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梁知行

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 16: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尽在不言中!
发表于 2008/9/13 09: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有更新了,中秋节快乐!

(九十七)

星期天到农村去玩。啃着玉米、嚼着花生,和农民聊着今年收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话题。村民对村卫生所的赞扬让我感到奇怪,缺少仪器设备和高水平医生的村卫生所怎么可能受到农民的欢迎呢?村民骄傲地告诉我,诊所里的小大夫不仅能听诊、打针、还能针灸和配中药,所以受到认可。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便请村民领我去卫生所参观。

这是一座近百平方米的平房,砖瓦结构,外贴瓷砖墙面,房前打了水泥地,挺象样的。

室内隔出五个空间,一间是有八张病床的病房。去时,三张床上有人打吊瓶;一间三平方米左右的配药室,是配注射用药的;一间一床、一桌、一椅的诊室,桌上有一台联网的电脑;一间药房,放三架药品;最后一间较大,是中药的储藏和加工间,放着三个装满中药的药柜,柜门上满贴着写着药名的纸条。案子上有翻开的中药书,案边是药碾子……
卫生所只有一位大夫,是个年近三十的小伙子。

我注意到,卫生所的墙上贴着好多张有关针灸、出诊、医保、药价等事项的告示。其中一张针灸价格表,我看了又看,觉得颇能反映出小大夫的行医方针。告示注明,针灸的价格原则上是每日五元,但治不同的病,价格上下有所浮动。象治高血脂,脂肪肝这类的富贵病,收费达每日十元。而牙痛,气管炎这些痛苦程度比较大的病每日是两元。我知道,象治牙疼这样的病,一日针灸次数可达三次之多,算起来一次费用不到七角钱。看来,小大夫的收费原则与大医院正好相反,不是按自己付出劳动的多少而是按疾病的痛苦程度反比收费,这很有些我母亲的收费特点。

我在卫生所的医保单上看到,这个村实行一种简单的医保,每人交费十元,保一年。我算了一下,小大夫管三个自然村,近千人口,总额近万元。村民说,交了这十元,一般情况下,感冒、发烧打吊瓶就不再另收费了。

在村民家电话旁,我看到贴有这个小大夫的手写“名片”。村民说,家家都有小大夫的这张“名片”,有事打电话,小大夫是随叫随到。我问村民,在卫生所墙上贴的告示中,我看到出诊费注明一次是十元,农民怎舍得花十元钱叫大夫到家中来看病呢?村民告诉我,这十元的规定也只有在冬天才执行,夏季出诊并不要出诊费。三个自然村相隔三、四里地,冬天下大雪时,尤其是在夜里,出诊是很辛苦的。可这位医生不辞劳苦,服务态度非常好。村民对我说,村里有这么一个医生,真是大家的福气。

年轻医生正和村里的“小芳”谈恋爱,准备结婚。看来是要在农村扎根了。对这门婚事,农民们很赞成。

看到诊室门板上写着的诊脉歌诀,我知道小大夫对中医还不是很熟。村民说,小大夫只能给大人打吊瓶,小孩子一哭,他就找不到血管了。村民们不知道小大夫的学历。见他紧张、警惕的样子,我也没敢问他毕业的学校,估计学历不高。

如果只单打中医或西医任一种,他的医疗手段都会稍嫌单薄。我想,乡村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存在方式可以说是客观现实决定的。对此,西医和中医都有反对的。但我要说,反对无效。我同意中医和西医就象扬树和柳树一样是品种不同,让这两种树结合不太可能也无必要。但我认为,扬树和柳树是可以在盖同一所房子时结合,中医和西医可以在这个卫生所里由同一个医生同时用于治疗疾病。在这个卫生所里,中医疗法无疑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受到农民的欢迎。

有人会说,这个小大夫的所谓中医疗法算不上医学,顶多是一种安慰疗法。对此,我不反对。我甚至怀疑小大夫给村民挂吊瓶的必要性。因为按美国医生的观点,中国人所打的大多数吊瓶都没必要。如果美国医生说得对的话,这个小大夫施用的西医疗法也应属安慰疗法。

可这样一来,这个卫生所就没有什么存在价值了,而我们在社区搞诊所也同样没什么意义了。如此推论,这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真不好解决了。
无论是按中医尺度还是按西医尺度衡量,这个乡村医生的医学水平都可质疑,对此,我无从辩护。但从村民对他的一致赞扬中,我不得不承认,在这里医术并不是第一重要的。在卫生所内,我看到了大大小小不下二十种登记管理册,小大夫在对近千人口实行着医疗管理。村民有病找到他,他能拿出治疗办法,能给病人和家属出主意,想办法,联系上级医院,请教更高明的医生……他采取的行动能给予村民以安全感、归属感,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现代人以为如今人们最需要的是自由、独立和有个性,不想被人“管理”。其实不然,如果你自由到没人知道你的存在,没有在乎你的生老病死,我想,这种自由也是一种悲哀。我曾对年轻的同事说,别以为来上访的人就是来讨说法,要注意到讨说法背后的无所依托,找寻安全的失落感,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在接待上我们无论怎样热情、耐心、细致都不多余。从这一点上讲,有人嘲笑“赤脚医生”的医术实在是只看到问题的表面。

