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古今医统大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3: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救饥】采嫩叶炸熟,油盐调食

【救饥】采嫩叶炸熟,油盐调食。榴果熟时摘取食之。不可多食,损人肺,及损人齿令黑。【治病】具见本草。

杏树 本草有杏核仁,生晋山川谷,今处处有之。其实有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熟最早。扁而青黄者,名木杏,其子皆入药。又小者,名山杏,不堪入药。其树高丈余,叶颇圆淡绿,颇带红色,叶似本葛叶而光嫩微尖,开花色红,结实金黄色,核仁味甘苦,性温,冷利有毒。得火良,恶黄芩、黄耆、葛根,解蜴毒,畏 草。杏实味微酸,其性热。

【救饥】采叶炸熟,以水浸渍,作成黄色,换水淘净。油盐调食。其杏黄熟时摘取食,不可多食,令人发热及伤筋骨。【治病】具见本草。

枣树 本草有大枣,干枣也,一名美枣,一名良枣。生枣出河东平泽及近地州郡,青、晋、绛、蒲州者特佳,江南出者坚燥少肉。树高一二丈,叶似酸枣叶而大,比皂角叶亦大尖FS光泽。叶间开青黄色小花。结实种数甚多,《尔雅》云壶枣,江东呼枣大而锐上者为壶,壶犹瓠也。边,腰枣,云子细腰,又谓辘轳枣。挤,白枣,即今枣,子白乃熟。遵,羊枣,实小而圆,紫黑色,俗又呼为羊屎枣。洗,大枣,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如鸡卵。蹶泄,苦枣,云子味苦。晰,无实枣,云不着子者。还味,稔枣,云还味短味也。又有水菱枣、御枣,叩朴落苏也。又有牙枣,皆味甘美。其余不能尽别其名。大枣味甘,性平无奉。杀乌头毒,牙齿有病患,切忌食。生枣味甘辛,多食令人寒热腹胀,羸瘦人不可食。蒸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不宜合和慈白食。

【救饥】采嫩叶炸熟,水浸作成黄色淘净,油盐调食。其枣红熟时,摘取食之,其结生硬未红时,煮食之亦可。【治病】具见本草。

沙果树 一名花红,南北皆有,今中牟岗野中亦有之,人家园圃中亦多栽种。树高丈余,叶似樱桃叶而色深绿,又似急苈子叶而大。开粉红花似桃花瓣微长不尖。结实似李而甚大。其味甘微酸。

【救饥】采嫩叶炸熟,油盐调食,其果红熟时摘食之。【治病】具见本草。

以上叶实皆可食。

莲藕 本草有藕实,一名水芝丹,一名莲。生汝南池泽,今处处有之。生水中其叶名荷,圆径尺余,其花世谓之莲花,色有红白二色,花中结实谓之莲房,俗名莲蓬。其莲青皮里白子为的,即莲子也。的中青心为苍,其的至秋表皮色黑而沉水,就蓬中干者,谓之石莲,其根谓之藕。《尔雅》云︰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迈,其本密。云是茎下白 ,在泥中藕节间,初生萌芽也。其花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是也。芙蕖,其总名,别名芙蓉。又云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连实、茎味甘,性平寒无毒。

【救饥】采藕熟食、生食皆可,莲子蒸食,或生食亦可,又可休粮。仙家贮石莲子、干藕经千年者,食之至妙又以实磨为面食,或屑为米加粟煮饭食之皆可。【治病】具见本草。

鸡头实 一名芡实,一名雁喙实,幽人谓之雁颐。出雷泽,今处处有。生泽中,叶大如荷而皱,背紫有刺,俗谓鸡头盘花,结实形类鸡头,故以名之。中有子如皂角子大,茎褐色。

其近根茎 嫩者,名 。人采以为菜茹。实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茎叶炸食,实熟采实剥仁食之。蒸过烈日晒之,其皮即开,舂去皮捣仁为粉,蒸炸作饼皆可食,多食不益脾胃气,兼难消化,生食动风冷气,与小儿食不能长大,故驻年耳。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3: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病】具见本草

山药 本草名薯蓣,一名山芋。出明州、滁州,生高山山谷,今处处有之。春生苗蔓延篱,圆茎紫色,叶青有三尖角,似千叶狗儿秧叶而光泽。开白花,结实如皂角子大。其根皮色黪黄,中则白色。人家园圃种者肥大如手臂,味美。怀孟间产者入药最佳,味甘,性温平无毒。

紫芝为之使,恶甘遂毒。

【救饥】掘取根蒸熟食甚美,或火烧熟食之,或煮食皆可,其实亦可煮食。【治病】具见本草。

芋头 本草一名土芝。生田野中,今处处有之,人家多栽种。叶似小荷叶而偏长不圆,近蒂边皆有一 儿,根状如鸡子大,皮色茶褐,其中白色。味辛性平有小毒,其药冷,无毒。

【救饥】本草芋有六种︰青芋细长,毒多,初煮须要灰汁,换水,煮熟,乃堪食;白芋、真芋、莲禅芋、紫芋毒少,蒸煮食之。又宜冷食,疗热止渴;野芋大毒,不堪食也。【治病】具见本草。

