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治病之法, 有当舍证从脉者, 有当舍脉从证者, 何也? 盖证有真假, 脉亦有真假, 凡见脉证有不相合者, 则必有一真一假隐乎其中矣。故有以阳证见阴脉者, 有以阴证见阳脉者, 有以虚证见实脉者, 有以实证见虚脉者, 此阴彼阳, 此虚彼实, 将何从乎? 病而遇此, 最难下手, 最易差错, 不有真见, 必致杀人。 矧今人只知见在, 不识隐微, 凡遇证之实而脉之虚者, 必直攻其证, 而忘其脉之真虚也; 或遇脉之弦大而证之虚者, 亦必直攻其脉, 而忘其证之无实也。 此其故, 正以似虚似实, 疑本难明, 当舍当从, 孰知其要。医有迷途, 莫此为甚, 余尝熟察之矣, 大都证实脉虚者, 必其证为假实也; 脉实证虚者, 必其脉为假实也。 何以见之? 如外虽烦热而脉见微弱者, 必火虚也; 腹虽胀满, 而脉见微弱者, 必胃虚也, 虚火虚胀, 其堪攻乎? 此宜从脉之虚, 不从证之实也。其有本无烦热, 而脉见洪数者, 非火邪也; 本无胀滞, 而脉见弦强者, 非内实也, 无热无胀, 其堪泻乎? 此宜从证之虚, 不从脉之实也。凡此之类, 但言假实, 不言假虚, 果何意也? 盖实有假实, 虚无假虚。假实者, 病多变幻, 此其所以有假也; 假虚者, 亏损既露, 此其所以无假也。大凡脉证不合者, 中必有奸, 必先察其虚以求根本, 庶乎无误, 此诚不易之要法也。
2. 真实假虚之候, 非曰必无, 如寒邪内伤, 或食停气滞, 而心腹急痛, 以致脉道沉伏, 或促或结一证, 此以邪闭经络而然, 脉虽若虚, 而必有痛胀等证可据者, 是诚假虚之脉, 本非虚也。又若四肢厥逆, 或恶风怯寒, 而脉见滑数一证, 此由热极生寒, 外虽若虚, 而内有烦热便结等证可据者, 是诚假虚之病, 本非虚也。大抵假虚之证, 只此二条, 若有是实脉, 而无是实证, 即假实脉也; 有是实证, 而无是实脉, 即假实证也, 知假知真, 即知所从舍矣。 近见有治伤寒者, 每以阴脉作伏脉, 不知伏脉之体, 虽细虽微, 亦必隐隐有力, 亦必明明有证, 岂容任意胡猜, 以草菅人命哉! 仁者必不然也。
3. 又有从脉从证之法, 乃以病有轻重为言也。如病本轻浅, 别无危候者, 但因见在以治其标, 自无不可, 此从证也。若病关脏气, 稍见疑难, 则必须详辨虚实, 凭脉下药, 方为切当。所以轻者从证, 十惟一二; 重者从脉, 十当八九, 此脉之关系非浅也。 虽曰脉有真假, 而实由人见之不真耳, 脉亦何从假哉!
逆顺十共五条
1. 凡内出不足之证, 忌见阳脉, 如浮洪紧数之类是也。外入有余之病, 忌见阴脉, 如沉细微弱之类是也。如此之脉, 最不易治。
2. 凡有余之病, 脉宜有力有神, 如微涩细弱而不应手者, 逆之兆也。凡不足之病, 脉宜和缓柔软, 若洪大实滑浮数者, 逆也。
3. 凡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 久病脉来微缓软弱者为顺。若新病而沉微细弱, 久病而浮洪数实者, 皆为逆也。凡脉证贵乎相合, 设若证有余而脉不足, 脉有余而证不足, 轻者亦必延绵, 重者即危亡之兆。
4. 经曰: 脉小以涩, 谓之久病, 脉浮而滑, 谓之新病。故有余之病, 忌见阴脉; 不足之病, 忌见阳脉。久病忌见数脉, 新暴之病而见形脱脉脱者死。
5. 凡元气虚败之证, 脉有微极欲绝者, 若用回阳救本等药, 脉气徐徐渐出渐复者, 乃为佳兆; 若陡然暴出, 忽如复元者, 此假复也, 必于周日之后, 复脱如故, 是必不治之证。若全无渐复生意者, 自不必治。若各部皆脱, 而惟胃脉独存者, 犹可冀其万一。脉要歌十一 从<权舆>改正脉有三部, 部有三候, 逐部先寻, 次宜总究。左寸心经火位, 脉宜流利洪强; 左关肝胆, 弦而且长; 尺部膀胱, 沉静弥良。右寸肺金之主, 轻浮充畅为宗; 脾胃居于关部, 和缓胃气常充; 右尺三焦连命, 沉滑而实则隆。四时相代, 脉状靡同。秋微毛而冬石, 春则弦而夏洪。滑而微浮者肺恙, 弦中兼细者脾殃。心病则血衰脉小, 肝证则脉弦且长。大而兼紧, 肾疾奚康? 寸口多弦, 头面何曾舒泰? 关前若紧, 胸中定是症殃。
