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yrylss

经络秘密已揭开,古人思想超时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7: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hal8900先生:

我讲的是经络活动的内在“实质”,没有把经络和神经划等号!好比我们手里拿着一把剑,挥动这把剑时剑尖要留下一道划痕,剑条相当于神经,划痕相当于经络,产生这道划痕的内在“实质”是什么?是不是剑?这个我在文中一再阐明。至于西方人或从西方人的神经视角看经络只能看到神经,那是与他们的研究习惯有关。

另外,“先师”、“权威”、“专家”、“教授”、“硕士”、“研究生”你怎么看与我怎么看不必在此另议。

谢谢!
发表于 2007/7/5 20: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rylss 于 2007/7/5 17:00 发表
回hal8900先生:

我讲的是经络活动的内在“实质”,没有把经络和神经划等号!好比我们手里拿着一把剑,挥动这把剑时剑尖要留下一道划痕,剑条相当于神经,划痕相当于经络,产生这道划痕的内在“实质”是什么 ...



yrylss 先生,强烈建议你实践一下内丹,亲身感受一下 经络真气,到时候你就能更深刻的认识经络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易道先生!
记得小时候,在我夜晚睡觉的时候,一合上双眼,四四方方的天棚犹如月光下的影像总要映入眼帘,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是不是真正地睡熟过。
十八九岁的时候开始真正接触中医,看的第一本书便是成都中医学院印发的中医经络学,当时深深地被书中的那条经络循行路线所吸引(静气功就别说了,我家世代行医,也有这个传统,但那时比较贪玩不去做什么深入了解)。自此,按照书中的十二经络次序通大周天,同时也是为了记住每条经线上的穴位。自那以后,再也见不到了那块睡眠中的天棚。后来看了一些气功方面的书籍,才明白那个叫做“开天目”。
从中医到西医,从西医到中医,逝者如斯夫,一晃几春秋。我时时在想,那个“天目”它怎么就没了呢?
近几年来我才意识到,可能是那个十二经的次序有问题。于是本着以顺为通的精神,经过不断的调整经络的接续和循行方向,终于又把它练了回来!......,您说这个叫不叫做练“内丹”?!
现在我在思考的是它的深层问题,经气在人体的“实质”是什么?故述上文。
发表于 2007/7/6 03: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
不該多言。
祝安好。

[ 本帖最后由 hal8900 于 2007/7/6 03:49 编辑 ]
发表于 2007/7/6 1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听好的,坛子吗就是交流的地方,管别人说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4: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即神经功能的结果,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不喜欢傍证博引,读过的材料还要回过头来东翻西找,很累!下文是经文中几段比较难解的地方,故引而述之。
《内经》中早有对神经的类似描述,比如“气街”,《内经》关于气街的论述,主要见于《灵枢•卫气》和《灵枢•动输》篇。
(文一)
《灵枢 卫气第五十二》:“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冲脉乃)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穴)与承山踝上以下,……。”
1.        首先,卫气不在血管,也就是说这个“街”不是血管。
2.        文中描述的“气街”路径与周围神经的分布相一致。“气街”是中医经络概念中的名词。
(文二)
《灵枢 卫气第五十二》:“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而)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六腑)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其(六腑的)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六腑的)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卫之体液与营之血液)阴阳相随,外内相贯(灌),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窃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能)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实)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1.        六腑的产物有二-卫气&营气。这里的“气”指的是提供经气活动的能量物质。
2.        “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结合临床,控制六腑活动的是神经,控制六腑活动的神经干才能达到“门户”这种效应。“气街”是中医经络概念中的名词。
(文三)
《灵枢  动输第六十二》:“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人)其卒然遇邪风,及(到)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   岐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的地方),此(这里的)气之尤络也。(而)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虽然)络绝(断裂)则径通(反而可以直接通),(虽然)四末解(切断)则气从合(反而可以从那里重新接起来),(恢复)相输如环。黄帝曰:善。此所谓(只知道经络)如环无端,莫知(而不知)其纪(经络的开关、关要),终(断)而(能)复始(续)(的原因),(原来是)此之谓也。”
1.        首先,《动输》这里的内容主要讲经气活动所运输的对象-血液,津液。故谓之营卫“之行也”。说明营气、卫气中的“气”指的是功能活动,而气“之行也”行的是血液、体液。
2.        “行相失也,气何由还?”。四末“及逢大寒,手足懈惰”是因该处的十二正经已经“络绝”,此时需要从四末之街(“四街”)这条另外的“径路”使该处十二正经的经气得以恢复,结合临床,只有视“气街”为神经干才能最终实现再生的目的,故又有下文:“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把四肢切掉了气也能从切掉的部位经络继续相输如环)”。“气街”是中医经络概念中的名词。
以上也说明了神经“功能”等同于经络之“气”,而且神经干是“街”-大的经络通道。

[ 本帖最后由 yrylss 于 2007/7/8 01:34 编辑 ]
发表于 2007/7/7 11: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咳,这位先生还是不明白!!!那个试验扎得的是“神经支/干”,仍把着眼点放在了神经的支/干,不是“神经梢”!诸神经 “梢” 所处的地方是穴位,穴位-穴位(梢→梢)相传的路径是经络。

牵强附会!!!这根本就不是高抬中医,而是贬损中医!!!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shitianzhu 先生
你非要把“气街”的概念范围与循行于体表的经络的概念范围混为一谈,我没办法。就好比你非要把一台发动机看做是一部汽车,谁都懒得管你。
不过,我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经络观点,反反复复地看怎么也没有找到损害中医的意思呀?反而感叹古人真得是了不起,积攒了那么多东西后人反而看不懂,猜过来猜过去没完没了。
发表于 2007/7/8 14: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楼主

您有权利和办法去阻止别人开拓吗?此其一。

其二,细菌、DNA结构研究,以及包括肉眼并没有看到的电流等等,其实,已经是四维空间的东西了。但她在四维空间再怎么开拓,也淘汰不了中医体系的!

其三,中医体系并非就是四维空间的理论,而是四维以上的形而上学!黄帝坐观八极,这八极究竟代表多少维?恐怕只有内窥功能的真人们才能体悟。

其四,吾等凡人想要超凡入圣,唯有向内“开发”,精进修炼不赘,早日开悟......

其五,楼主研究精神可嘉,但千万不要步西学后尘,向外探寻,而是要向内修炼......祝阁下早日开悟入圣。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5: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致娄秀尘埃先生

听这话似乎你超凡入圣开了悟,什么四维八极样样精通,那么在下先不问你该文从哪里体现出了“步西医后尘”,先向您请教一下:细菌、DNA是怎么个四维八极关系?说出来大家也好学习学习!来点儿实在的,别一见到人家提出什么观点总要去打打补丁,大师般地指点指点,请正面回答,别兜弯子。

[ 本帖最后由 yrylss 于 2007/7/8 16:0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6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