荸荠 本草名乌芋,一名水萍,又名燕尾草。《尔雅》谓之芍。有二种︰根黑皮浓肉硬白者谓之猪荸荠;皮薄色淡紫肉软者谓之羊荸荠。生水田中,叶似莎草而浓肥,梢又长窄,叶间生葶,其葶三棱,梢头开花,酱褐色。根即荸荠。其味微苦甘,性微寒无毒。

【救饥】采根煮熟食,制作粉食之,浓人肠胃不饥。服丹石人尤宜食,解丹石毒。孕妇不可食。【治病】具见本草。

以上根可食。

菜部达菜 所在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苗叶就地生,叶类白菜叶而短,叶茎亦窄,叶稍圆,形状似糜匙样。味咸其性平,微寒微毒。

【救饥】采苗叶炸熟,以水浸洗净。油盐调食,不可多食。破腹。【治病】具见本草。

芸薹菜 今处处有之。叶似菠菜,叶下两旁多两叉。开黄花,结角似蔓菁角,有子如小芥子大。味辛性温无毒。经冬寒其根不死,辟蠹(音渡)。

【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浸淘净,以油盐调食。【治病】具见本草。

莴苣菜 生密县山野间。苗叶就地生,叶似莴苣叶而小,又似苦苣叶而却宽大。叶脚花叉颇少,叶头微尖,边有细锯齿。叶间撺葶,开淡黄花。其苗叶味微苦。

【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生采亦可食。【治病】具见本草。

山苦 生新郑县山野中。苗高二尺余,茎似高苣葶而节稠,其叶甚,花有三五尖,又似花苦苣菜甚大,开淡棠褐花,表微红,味苦。

【救饥】采嫩苗叶炸熟,水淘去苦味,以油盐调食。【治病】具见本草。

苋菜 本草有苋实,一名马苋。幽蓟间讹呼为人杏菜。生淮扬川泽及田野中,今处处有之。苗高一二尺,茎有绿楞,叶如小蓝叶大,有赤白二色。家者茂盛而大,野者细小叶薄。

味甘性寒无毒。不可与鳖肉同食,生鳖瘕。

【救饥】采嫩叶炸熟,水淘洗净,以油盐调食之。若晒干炸食尤佳,无毒。【治病】具见本草。

冬葵菜 本草冬葵子,是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结子,故谓之冬葵子。生少室山野,今处处有之。苗高二三尺,茎及花叶似蜀葵而差小。子及根俱味甘,性寒无毒。黄芩为之使,根解蜀椒毒。叶味甘,性滑利,为百菜主,其心伤人,微毒。

【救饥】采叶炸熟,水浸淘洗净,油盐调食,服丹石人尤宜食。天行病后食之,顿丧明,热食亦令人热闷动风。【治病】具见本草。

水芹菜 俗作芹菜,一名水英。出南海池泽,今水边多有之。根茎就地二三寸,分生茎叉。其茎方,凹面四楞,对生叶似痢苋菜叶而阔短,边有大锯齿,又似薄荷叶而短。开白花似蛇床子花。味甘性平无毒。又云大寒。春秋二时龙带精入芹菜中,人过食之作蛟龙病。

【救饥】发英时采之炸熟食。芹有二种︰秋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茎叶并堪食。又有渣(音粗)芹,可为生菜食之。【治病】具见本草。

香菜 生伊芳洛间,人家园圃种之。苗高一尺许,茎方凹面四棱,茎色紫稔,叶似薄荷叶微小,边有细锯齿,亦有细毛,梢头开花,作紫花淡藕褐色。其味辛香,性温。

【救饥】采嫩苗叶炸熟,油盐调食。【治病】具见本草。

黄芽菜 生密县山谷中。苗初就地生,叶似初生山莴苣叶而小,叶脚边微有花叉。又似孛孛丁叶而头颇圆,茎中撺生葶叉,高五六寸许。开小黄花,结小细子,黄茶褐色。叶味甘。

【救饥】采苗叶炸熟,换水淘净,以油盐调食。【治病】具见本草。

水芥菜 水边多生,苗高尺许,叶似家芥菜叶极小,色微淡绿,叶多花叉亦细。开小黄花,结小子角儿。其叶味微辛,无毒。

【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浸去辣味,淘洗净。以油盐调食。【治病】具见本草。

山白菜 生辉县山野中,苗叶颇似家白菜而叶茎细长,其叶尖FS 边有锯齿叉。又似达菜叶而尖瘦亦小。味甘微苦。

【救饥】采苗叶炸熟,换水淘。油盐调食。【治病】具见本草。

野韭 生荒野中,形苗状如韭苗,叶极细弱。叶圆比紫韭又细,叶中撺葶,开小粉紫花,似韭花状。苗叶味辛。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3: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救饥】采苗叶炸熟,油盐调食,生而食亦可。【治病】具见本草