急则风上攻而头痛, 缓则皮顽痹而不昌。微是厥逆之阴, 数为亏损之阳。滑则痰涎而胸膈气壅, 涩缘血少而背膊疼伤。沉是背心之气, 洪乃胸卅之妨。若夫关中, 缓则饮食必少, 滑实胃火煎熬, 小弱胃寒逆冷, 细微食少膨胀。卫之虚者涩候, 气之滞者沉当。左关微涩兮血少, 右关弦急兮过劳。洪实者血结之瘀, 迟紧者脾冷之殃。至如尺内, 洪大则阴虚可凭, 或微或涩, 便浊遗精。弦者腹痛, 伏者食停。滑兮小腹急胀, 妇则病在月经。涩兮呕逆翻胃, 弦强阴疝血崩。紧兮小腹作痛, 沉微必主腰疼。紧促形于寸, 此气满于心胸; 紧弦见于关, 斯痛攻乎腹。两寸滑数兮, 呕逆上奔; 两关滑数兮, 蚘虫内啮。心胸留饮, 寸口沉潜; 脐腹成症, 关中促结。左关弦紧兮, 缘筋脉之拘挛; 右关沉滑兮, 因食积之作孽。脉有浮沉迟数, 诊有提纲大端。浮而无力为虚, 有力为邪所搏。浮大伤风兮浮紧伤寒, 浮数虚热兮浮缓风涎。沉缓滑大兮多热, 沉迟紧细兮多寒。
沉健须知积滞, 沉弦气病淹淹。沉迟有力, 疼痛使然。迟弦数弦兮, 疟寒疟热之辨; 迟滑洪滑兮, 胃冷胃温之愆。数而有痛, 恐发疮疡; 若兼洪滑, 热甚宜凉。 阴数阴虚必发热, 阳数阳强多汗黄。脉有七情之伤, 而为九气之列。怒伤于肝者, 其脉促而气上冲; 惊伤于胆者, 其气乱而脉动掣。过于喜者伤于心, 故脉散而气缓; 过于思者伤于脾, 故脉短而气结。忧伤于肺兮, 脉必涩而气沉; 恐伤于肾兮, 脉当沉而气怯。若脉促而人气消, 因悲伤而心系挈。 伤于寒者脉迟, 其为人也气收; 伤于热者脉数, 其为人也气泄。脉体须明, 脉证须彻。浮为虚而表显, 沉乃实而卅决。滑是多痰, 芤因失血。 濡散总因虚而冷汗, 弦紧其为寒而痛切。洪则躁烦, 迟为冷别。缓则风而顽木, 实则胀而秘结。涩兮血少而寒, 长兮痫而又热。短小元阳必病, 坚强患乎满急。伏因痛痹伏藏, 细弱真元内伤。结促惟虚断续, 代云变易不常。紧急或缘泻痢, 紧弦症痞相妨。数则心烦, 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 下盛则气胀。大是血虚之候, 细为气少之恙。浮洪则外证推测, 沉弦为内疾斟量。阳芤兮吐立至, 阴芤兮下血须防。盛滑则外疼可别, 实紧则内痛多伤。 弱小涩弦为久病, 滑浮数疾是新殃。沉而弦紧, 癖内痛; 脉来缓滑, 胃热宜凉。
长而滑大者酒病, 浮而缓豁者湿伤。坚而疾者为癫, 迟而伏者必厥。 洪大而疾则发狂, 紧滑而细为呕哕。脉洪而疾兮, 因热结以成痈; 脉微而涩兮, 必崩中而脱血。阴阳皆涩数, 知溲屎之艰难; 尺寸俱虚微, 晓精血之耗竭。 脉见危机者死, 只因指下无神。不问何候, 有力为神。按之则隐, 可见无根。盖元气之来, 力和而缓; 邪气之至, 力强而峻。弹石硬来即去, 解索散乱无绪, 屋漏半日而落, 雀啄三五而住, 鱼翔似有如无, 虾游进退难遇。更有鬼贼, 虽如平类, 土败于木, 真弦可畏, 是亦危机, 因无胃气。 诸逢此者, 见几当避。宜忌歌十二 伤寒病热兮, 洪大易治而沉细难医; 伤风欬嗽兮, 浮濡可攻而沉牢当避。肿胀宜浮大, 颠狂忌虚细。下血下痢兮, 浮洪可恶; 消渴消中兮, 实大者利。霍乱喜浮大而畏微迟, 头疼爱浮滑而嫌短涩。肠澼脏毒兮, 不怕沉微; 风痹足痿兮, 偏嫌数急。身体中风, 缓滑则生; 腹心作痛, 沉细则良喘急浮洪者危, 欬血沉弱者康。脉细软而不弦洪, 知不死于中恶; 脉微小而不数急, 料无忧于金疮。吐血鼻兮, 吾不喜其实大; 跌扑损伤兮, 吾则畏其坚强。痢疾身热而脉洪, 其灾可恶; 湿病体烦而脉细, 此患难当。水泻脉大者可怪, 亡血脉实者不祥。病在中兮脉虚为害, 病在外兮脉涩为殃。腹中积久而脉虚者死, 身表热甚而脉静者亡。死脉歌十三 出<权舆>雀啄连来三五啄, 屋漏半日一点落, 鱼翔似有又如无, 虾游静中忽一跃, 弹石硬来寻即散, 搭指散乱为解索。寄语医家仔细看, 六脉一见休下药。
景岳全书卷之五终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5/2 14:5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