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7/31 09: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肿瘤的轮胎泄漏观
肿瘤的轮胎泄漏观,欢迎讨论
肿瘤的病机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基础,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是中晚期肿瘤,到底肿瘤为什么发生?哪些是本质性的,哪些是表象性的?标本兼治怎样合理运用?等等。
临床上看到很多肿瘤患者出现气滞血瘀湿阻等症候,治疗也多从行气化瘀利湿入手拟方,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一直认为中医的基本特点应该是“辩证施治,治病求本”,如果看到气滞就益气理气,看到血瘀就活血化瘀,这似乎和有发热就降温、有疼痛就止痛这样的对症治疗如出一辙,不去治疗引起发热、疼痛的疾病,这样的结果不用说谁都知道。
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患者从已有肿瘤而无证可辨到出现症候求医也是有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这过程中是什么起了主导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多数医家认为“肿瘤正虚是本”,如多有肝硬化、慢支等基础疾病,饮食不洁(黄曲霉素),劳累,发病年龄偏大等,可正虚又是如何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呢?肿瘤的发生可不可以这样认为:脏腑功能减弱,气血虚损,阳不足以至于对经络中运行的物质不能统帅、固摄,经络出现了薄弱区,“阳化气,阴成形”,薄弱区局部阳虚阴泄,导致正常细胞分化繁殖不受约束,形成肿瘤?
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所收集的资料只是患者机体失衡的外在表现,而现在有了B超、CT、MR和DSA,可以对体内的状态作细致的观察,是“望”的延伸,大大增加了察色验脉观舌的信息量。
气滞血瘀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候之一,但从影像学的角度看,肿瘤绝大多数是多血供,其供血动脉增粗,出现“盗血”现象,这是否说明肿瘤本身并不是血瘀、气滞?而是血漏、气泄?或者火毒?病人表现出来的气滞血瘀只是因为正常的气血在经络的薄弱区泄损太多,机体处于气虚导致的外在表现?手术切除、动脉栓塞和放疗、射频等局部治疗也就是对这一薄弱区的修补,通过切断或减缓气血的泄漏过程达到恢复机体的稳态。中医治疗肿瘤应该“首重阳气”,健脾益肾应贯彻治疗始终。
正虚气泄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人体精津不断泄漏耗损,导致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出现恶液质。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肿瘤患者循经之气不断耗损,机体阳气的功能减弱,脑、脊柱、肾上腺等督脉穿行的脏器对阳气盈缺敏感,临床上这些器官容易出现转移瘤,进一步说明“阳”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晚期恶液质和远处转移的肿瘤患者同样“首重阳气”。
如果把人体看作是一个轮胎,肿瘤就象轮胎上扎的一个洞,气逐步泄了,轮胎的功能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黄帝内经中有相关论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