山葱 一名隔葱,又名鹿耳葱。生辉县太行山山野中。叶似玉簪叶微圆,叶中撺(七官切)葶,葶似蒜葶甚长而涩,梢头结 ,似葱 微小,开白花,结子黑色。味苦辣。

【救饥】采苗叶炸熟,油盐调食。生腌食亦可。【治病】具见本草。

薤韭 一名石韭,生辉县山野中。叶似蒜叶颇窄。又似肥韭叶微阔,花似韭花颇大。

根似韭根甚大。其味辣,可食。

【救饥】采苗叶炸熟,油盐调食,生亦可食。冬寒之月采取根炸熟可食。【治病】具见本草。

银丝菜 所在人家园圃多种。苗叶皆似莴苣细长,色颇青白,撺葶高二尺许。关四瓣淡黄花,结蒴似荞麦蒴而圆,中有子如油子大,淡黄色。其叶味微苦,其性凉。

【救饥】采嫩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生揉亦可食。【治病】具见本草。

泽蒜 又名小蒜,生田野中,今处处有之。生山中者名 (力的切),苗似细韭叶,中心撺葶,开淡粉紫花,根似蒜而甚小。味甘性温,有小毒。又云热有毒。

【救饥】采苗根作羹,或生腌,或炸熟,以油盐调食亦可。【治病】具见本草。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3: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九十七 制法备录

医之治疾,制药以待用,正如将之制敌,练兵于平时。仓卒急用,所以收奇续而成全功也。

今见医者救急之际,切以知方,顾无成药,奈何可以济困而持危?亦惟束手待毙而已,可谓医师之良乎?韩文公曰︰青芝赤箭,玉札丹砂,败鼓之皮,牛溲马勃,蓄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甫谓蓄药颇易,制药为难。市缠坊肆惟有生药,而凡制练之精要者,为尤难得。若非医家从容制炼,以备仓卒之需,又安能解倒悬之厄耶?不然则如临阵用兵,总非素炼,曷以取胜?春甫目击斯弊,故悉考制法,裒集成帙,以为好生者共焉﹗

药剂丸散汤膏各有所宜不得违制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过越。

汤者,荡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细末是也,去急病用之。膏者,熬成稠膏也。液者,捣鲜药而绞自然真汁是也。丸者,缓也,作成圆粒也,不能速去病,舒缓而治之也。渍酒者,以酒浸药也。有宜酒浸以助其力,如当归、地黄、黄柏、知母阴寒之气味假酒力而行气血也。有用药细锉如法煮酒密封,早晚频饮,以行经络或补或攻,渐以取效是也。

称剂分两,轻重多少,皆须甄别。若用得其宜,与病相合,入口必愈。若冷热乖戾,分两违舛,汤丸失度,当差又剧,喻如宰夫以鳝鳖与专羹食之,更足成疾,岂充饥之可望乎﹗故仲景云︰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仲景言锉如麻豆大者,与 咀同意。夫 咀,古之制也。古人无铁刀,以口咬细。今如麻豆,为粗药煎之,使药水清饮于肠中,则易升易散。今人以刀锉如麻豆大,此 咀之易成也。 咀之,取其煎熬得出药汁,易行经络。若至高之病加酒煎,去湿以生姜,补元气发散风寒以葱白,去膈上痰以蜜,开痰结以生姜汁。凡诸汤用酒,临熟加之。细末者,不循经络,止去胃中及脏腑之积,及治肺疾咳嗽为宜。气味浓者,白汤调;气味薄者,煎之和渣服。

凡药去下部之病者,极大而尖且圆;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极小面糊丸,取其迟化直至下焦,或酒或醋,取其收敛。凡半夏、南星欲去湿者,以生姜汁稀糊丸,取其易化也。汤泡蒸饼又易化,滴水尤易化。炼蜜丸者,取其迟化而气循经络也。腊丸者,取其难化而迟取效也。凡修丸药,用蜜只用蜜,用饧只用饧,勿交杂用。且如丸药用腊,取其能固护药之气味,势力全备,以过关膈而作效也。今若投蜜相合,虽易为丸,然下咽亦易散化,如何得到脏中?若其更有毒药,则便与人作病,岂徒无益,而又害之,全非用腊之本意。

凡炼蜜皆先掠去沫,令熬色微黄,拭水不散,再熬二三沸。每用蜜一斤,加清水一酒杯,又熬一二沸作丸,则收潮气而不粘成块也。冬月炼蜜成时,要加二杯水为妙。《衍义》云︰每蜜一斤,只炼得十二两是其度数也。和药末要乘极滚蜜和之,臼内用捣千百杵,自然软熟,容易作条,好丸也。

