告訴大家一個訊息: 秦師爺是在授之以漁.
发表于 2011/9/4 17: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醫生罷工,死亡率降低——醫源性疾病
據陳樹禎《順勢療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年7月)載:"1976年哥倫比亞的堡高塔市的醫生罷工52天,出現了一個被稱爲‘不尋常的副作用'",就是當地死亡率下降了35%。同年在美國洛杉磯,當醫生對醫療事故保險漲價不滿而罷工示威時,全市病人死亡率下降了18%。加州大學的醫政科教授米爾?爾羅密默醫生調查市內17家醫院後所作的報告顯示:在罷工期間,每一家醫院平均減少了60%的手術。同樣的情形發生在以色列,1973年以色列全國醫生罷工,爲期長達一個月,根據耶路撒冷埋葬協會的統計指出該月的全國死亡人數下降了50%。1983年,以色列醫生再度罷工,爲期長達85天,按照斯萊特等人在英國的《柳葉刀醫療刊》中的統計指出:在醫生罷工期間,以色列全國的死亡人數下降了50%。同樣的死亡率下降發生在30年前,原因也是由於醫生罷工所致。按波美拉特博士對80年代醫生罷工與死亡率下降的調查指出:死亡率下降與醫生罷工日期的長短成正比。例如在加拿大曼尼巴濤巴省的醫生罷工兩周,死亡率下降爲20%,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醫生罷工3周,死亡率下降爲30%,在以色列醫生罷工85天的死亡率下降則爲50%。"

根據1988年美國《亞利桑那州共和刊》中一報告指出:美國全國在一年中有近200萬住院病人是由於藥物的不良反應所致。而這200萬人中有4%的人即7.3萬多人,更是因爲藥物中毒過深而斃命。這是醫源性疾病所引起的。

這些報導說明,我們不能過分相信藥物、相信醫生。哪怎麽辦?相信自己。人類戰勝疾病的原理,本來就是靠自己,而不是靠醫生或藥物的。
发表于 2011/9/4 17: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逍遥老师的推荐
发表于 2011/9/5 01: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味逍遙丸 发表于 2011/9/4 17:29
醫生罷工,死亡率降低——醫源性疾病
據陳樹禎《順勢療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年7月)載:"1976年哥 ...

您很像以前的我。学习中医是需要为自己为他人为民族的精神,真的很辛苦啊!
发表于 2011/9/5 09: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山人 发表于 2011/9/5 01:23
您很像以前的我。学习中医是需要为自己为他人为民族的精神,真的很辛苦啊!

山人, 以為你不會再來這了!  那些老前輩全去了" 天下無癌".
在看此長帖中, 里面有幾個人讓我記憶猶新. 因為有自己的性格. 你是其中一位.
恭喜你, 進入秦師爺門下.
對的, 學中醫確是要有一種為大眾無私服務的精神. 進入中醫的孤獨,辛苦對你來說, 一定是受之甘飴.  動力源之於真正愛中醫的一顆心.
也望山人在有空時,常回家看看.
一路走來, 太多懷念. 我會守著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5/3 0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