其实,当我看到年轻医生那台质量很好的联网电脑时,我对他作为乡村医生的能力并不担心。一位朋友经血不止,不知再怎么治好。我随手在电脑上一搜索,看到一个简单办法:灸隐白穴。还配有照片,穴位用红色在人体上点出。于是,用一棵香烟试灸这个穴,竟真的好了。所以,乡村医生通过电脑使用“机器医生”也可以为他治病提供参考。如今中医也研制出“机器医生”,在网上使用起来也很方便。虽然“机器医生”不能当真医生用,但其提供的多种治疗方案的确能给年轻医生以启发,加之网上有许多中西医论坛,想请教学者也不难。

医学固然很伟大,但治病却不是非学完所有医学课程就无从下手。我对刚到手的手机、数码相机等物总是先研读说明书,学习使用方法。女儿每见到便觉多余:“这还用看说明书吗,摆弄一遍不就知道了?”可对我来说,不看说明书根本就不敢动一个键子。我就是把一本电脑书看烂了,又跟了两期电脑班学习才会使用电脑的。而大多数年轻人既不看电脑书,也不上电脑班,这捅捅,那按按地摆弄一番,很快就会使用电脑了,其速度比我的正规学习快多了。

用读书、老师教授的方式固然是正规的学习,但事实证明,年轻人的“摆弄法”却往往是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学习。乡村医生之治病正如青年人摆弄电脑,不能说非通过正规学习不能掌握。中国古人很可能就是今天的年轻人,他们对人体的把握虽然没有理论指导和老师讲授,但他们没有失去人类通过“摆弄”而了解事物的能力。正是人类的这一天赋产生了中医。
发表于 2008/9/13 09: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9/15 13: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支持
发表于 2008/9/26 19: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还有没有,真的不错。
发表于 2008/10/7 18: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是好文啊,真想等作者出版买一本给家人看看。
发表于 2008/10/8 14: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文,每读必有助益
发表于 2008/10/8 16: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款款道来,说理透彻!--------------------再赞一下
发表于 2008/10/15 16: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八)

大热的天,先后见到两个熟人抱孩子上医院。孩子戴着大口罩,捂得汗津津的。我奇怪:除了白血病做化疗外还有什么病需要这么防范?一问,原来是孩子患上过敏性哮喘,过敏源是尘螨,不能直接接触空气。


据说,尘螨无处不在,防不胜防,便是最干净的人家,床上也有二百万以上的尘螨。与尘螨斗争把两个孩子父母的生活方式全改变了。门窗紧闭,安装上空气净化器、保湿器;席梦思、羽绒被、沙发、地毯、靠垫……几乎所有柔软、舒适的用品全清空了;所有可能吸附灰尘的电器、家具也都请出了门———家中简陋得如中世纪。


其中一个孩子做全面体检时,还发现严重的铅中毒,而全家人绞尽脑汁也没找出毒源来,想不出这毒是怎么中上的。没办法,连好好的楼房也不住了——搬家。


现代生活对这两个家庭来说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这两个孩子,一个父亲是外科医生;一个母亲是内科医生,却对自己孩子的过敏症束手无策。西医的法子用尽了,孩子因用药太多,出现了“菌群失调”症状——口腔溃烂、胃肠紊乱。治病致病,病上加病。


一个孩子的姥姥说,孩子尘螨过敏,大人精神过敏。领孩子上医院瞧的是“病态反应科”,很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


如果是在外国,这过敏症当然还得在西医中继续想法子。可在中国,这两个做西医的父母就找中医商议,给孩子喝中药调养。


回想母亲行医时,很少听她说谁患过敏症。我想,这病可能是后发现的。向一位医生请教,医生告诉我,从前并没有这么多过敏症患者,同富贵病一样,过敏症也是当今的流行病,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病;是现在人太讲卫生,在单一的室内环境中呆得太久的结果。


这么说,我们上个世纪刚刚建立起来的关于卫生和细菌的观念又被颠覆回去了?我们小时候那种下河、上树、玩泥巴、全家老少在一起,有家禽、家畜陪伴的日子是对的?想不到,近百年来我们讲究卫生、消灭细菌的结果却是干扰了我们人体的内分泌体系,破坏了人体内细菌的生态平衡,致使人体功能下降,结果是适得其反。