凡丸散药,亦先细切曝燥乃捣之。有各捣者,有合捣者。其润湿之药如天门冬、地黄辈,皆先切曝之,独捣,或以新瓦慢火炕燥,退冷捣之,则为细末。若入众药随以和之,少停回润,则和之不均也。又湿药欲燥,皆蚀耗,当增分两称之。

凡筛丸药,用密绡令细,若筛散药,尤宜精细。苦捣丸必于臼中捣数百过,色理和同为佳。

凡药渍酒,皆须切细,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须待酒尽也。渣则曝燥微捣,更渍饮之,亦一散服之。凡合膏,或以醋或酒或水或油渍,令淹浃密覆。至煮膏时,当三上三下,以泄其热势,令药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下之要沸静,良久乃上之。如有薤白在中者,以两段渐焦黄为度;如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黄为度。绞膏要以新布,若是可服之,膏滓亦可以酒煮饮之。可药之膏渣,亦则宜以敷病处。此盖欲悉尽其药力也。凡汤酒膏中,内诸石药皆细捣之,以新绢裹之内中。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3: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制法备录

《衍义》云︰石药入散,如钟乳粉之属,用水研末极细,必要二三日乃已。以水漂澄极细,方可服饵,岂但捣细以绢裹之为例耶﹗凡煎膏中有脂,先须揭去革脂子,方可用之。如猪脂,勿令经水,腊月者弥佳。凡膏中有雄、朱砂辈,皆当另捣研如面,俟膏毕,乃投入,以物杖搅之,不尔沉聚在下,不匀也。凡草药烧灰为末,如荷叶、柏叶、茅根、蓟根,十灰散之类,必烧焦枯用器盖覆以存性。若如烧燃柴薪, 成死灰,性亦不存而罔效矣﹗凡诸膏腻药,如桃仁、麻仁辈,皆另捣如膏,乃以内成散中,旋次下臼,合研捣,令消散。

药剂分两古之药剂,锱铢分两,与今不同。云一升者,即今之一茶盏也。云两铢者,六铢即二钱半,二十四铢为一两也。云三两者,即今之二两也。云一两者,即今之六钱半也。凡散药有云刀圭者,有云方寸匕者,有云一字者。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方寸匕者,作匕方正一寸,抄散取不落纸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为一勺。一字者,即今之二分半也,如一钱有四字之义。二字者,即今半钱,为五分也。

凡丸药云如细麻者,即胡麻也。如黍粟,亦然,以十六黍为一大豆。如大麻子者,准三细麻也。如胡豆大者,即今青斑豆也,以二大麻子准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是也。如大豆者,以二小豆准之。如梧桐子大者,以一大豆准之可也。

煎药则例凡煎汤剂,必先以主治之为君药,先煮数沸,然后余药文火缓缓熬之,得所勿揭盖,连罐取起,坐凉水中,候温热服之,庶气味不泄。若遽乘热揭封倾出,则气泄而性不全矣。煎时不宜烈火,其汤腾沸耗蚀而速涸,药性未尽出而气味不纯。人家多有此病,而反责药不效,咎将谁归?发汗药,先煎麻黄二三沸,后入余药同煎。止汗药,先煎桂枝二三沸,后下众药同煎。和解药,先煎柴胡,后下众药。至于温药,先煎干姜,行血药先煎桃仁,利水药先煎猪苓,止泻药先煎白朮、茯苓,止渴药先煎天花粉、干葛,去湿药先煎苍朮、防己,去黄药先煎茵陈,呕吐药先煎半夏、生姜,风药先煎防风、羌活,暑药先煎香薷,热药先煎黄连。凡诸治剂,必有主治为君之药,俱宜先煎,则效自奏也。

凡汤用麻黄去节,令通理。碎锉如豆大,先另煮二三沸,掠去上沫,更益水如本数,乃内余剂,不尔令人烦。

凡用大黄不须细锉,先以酒浸,令淹浃密覆一宿,明旦煮汤,临熟,乃内扬中,煮二三沸便起,则势力猛,易得快利。丸药中微蒸之,恐寒伤胃也。

凡汤中用阿胶、饴糖、芒硝皆须待汤熟起去渣,只内净汁中煮两三沸,溶化尽仍倾盏内服。

凡用干枣、莲子、乌梅仁、决明子皆擘破研碎入药煎。凡用砂仁、豆寇、丁香之类,皆须打碎,迟后入药煎数沸则起。不尔,久久煎之,其香气消散也,是以效少。凡汤中用犀角、羚羊角,一概末如粉,临服内汤中。然入药法,生磨汁煮亦通。凡诸药子仁,皆用汤泡,去皮尖及双仁者,亦有炒令黄色者,生用者并捣碎入剂煎方得汁出。凡用沉香、木香、乳、没,一切香末药味,须研极细,待汤热先倾汁盏,调香末服讫,然后尽饮汤药。

凡煎汤药,初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药二十四两,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准。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小取汁。服汤宜小沸,热则易下,冷则呕涌。

服药序次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及下部,宜空腹而在旦;病在头目骨髓,宜饱满而在夜。虽食前食后,亦停少顷,然后服药。食不宜与药并行,则药力稍为混滞故也。《汤液》云︰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稍消则服药,药气稍消则进食。所谓食先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又有酒服者、饮服者、冷服者、暖服者。服汤有疏有数者,煮汤有生有熟者,各有次第,并宜详审而勿略焉。

清热汤宜凉服,如三黄汤之类;消暑药宜冷服,如香薷饮之类;散寒药宜热服,如麻黄汤之类;温中药宜熟而热,补中药皆然;利下药宜生而温,如承气汤之类。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3: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制法备录

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强弱、羸瘦,病之轻重为之进退增减,不必局于方说,则活泼泼地也。云 时,周时也,从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

服药禁忌服柴胡忌牛肉。服茯苓忌醋。服黄连、桔梗忌猪肉。服乳石忌参朮,犯者死。服丹石不可食蛤蜊,腹中结痛。大黄、巴豆同服,反不泻人。服皂矾忌荞麦面。服半夏、菖蒲忌饴糖、羊肉。

服白朮、苍朮忌雀肉、胡荽、大蒜。服天门冬忌鲤鱼。服牡丹皮忌胡荽。服常山忌葱。服鳖中忌苋菜。服商陆忌犬肉。服地黄忌萝卜。服细辛忌生菜。服甘草忌菘菜。服粟壳忌醋。服芫花、甘遂忌盐忌甘草。服荆芥忌驴肉、黄颡鱼。服柿蒂忌蟹,犯者木香汤能解。服巴豆忌芦笋。服诸药未消化,不可食河肫鱼,食鱼后服药者,口鼻流血而死。(《医说》)。服藜芦忌狐狸肉。服蜜及蜜煎果忌 。疮毒未愈不可食生姜、鸡子,犯之则肉长突出作块而白。

当禁不禁犯禁必死张子和云︰病肿胀既平,当节饮食,忌盐、血、房室,犯禁者,病再作,乃死不救。病痨嗽忌房室、膏粱,犯者死。子和案云︰一小儿病痢,用车载数十里,就某寺调理,入门而则死。痢疾,下坠病也。以车载之,药而又下坠也。所谓落井而又下石,安得不死乎﹗病患远行,不宜以车载、马驮,病已扰矣,甚者多死不救。一人为犬所啮,大痛不可忍,偏痒燥,自云载至家二十里,一夕而死。时人皆不知车之误也。扰动则邪气益盛,是以死也。

伤寒之后,忌荤肉、房事,犯之者不救。水肿之后忌油盐。肚脾胃伤者,节饮食。滑泻之后忌油腻。此数者决不可轻犯也。唐尧臣, 东人,在北吏部当该,缘家富,平素嗜膏粱,数伤脾胃。时长夏,因过食伤脾作泻而腹满。求予治,以补中气兼消导而悉愈。随即速欲食肉类,食复伤又胀而泻。子治之,又愈。竟数日断荤,切欲食肉,命家人烹牛肉和酒食之,惟饱闷而烦躁,求予消导之,不愈。自云数日不大便,恐后闭所致,欲通之。予以屡伤脾胃,元气未复,何敢通?道不信,别求医通利,不一日口干躁,心烦而死。原病伤食而又犯之,原病下泄,今又犯之,犯之又犯,其死必矣。

时病新差,食蒜 者,病发必致大困。时病新愈,食犬羊肉者,必作骨蒸热。时病新愈,食生枣及羊肉,必作脂上热蒸。时病新愈,食生菜,令人颜色终身不平复。病患新愈,饮酒食韭,病必复作。

不必忌而忌之过张子和曰︰脏毒、酒毒、下血、呕血,妇人三十以下血闭,六七月间红痢,妇初得孕择食者,以上皆不禁口。凡久病之人,胃气虚弱者,忽思尝茹,亦当少少与之,图引浆粥,谷气入胃,此权变之道也。

若专以淡粥责之,则病不悦而食减不进。胃气斯所以难复,病所以难痊。此忌之之过也,智者通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3: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制法备录

因时用药例《内经》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又曰︰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迎之。凡用药须看时令,如常用调理药,春加川芎,夏加黄芩,秋加茯苓,冬加干姜。如解肌发表,春温月用辛凉药,川芎、防风、荆芥、柴胡、紫苏、薄荷之类;夏暑月用甘辛寒药,干葛、石膏、甘草、薄荷、升麻、柴胡之类;秋凉月用辛温药,羌活、防风、苍朮、荆芥之类;冬寒月用辛热药,麻黄、桂枝、干姜、附子之类。若病与时违,勿拘此例。如温暑月治热病、疫疠病,不可用辛温热药,宜温凉辛甘苦寒之药,升麻、柴胡、干葛、薄荷、石膏、黄芩、黄连、甘草、芍药之类。  