这样看来,《黄帝内经》做为医学经典之所以很少讲医术而侧重谈“道”,是因为古人已意识到人体是开启自然之门的钥匙。古人努力通过自身生命去理解生存法则,从而得“道”。正因为中医致力于归纳人体内所蕴含的生存法则,所以,中医所强调的养生就不仅是养自身生命,还要养生命之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和涵养道德等等。


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没有遇到抵抗不应是我们无视自然法则的理由。自然默许人类的破坏行为不等于这一法则不存在。过敏症到底是人排斥自然,还是自然排斥人呢?


单位新来一位80后女孩。我好心让她和我共用一间办公室。一进屋,她就捂上鼻子说:“我花粉过敏,你这些花统统搬走。”——如今,我陪着她,不开窗通风而用风扇吹风;没有花香转用香奈尔香水……我建议她出去锻炼身体,她说不用,每个月打一针增强免疫力的药针就行了。正是现代科学创造了能够把人与自然隔绝的条件,切断了人与自然的天然关系。我想,再这么陪下去,不出一年,恐怕我也得不耐受鸟语花香,无福消受大自然了。

如今的孩子,被保护得整整一个夏天都不会被蚊子叮一口。我对一个孩子说,被蚊子叮上一口没那么可怕,我给他看蚊子叮我后连个红点都不曾留下。可这个孩子在我领他玩时真被蚊子叮了一口。他不仅象被毒蛇咬了一般大呼小叫,而且皮肤真的象被蛇咬了似的红肿起来。我受到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一致谴责。面对孩子前所未有的伤害后果我无话可说。我想,上古时人被毒蛇咬了可能也不至于象现代人这样丢命。但是再过二百年,人类见了蚊子恐怕得象见了眼镜蛇一样逃跑,不然就会没命。


科学带领我们走着一条“鬼打墙”式的认识道路,今天是正确的理论就是明天的错误理论。可以说,正是科学认识的反复性反而昭示了中国“道”的真理性。我一位朋友说,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正是“道”与“理”的关系。理可以成千上万,而道是一。我之主张中西医结合正是主张“道”与“理”合。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只讲“理”而不讲“道”,或用“理”来要求“道”,那么我们如何裁决“公理”和“婆理”?而理本来就有一时一地性,时过境迁时,这过时的理是留与不留?


一个年轻人要去做论文答辩,先拿我演练。让我不停地发问,他一一做斩钉截铁式回答。几个问题答下来,我说:当今任一学科的学术讨论会要是开上三天的话,最后一天一定是全体迷茫。如果讨论到最后你还能咬钉嚼铁地下判断,就说明你心理偏执。我告诉年轻人,答辩到第三个回合时,就要用探讨、商榷、不确定的语气了,否则会激怒教授们的。


其实,我很理解反中医人士的气急败坏。他们为中医尚有一席之地、自成一家之言而忿满;让代表科学的他们容忍中医存在如同让他们与巫医、神汉同堂一样,是件奇耻大辱的事情。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正是科学认识的“朝令夕改”才为百家争鸣广开言路。众说纷纭的局面正是科学讲“理”的特点所带来的。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没有那么多理论学说,固然是因为不愿为“惑众”支付过大的社会成本,也缘于“道可道,非常道。”身在“道”中用不着自“说”价值,既便是细菌,其价值也不容质疑。“天生我才必有用”不仅仅是李白一个人的豪迈。而“理”却是用来讲的,是需要以“说”来立的。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嘴,各说各理,让说谁不说?如果有人嫌乱,也不该怪罪中医啊。


女儿常建议家长给孩子养条狗。她说,这是出于全方位的考虑。不仅有菌群平衡方面的,还有心理方面的考虑。如今孩子的疾病越来越成人化,女儿说,许多医生没有意识到病因往往是惊恐和多思。而一条忠实的狗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我知道,女儿的这一看法不是出于书本而是自身体验。女儿一岁时,路还走不稳,每天就有两三只大狗来找她玩。女儿与这些狗关系亲密,感情深厚,潜在的非语言交流能力被及时唤醒。如今,遇到不会说话的幼儿患者,她摸摸、看看就能了解不少情况,不通过语言也能与孩子交流。


真理不一定是越辩越明,很可能是越辩越糊涂。讲理和懂道不是一回事。如今,有一门叫“科学学”的新学科,好象是致力探寻“道”的学问,引我关注。
发表于 2008/10/17 14: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近两年对我生活影响最大的两个帖子之一(另一帖是民间中医奇才),感恩民间中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