治咳嗽,春多上升之气,用川芎、芍药、半夏、黄芩之类;夏多火炎逼肺,用黄芩、山栀、桑白皮、石膏、知母之类;秋多湿热伤肺,用苍朮、桑白皮、黄芩、防风之类;冬多风寒外来,用麻黄、桂枝、干姜、半夏、防风、羌活之类。若病与时违,不拘此例。如治泻泄,冬寒月用辛苦温药,干姜、砂仁、陈皮、浓朴之类;夏暑月暴注水泻,用苦寒酸寒药,黄连、山栀、茵陈、芍药之类。若病与时违,不拘此例。如伤冷食,腹痛或霍乱吐泻,虽夏暑月,可用辛热温中药,干姜、茱萸、砂仁、浓朴之类。如酒客病,或素有热证,虽在寒凉月,可用清凉药,芩连、干葛之类。

凡用药若不本四时,以顺为逆。四时者,是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乃天地之升降浮沉。化化者,脾土中造化也。是为四时之宜,但言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及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此便是泻秋收冬藏之药也,在人之身乃肝心也。但言之以酸苦寒凉之剂,并淡味渗泻之药,此助秋冬之降沉者也,在人之身乃肺肾也。用药者,因此法度则生,逆之则死,其不死者,必危困矣。

炮制十七法雷公药性论药之有方,犹乐之有调也。乐备众调,始和其音;药备众方,始和其剂。方剂十七法如曰炮、曰 、曰爆、曰炙、曰煨、曰炒、曰虾、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曰 、日曝、曰露是也。然则用者,各尽其宜。

诸药制法白朮 去皮梗,去湿利水,用麸炒微黄色,补中用净土炒黄色,补脾胃制水,其味甘而气浓,利水燥湿,宜用各处山朮,其味淡而能渗,医不可不审也。

苍朮 去皮用米泔水浸一宿,切片曝干,淡淡盐水微炒黄色,再曝干贮之,久而不吐霜汁可美。盐水制过,其 燥之烈性颇纯,不伤真液。出茅山,紧小沉重为佳。

陈皮 消痰理气,用福州红色者,谓之橘红,其味辛而性燥,要去白穰净而力愈大。

若和中补脾胃,不必去白,惟去粗穰而已。用广州者宜,其味甘辛而性温和,所以善和中而益脾也。今观广皮浓和软润,福皮薄而刚燥,从可知矣。炒则气耗而力微。

青皮 温水浸一时去穰,切片用麸炒,疏肝气积泠用醋炒。

枳壳 热水浸一时取起,壳干,慢火煨透,然即起切片用。破至高之气,消食去积滞用麸炒,不尔,气刚恐伤元气。

半夏 用滚水入明矾或皮硝同泡,泡之时勿得动,一俟汤冷,又易滚汤泡之,泡五七次者为佳。切片,仍以生姜捣汁拌,微炒过用。去风痰、湿痰皆用此。若理脾止泻,加六君子汤。中用者,宜半夏曲,曲之性不甚燥而得中和故也。其造法在后。

天南星 用陈久者,滚汤、明矾同泡,如半夏例,亦以姜汁拌和。其惊风、风痰,小儿方中用者,以泡过者为末,装入腊月黄牛胆汁中,透风处阴干用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3: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辽东本地名清河者,最取好参。

人参 去芦,其芦能上涌吐痰。无制,惟用黄亮结实者,其力大,松放轻虚者无力。

辽东本地名清河者,最取好参。

黄耆 北地如箭干者佳,削皮劈开,用蜜水涂之,慢火炙过,用补中益气如是。苦实腠理以固表,须酒炒。

当归 去土,劈开用酒浸洗,晒干切片。

生地黄 用无灰酒洗过,晒干。用鲜地黄捣汁,熬膏用木石臼,忌铁器。胃弱者,用姜汁炒,脾气滞而膈间痞闷不能服阴药者,须用之,以砂仁水湿同生地黄炒,则皆无碍也。

熟地黄 用无灰酒洗,晒干用。若作丸,以酒浸烂,木石臼中捣如泥。若蜜丸,先以和蜜匀,然后入众药,则不患不均矣。

芍药 热水泡半日,切片酒炒过,则不患酸寒伐生气。行血分,得酒制尤力大。脾胃不足呕哕者,有用姜炒。

茯苓 无制,惟拣云南结实而雪白者为佳。去皮净,若清浮肿、水肿、肿病不必去皮,五皮散单用茯苓皮是也。四君子汤中用,必须南苓。五苓散中用,必须西苓方可。论淡渗,西苓尤速也。

猪苓 锋刀削去黑皮,一水泡透,用槌打实,切之成片。

泽泻 削去毛,热水浸半时,切片。

黄连 酒炒,去头目之火。姜汁炒,去痰火、胃火,不伤脾胃,去实火。三黄解毒汤中用,不必制,只要去毛净。

黄芩 治头目疾,须酒炒,去肺火生用,去虚痰火姜汁炒,治上病用片芩,治下病用条芩。

黄柏 酒炒,肾家用盐水炒。

栀子 破,微炒,去浮火,连壳用,泻小肠火。独用仁,炒过研破煎得味出。凡仁入煎,俱要碎。

知母 治嗽酒炒,入肾盐水炒,去毛皮净。

牛膝 去芦,酒洗,干切。

杜仲 去粗皮切,姜汁炒,断丝,其丝不断又复炒,孕娠用糯米同炒之。

破故纸 微炒香。

巴戟天 煮水泡透,以木槌打碎,擘去心。

小茴香 微炒,入煎药研碎。

滑石 拣去粗者,择细腻者,研为极细末,水飞入药。今粗入煎汤,皆不作效。

石膏 研极细,调入药尤效。作散者, 熟。入煎剂半生半熟。

麦门冬 熟水泡一时,透去心用,如不去心服,反令人心烦躁闷。

天门冬 制同麦门年,入丸药酒浸极烂,捣如泥,调和众药。

浓朴 去粗皮,切片,姜汁炒。

白扁豆 炒熟去壳,微捣碎用。

薏苡仁 炒微黄色。

桃仁 泡去皮尖及双仁者,云双仁能杀人,纵不杀人必有毒。

杏仁 制同上,入煎剂,研如泥用。

栝蒌仁 打去壳,取仁研碎入煎。

大黄 陕西庄南卫者有力,不作腹痛。川者力迟而痛。泻实者生用,虚弱者酒蒸熟用。

朴硝 冬天度一次者尤妙,未度择净,定分两入盏,以热水泡之。同入煎众药,渣中渗去而力不全。

葶苈 纸炒,研碎入煎。

车前子 微炒,研碎入煎。

海藻、海带、昆布、海粉、青盐 之类,俱热水洗冷,晒干入药。

木香 不得见火,惟为末入煎、磨汁,内熟汤中服。

沉香、檀香 同上法。

丁香、砂仁、白豆蔻 俱宜为末,调入汤煎剂,必待煎半熟,方可入也。不尔香气皆泄散去,所以不作效。

三棱 热水泡浸一时,慢火煨透切。

莪朮 制同上。

何首乌 干者,米泔水浸透,竹刀刮去皮切片,用黑豆以水浸透,同首乌蒸之,豆熟为度,九次者佳。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3: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牵牛 微炒,捣取头末有力

白蒺藜 炒研去刺,研碎入煎。

山茱萸 热汤泡软,剥去核。

吴茱萸 热汤泡,去头水,晒干用。

巴豆 去油净。本草云︰生温有毒,熟寒无毒。今之去油,生用为避寒也。殊不知寒不足避,当避其大毒。

况《本经》全无去油之制法。陶氏煮令黄黑,然亦太过,不如去其心膜者,五度换水,各煮一沸为佳。《局方》化滞丸而巴豆不去油,只以巴豆煮熟用之,深得其性也。

牵牛 微炒,捣取头末有力。

斑蝥 去头足,同糯炒,令黄。有以牡蛎同炒之。

穿山甲 同蛤粉炒黄色,研末调入药。

蜈蚣 慢火炙去头足,研末入汤。

桑螵蛸 当中破,慢火炙之。

甘遂 面包煨熟,去面。

阿胶 打碎如豆大,用蛤粉同炒成珠用,入汤药,不可众药同煎,必药熟起去渣,复以同阿胶入净汤中化清服。

腽肭脐 内滚水泡,去毛净,切片,新瓦上下,慢火炕干,入药。

紫河车 用热米泔水洗净,然后用麝香汤洗,上下新瓦炕干,入药。有鲜煮食,必用椒姜。

使君子 慢火煨香,熟用。

肉豆蔻 面包煨,去油,熟切入药。

茯神 去木,研细,水飞过用。

阳起石 用火 透红,研极细面入药。

硫黄 用芭蕉捣汁煮之,后以甘草汤煮之方无毒。

牡砺 火 淬醋,盘中又 又淬五七次为佳。

蚕白 微炒,研末入药。

皂角 去皮弦,慢火炙黄用。

藿香 洗去土净,晒干用。

干漆 用新瓦上下合定,火 黑烟尽方可用。以其性气大悍,服之大伤血气。若去烟而用之,止破瘀血而不伤元血,若血晕不醒人事者,即烧烟熏之,立苏,足可以见其悍也。

砒霜 凡入药剂如 喘丸、三品丸、斩儿丹亦不能舍之不用也。用之者不知制度,其不杀人者几希。

每将砒石一两打碎,用明矾一两为末,盖砒上贮罐中,入明火一 ,以矾枯为度,砒之悍气随烟而去。驻形于矾中者,庶几无毒,用之不伤也。凡用砒霜,即用矾霜是也。

黄丹 凡用丹入药,如生肌膏、生肌散皆必用之。缘丹性寒,得火炼形,而阴中之阳,有坎离之义集之,生肌去毒者也。今市肆售利,牵假河沙混之,其不飞澄沙石,用之必然无效。凡丹须冷器,以水飞过,仍炒干用入剂。

桑白皮 刮去红皮,切碎用,酒炒微黄色为度。

常山 用酒浸过宿切用则不吐。

大腹皮 擘去垢黑,用温水洗净,又用酒洗用,有用大豆汁洗方可用。孙真人云︰鸠鸟多栖此树,遗屎在皮上,不净恐有毒。今人用之不制,曾有人服之而致死者,其可忽诸?

青盐 温水洗,去尘土,火 过用。

蛤蚧 用酒洗温净,慢火炙熟,研入药。

白硼砂 用口含过,得温用。

炉甘石 用倾银罐 红,倾出在三黄汤内三五七尤佳。然后用三黄汤悬饴煮干,露一夜焙干用。

珍珠 豆腐内蒸过,铁臼内捣末研用。有用火 ,非其制也。一说入目,贵乎生用。

玛瑙 犬肉内煮之,火 红,醋淬用。

琥珀 用细布包,内豆腐锅中煮之,然后灰火略煨过。一云安心神俱宜生捣,入目制过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3: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运翘 择去枝根及心,研碎火煎

血竭 用灯草同研则成粉。

磁石 火 淬过。

砂 成块者,槌碎,乳汁浸一宿,瓦器烙干,乳用。

石蟹 火煨,醋淬过。

白丁香 入目者,三黄汤煮,干焙用。

针粉 用隔纸,有用火 黄色。

石燕 火 ,醋淬用。

石决明 火 ,童便淬。

龙胆 水化开点目,焙干研为末入散。

龙骨 火 。

巴豆 去油净,成粉,用白绢包,甘草水煮,焙干用,方可入目。

海螵蛸 用湿纸包,煨过方用。

鹰条 用三黄汤飞,甘草汤煮一次,焙干用。

罂粟壳 用热水泡软擘去筋膜,切成丝。用蜜水微炒,晒干用。忌蒜、醋、胡椒。

蕤仁 去衣,绵纸包,研去油。

花蜘蛛 醋浸死,瓦上烙干,去足用。

翠白 用倾银罐 如膏,醋中淬,焙干。

香附子 舂去毛,用净米、童便浸一宿,取起用净水洗过,炒干用。妇科以醋复燥之。

玄参 用酒洗去尘土,切片晒干用。玄参行表治浮游无根之火,得酒气而力愈健。

运翘 择去枝根及心,研碎火煎。

蔓荆子 舂以酒炒过入煎,今人往往不研不炒而用之,多不作效。

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葙子 凡药中用子者,俱要炒过研碎,入煎方得味出。

若不碎,如米之在壳,虽煮之终日,米味岂能出哉﹗

干姜 生用发表汗,炒过温脾而守中,胃间热虚甚者,如补中益气汤中加之,当慢火煨焦黑。

紫菀茸 用酒洗去土,晒干用。

桂 有谓肉桂则浓桂,以滋肾者也。当刮去粗皮,惟存其肉而用之,故曰肉桂。其余行血循经,止用薄桂。

违志 热水泡浸一时,破肉去梗,和甘草煮半伏时,去草不用。

枇杷叶 治咳嗽,去毛,不净反令人嗽。本草云︰四月采叶曝干,用时须火炙,以布拭去毛,去毛不尽,以栗秆作刷刷之,令尽。有用甘草汤洗,有用姜汤洗,有以酥涂炙用。初采湿者,一叶重一两,干则三叶重一两方好。

石斛 用酒洗,炙干或蒸过,焙干用俱可。

甘草 凉药中生用,温以补脾,必须炙熟。

仙茅 糯米泔水浸三宿,用竹刀刮去皮,木砧上切片,阴干用。

续断 酒浸一宿,捶碎去筋膜,晒干用。

松香 用明净者,名沥清。入滚水煮三炷香,捞起放凉水缸中拔之一时,复入锅煮三炷香,次入凉水拔,如此七次。微入灰汤并酒,量水一石,入灰汤、酒各一斗,煮之再拔,便晒干,听用。

此药最要制法极精,稍有不精,服之杀人。《续医说》有人制造不精,服之肠塞而死。然则制药之法,可不慎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7 1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